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重磅发布|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来啦!

3月17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等10项重大科学进展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 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祝融号火星车在乌托邦平原进行原位雷达探测,首次揭示了乌托邦平原浅表精细分层结构(图片设计:中科院地质与地球所研究团队;图片绘制:武汉大学邓俊)2. FAST精细刻画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中国天眼”发现重复快速射电暴3. 全新原理实现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原理与技术样机图4. 揭示新冠病毒突变特征与免疫逃逸机制介导免疫逃逸的新冠病毒受体结合域突变位点的预测5. 实现高效率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创世界纪录效率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和组件6. 新原理开关器件为高性能海量存储提供新方案新原理开关器件示意图7. 实现超冷三原子分子的量子相干合成从超冷双原子分子和原子混合气中利用射频场合成......阅读全文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发表中国糖尿病策略报告

  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约1.13亿,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4。但是,近2/3患者血糖控制未能达标。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时间的延续,单药治疗往往很难达到持续降糖的作用。  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知名学术期刊SCIENC

中国科学报:问诊中国铁矿业

   身为大工业基础行业的中国铁矿业,近十年来形成了一个“怪象”:拥有全球13.5%的铁矿资源,自采率却很低;消费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却毫无议价权。十年来,我国钢铁业为之付出了近2万亿元的额外代价。  海关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已达45716万吨,同比增长19.1%。如此情景

中国山地科学:承载防灾减灾科学使命

   我们永远无法忘记,七年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无情地夺走了数万同胞的生命。那是血泪之地,民生之痛,家国之难。七年间,汶川地震遗址的满目疮痍,时刻都在提醒世人:山地灾害与风险必须得到有效防御。  七年来,我们也看到,科学家的潜心研究,让崎岖的山地涌动着希望;一个个科研成果的涌现,让坑洼的山

中国科学在网上展示

  为了使得中国的科学家们不再对科学界的整体进展一无所知,中国政府启动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计划,诸多关于科研资源与设备的信息将通过单一的网站向科学界呈现。   科学论著、科普文章、大型仪器信息、数据库资源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类科技资源信息都将包括在这个共享平台中。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科学的未来在中国

  来美国这几年,为了省钱的缘故,一直都是自己理发。往往会现在洗脸的池子里铺一张报纸,然后对着镜中理发。今天,又该理发了。于是随手拿起一张我的硕士学校寄给我的校友版的校报,铺到水池子里。突然发现报纸上我师兄A的照片。于是细细的读了起来,发现说的是:A师兄获得了今年学校博后里面最高奖,并且决定回国,去

嗨,科学!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启动

10月2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新闻发布会获悉,中科院将于10月29日至11月6日举办“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活动以“嗨,科学!——好奇探索未知,科学连接未来”为主题,在院属各单位举办百余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活动海报(主办方供图)

【中国科学报】科普中国融注创新基因

  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去世令中国“粉丝”唏嘘不已。这位科学巨匠,不仅撰写过《时间简史》等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还客串过《生活大爆炸》《星际迷航:下一代》等热门剧目,为科学知识的普及作出了杰出贡献,也因此成为科学精神的象征。  如今,科普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霍金在国人心目中的热度,

《科学》关注中国科学界“抵制烟奖”

  4月13日,《科学》网站发表一篇文章,报道了中国科学界抵制卷烟入围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相关事件。  文章说,去年,科学家抗议烟草研究人员谢剑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本月,许多人又批评国家烟草专卖局推荐的“中式卷烟特征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入围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科

“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启动

  10月2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科院将于10月29日至11月6日举办“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活动以“嗨,科学!——好奇探索未知,科学连接未来”为主题,在院属各单位举办百余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  在全国上下热烈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

中国科学院首届科学节启动

   在中科院即将迎来成立69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首届科学节新闻发布会暨启动仪式10月26日在京举行。此次科学节的主题是“创新引领发展•科技拥抱生活”,活动从10月27日到11月4日历时9天。期间,中科院将集合北京地区二十多家院所单位,举办25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学传播活动,预计接待社会公众一万

中国女科学家获国际科学桂冠

  第十八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颁奖盛典日前在法国巴黎举行,5位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杰出女科学家与15位大有可为的年轻女研究人员获奖。中国女科学家陈化兰、应佚伦分别荣膺“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和“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同时,这也开创了中国连续两届摘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

中国科学报:寄望“世界科学院”

    9月21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第23届院士大会缓缓拉上了帷幕。400余位来自世界各国的科技界领袖与科学家代表在天津度过了无比亲切、几近沸腾的5天后,惺惺惜别。  一朝相聚恨别离,地隔南北心相印。各国科学家为了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聚会在TWAS旗下,如今又携带新的可持续发展共识,复归南

大科学装置铸就“中国枢纽”

  实验装置是科学家的“枪”,随着知识探索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对实验装置的需求也向着大型、复杂、综合的方向迅速发展。  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级实验室里,人们都可以见到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学者在一起工作;而在一些大科学计划、大科学装置的建立中,对资金、技术和人力的需求往往超过了一个国家的能力。国际合作由

中国需要“求真”的科学精神

  开栏的话 一部科学技术发展史,也是一部科学精神发展史。一方面,科学精神孕育于科学实践,并在科学发展中不断升华。另一方面,科学精神又作用于科学实践,成为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科学精神的引领。从今日起,本报开

袁隆平与《中国科学报》

  多年来,《中国科学报》始终关注着由袁隆平领衔的杂交水稻科学研究,及时、真实、准确报道杂交水稻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科学报》与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报道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是由科学记者与科学家为求真、求实与客观的互动而生,是一种媒介科学传播共同体“情缘”。很多从事科技新闻报道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环学外字〔2020〕106号为保护改善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发挥科学技术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深入交流和研讨土壤与地下水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提高我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创新能力,为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中国环

聚光科技:科学民生 中国创造

  HMA-2000系列极电化学重金属在线分析仪产品视频HMA-2000系列极电化学重金属在线分析仪  HMA-2000是十一五国家水专项的重大科技成果,也被列入十二五的重金属防治规划中。这一款产品可以用“三项五毒四手段”来形象描述。  ——三项指仪器可进行水中,大气中,土壤中的重金属监测

打造中国自己的《自然》《科学》

  11月29日,《中国物理B》(英文版)主编欧阳钟灿院士、《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主编照日格图、《地震学报》(英文版)主编陈运泰院士等35家英文科技期刊的负责人,在京分别与中国科协就一项期刊支持计划签约。   这35家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首批支持的期刊。该计划是中

Nature:中国科学之星颜宁

  6月20日,Nature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Science stars of China”(中国科学之星)新闻特写,为我们介绍了从太空科学、生物学、海洋研究、物理学、极地探险到环境保护,对这些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提高了国家在科学界地位的一些顶尖的中国研究人员。  其中生物学领域的代表人物有世界级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数据中心正式通过认定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数据中心(Science Data Center,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AS,以下简称科学数据中心)近日正式通过中国科学院所级数据中心认定以及由校网络信息中心主任薛开平兼任校科学数据中心主任

中国科学报:“追踪”流感的中国人

  北京的一个深夜,中科院微生物所二年级博士生孙晓曼放下移液枪,关闭了显微镜,心里感到一阵轻松。  这个刚刚结束了3个多月辛苦实验的年轻小姑娘可能还不知道,她和她所在的实验室刚刚赢得了一场激烈的国际竞争。新病毒乍现?  近代以来,流感病毒曾数次引起大规模流行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为应对流感侵

《科学家》推出专刊关注中国生命科学

  近日,《科学家》(The Scientist)杂志推出专刊——《中国的生命科学》(Life Science In China),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生命科学蓬勃发展的现状。   专刊中包括了Zhu Shen撰写的2篇长篇评论文章——《生命科学繁盛》(Life Science Blossoms)

美《科学》杂志发表社论《中国的科学在进步》

定于12月7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发表题为《中国的科学在进步》的社论说,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科学研发投入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社论的两位作者是美国科学促进会首席执行官、《科学》杂志执行社长艾伦·莱什纳和科促会负责国际事务的首席官员沃恩·图雷基安。他们在文章中表示,截至去年,中国在全球“国家研发

中国科学报:疫苗危机后的科学反思

  5.7亿元的涉案金额,18个省份的波及范围,25种问题疫苗在列……近日,山东警方破获的非法经营疫苗案,让公众大跌眼镜,不安、恐慌的情绪逐渐蔓延。  面对网络上充斥的“毒疫苗”“杀人疫苗”“夺命疫苗”等字眼,一位两岁孩子的母亲用“心惊肉跳”形容自己的感受。一篇2013年的旧文《疫苗之殇》在朋友圈的

中国科学院举办2023跨年科学演讲

2023跨年科学演讲海报 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供图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举办2023跨年科学演讲。本次活动以“复兴路上的科学力量”为主题,面向全网播出。  2023跨年科学演讲再度创新,连续超过15个小时不间断直播,邀请了诺奖得主、专家学者和科普达人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演讲、探访、

中国科学大奖颁发 科学家妙趣横生

  1994年以百万奖金嘉奖中国科学家的“求是杰出科学家”大奖,迄今仍为中国科学最大的奖项之一,由香港查氏家族出资,华人科学家评奖。薛其坤致答谢辞  昨晚(9月13日),一年一度的求是科技基金会在复旦大学举行颁奖典礼,物理学家薛其坤和另10名青年科学家分获“求是年度杰出科学家奖”和“求是杰出青年科学

多名科学家寄语中国科学报和科学网

  编者按  一张报纸,展卷,传递自然真理,释放创新智慧,弘扬科学精神,记录中国科技蓬勃发展的坚实足迹。  一串网址,点击,探索学术争鸣,交汇知识之光,碰撞思想火花,分享全球华人科学家前进的点点滴滴。  让科学家发声,为科教事业服务,《中国科学报》凭着这份坚守走过了一甲子。回首来时路,我们奋力架起一

中国科学家为寻找暗物质贡献“中国智慧”

  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4月3日晚公布了其主持的大型粒子物理实验——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的首批研究成果,使人类对宇宙中暗物质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中国科学家参与了这项国际重大科学工程,并在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AMS项目的首批科学家和主要成员之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所长陈和生

《科学》关注中国老龄化:中国能否从容“变老”

中国正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   从现在到未来的很多年,它将成为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权威信息来源。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聂华生(音译)和殷亦飞(音译)赴约前往一个便利商店,到达之时恰好店主在房间里午睡。原来访问一个50岁的女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殷亦飞拿出笔记本电脑,开始询问调查问题,继续

中国科学家积极开展南海科学研究

  探索大陆岸边的边缘海形成机制,是国际前沿的地球科学基本问题。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在南海盆地演变、深海沉积、微生物与碳循环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  边缘海介于陆地和海洋之间,是海陆相互作用的界面。边缘海的发育,改变了大陆和大洋之间的物流和能流。南海作为亚洲岸外的最大边缘海,探寻其“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