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鉴别诊断

1.软组织蜂窝织炎或深部脓肿 肿胀多限于肢体的一个侧面,无轴心叩痛。 2.维生素C缺乏病引起的肢体疼痛,假性瘫痪和骨膜下血肿 有缺乏维生素C的病史及X线干骺端的特殊病变,给维生素C后症状很快缓解。 3.婴儿骨皮质增生症 主要见于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全身症状轻,可有低热、烦躁、局部肿胀、肢体可呈假性瘫痪,X线片的特点为骨膜下大量新生骨,如为长骨发病,病变局限于骨干部,从不波及干骺端与骨骺。 4.急性白血病 有局限性骨质破坏者局部肿胀与触痛,如伴有发热和血沉加快而白细胞计数正常者,常可误诊为骨髓炎,但注意病史,X线片上可见弥漫性脱钙及新的受累病变部位出现,提示为全身性疾患,作骨髓穿刺可获诊断。......阅读全文

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鉴别诊断

  1.软组织蜂窝织炎或深部脓肿  肿胀多限于肢体的一个侧面,无轴心叩痛。  2.维生素C缺乏病引起的肢体疼痛,假性瘫痪和骨膜下血肿  有缺乏维生素C的病史及X线干骺端的特殊病变,给维生素C后症状很快缓解。  3.婴儿骨皮质增生症  主要见于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全身症状轻,可有低热、烦躁、局部肿胀、

如何诊断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在诊断方面应解决两个问题,即疾病诊断与病因诊断。诊断宜早。因X线表现出现甚迟,所以不能以X线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对有条件者可争取行MRI检查。急性骨髓炎的诊断为综合性诊断,凡有下列表现者均应想到有急性骨髓炎的可能:  1.急骤的高热与毒血症表现。  2.长骨干骺端疼痛剧烈而不愿活动肢体。  3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鉴别诊断介绍

  1.蜂窝织炎  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局部炎症较广泛,压痛范围也较大。  2.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肿胀、压痛在关节间隙而不在骨端,关节动几乎完全消失,关节腔穿刺抽液检查可明确诊断。  3.风湿性关节炎  一般病情较轻,发热较低,局部症状亦较轻,病变部位在关节,且常有多个关节受累。

关于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简介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也称急性骨髓炎,多数患儿为化脓细菌经血行侵袭骨髓内结缔组织所引起的炎症。少数从邻近软组织感染扩散而来或继发于开放性骨折。若不及时治疗,会使骨结构破坏发生残疾,甚至感染扩散,危及生命。有些病例可转成慢性病变,病程较长。由于多见于儿童,可能影响小儿营养和生长发育。

关于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因分析

  40%的病例并发于败血症或软组织化脓感染。致病菌常为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近年来也有毒性较强的溶血性白色葡萄球菌,偶尔可见沙门杆菌、肺炎球菌或其他化脓菌,大部分对青、链霉素有抗药性。常见的原发病灶有脓疱、齿龈脓肿及上呼吸道感染。  1.间接因素  临床上,扭伤和挫伤等所致局部组织损伤,常为骨髓炎

治疗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相关介绍

  必须尽早治疗。取标本送细菌培养后,立即给予抗生素,切不可等待培养结果。近年来均采用大剂量抗生素静脉滴入。目前首选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苯唑青霉素钠)、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或红霉素,兼用氯霉素、头孢菌素或庆大霉素等。当明确致病菌和敏感的抗生素后,立即更换有效的药物。静脉给药2~3周,感染控制后可

关于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预后介绍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在无抗生素的情况下,死亡率很高。在有抗生素后死亡率下降为2%~3%,但治疗效果仍然并不理想,疗程长,常按月计算,严重影响健康。对成人患者症状重,痛苦大。对1岁以下的婴儿的骨髓炎,由于全身症状不明显,因此不能早期诊断,一旦发现,骨骺已遭严重破坏,引起肢体发育障碍,造成终身残废,若能

简述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

  骨髓炎的好发部位是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其次为股骨上端、肱骨和桡骨远端。但其他各骨均可发生。症状和体征随感染的严重程度、部位、炎症范围、病程的久暂、患儿年龄以及抵抗力的大小而临床表现不同,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1.脓毒血症型  此型占80%左右。全身症状为急性败血症的表现,可有高热、昏迷、谵妄等

关于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检查方式介绍

  1.X线检查  发病初期X线片上骨病变不明显,只能见患处软组织肿胀、脂肪层增厚、肌肉密度增加。起病后14天内的X线检查往往无异常发现,用过抗生素的病例出现X线表现的时间可以延迟至1个月左右。X线检查难以显示出直径小于1cm的骨脓肿,因此早期的X线表现为层状骨膜反应与干骺端骨质稀疏。当微小的骨脓肿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简介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以骨质吸收、破坏为主。慢性骨髓炎以死骨形成和新生骨形成为主。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如脓液早期穿入骨膜下,再穿破皮肤,则骨质破坏较少;但脓肿常在髓腔蔓延,张力大,使骨营养血管闭塞或栓塞。如穿出骨皮质形成骨膜下脓肿后使大片骨膜剥离,使该部骨皮质失去来自骨膜的血液供应,严重影响骨的循环,造成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因分析

  本病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起始于长骨的干骺端,成团的细菌在此处停滞繁殖。病灶形成脓肿后周围为骨质,引流不畅,多有严重的毒血症表现,以后脓肿扩大依局部阻力大小而向不同方向蔓延。  1.脓肿向长骨两端蔓延,由于小儿骨骺板抵抗感染力较强,不易通过,所以脓液多流入骨髓腔,而使骨髓腔受累。髓腔内脓液压力增

关于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并发症和预防介绍

  1、并发症  常伴有其他部位的严重感染,如化脓性心包炎、脓气胸、脑脓肿、并发心、肺、肝、肾等器官的迁徙性病灶,引致中毒性休克,多脏器的功能损害等。  2、预防  多为血行播散感染引起,应积极预防,治疗败血症,积极防治皮肤、黏膜的各种感染性疾病,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等。

检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相关介绍

  1.白细胞计数总数增高,可达(2~4)109/L,中性粒细胞数增高。血培养为阳性。  2.X线拍片早期无明显改变,发病2周左右方有骨破坏、增生和病理性骨折表现。  3.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一旦怀疑本病,在抗生素应用以前应行血液培养,以确定起病菌及药物敏感性。  4.疑及本病时,还应行骨髓穿刺、涂片、

治疗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方法介绍

  1.全身支持疗法  包括充分休息与良好护理,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少量多次输血,预防发生压疮及口腔感染等,给予易消化的富于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使用镇痛剂,使患者得到较好的休息。  2.药物治疗  及时采用足量而有效的抗生素药物,开始可选用广谱抗生素,常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以后再依据细菌培养和药

简述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

  1.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高热(39℃以上)伴寒战等。  2.肢体局部持续性剧烈疼痛。附近肌肉痉挛、不愿活动患肢、称之“假性瘫”。  3.干骺端明显压痛。  4.患肢活动功能受限。由于疼痛而引起保护性肌痉挛肢体活动受限。  5.浅表部位病源、出现皮肤温度增高。早期局部软组织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并发症介绍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过去死亡率很高。但近年来对此病有进一步的认识,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适当抗菌药物与综合疗法的应用,死亡率已大为降低。常见的并发症为:  1.化脓性关节炎。  2.病理骨折。  3.肢体生长障碍  如骨骺破坏,肢体生长长度受影响,患肢变短;或因骨骺附近炎症,血液供给丰富,使骨骺生长较

关于小儿急性胃炎的鉴别诊断介绍

  患急性胃炎的患儿几乎均述上腹部疼痛,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急性胰腺炎  有突然发作的上腹部剧烈疼痛,放射至背部及腰部,常伴恶心、呕吐和发热。血清淀粉酶升高。B超或CT显示胰腺肿大,严重患者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且淀粉酶增高。  2.肠蛔虫症及胆道蛔虫症  (1)肠蛔虫症常

关于小儿急性喉炎的鉴别诊断介绍

  1.呼吸道异物  首先应与呼吸道异物进行区分,急性喉炎多无异物吸入病史,起病前可有发热、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可与之鉴别。  2.小儿喉痉挛  还应与小儿喉痉挛鉴别,喉痉挛常见于较小婴儿,吸气时可有喉喘鸣,声调尖而细,发作时间较短暂,症状可突然消失,无声嘶、发热等。  3.喉部先天性疾病

如何诊断小儿骨髓炎?

  1.乳儿化脓性髋关节炎 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热,换尿布时髋关节怕动,首先要怀疑本病,典型的体征,髋关节屈曲、内收、外旋,有时会引起病理脱位。股骨上端的骨髓炎位于关节内,因此成为化脓性关节炎的主因, 病理脱位如果没治好,多遗留残废。  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小儿的骨髓炎大半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全身发热

关于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检查和诊断介绍

  一、检查  1.X线检查  早期阶段有虫蛀状骨破坏与骨质稀疏,并逐渐出现硬化区。骨膜掀起并有新生骨形成,骨膜反应为层状,部分呈三角状,状如骨肿瘤。新生骨逐渐变厚和致密,坏死脱落成为死骨。由于周围骨质致密,死骨在常规正、侧位X线片上可能不能被显示,需要改变体位检查,在X线片上,死骨表现为完全孤立的

急性骨髓炎需鉴别的疾病

  从全身来看,应于急性风湿热、急性白血病鉴别,从局部及X线所见,应与骨肉瘤、Ewing肉瘤、骨组织细胞增多症鉴别:  (1)骨肉瘤 通常好发于10~20岁,在四肢骨,大部分发生在长骨干骨骺部;偶尔发生在骨干部,和骨髓炎相比,其骨破坏、骨膜反应的范围比较局限,但有时X线鉴别困难;通过CT、MRI检查

关于小儿急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介绍

  1.急性病毒性肝炎  患儿有肝脏肿大,肝功能改变如转氨酶增高,而白细胞数增高不明显。B超检查显示肝脏肿大明显,胆囊可有增大但胆囊壁无水肿增厚。  2.急性胰腺炎  疼痛以上腹部或左上腹为明显,范围较广。体征不如急性胆囊炎明显。尿淀粉酶和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B超检查能发现胰腺肿大、水肿。  3.急

关于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介绍

  1.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与上呼吸道感染同时存在,炎症累及回盲部的淋巴结时能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本病可有体温升高,胃肠道症状不明显,右下腹虽有轻微压痛,但腹肌紧张不存在且右下腹压痛不固定。  2.急性胃肠炎  多因不洁饮食引起,开始有发热、痉挛性腹痛和多次腹泻,腹痛多无固定部位,有时在脐部周围

小儿急性髓样白血病的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AML的诊断并不困难。  1.AML的ML-M77个亚型诊断  1986年天津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综合国内外关于白血病分型的新发展,对20世纪80年代的建议做了若干修改,将AML分为ML-M77个亚型:  (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L):骨髓中原粒细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简介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致病菌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但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是主要的病原体,此外革兰阴性杆菌也占很大比例。由骶部压疮引起者多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奇异变形杆菌等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在人工关节置换或其他异物存留引起的慢性骨髓炎者,其致病菌多为阴性凝固酶葡萄球菌,真菌引起者也屡有

跟骨骨髓炎的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跟骨骨折相鉴别。   跟骨骨折时主要表现为后跟疼痛,肿胀,瘀斑,足底扁平,增宽成外翻畸形。足跟可极度肿胀,踝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肿胀压痛,易被误诊为扭伤。 X 线检查,除摄侧位片外,应拍跟骨轴位像,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此外,跟骨属海绵质骨,压缩后常无清晰的骨折线,有时不易分辨,常

血源性骨髓炎临床类型介绍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其特点是具全身性症状,发病10天内X线检查无改变,大多数病例没有既往发作的病史。  (2)亚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其特点是不具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时已出现X线改变,病程超过10天,没有既往发作的病史。  (3)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其特点是依据病情变化全身症状可有可无,X线改变常见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因分析

  大多数慢性骨髓炎是因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病情发展的结果,如急性骨髓炎的致病菌毒力较低,或病人抵抗力较强,也可能发病时即为亚急性或慢性,并无明显急性期症状。在20世纪60~70年代由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演变成慢性者约占慢性骨髓炎的1/3。近年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在早期多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使慢性

关于血源性脑脓肿的鉴别诊断介绍

  脑脓肿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化脓性脑膜炎一般化脓性脑膜炎体温较高,中毒症状和脑膜刺激征较明显,多无定位体征,脑脊液呈化脓性炎症改变等,不难与脑脓肿鉴别。但若脑脓肿与化脓性脑膜炎相伴随,则临床上两者难以严格区别,可采用脑CT加以鉴别。  2.耳源性脑积水多因中耳感染、乳突炎和横窦血栓形成所致。

关于小儿急性中毒性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介绍

  1、诊断  在有原发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谵妄、惊厥及昏迷等症状,及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而不伴有其他变化,即可诊断为急性中毒性脑病。  2、鉴别诊断  应与高热惊厥、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及瑞氏(Reye)综合征等鉴别,此外,脑症状还可在先天性遗传代谢病中出现,如第Ⅶ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