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作物耐碱“密码”被找到,盐碱地有救了!

“这是全球10亿公顷盐碱地的福音”“这项研究为未来培育耐盐碱植物,打开了一扇大门”“盐碱地有救了”……在中国科学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专家们对3月24日发表于《科学》和《国家科学评论》上的作物耐碱研究成果赞不绝口。 以耐盐碱作物高粱为材料,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研究员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于菲菲教授团队、华中农业大学欧阳亦聃教授团队联合10家科研单位,找到了作物耐盐碱的“密码”。他们发现了作物的主效控碱基因AT1及其作用机制。 更重要的是,盐碱地实验证明,敲除该基因可显著提升高粱、水稻、玉米和谷子等作物在盐碱地的产量。 亟须探索作物耐碱机制 盐碱地有两种类型,分别是盐化土壤和碱化土壤。由于土壤表层盐类、碱类集积,很多重度盐碱地几乎寸草不生。 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全球有超过10亿公顷的盐碱地不能被有效利用,其中碱化土壤面积约占盐碱地的60%。 “目前全球在植物耐盐方面研究力量集中,......阅读全文

盐碱地改良技术引议:脱硫石膏能否让盐碱地返绿

  回放:   近日,科学网转载的一则关于盐碱地改良技术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报道中提到:“清华推出世界领先盐碱地改良技术,我国亿亩盐碱地有望变良田。”有网友对此提出质疑。   疑问:   这种利用脱硫石膏来改良盐碱地的技术真的有新闻报道中描述的那么神奇吗?其原理是什么?会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三十五年钻研盐碱地生态治理田长彦:让盐碱地不再贫瘠

  “广袤的戈壁、浩瀚的沙漠、贫瘠的盐碱棉田,都有研究不完的地方。”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田长彦(如图,资料图片),1982年大学毕业后自愿从陕西来新疆工作,已有35年,“新疆的县市区,除了地处高寒地带的阿合奇县,我都跑过”。  田长彦长期在天山南北从事野外调查、科学试验与示范工作,与自己

盐碱地水稻“逆”生长基因破译

  在耕地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如何将盐碱地变高产粮田,成为当下农业科学家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1日,记者从湖南大学获悉,该校刘选明教授研究团队破译出一个能降低土地盐碱化对水稻产量影响的新基因STRK1,并揭示了其分子作用机制,为进一步解析植物耐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并提供了耐盐特征性分子标记。

盐碱地水稻“逆”生长基因破译

  在耕地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如何将盐碱地变高产粮田,成为当下农业科学家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1日,记者从湖南大学获悉,该校刘选明教授研究团队破译出一个能降低土地盐碱化对水稻产量影响的新基因STRK1,并揭示了其分子作用机制,为进一步解析植物耐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并提供了耐盐特征性分子标记。

“吃盐植物”让新疆盐碱地重生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日前传出消息,该所科研人员通过对新疆盐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盐生植物种子及耐盐性开展研究,最终证明在盐碱地种植盐地碱蓬、盐角草、野榆钱菠菜等,每年可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盐分,连续3年左右即可大幅“淡化”土地,使其达到耕种标准。借助这一最新成果,新疆目前已有1000多

微生物帮番茄“征服”盐碱地

  要吃新鲜西红柿,最好的办法就是加一点盐。但是直到现在,当种植这些鲜艳的水果时,土壤中的盐或咸水一直是大禁忌。  中东地区的植物科学家发现,在土壤中加入一种沙漠根茎真菌(印度梨形孢菌),可以保护番茄不受盐的破坏。梨形孢菌最初是在印度分离出来的。  研究人员在温室里种植番茄,就像商业种植者那样,一半

用“吃盐植物”给盐碱地披上绿衣

  1000亩  今年春天,科研团队将种植技术无偿提供给克拉玛依一家园林绿化企业,“油城”周边1000亩重盐碱地因此种满了盐地碱蓬。栽种仅仅几个月后,郁郁葱葱的盐地碱蓬就为白色的盐碱地披上一袭绿装。  新华社讯 (记者张晓龙)在我国盐碱地分布面积最广的新疆,科研人员正通过种植“吃盐植物”,在这些贫瘠

黄迎新:沙改土,盐碱地变良田

中国科学院长岭草地农牧生态研究站(以下简称长岭站)曾有这样一块试验田,pH值达10.23~10.76,属于重度盐碱荒地,作物无法正常生长。10多年来,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所)科研人员的治理下,这块试验田重现生机。2022年10月,长岭覆沙改良盐碱地块种植耐盐碱大豆品

作物耐碱“密码”被找到,盐碱地有救了!

  “这是全球10亿公顷盐碱地的福音”“这项研究为未来培育耐盐碱植物,打开了一扇大门”“盐碱地有救了”……在中国科学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专家们对3月24日发表于《科学》和《国家科学评论》上的作物耐碱研究成果赞不绝口。  以耐盐碱作物高粱为材料,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研究员团队与中国农

用科技手段“浇灌”盐碱地上新希望

科技人员开展了不同类型盐碱地治理利用以及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工作,初步形成了一批适用技术,如耐盐碱植物种植改土技术、微生物土壤调理制剂控盐技术、生态排盐技术、生态型的土壤改良调理技术等。◎本报记者 金 凤人口在增长,城市在扩张,气候在变化,我们迫切需要健康的土壤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支撑。

新疆重度盐碱地成功试种转基因杨树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12师一片弃耕3年的重度盐碱地上,6月26日科研人员种植了14种杨树。近40天后,普通杨树及比较常见的速生杨几乎全部死亡,而加入抗盐碱抗旱等相关基因的杨树却全部成活。   新疆农科院对此次试验田的土样进行检测显示,其土壤含盐量达到11.1‰,已接近抗盐碱转基因杨树在实验室培育

盐碱地原土改良技术:创造新土地

  在经过处理的地块上,白蜡树郁郁葱葱(如上图所示)而未处理的土壤,依旧可以看到白花花的盐渍(如下图所示)。盐碱地原土绿化技术较普通的客土置换不但节省成本而且符合绿色、循环、低碳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我是一棵白蜡树,年龄6岁,胸径将近10公分,这不稀罕。但我告诉你我脚下的土地几年前含盐量曾达到3

盐碱地改良技术“百家争鸣”

   基于土壤盐碱化问题的全球性,其治理与农业利用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推进被推上了新台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日前,《中国科学报》记者分别前往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参加盐碱地改良技术试验田测产活动后了解到,我国目前已形成诸多如水利工程、生物、农艺、化学等盐碱地改良技术,呈现“百家争鸣”的姿态

专家诊疗:给盐碱地开“中药方”

“盐碱地咋治理?有的是以药治碱,有的是以肥调碱,我们是通过中药微生态技术用嗜盐碱的生物菌‘吃盐’。”王大庆是辽宁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业务经理。去年,他们在吉林省大安市红岗子乡,搞了5亩盐碱地做治理试验,修复出当地原生态的碱性黑钙土壤。 “吃盐”能吃出效果?这不,离水

新研究有望实现在盐碱地里种庄稼

  最近来自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植物耐盐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进展,他们发现一种已知在动物体内能够控制盐平衡的蛋白在植物中以相同的方式发挥作用。该研究有助于培育新的耐盐作物品种,同时也解答了一些植物学方面未解决的问题。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lant Cell and Enviro

我国科研人员开发盐碱地改良新技术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研究员王志春团队开发盐碱地精准改良新技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苏打盐碱土改良剂,研究成果已在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地推广应用。  王志春介绍,盐碱地改良是世界性难题,实践证明,传统的通过引水灌溉冲洗降低盐度的方法,无法保障前期作物取得经济产

宁波大学:"八号"海鲜落户盐碱地

8月2日,一批金钱鱼苗从广东湛江"搭乘"航班在河南新郑机场落地,随后被迅速运至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的养殖基地,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教师、挂职延津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的王欢已经早早地候在那里。 这已经是延津这个内陆县城迎来的第8种"海鲜"。伴随着金钱鱼的到来,宁波大学海洋学院与河南省延津县举行校

青海柴达木盆地正式启动盐碱地普查

记者从海西州农牧局获悉,为稳步推动柴达木盆地盐碱地开发利用,储备耕地后备资源,正式启动柴达木盆地地区盐碱地普查工作。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州域主体是素有中国“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面积约32.58万平方公里。 据介绍,此次普查中,海西州格尔木市盐碱地普查任务点位363个

国家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

  7月17日,国家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隆重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现武、东营市市长陈必昌、山东省黄三角国家农高区党工委副书记田和友、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一级巡视员陈章全、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张振华、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姜卫良等参

清华推出世界领先盐碱地改良技术

陈昌和教授(中)和科研团队在盐碱地改良现场        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沃伦·A·迪克前不久亲眼看到一大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长出了水稻、玉米、葡萄、枸杞时,忍不住赞叹:“这片试验田太棒了,中国人的技术走在了世界最前列。”美国专家身旁,清华大学教授陈昌和伸出一个手指说:“其实我们已经

“种草”黄河口,他们再次向盐碱地宣战

白花花或水汪汪的盐碱地,科学家就在这里展开育种工作 受访者供图汽车在山东东营平坦的高速公路上疾驰,玻璃窗外盛夏葱茏的草木和一片片蓄满的水塘向后飞掠而过。记者抛出的一个关于东营长穗偃麦草种植情况的问题打开了李宏伟的话匣子。“2020年开始时是70亩,去年是130亩,今年是200亩。”他不假思索地“倒出

“典型盐碱地改良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受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委托,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境领域“典型盐碱地改良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验收会,验收专家组审阅了项目的验收材料,在听取项目汇报和质询讨论的基础上,对项目完成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了审核评价,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   “典型盐碱地

“榔油1001”盐碱地油菜亩产超283公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733.shtm近日,由江苏省盐城市科技局主持的“重度盐碱地油菜种植项目”验收工作,在江苏盐城黄海之滨的条子泥垦区进行现场实产验收。该项目由盐城师范学院江苏滩涂生物与农业协同创新中心和江苏省盐土生物资

“海水稻”到底是否能种植在盐碱地

  近日,水稻栽培专家凌启鸿在《中国稻米》杂志发表的《盐碱地种稻有关问题的讨论》一文指出,目前水稻耐盐育种尚不能改变盐碱地种稻必须靠淡水灌溉洗盐这一基本事实,并由“海水稻”的称谓问题引出对其技术路线、产业路径是否科学的质疑。文章刊发后引起社会关注。图片源自网络  争论一:称谓不准确?  凌启鸿在文章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给盐碱地披“绿衣”

项目组查看宁夏平吉堡马铃薯盐碱地微环境改良技术示范基地。  “夏天水汪汪,冬春白茫茫,只长盐蓬草,不长棉和粮。”土壤盐碱化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和综合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在宁夏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当时这里基本寸草不生,到处都是白花花的一片盐碱地,好像刚刚下过雪一样。”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技术

“典型盐碱地改良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近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典型盐碱地改良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研究成果得到验收组专家高度评价。  为了实现典型盐碱地改良技术的示范与应用,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宁夏科技厅组织宁夏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包头市华

袁隆平“超优千号”创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

10月14日下午,由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试验种植的耐盐水稻在江苏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进行测产,经专家团队对3块各1亩左右稻田机收实测,“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方福平表示,这个产量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 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

“曹妃甸滨海盐碱地绿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

   启动仪式现场   9月2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曹妃甸滨海盐碱地绿化技术研究与示范”(以下简称曹妃甸项目)启动仪式在唐山召开。   唐山市委常委、副市长兼农工委书记王久宗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党委副书记高星宣布项目启动

盐碱地长出“神奇小麦” 亩产449公斤创世界纪录

  对“寸草不生”的盐碱地进行改良,使之不但能种小麦,而且亩产创造世界纪录。近日,在“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核心区山东省无棣县,专家对种植在含盐量0.3%左右土地上的千亩小麦示范方进行了实打验收。经测定,平均亩产达449.01公斤,整个万亩实验区平均亩产303.5公斤。这一数字创造了该土壤条件下产粮

张亚平赴山东东营调研盐碱地农业发展情况

  9月4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赴山东东营现代农业示范区及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调研中科院在盐碱地农业方面的平台建设及科研进展情况。山东省副省长于杰等参加调研。  在东营现代农业示范区,张亚平一行现场考察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东营分子设计育种试验基地和分子设计育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