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科研团队开发出“变色龙”般新型材料

记者18日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悉,该校侯旭团队副教授郑靖与香港大学唐晋尧教授合作开发出一种可通过控制光来实现图案色彩变化的新型活性胶体材料,这种如“变色龙”般的活性智能材料比传统变色材料更可靠便利,为彩色电子纸和自供电光学伪装提供了简便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研究人员介绍,在彩色电子纸的应用中,带电颜色粒子根据施加电压的情况呈现不同聚散和分布,从而用来显示不同图像和文字。这项成果的创新点在于,该新型材料可受光的影响,即通过控制光来实现粒子的不同聚散形态以达到宏观变色效果,或制造出更复杂的微米级结构。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活性胶体系统,其中活性胶体粒子用光谱特征染料编码,形成光致变色胶体群。粒子—粒子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结合不同波长和强度的入射光来灵活调节,从而实现可控的胶体聚集和分离。 受自然界中光致变色现象启发,如头足类动物通过感知环境光照条件,重新排布皮肤中的色素组从而改变其外观,研究团......阅读全文

我科研团队开发出“变色龙”般新型材料

  记者18日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悉,该校侯旭团队副教授郑靖与香港大学唐晋尧教授合作开发出一种可通过控制光来实现图案色彩变化的新型活性胶体材料,这种如“变色龙”般的活性智能材料比传统变色材料更可靠便利,为彩色电子纸和自供电光学伪装提供了简便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研

厦大团队合作开发出“变色龙”般的新型材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854.shtm5月17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侯旭团队副教授郑靖与合作者的科研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成果显示,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像“变色龙”般的新型活性胶体材料通过控制光可以使它呈现

我科研团队研发出帕金森病分子影像学新标志物

  7月9日,记者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获悉,该院特聘教授叶克强、神经精神医院教授张振涛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丹创新研发了一种帕金森病的PET分子影像学标志物,首次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也为研发帕金森病的治疗药物找到可靠评估指标。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  张振

我科研团队发现哮喘治疗新靶标

  记者近日从常州大学获悉,上海中医药大学杨永清教授研究团队与该校邓林红教授研究团队合作,发现了哮喘治疗新靶标——肌动蛋白结合蛋白2(Transgelin-2),这将为研发哮喘治疗新药与有效控制哮喘,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研究成果日前已刊登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

中外科研团队研发出修复心脏“创可贴”

  苏州大学教授杨磊(现任职河北工业大学)团队、复旦大学教授孙宁团队与美国布朗大学教授高华健团队合作,研发出一种用于心肌梗死治疗的粘弹性自黏附心肌补片。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4月15日《自然—生物医学工程》。  心肌补片是治疗严重心肌梗死和后续心衰的一种潜在有效方式。然而,心肌补片在限制心室病理性重构和

我科研团队取得植物基因定点编辑技术新进展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创新团队在植物基因定点删除与替换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成功实现在植物基因组上对目标基因进行删除或替换——该成果于近期在线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出版集团旗下的子刊《科学报告》上。  据介绍,基因编辑技术可实现对受体基因组目标基因进行精确的敲除

中国科研团队研发出新型石墨烯电容器

  合肥工业大学12日发布消息称:该校科研团队成功制备出一种石墨烯薄膜,并成功将其组装为全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这种柔性超级电容器可为可穿戴设备提供高效安全电源,是新一代柔性电子器件的关键设备。  相关成果12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化学》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介绍,石墨烯因优异的光学、电学、热学

新型拉致变色薄膜 像变色龙般改变颜色

  耶鲁大学学者发现,在不改变材料化学组成的情况下,只改变材料微小晶体的晶格可以使材料颜色发生改变。以此研究人员研制出拉致变色薄膜,可用于变色传感器。  材料学家经常会从大自然中寻求灵感,但是发明赶上生物学的发现通常会花费一段时间。就在这周早些时候,瑞典科学家揭露:变色龙是通过扩

我的团队我的团!analytica China 2016精英团队招募中!

  2016年10月10-12日,亚洲重要的分析、实验室技术、诊断和生化技术领域的专业博览会analytica China(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又将在申城与您相约。analytica China 2016展示面积将达35,000平米,800余家行业领先企业将展示包括分析仪器、测试测量、生命科学、生

我的团队我的团!analytica China 2018精英团队招募中!

  2018年10月31日-11月2日,亚洲重要的分析、生化技术、诊断和实验室技术博览会——第九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1-E4馆盛大开幕。今年展会的总展示面积达46,000平米,900余家行业领先企业将展示包括分析仪器、测试测量、生命科学、生

我科研人员研发出国际一流基因编辑技术

   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日前报告了中国科研人员发明的一种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有专家评论,尽管这种技术尚处于初期阶段,但其潜力有望超过近来被看作诺贝尔奖热门的美国CRISPR-Cas9技术。    基因编辑是近来生命科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美国研究人员发明的CRISPR-Ca

德科研团队研发出能检测皮肤下组织的扫描仪

  据外媒报道,当医生需要评估炎症性皮肤病  --牛皮癣的时候需要通过观察病人皮肤表面的红色鳞屑才行。不过这种诊断方式存在一定的限制性那就是诊断结果需要依据医生的主观意识。于是,来自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和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科研人员想到了研发一种能够看到皮肤下面情况的手持扫描仪。  据悉,这种扫描仪不

天大科研团队研发出可用于美妆产品的新型光子颜料

日前,天津大学教授宋东坡课题组成功研发具有靓丽结构色的光子晶体颜料。这种新型光子颜料具有生物安全性好、可降解的优点,有望为美妆行业带来颠覆性的技术革新。该成果已发表于业内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据介绍,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牙膏、洗面奶等很多都含有塑料微珠。塑料微珠常常作为填充剂、成膜剂、增稠剂及悬

《霸道总裁爱上我:科研篇》5亿美元为女友打造150人团队

昨日,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ACM/IEEE Fellow 陈怡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消息,在各大科研微信群中广泛传播:他表示,刚才听了一个八卦:某名校女PI的Billionaire未婚夫给她捐了五亿美元,让她可以以后再也不必担心申请项目,招150个科学家专心搞科研!看到这则消息,正在对

首例!深圳先进院研发出仿变色龙软体驱动器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纳米调控与生物力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杜学敏团队研发出仿变色龙软体驱动器,首次报道了能同时通过颜色和形状改变,进而与环境实时交互的软体爬行机器人。相关研究结果以论文Chameleon-Inspired Structural Color Actuators(《仿变色龙

美团队开发出“伪装皮肤”

  美国一个科研团队模仿章鱼皮肤,开发出一款可以逃过红外相机监测的“动态伪装皮肤”,有望用于军事伪装及一系列需要动态调控红外辐射的应用。  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论文通讯作者、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阿龙·格洛杰茨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乌贼、章鱼等头足纲动物能通过皮肤特定细胞在可

科研人:我和我的偶像

 在一般人看来,研究数学的院士一定从小就是天赋异禀的学霸。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平却坦言,自己的成绩曾经是全班倒数。  “记得刚上大学时,我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每当想起陈景润先生说过的‘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

沪科研团队研发出自主智能无针疫苗注射机器人

同济大学齐鹏团队应用世界领先的人体三维模型识别算法及自适应机器人技术,结合机电一体化无针注射器设计,联合多家技术企业和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共同开发了一款全自动无针头疫苗注射机器人。17日,该款全自动无针头疫苗注射机器人正式发布,这也是国内首次发布此项完整技术验证方案。    该自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新型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抑制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青松、刘静药学团队研发出新型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小分子抑制剂IHMT-TRK-284。该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药物化学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TRK主要包括TRKA、

中国科大团队破解河蚌开合奥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395.shtm 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王敏 提到河蚌,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它会产珍珠,河蚌肉可以食用。而在科学家眼里,它还是一种极佳的研究对象,能为新材料的研制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我学者开发出高效药物合成技术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为原始创新药物的发现提供了一种高效合成技术。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化学》上,并得到审稿专家的高度评价。   据介绍,创新药物包括化学药和生物药两类。近20年,全球每年审批的新药仍以新化学实体药为主,约占7

日本科研团队开发出新装置 可收集血液中的癌细胞

  日本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科研团队日前开发出一种装置,可从癌症患者血液中高效分离并回收微量癌细胞。研究人员说,这一装置有助早日发现转移的癌细胞,并验证化疗效果。   癌细胞会通过血液从原发病灶传遍全身,从而形成转移病灶,随着病情恶化,血液中的癌细胞也会出现增加趋势。如能迅速检查血液中的癌细胞,就

日本科研团队开发出新装置 可收集血液中的癌细胞

  日本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科研团队日前开发出一种装置,可从癌症患者血液中高效分离并回收微量癌细胞。研究人员说,这一装置有助早日发现转移的癌细胞,并验证化疗效果。   癌细胞会通过血液从原发病灶传遍全身,从而形成转移病灶,随着病情恶化,血液中的癌细胞也会出现增加趋势。如能迅速检查血液中的癌细胞,就有望

陈大华:我和科研的缘分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缘分”是中科院动物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大华讲得最多的两个字,和果蝇打交道是缘分,到动物所工作是缘分,拿到“杰青”也是缘分。  “做科研非常清苦,很多时间都是失败的。”陈大华觉得,科研需要靠缘分,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一方面是努力,一方面

科研人员证实名为“变色龙”的病毒可感染WiFi网络

  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科研团队在欧洲语音图像信号处理协会《信息安全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报告称,他们首次证实,一种名为“变色龙”的病毒可以感染WiFi(无线)网络,而这种病毒在人口稠密地区的传播效率不亚于普通感冒病毒的人际传播。   来自利物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和电子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环境中

郭开周:给科研、生产提几点建议

  在基础科研领域,我们创新能力的欠缺,原因并不完全是纯技术的问题。  在我国科技界存在一种被称为“浮躁”的情绪,影响不太好。而“科研腐败”,又是影响我国某些科研项目进步的一个严重问题。  项目负责人“个人口袋里”的钱来得太容易,或者说把心思都放在“捞钱”上,放在科研、生产上的心思必定就不会太多了。

中国科研团队破解乙肝之谜

      全球有超过3.5亿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须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来感染宿主细胞,只有弄清病毒入侵机制,才有可能找到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       早报讯 昨天,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文辉博士率领的科研团队在当天出版的《eLife》杂志上发表题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是乙

复旦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电刺激伪迹实时处理新方法

  闭环电刺激在运动障碍疾病调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相对于持续电刺激治疗,闭环电刺激可以更小的刺激剂量取得更好的症状改善和更轻的副作用,但闭环电刺激的临床转化还需攻克诸多挑战,其中之一是在电刺激位点的同步神经信号采集时如何去除刺激伪迹。近日,我国复旦大学的科研团队在《Journal of Neura

我自主研发出自聚焦“超声刀”

  记者近日从南京海克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获悉,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海克高强度自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简称HKSFU),经过2年多对子宫肌瘤和晚期肝癌临床试验,已表明其安全、有效性等多项指标已超越当前的国内外同类产品。   自1942年以来,国内外许多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和探索利用超声能量杀灭癌细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