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运用鲤科鱼类系统发育重建长江水系的演化历史

现代长江的起源及南亚、东亚水系的演变,与新近纪青藏高原隆升和现代亚洲季风系统建立相关。然而,准确刻画长江水系的时空演变规律颇具挑战性。之前的地质学研究基于不同的采样地点、测年方法和替代指标进行估算,认为古金沙江在“第一湾”开始改道东流和三峡贯穿的时间从始新世到最近的更新世均有可能。 河流的地貌过程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淡水鱼类的多样性演化,反之,重建淡水鱼类的系统地理动态亦可对河流系统的时空演变进行重演,这正在成为科学共识。鲤科鱼类东亚特有类群由青藏高原隆升期间强烈的东亚季风影响下演化而来,并适应了独特的气候和水文条件。在这一特有支系中,一些底栖产卵鱼类产粘性卵或沉性卵,而另一些河流产卵鱼类则产漂流性卵。漂流性卵被认为是东亚鲤科鱼类在季风气候及大河环境中生存的关键特征。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谢平团队联合国内外学者,基于化石标定的鲤科鱼类线粒体系统基因组学分析,推断了鲤科鱼类东亚特有类群的多样化动态、祖先分布与祖先卵......阅读全文

运用鲤科鱼类系统发育重建长江水系的演化历史

  现代长江的起源及南亚、东亚水系的演变,与新近纪青藏高原隆升和现代亚洲季风系统建立相关。然而,准确刻画长江水系的时空演变规律颇具挑战性。之前的地质学研究基于不同的采样地点、测年方法和替代指标进行估算,认为古金沙江在“第一湾”开始改道东流和三峡贯穿的时间从始新世到最近的更新世均有可能。  河流的地貌

鲤科鱼类散在重复序列研究取得新进展

  4月29日,BMC Evolutionary Biology发表了研究论文 “Multiple source genes of HAmo SINE actively expanded and ongoing retroposition in cyprinid genome

水生所揭示鲤科鱼类基因组加倍促进血氧系统表型多样性

  生物的生存、繁殖、以及分布或多或少都受到环境氧的影响。生物的正常有氧代谢有赖于保持氧的需求(代谢)和供应(储存和传递)的平衡关系。而实现这一平衡关系主要依靠生物体内特异的血氧传递系统。血氧系统的多样化不仅体现了物种在生理上的多样性,也从侧面反映了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进化史上,基因组加倍是生物

缅甸北部鲤科鱼类新种——葡萄真马口波鱼Opsarius putaoensis

  2014年以来,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和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缅甸林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东南亚野生动物多样性研究组科研人员对缅甸北部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进行了多次野外考察,采集了大量的鱼类标本。研究团队于缅甸常驻工作期间对采集的鱼类标本进行形态分类研究和系统整理,

鲤形目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取得新进展

  鲤形目隶属硬骨鱼纲辐鳍鱼亚纲,有约4200个物种,是现存淡水鱼类最大的一目,占中国淡水鱼类的80%。鲤形目包括主要食用经济鱼类,如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团头鲂、泥鳅等,也包括风靡世界的高档观赏鱼——锦鲤等。鲤形目一直是动物系统学研究的重点,在国内国际备受关注。我国有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

昆明动物所中国野鲮亚科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获进展

  野鲮亚科 (Labeoninae) 鱼类隶属于鲤形目 (Cypriniformes) 鲤科 (Cyprinidae),除了具有鲤科鱼类所有的典型共同特征外,在口唇及其相关软组织形态结构上具有鲤科鱼类其他亚科类群无法比拟的多样性。在系统发育研究历史上,由于选用的类群不全或较片面,诸多

刘少军教授团队揭示了人工异源四倍体鱼基因组

9月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少军教授团队在《BMC生物学》(BMC Biology)上在线发表论文,揭示了人工异源四倍体鱼的基因组。刘少军为通讯作者,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任力、高鑫博士、崔佳琳博士、张纯教授和北京百迈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戴鹤为该文

高原鱼类进化与功能基因组学科组

  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隶属于鲤科裂腹鱼亚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仅分布于典型高原咸水湖泊—青海湖中,是维持青海湖“水-鸟-鱼”生态链稳定的核心物种。青海湖裸鲤是鲤科鱼类中唯一一种适应青海湖高盐碱水环境的自然群体,是研究高原鱼类适应进化的良好素材。青海湖裸鲤

动物所等关于洞穴金线鲃眼睛转录组进化研究获进展

  洞穴鱼类在黑暗条件下长期生存,演化出许多独特的适应性特征,如眼睛和色素缺失。近年来,科学家利用洞穴鱼类墨西哥丽脂鲤(Astyanax mexicanus)作为模式物种,开展了大量的针对洞穴动物特征进化发育的实验研究。相对于地表生活的丽脂鲤,洞穴丽脂鲤的Shh基因及其信号通路其他成员在胚胎发育

研究推断出棕榈科植物系统发育关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7011.shtm 近日,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授王华锋团队为了更好地了解棕榈目中棕榈科植物,分析比较了棕榈科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推断出系统发育关系,估计出棕榈科的分歧时间,并对祖先性状特征进行

研究推断出棕榈科植物系统发育关系

  近日,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教授王华锋团队为了更好地了解棕榈目中棕榈科植物,分析比较了棕榈科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推断出系统发育关系,估计出棕榈科的分歧时间,并对祖先性状特征进行重建等分析进行了研究。相关研究于9月27日在线发表于《植物科学前沿》。  棕榈科是在棕榈目中的一个具有物种丰富性的分支

最完整荨麻科分子系统发育框架完成

  记者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的博士研究生吴增源在研究员李德铢的指导下,与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和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合作,通过较高密度的属级取样,构建了目前最完整的荨麻科分子系统发育框架,为进一步的形态性状演化和生物地理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专业期刊《分子系统发育及进化

昆明动物所中甸叶须鱼野外生态学研究获进展

  中甸叶须鱼Ptychobarbus chungtienensis (Tsao 1964) 为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鱼类,为中国云南高原特有种。该种历史上分布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小中甸河、那亚河、碧塔海、属都湖和纳

陈宜瑜:科研仪器设备研制是我国科技研究的动力

   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突出科学目标引导,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性学术思想的探索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为科学研究提供新颖手段和工具,带动学科发展,开拓研究领域,提升我国科学研究原始创新能力。——陈宜瑜  人物百科  动物学家,1944年4月22日出生,福建仙游人。196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19

软鳍新光唇鱼“墨龙1号”水产新品种通过审定

  7月13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578号》,公布软鳍新光唇鱼“墨龙1号”等26个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水产新品种。软鳍新光唇鱼“墨龙1号”水产新品种(GS-01-004-2022)是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文山州水产技术推广站

杭州余杭发现鱼类新物种苕溪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44.shtm 中新网杭州2月19日电(张煜欢)近日,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在杭州余杭的野外调查中发现了一个鱼类新物种——苕溪鱲(Zacco tiaoxiensis),系一种鲤形目鲤科鱲

chiron在斑马鱼胚胎发育和适应性演化中的作用

  自达尔文时代以来,生物学家一直关注一个重要问题——生物是如何从共同的祖先演化成为丰富多样的物种的?新基因的产生是生物演化和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源泉。研究新基因的起源机制实质上是在探究生命演化的根源,但在分子水平上,新基因是如何被保留下来的、又是如何整合到已有的网络通路中的、对生物的适应性演化做出

昆明动物所在李仙江流域回放土著鱼类1.7万尾

  :昆明动物研究所发布时间:2012-07-18【字号: 小 中 大 】   7月1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君兴课题组研究繁育的1.1万尾软鳍新光唇鱼和0.6万尾暗色唇鱼苗种在云南墨江居甫渡电站库区放归李仙江流域。   此次放流活动是昆明动物所继大头鲤、滇池金线鲃成功回放后,成功实

深受科学家的热爱斑马鱼基因编辑技术介绍

  斑马鱼又叫蓝条鱼,因为其体表有暗蓝色和银色的类似于斑马一样的条纹而命名。斑马鱼属于鲤科鱼类,同属鲤科的还有我们十分熟悉的鲤鱼、鲫鱼等。斑马鱼的体型较小,成鱼体长约4-6厘米,而且成鱼常年产卵且产卵量大,可达300-1000粒,还是体外受精并发育,因此十分适合进行实验室的大规模养殖与筛选。

深受科学家的热爱斑马鱼基因编辑技术介绍

  斑马鱼又叫蓝条鱼,因为其体表有暗蓝色和银色的类似于斑马一样的条纹而命名。斑马鱼属于鲤科鱼类,同属鲤科的还有我们十分熟悉的鲤鱼、鲫鱼等。斑马鱼的体型较小,成鱼体长约4-6厘米,而且成鱼常年产卵且产卵量大,可达300-1000粒,还是体外受精并发育,因此十分适合进行实验室的大规模养殖与筛选。

斑马鱼基因编辑技术介绍

斑马鱼又叫蓝条鱼,因为其体表有暗蓝色和银色的类似于斑马一样的条纹而命名。斑马鱼属于鲤科鱼类,同属鲤科的还有我们十分熟悉的鲤鱼、鲫鱼等。斑马鱼的体型较小,成鱼体长约4-6厘米,而且成鱼常年产卵且产卵量大,可达300-1000粒,还是体外受精并发育,因此十分适合进行实验室的大规模养殖与筛选。斑马鱼这种原

昆明植物所在荨麻科分子系统发育框架研究中取得进展

  荨麻科(Urticaceae)是被子植物一个中等大小的科,约有54属,2000余种,广泛分布于两半球的热带地区,延伸至温带,其中热带的亚洲是该科的多样性分布中心。荨麻科的很多种类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但由于其很多重要分类性状极其微小,不易观察,因此自该科1789年成立以来,其科下

我国科学家在缅甸发现条鳅科鱼类新种葡萄副棘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215.shtm 中新网昆明1月6日电 (记者 胡远航)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6日发布消息称,该中心科研人员在缅甸葡萄地区伊洛瓦底江流域发现条鳅科鱼类新种——葡萄副棘鳅。相关成果于近日

新研究在鱼类生殖发育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鱼类发育与遗传育种团队梅洁教授课题组和武汉大学肖锐课题组合作研究成果发表,研究揭示了m6A读取器Igf2bp3通过调节m6A修饰生殖质基因的表达以实现斑马鱼生殖质组装的分子机制。  生殖质是具有特定形态结构的细胞质,包含卵母细胞遗传的各种RNA和蛋白质复合物,对生殖发育

昆明动物所进一步阐明裂腹鱼属鱼类在云贵高原的演化过程

  裂腹鱼属为特产于亚洲高原地区的一类鲤科鱼类。所谓“裂腹鱼”因其腹部肛门和臀鳍两侧各有一排较大的排列整齐的鳞片(臀鳞),两排鳞片之间有一条明显的裂缝,初看起来象是肚子裂开一样,故名裂腹鱼。  裂腹鱼类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特有鱼类,它们是随着青藏高原的形成而出现的,裂腹鱼的演化过

高黎贡山特有鱼类全裸裸重唇鱼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取得进展

  全裸裸重唇鱼  全裸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integrigymnatus为鲤科裂腹鱼亚科特化等级的类群之一,是特化等级中分布纬度最低的种类。本种历史记录仅分布于云南高黎贡山西坡腾冲境内的龙川江上游少数支流(属伊洛瓦底江水系),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划分为

杭州余杭苕溪流域发现鱼类新物种,命名苕溪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84.shtm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2月20日从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调查员在杭州余杭区的一次野外调查中发现一种鲤形目鲤科鱲属的鱼类新物种,已被

科研人员发现青藏高原冰川湖泊裂腹鱼的遗传和表达模式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问题,也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然而,饱受争议的科学问题是: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物种能否在演化过程中分化出新的物种(同域分化)?尽管一些证据表明物种的分化是以这种方式发生的,但是关于分化过程中基因的表达模式和种群遗传学特征知之甚少。  为了探讨上述科学问题,中国科

鱼类体色相关的新进展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中心的院罗非鱼和鲤鱼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撰写的论文“Fish pigmentation and coloration: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aquaculture perspectives”在渔业领域顶尖期刊《Reviews in Aquac

生吞鱼胆,明目还是夺命

  鱼一向是餐桌上的宠儿,但如果吃鱼的方法不对,有时候它也会变成食品安全问题。除了喉咙会被鱼刺卡住,还有更危险的情形需要提防——鱼胆中毒。  鱼胆中毒可谓“中国特色”,多数发生在长江以南的省份,也包括港澳台地区,在东南亚和日韩等中华文化波及地区也时有发生。由于没有特效药,鱼胆中毒死亡率曾高达20%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