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美环保署:美国半数以上河流小溪“不健康”

在对约2000条河流和小溪取样调查后,美国环境保护署日前发表报告说,全美55%的河流和小溪水体健康状况不佳,达到优良水平的只有21%。 这份名为《2008-2009全国河流和小溪评估》的报告显示,美国西部地区水体健康水平最高,约有42%的河流和小溪处于优良水平,而在东部高地、平原和低地地区,健康河流和小溪的比例分别为17%和16%。 报告认为,影响美国河流和小溪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富营养化、细菌和重金属汞水平上升、水体周边人类活动加剧和植被减少等。 统计数据显示,美国27%的河流和小溪氮含量过高,40%的河流和小溪磷含量过高。这两种元素主要来自氮肥和磷肥,它们能导致水体中海藻等有机物过度繁盛,如果不能及时被其他动物消耗,海藻死亡后便会由细菌分解。这一过程将大量消耗氧气,影响其他生物生存。 数据还显示,美国细菌水平过高的河流和小溪比例达到9%,这些水体不适宜进行游泳及其他娱乐项目。此外,抽样发现有汞含量超......阅读全文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分析

1、工业废水排放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含有较多的氮和磷,它们首先来自工业废水。钢铁、化工、制药、造纸、印染等行业的废水中氮和磷的含量都相当高。近年来,工业排放的废水逐年递增。据报道,2001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达201亿t。但由于技术与资金的原因,大部分工业废水只经简单处理甚至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等

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过程

水体在营养盐浓度较低,藻类和其他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加的时期,称为响应阶段,这类湖泊水库称为响应型水体,表明富营养化处于发展阶段;当营养盐浓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浮游植物的生产量反而下降或者持平,称为非响应阶段,表明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己趋于极限。此时,营养盐浓度达到饱和,生物生产

重庆研究院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大数据挖掘及应用中心在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cological Indicators、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和Water Resources Manag

我国内源磷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取得突破

  我国在内源磷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发出的一种基于改性粘土矿物材料与水生植物协同的沉积物磷原位控制技术,可有效解决内源磷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记者12日从中科院水生所了解到,该所吴振斌研究员团队根据西湖内源沉积物磷特性,将改性粘土矿物原位控制沉积物磷

全球大型湖库富营养化水体个数占比已达63%

  内陆湖库水体的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我国科学家利用遥感监测技术,获得世界首幅全球大型湖库营养状态分布图,发现全球大型湖库水体的总个数中已有63%呈富营养化状态。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环境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杂志上。  由于内陆湖库水

研究显示美国大部分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美国地质勘探局9月27日公布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美国大部分河流和地下水含大量的氮和磷,由此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威胁生态系统并危及人体健康。  研究人员对美国1300多个地区的河流和地下水进行即时检测,并对近20年来数百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上述结论。研究人员报告说,与上世纪90年

水生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验证方法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而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可以通过叶绿素测量仪来进行对水生植物中的叶绿素含量进行测量以及分析的,

通过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原理以及可行...(二)

2 影响修复效果的因素2.1 植物物种的差异不同的植物,生长速率不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吸收能力不同,对微生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同,因而净化水体的能力也各不相同。林连升等研究了轮叶黑藻、伊乐藻和金鱼藻三种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池塘养殖水的修复作用。试验研究表明,这三种藻类对水体中的氮磷均有良好的净化效果。

YSI公司应邀参加全国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研讨会

  第二届全国水体富营养化控制与生态修复治理技术高级研讨会于4月9日至11日在无锡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水利发展中心主办,针对我国以氮、磷污染为基础特征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和局部近海海域污染问题严重,参会专家、研究员与与会人员探讨了水资源管理办法和水生态修复基本概况。参会人员有国内主管部门领导、国内

水浮莲“攻城略地”现象严峻 水体富营养化难题待破解

  连日来,在广西龙江河上,数公里河段被外来水生植物水浮莲覆盖,历经1个多月却始终无法全部清除。记者调查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南方多条河流曾出现水浮莲蔓延现象,专家称这与当前我国部分河流水质恶化不无关系,农村垃圾、农田化肥、污水处理等成为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的新“催化剂”。   水浮莲让大片水面形同“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