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的逻辑︱胎生模式:母老虎为什么这么可怕?

除了鸭嘴兽等少数特例,哺乳动物基本放弃了卵生模式,转而改用胎生。所谓胎生,就是体内受精之后,受精卵继续在子宫内发育,只是不再通过蛋清和蛋黄提供营养,而是由母体胎盘提供营养,并且全部营养都来自母亲。显然,胎生模式给雌性造成了更大的压力,除了营养消耗加剧、行动不便等因素外,母体还可能会因为怀孕或生育造成意外死亡。但是这种模式强化了对受精卵的保护,后代存活率明显提高,具有确切的进化优势,因此成为继卵生之后最重要的生育模式。尽管胎生模式作出了重大调整,但雌性的博弈策略与卵生模式却相差不大,因为前提并未改变——胎儿在母体内呆的时间越长,母亲付出的代价就越大,这个困境和卵生模式相同。所以雌性哺乳动物也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把后代生下来,并迫使雄性追加更多的投资,以期实现投资平衡。但这在胎生模式下面临着更大的困难。由于雌性不再产蛋,要是生育太早,胚胎的后续发育很难保障。鸟类之所以能快速将受精卵排出体外,是因为受精卵受到蛋壳和蛋清的保护。如果将保护层......阅读全文

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初龙型动物胎生证据

  众所周知,哺乳动物下崽,爬行动物下蛋。但2月14日出版的《自然—通讯》发表的题为《初龙型爬行动物胎生》一文颠覆了这一传统认识。该研究首次找到了初龙型爬行动物胎生的证据,重塑了科学家对爬行动物生殖方式演化的理解。研究结果显示,胎生和后代性别基因决定机制两者结合,使得爬行动物得以成为中生代海洋中的霸

爬行动物卵生与胎生繁殖模式进化遗传机制揭示

  脊椎动物繁殖模式主要分为卵生和胎生两种。卵生如何进化为胎生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生物学问题。13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消息,中外研究人员合作,成功揭示了爬行动物卵生和胎生繁殖模式进化遗传机制。  胎生繁殖模式具有优化胚胎发育环境和保护胚胎不受外在不利影响的作用,因而可以大大提高后代的存活率

爬行动物卵生和胎生繁殖模式进化的遗传机制

  脊椎动物繁殖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卵生(oviparity)和胎生(viviparity)。卵生繁殖模式是指母体产卵,随后卵在外界环境中孵化至卵内胚胎完全发育而孵出幼体;而胎生繁殖模式则是母体将受精卵滞留在子宫或输卵管内直至胚胎发育完全,由母体直接分娩产出。胎生繁殖模式具有优化胚胎发育环境和保护胚胎

爬行动物卵生和胎生繁殖模式进化的遗传机制

  脊椎动物繁殖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卵生(oviparity)和胎生(viviparity)。卵生繁殖模式是指母体产卵,随后卵在外界环境中孵化至卵内胚胎完全发育而孵出幼体;而胎生繁殖模式则是母体将受精卵滞留在子宫或输卵管内直至胚胎发育完全,由母体直接分娩产出。胎生繁殖模式具有优化胚胎发育环境和保护胚胎

揭示爬行动物卵生和胎生繁殖模式进化的遗传机制

  脊椎动物繁殖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卵生(oviparity)和胎生(viviparity)。卵生繁殖模式是指母体产卵,随后卵在外界环境中孵化至卵内胚胎完全发育而孵出幼体;而胎生繁殖模式则是母体将受精卵滞留在子宫或输卵管内直至胚胎发育完全,由母体直接分娩产出。胎生繁殖模式具有优化胚胎发育环境和保护胚胎

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举办实验动物科普活动

5月21日至22日,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紧密结合科技活动周“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的主题,为广州市黄埔区贤江小学等学校师生组织开展了3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验动物科普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实验动物科学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实验动物知多少”“我是小小科学家”“动物实验齐参与

我国首本实验动物科普读物《诗画实验动物》出版

  近日,国内首本实验动物科普读物《诗画实验动物》一书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以全新的视角介绍了实验动物这一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但又常常被忽视的科学功臣。  实验动物是一个小众科学研究领域,但却是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真正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研基础条件。 

科普:哪些动物更能抵御气候变化影响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极端天气增多,动物们能否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一项针对陆生哺乳动物的新研究发现,与老鼠等一些寿命短、后代多的动物相比,美洲驼、非洲象等寿命长、后代少的动物更不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伤害。 丹麦和挪威研究人员近期在美国生物学期刊《电子生命》上介绍,他们分析了全

科普:动物为什么也能“百折不挠”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依然能克服困难继续努力。不仅是人类,动物也能为实现目标“百折不挠”。日本一项研究发现,大鼠遇挫后短时间内大脑相关的多巴胺的释放就会增加,从而让其“有干劲”去克服困难。  日本京都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研究人员训练大鼠持续努力地去获取获得概率并不确定的报酬——甜水,训练结果是,即使

发展核电:仍需科普科普再科普

  “核电发展对公众而言,第一是科普,第二是科普,第三还是科普。”日前中国工程院在天津举办的第139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将主题定为“我国核能的科学发展”。包括15位院士在内的业界人士谈起核电,在“核电亟待科普”这一老话题上,再次达成共识。   在核电审批从福岛事故之后的“停摆”中新近开闸的关口,把

科普一下:中国的13种野生猫科动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00.shtm 中国是猫科动物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在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收录的猫科动物有13种,分别是荒漠猫(Felis bieti)、丛林猫(Felis chaus)、草原

科学家找到胚胎生长受限原因

  胚胎发育受限和反复流产是临床常见的妊娠相关疾病,与母胎免疫系统微环境异常密切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有人会反复流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免疫学研究所魏海明教授和田志刚教授课题组合作发现,在人和小鼠早期妊娠蜕膜组织局部存在大量NK细胞亚群,通过分泌生长因子促进胚胎的发育。缺失这种可以分泌生长因子

胚胎生殖细胞的定义和特点

中文名称胚胎生殖细胞英文名称embryonic germ cell;EG cell定  义从哺乳动物胚胎生殖嵴原生殖细胞培养成的多潜能干细胞。性质类似于胚胎干细胞。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分化与发育(二级学科)

胚胎生物技术助力我国奶业振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086.shtm 3月25日,河北省科技厅发布的首批“揭榜挂帅”科技项目之一——荷斯坦奶牛特色基因编辑与核移植生产种用胚胎技术攻关项目启动。记者从现场获悉,该项目将致力于破解良种奶牛快速扩繁、新品

中科院动物所周琪:70后院士是个“科普狂人”

周琪在作科普报告。(资料照片)  ■周琪对科普有着特殊的情怀,他相信科普可以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和梦想,就像自己儿时一样。他说,科普最大的意义,不是传递知识,而是为孩子们带去一种思维方式。同时,给他们打开一扇科学的窗户,让人生多一种选择  国际干细胞组织主席、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

实验室人类胚胎生长时间创纪录

  发育生物学家日前在实验室中成功让受精后的人类胚胎发育至最长13天,打破了此前9天的纪录。这一成绩使得科学家得以发现早期人类发育的新层面,包括之前在人类胚胎中从未观察到的特征。同时这一技术将有助于确定为什么有的妊娠过程最终会失败,从而在未来改善体外受精的成功率。  在最新出版的《自然》和《自然—细

进化的逻辑︱胎生模式:母老虎为什么这么可怕?

除了鸭嘴兽等少数特例,哺乳动物基本放弃了卵生模式,转而改用胎生。所谓胎生,就是体内受精之后,受精卵继续在子宫内发育,只是不再通过蛋清和蛋黄提供营养,而是由母体胎盘提供营养,并且全部营养都来自母亲。显然,胎生模式给雌性造成了更大的压力,除了营养消耗加剧、行动不便等因素外,母体还可能会因为怀孕或生育造成

营养有效性与胚胎生长之间的分子联系

  卵子和精子的结合启动了一个复杂的细胞分裂过程,最终将产生一个新的生命体。事实上,人体所有的细胞都来自胚胎干细胞,它必须在精细的控制下进行分裂,以在胚胎中形成适当的器官和组织。然而,干细胞如何像肿瘤细胞一样加速分裂而不会失去控制,以及分裂速度如何随时适应它们所能获得的能量和分子供应,是科学尚未解答

《PLoS生物学》:遗传研究揭示卵生向胎生的变迁

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为何不是从蛋中孵化出来的?瑞士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找到了令哺乳动物通过胎生和哺乳方式繁殖后代的遗传变化基础,并且证实了这些改变是在进化史上逐渐发生的。该研究表明,乳蛋白基因出现于所有哺乳动物种类的共同祖先中,而且是在编码卵蛋白的基因消失之前。相关论文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生

胎生根据幼体离开母体前获得营养方式分型

多数昆虫为卵生,但一些昆虫的胚胎发育是在母体内完成的,由母体所以产出来的不是卵而是幼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胎生。根据幼体离开母体前获得营养方式的不同,胎生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一)卵胎生(ovoviviparity)是指胚胎发育所需的养分全部由卵供给,只是卵在母体内孵化为幼体后才被产出体外。所以从营

“中国天眼”科普基地开启山间科普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499745.shtm

科普一下:中国的13种野生猫科动物-|绿会研究室

中国是猫科动物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在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收录的猫科动物有13种,分别是荒漠猫(Felis bieti)、丛林猫(Felis chaus)、草原斑猫(Felis silvestris)、兔狲(Otocolobus manul)、猞猁(Lynx lynx)、云猫(Pa

科普向未来-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6261.shtm 中新网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主题为“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的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9月15日在全国各地启动,重点围绕“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活力;聚焦重点领域,服

《科普人才规划纲要》编制完成-描绘科普人才蓝图

  “《中国科协科普人才规划纲要(2010-2020年)》现已编制完成,按《规划》部署,到2020年,全国科普人才的数量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总量将达到400万人左右。”在今天下午进行的中国科协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殷浩做出上述表示。   “这是新中国成立

科普向未来-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

主题为“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的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9月15日在全国各地启动,重点围绕“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活力;聚焦重点领域,服务高质量发展;深化文明实践,培育时代新风;立足群众所需,赋能基层治理”四方面内容展开,活动将持续到9月21日。今年的全国科普日将着力组织好北京主场活动、部委主场活

科普游戏成科普场馆展教“下一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645.shtm ■本报记者 沈湫莎        科学普及为创新人才培养培植沃土。科普场馆怎么做得更有吸引力?一向领风气之先的上海科技馆给出的答案是:科普游戏。在昨天举行的新时代科普游戏

中国海洋大学张全启团队揭示鱼类卵胎生的进化特征

  日前,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张全启及其团队发表研究成果揭示鱼类卵胎生的进化特征,这是国内首次解析鱼类卵胎生的进化特征,为理解动物卵胎生和胎生生殖模式的进化提供了重要参考。该项成果获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等科研项目的资助,由张全启研究团队联合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

古脊椎所等在辽宁发现世界最早的怀孕蜥蜴化石

  胎生是哺乳动物的典型特征,但大约1/5的现生有鳞类爬行动物(有鳞类包括蛇和蜥蜴)也是产活仔的,被称为卵胎生。在有鳞类中,胎生这一特征演化了100多次,演化频率远远高于其他所有脊椎动物的总和。但这个特征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却一直是个未解之谜。近日,一件体内带有胚胎的蜥蜴化石被

全国首个科普书单品牌“新发现·科普书单”发布

  近日,全国首个专门评介科普图书的书单品牌“新发现·科普书单”在上海发布。  “新发现·科普书单”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出版协会任指导单位,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任学术指导单位,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等任支持单位。  据介绍,书单以公益性、引导性、分众性为导向,创

粤举办科普大赛讲好“科普故事”-激发公众科学兴趣

  比赛现场 广东省科技厅 供图  中新网广州6月12日电 (王坚王子杰)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12日消息,主题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2023年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已在广州举行。该赛事以“线上+线下”方式,旨在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热情,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质增效。  比赛中,选手们通过主题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