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靶向性抗肿瘤细胞免疫技术的临床安全性介绍

经近二十年的全世界广泛研究证明腺相关病毒(AAV)是一种非致病性病毒,感染人体后,不会导致任何病理变化,这已经为医学界所公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宣布,AAV 是用于基因治疗的最安全的病毒载体。美国阿肯色医科大学联合美国的其它大学所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及实验室研究表明,AAV 不仅无致病性,而且可抑制宫颈癌的生长,并可抑制人乳头瘤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以及艾滋病毒等病毒的复制。......阅读全文

肿瘤免疫细胞治疗: 从梦想走进现实

  2016年03月28日,深圳特区报A13,科普周刊版面介绍了深圳免疫细胞治疗部分龙头企业目前所开展的肿瘤免疫治疗业务,采访了恒瑞源正周向军博士及汉科生物张明杰博士;详见以下报道:  免疫细胞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大癌症治疗方法,已被公认为二十一世纪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中最活跃、最有发展前

君实启动PD-L1治疗晚期或复发性实体瘤I期临床研究

  2月12日,君实登记启动了其自主研发的人源化抗PD-L1单克隆抗体JS003的一项国内I期临床研究,用来评估JS003在经治的晚期或复发性实体瘤受试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剂量限制性毒性(DLT)。计划入组36人。来源: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  该研究为开放、非随机、单臂试验,主要终点指标

抗肿瘤体液免疫机制

抗肿瘤体液免疫机制:1.补体的溶细胞效应;2.抗体的免疫调理作用;3.抗体干扰肿瘤细胞黏附作用;4.抗体封闭肿瘤细胞表面某些受体;5.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新型抗体SEA-BCMA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进入临床开发

  西雅图遗传学公司(Seattle Genetics)近日宣布评估抗体药物SEA-BCMA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安全性和耐受性的I期临床研究(NCT03582033)已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该I期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剂量递增和扩展研究,计划在美国招募65例R/R M

乳腺癌基因或成为开发肝母细胞瘤靶向性疗法的潜在靶点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是一种罕见的肝癌,其发病率仅为百万分之几,然而其却是引发婴儿和幼儿患肝癌的主要原因,大部分的患者往往会在三岁之前确诊为这类癌症。尽管手术和化疗研究的进展意味着肝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总体上表现较好,但侵袭性肝母细胞瘤往往会让患者失去几乎所有治疗选择,同时患者长期

肿瘤细胞学上的常用实验方法

  前几期,我们已经了解了肿瘤细胞的基本特征及培养手法等,接下来我们将会陆续为大家介绍各种常用的细胞实验技术。对于任何研究,一套系统的逻辑思路似乎比具体实验方法更重要。所以在介绍之前,我们就从药物研发的角度,和大家一起简单聊聊前人们的研究思路以及肿瘤学研究中一些常用方法与技术,欢迎互相讨论。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免疫浊度技术介绍

免疫浊度技术介绍:  免疫浊度技术早期主要用于血清、尿和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免疫浊度技术是利用可溶性抗原、抗体在液相中特异结合,形成一定大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使反应液出现浊度。当反应液中保持抗体过剩时,形成的复合物随抗原量增加而增加,反应液的浊度亦随之增加,与一系列的标准品对照,即可计算出样品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细胞免疫检查介绍

细胞免疫检查介绍:  细胞免疫检查: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检查。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辅佐细胞,以及它们的前体细胞等。主要有淋巴细胞转换试验、FBC玫瑰花试验、T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毒试验和NK细胞活性测定。细胞免疫检查正常值:  一般呈阴性结果。有些试验

亚盛医药再传“捷报”,新靶点抗肿瘤药物在美国获批临床

  近日,由“千人计划”专家、《家庭医生》的创始人之一的杨大俊博士等人创办的亚盛医药在靶向抗肿瘤药物方面再传“捷报”。  作为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临床阶段生物医药研发公司,生物探索在2015年慕名采访过创始人杨大俊博士。他表示:中国有大量药需要进口,普通老百姓付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希望公司能够打

我国科学家实现抗肿瘤T细胞免疫再生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广州健康院)王金勇课题组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兵课题组等国内科研团队长期合作攻关,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实现抗肿瘤T细胞免疫再生。相关研究11月15日在线发表在《细胞研究》。据悉,中科院广州健康院拥有该研究成果的独立知识产权。  T

我国科学家实现抗肿瘤T细胞免疫再生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王金勇课题组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兵课题组合作攻关,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实现抗肿瘤T细胞免疫再生。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研究》。  T细胞是一类抗肿瘤、抗病毒感染的重要免疫细胞。近年来,随着诱导型多能干细胞技术日臻成熟,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向T细

发现提高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新方法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许琛琦研究组和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伯良研究组在一项合作研究中发现“代谢检查点”可以调控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并鉴定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胆固醇酯化酶ACAT1以及相应的小分子药物前体,为开发新的

聚焦肿瘤精准医疗热点 第六届P4 China在沪举办

  2023年2月23-24日,第六届P4 China国际肿瘤精准医疗大会在上海宝龙艾美酒店顺利召开。P4 China从肿瘤“监管机构、临床检验病理PI、药企、诊断公司”四大视角出发,热议肿瘤早筛/早检、诊断/预后/耐药监测/病理、免疫/靶向药物前瞻研究热点与最新进展。  “肿瘤免疫/靶向药物”专场

将核酸药物精准送达患处?铁蛋白“快递员”安排

  和以往的纳米载体比起来,新型铁蛋白载体显然独具特色,具备当好核酸药物“快递员”的潜质——包括具有独特的笼状空间结构,能够简单高效地实现药物装载,具有天然的肿瘤靶向性、可功能修饰性和优异的体内安全性。  ◎实习记者 骆香茹  如何让药物精准定位、“指哪打哪”,这不但是病患关心的问题,更是科研人员研

调节T细胞迁移克制免疫排斥的重要靶点

  众所周知,T细胞必须通过迁移才能与抗原递呈细胞相遇,执行它们在免疫防御和炎症方面的多种功能。ATP释放和通过嘌呤受体介导的自分泌信号能够促进T细胞在与抗原递呈细胞形成的免疫突触位置的激活。近日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ATP释放和嘌呤信号也参与T细胞向抗原递呈细胞的迁移,并对其中的机制

Cell | 如何促进CD4+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s,ICB)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肿瘤微环境中衰竭的T细胞并不能被ICB挽救过来,因此对于T细胞浸润很少或衰竭的病人,提高T细胞的初始激活对产生必要的抗肿瘤免疫来说是必要的【1】。尽管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的靶点主要集中

全球首个!这个抗肿瘤新药获批临床

  日前,奥赛康(8.83 -0.45%,诊股)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江苏奥赛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赛康生物”)于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药监局”)下发的注射用ASKG915临床试验申请《受理通知书》。  注射用ASKG915是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D-1抗体/IL-15前药双功

特异性识别肿瘤的适配子-天然产物偶合物

   肿瘤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是癌症临床治疗的严峻挑战,主要归因于这些化疗药物无法区分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从而导致显著毒性,限制了化疗药物的临床依从性。  香港浸会大学精准医学与创新药物研究所(PMID)的张戈教授与香港浸会大学整合生物信息医学与转化科学研究所(IBTS)(http://ibts.hkb

仿生隐形眼镜有望提高人类夜视能力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许琛琦研究组和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伯良研究组在一项合作研究中发现“代谢检查点”可以调控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并鉴定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胆固醇酯化酶ACAT1以及相应的小分子药物前体,为开发新的

中国科学家发现提高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新方法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许琛琦研究组和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伯良研究组在一项合作研究中发现“代谢检查点”可以调控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并鉴定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胆固醇酯化酶ACAT1以及相应的小分子药物前体,为开发新的

很多癌症靶向治疗药物抑制T细胞抗肿瘤免疫反应

  在很多情形下,癌症靶向疗法要好于化疗和外科手术摘除,这是因它攻击和杀死携带特异性的促进肿瘤产生的基因突变的癌细胞,而且不影响健康的没有携带这些基因突变的正常细胞。在临床试验中,科学家们非常注重于探究靶向疗法对肿瘤细胞的影响,但是却没有充分地研究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然而,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

免疫细胞的分离技术

淋巴细胞的分离取肝素抗凝血1ml加Hanks 液1:1 稀释后,沿管壁徐徐滴流叠加盛有2ml淋巴细胞分离液的试管内(注意勿与分离液混合,然后2000r/min 水平离心20min,管内分为4 层,自上而下依次为血浆,单个核细胞,颗粒白细胞、红细胞(图2—1)。用毛细管伸至单个核细胞层中(位于细胞分离

3分钟了解抗体药物

  抗体药行业是近些年发展十分迅猛的行业,已经在抗肿瘤领域和自身免疫类领域的治疗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在抗病毒和细菌感染心脑血管,糖尿病以及罕见病治疗等领域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当前生物药中复合增长率最高的一类药物。  在欧美地区,据不完全统计,从第一个于1986年美国FDA 批准上市的治疗性抗体

中性粒细胞驱动非常规T细胞介导抗肿瘤免疫机制

  近日,来自意大利Humanitas University的Alberto Mantovani和Sebastien Jaillon在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Neutrophils Driving Unconventional T Cells Mediate Resistance against Mu

新一代成像流式技术在免疫细胞吞噬、CAR-T免疫疗...(二)

CAR-T免疫疗法 新型抗肿瘤药一直都是各大药企的研发重点。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大多数为化学药,这类药物由于靶向性差导致患者常常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性。尽管药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不得不承认传统化学类抗肿瘤药物的研发遇到了瓶颈。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把目光投向了免疫治疗,因此嵌合抗原受体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免疫印迹技术

免疫印迹技术介绍:  免疫印迹法是将蛋白质转移到膜上,然后利用抗体进行检测。对已知表达蛋白,可用相应抗体作为一抗进行检测,对新基因的表达产物,可通过融合部分的抗体检测, 具有分析容量大、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是检测蛋白质特性、表达与分布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如组织抗原的定性定量检测、多肽分子的质量

免疫细胞电镜技术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为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免疫反应做出了贡献,但由于光学分辨率的限制,不可能从细胞超微结构水平观察和研究免疫反应。因此,Singer于1959年首先提出用电子密度较高的物质铁蛋白(ferritin)标记抗体的方法,为在细胞超微结构水平研究抗原 抗体反应提供了可能。在此基础上,相继发展了杂交抗

友芝友获中国首个双特异性抗体临床批件

  9月29日,由武汉友芝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注射用重组抗HER2和CD3人源化双特异性抗体” (项目编号“M802”)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颁发的临床试验批件(批件号:2017L04744),标志着我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成功进入临床开发,是我国“重大新药创

对抗肿瘤,试试活化的淋巴细胞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给了PD1(免疫检查点)的发现者,让免疫治疗在治好卡特总统的黑色素瘤之后又被带火了,PD1/PD-L1耀眼的星光甚至让不明就里的公众将其治疗等同于免疫治疗,临床研究方向、甚至临床资源也有更向PD1/PD-L1聚集之势。有数据显示,我国2017年就已经有近60个PD-1/P

真核生物激活细胞免疫疗法的技术介绍

  “真核生物激活细胞免疫疗法”是我国治疗外阴白斑病一种极为有效新方法,它与以往传统治疗方法完全不同,传统方法治疗外阴白斑,只能达到甚微的近期效果,如长期或治疗不当会产生毒副作用,甚至加重加剧病情恶化。"真核生物激活细胞免疫疗法"先进、科学、有效,治疗外阴白斑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如今,它已经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