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在印度洋热量存储格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所长王凡团队联合中科院大气所在印度洋热量存储格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气候学报》杂志上。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海洋吸收了全球变暖93%的热量,致使海洋热含量迅速上升。印度洋的海洋热含量显著增加,对周边区域的气候、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以往研究多关注印度洋热含量在年代际和多年代际尺度的变化,对增加的热量以何种方式存储在印度洋、具体存储在哪些区域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尚不清晰。 研究团队通过多源观测资料分析发现,在1958-2014年期间,印度洋上层700米热含量趋势存在明显的“南快北慢”格局:在副热带南印度洋快速变暖,在热带印度洋缓慢变暖甚至局部变冷。进一步的海洋模式实验表明,印度洋海表面风场的长期变化,通过引起副热带南印度洋上层水体的辐合和热带印度洋上层水体的辐散主导印度洋上层700米热含量趋势格局,其中副热带南印度洋上空的风场长期变化至......阅读全文

深海岩芯见证过去120万年印度洋海水温盐变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397.shtm5月10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卡迪夫大学和圣安德鲁斯大学、台湾大学联合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研究机构的最新合作成果。研究人员利用莫桑比克海峡北部约40米长的深海泥沙岩芯,通过测量微小化

美研究认为气候变化影响茶叶有益化学物质含量

中国云南省一名正在采茶的女性,她采摘的茶叶随后会经过发酵制作成驰名中外的普洱茶。  “尝尝这个。”Selena Ahmed一边说,一边拿出从山坡梯田里的茶树上采摘的精致绿芽。初尝口感略苦,像一小杯浓缩咖啡,随后便是其带来的舒适感。当Ahmed回到执教的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波兹曼分校之后,这位民族植物学

不同生育时期的早熟棉花的叶绿素含量变化研究

叶绿素包含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不同的植物叶绿素含量不同,同种植物的不同时期的叶绿素含量也不相同,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不同生育时期的早熟棉花的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差异,文章涉及到叶绿素含量的数值,借用叶绿素含量仪进行测量统计。叶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最主要的细胞器,高等植物在光合

科学家在印度洋热量存储格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所长王凡团队联合中科院大气所在印度洋热量存储格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气候学报》杂志上。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海洋吸收了全球变暖93%的热量,致使海洋热含量迅速上升。印度洋的海洋热含量显著增加,对周边区域的气候、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

北印度洋孟加拉扇沉积过程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刘建国,对过去5万年孟加拉扇沉积过程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第四纪科学评论》)上。  北印度洋孟加拉扇(主体位于孟加拉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深海扇,汇聚了大量恒河-布拉马普

研究湿面筋、干面筋含量在熟化过程中具有什么变化

    面筋是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那些做食品行业的伙伴们天天都会接触到,面筋是小麦粉中所特有的一种胶体混合蛋白质,主要是由麦胶蛋白质和麦谷蛋白质组成,湿面筋是如何形成的呢?是小麦经过粉碎、过筛之后,生产出面粉,然后将面粉中的淀粉用水分离出来,剩余的蛋白质凝集物叫湿面筋,对于面筋的测量,我们采用面

大气粉尘含量影响气候变化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过去一个世纪里大气中的粉尘与以前相比增加了两倍以上。这种显著变化影响了全球的气候以及生态系统。  据《科学日报》援引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网站消息,该校地球与大气科学副教授娜塔莉・马赫瓦尔德(Natalie Mahowald)领导了这项研究。马赫瓦尔德于20

大气所等发现印度洋海温长期变化中来自太平洋强迫的足迹

  印度洋周边居住着大约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且以发展中国家居多,印度洋海温的变化对于非洲和南美洲地区的降水和大气环流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对印度洋气候变率和变化的研究一直得到科学家的高度重视。20世纪以来,印度洋海温呈现海盆尺度的显著增暖趋势,该现象被归因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的增多所引起。然而,叠加在

美研究人员评估印度洋水循环加剧的原因

  在过去的50-60年里,印度洋的变暖幅度远远超过其他海洋盆地。虽然海盆的温度变化可以明确归因于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但很难评估1980年以来印度洋热量和淡水的变化是否代表了人为导致水文循环转变。评估因素包括自然变化、区域尺度趋势、短暂的观测记录、气候模式的不确定性和海洋盆地的复杂环流等。  美国伍

研究揭示赤道印度洋西向潜流异常增强驱动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卫强团队利用潜标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式揭示了赤道印度洋西向潜流在1998年和2016年异常增强的驱动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赤道潜流是一支位于次表

南海海洋所等揭示热带印度洋赤道上升流季节内变化机制

  近日获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东晓团队及合作者,利用观察数据并结合数模,阐述并揭示了热带印度洋赤道上升流(简称为东印赤道上升流)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和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Intraseasonal variability of u

研究面筋含量在熟化过程中的变化与面筋结构的关系

    使用面筋可以制作出很多特色的食物,面筋含量可以评价小麦粉质量的好坏,从而影响制作食品的外观、品质、及美味。面筋含量的测定,我们可以通过面筋指数测定仪进行测定,下面内容,通过面筋指数测定仪研究面筋含量在熟化过程中的变化与面筋结构的关系。    由表1可知,分别由高筋粉、中筋粉、低筋粉三种原料粉

亚南极模态水区域性变化差异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亚南极模态水区域性变化差异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海洋学》上。 亚南极模态水潜沉和向北输运是大洋经圈环流(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MOC)上升支的重要来源,对全球大洋热含量、淡水通量以

我国载人深潜器首次完成覆盖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科考

3月10日,搭载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在三亚港靠岸。 这是“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3月10日摄)。 3月10日,搭载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在三亚港靠岸。   历时121天,航行17000余海里,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

研究称海洋变化已经开始

   一国际研究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布最新研究成果警告称:“即使各国政府实现其减排目标遏制住全球变暖,从长远角度看,海平面仍会上升至少6米,淹没从佛罗里达州到孟加拉国的海岸。”   该研究报告称,在过去300万年,当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气温略高于今天的温度,大片冰层就会融化。即使是各国政府减少温

热带南印度洋环流三维水体交换研究迎新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4923.shtm

热带南印度洋环流三维水体交换研究迎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更新团队在热带南印度洋环流三维水体交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分别发表于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和Deep-Sea Research

脂肪抽提仪测定油质种子含量的变化

     对于油质种子来说想要形成种子或者是种子中含有较多的粗脂肪的前提是需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进行大量的耗费而形成种子粗脂肪。充足的阳光有助于光合作用,实际上植物在环境中的生长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复杂的因子对于植物的影响并不能简通过简单的叠加,每个因子之间是存在一定的交叉影响,相互作用。多方

油类种子萌发时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原理   油菜籽等含油脂较多的油菜种子,萌发时在脂肪酶的作用下,贮藏的脂肪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脂肪酸可用碱进行滴定。   仪器药品     小型磨粉机    研钵   台天平      水浴锅   漏斗       大试管和橡皮塞   培养皿     

第三极碳质气溶胶含量水平、时空变化和来源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康世昌团队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中山大学等合作,系统研究了第三极及其周边区域碳质气溶胶的含量水平、时空变化和来源,并重点分析了黑碳(EC或BC)的吸光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碳质气溶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启动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热点问题,但我国科学研究却相对薄弱,缺乏集成。为改变这一现状,加强中国在全球变化关键科学问题的话语权,7月9日,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在京启动实施。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出席启

最新研究揭示印度洋超级正IOD影响江南伏秋重旱新机制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卫强团队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的科学家,研究揭示超强正印度洋偶极子(IOD)和中部(CP)型厄尔尼诺事件共同加剧2019年伏秋季节江南极端干旱。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  2019年伏秋季节(8~10月),长江

远望7号船首次开赴印度洋

  本报北京8月14日电(魏龙 杨林海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今天上午9时许,远望7号船再次解缆起航,开赴印度洋预定海域单船执行北斗三号组网卫星等海上测控任务。这是远望7号船继今年上半年完成嫦娥四号中继星等任务后第二次年度出海,也是该船入列远望号船队两年多来,首次前往印度洋海域执行任务

远望7号船首次开赴印度洋

今天上午9时许,远望7号船再次解缆起航,开赴印度洋预定海域单船执行北斗三号组网卫星等海上测控任务。这是远望7号船继今年上半年完成嫦娥四号中继星等任务后第二次年度出海,也是该船入列远望号船队两年多来,首次前往印度洋海域执行任务。 远望号船队是我国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万里大洋之上,该船

“向阳红10”船赴印度洋科考

  12月6日,“向阳红10”船从舟山起航赴印度洋,执行我国大洋科考第49航次科考任务。图片来自互联网  本航次具有综合业务化、资源环境并重、调查手段高精化和瞄准国际海洋热点等特点。  本航次计划时间为250天,分5个航段执行,航程超过25000海里,预计2018年8月12日完成所有调查任务返回舟山

东北印度洋冬季航次科考任务完成

  “向阳红03”船2月9日顺利靠泊厦门东渡码头,标志着“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东北印度洋冬季航次任务圆满完成。本航次任务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三所)牵头实施,历时69天,航程约12000海里,区域覆盖了东北印度洋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域,圆满完成了多套潜标布放及回收,调查项目涉及物

“蛟龙”号印度洋首潜收获多

   12月24日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3日晚完成了在印度洋的首次下潜,整个过程耗时约10小时,取得了大量海底热液区生物和岩石样品。  “蛟龙”号本次下潜获取贻贝49个、海螺2个、海葵3个、茗荷8个、蟹1只及珊瑚等大量热液区及附近区域生物,获取玄武岩等岩石样品共17.4千克。  记者在“蛟龙”号拍

印度洋海底首次发现高浓度稀土

  日本研究人员19日宣布,他们在印度洋东部的海底发现了含有高浓度稀土的海底泥。这是在太平洋之外的海域首次发现含有稀土的海底泥,这证明稀土有可能在全球的海洋广泛分布。   稀土是高科技材料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资源。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加藤泰浩率领的研究小组,去年曾在日本附近的太平洋海底发现含有稀土的海底泥

印度洋海底首次发现高浓度稀土

  日本研究人员19日宣布,他们在印度洋东部的海底发现了含有高浓度稀土的海底泥。这是在太平洋之外的海域首次发现含有稀土的海底泥,这证明稀土有可能在全球的海洋广泛分布。   稀土是高科技材料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资源。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加藤泰浩率领的研究小组,去年曾在日本附近的太平洋海底发现含有稀土的海底泥

中筋面粉在不同贮藏下面筋含量的变化

      小麦粉在食用品质上的最大特点是能形成大量的面筋,小麦面筋主要由43%醇溶蛋白和39%的谷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均不溶于水,能吸水膨胀形成具有弹性和延伸性的胶体物质——面筋,小麦面筋含量、质量是反映其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重要指标,而面筋的含量与质量决定着小麦粉的食用品质。面筋含量的测定可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