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长瓣马铃苣苔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叶全部基生,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2-8.5厘米,宽1-5厘米,顶端微尖或钝,基部圆形或稍心形,或近楔形,边缘具钝齿至近全缘,上面被贴伏短柔毛,下面被淡褐色绢状绵毛至近无毛,侧脉每边7-9条,在下面隆起,密被褐色绢状绵毛;叶柄长2-4厘米,密被褐色绢状绵毛。 聚伞花序2次分枝,2-5条,每花序具4-11花;花序梗长6-12厘米,疏被绢状绵毛;苞片2,长圆状披针形,长约6毫米,宽1.2毫米,密被褐色绢状绵毛;花梗长约1厘米,微被绢状绵毛。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相等,长圆状披针形,长3毫米,宽1毫米,顶端渐尖,全缘,外面被绢状绵毛,内面近无毛。花冠细筒状,蓝紫色,长2-2.5厘米,外面被短柔毛;筒长1.2-1.5厘米,与檐部等长或稍长,直径4-6毫米,喉部缢缩,近基部稍膨大;檐部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5裂片近相等,近狭长圆形,长7-10毫米,宽约3毫米。雄蕊分生,上雄蕊长约10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约......阅读全文

长瓣马铃苣苔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叶全部基生,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2-8.5厘米,宽1-5厘米,顶端微尖或钝,基部圆形或稍心形,或近楔形,边缘具钝齿至近全缘,上面被贴伏短柔毛,下面被淡褐色绢状绵毛至近无毛,侧脉每边7-9条,在下面隆起,密被褐色绢状绵毛;叶柄长2-4厘米,密被褐色绢状绵毛。  聚伞花序2次分

长瓣马铃苣苔的概述

  长瓣马铃苣苔(拉丁学名:Oreocharis auricula),别名绢毛马铃苣苔、绒毛马铃苣苔。苦苣苔科马铃苣苔属多年生无茎草本植物。  长瓣马铃苣苔叶全部基生,具柄;叶长圆状椭圆形,上面被贴伏短柔毛,下面被淡褐色绢状绵毛至近无毛,花序梗被褐色绢状绵毛;聚伞花序2次分枝,苞片长圆状披针形;花梗

长瓣马铃苣苔的简介

  长瓣马铃苣苔(拉丁学名:Oreocharis auricula),别名绢毛马铃苣苔、绒毛马铃苣苔。苦苣苔科马铃苣苔属多年生无茎草本植物。  长瓣马铃苣苔叶全部基生,具柄;叶长圆状椭圆形,上面被贴伏短柔毛,下面被淡褐色绢状绵毛至近无毛,花序梗被褐色绢状绵毛;聚伞花序2次分枝,苞片长圆状披针形;花梗

什么是长瓣马铃苣苔

  长瓣马铃苣苔(拉丁学名:Oreocharis auricula),别名绢毛马铃苣苔、绒毛马铃苣苔。苦苣苔科马铃苣苔属多年生无茎草本植物。  长瓣马铃苣苔叶全部基生,具柄;叶长圆状椭圆形,上面被贴伏短柔毛,下面被淡褐色绢状绵毛至近无毛,花序梗被褐色绢状绵毛;聚伞花序2次分枝,苞片长圆状披针形;花梗

长瓣马铃苣苔的性状鉴别

  根茎呈类圆柱形而稍扁,略弯曲,长10~30cm,直径1~2cm。表面棕灰色至棕黑色,具密集而稍隆起的环节,节间长1~6~11mm,节上有的有棕黑色叶基残存,并有皱缩条纹及凹点状或突起的根痕。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折断面类白色或粉红色,粉性,近边缘有类白色点状维管束环列,一侧点稍大,另一侧点较小,有

长瓣马铃苣苔的理化鉴别

  1、取该品粉末(40目)1g,加甲醇10ml置水浴上加热浸渍10分钟,过滤。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溶液显蓝绿色至蓝黑色。(鞣质)  2、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取该品粉末(40目)1g,加乙醚10ml,回流10分钟,过滤。取滤液5ml,挥去乙醚,加甲醇0.5ml溶解,点样20μl。对照

长瓣马铃苣苔的分布范围

  产广东、广西西北部、江西、湖南、贵州(梵净山)及四川(秀山)。  生于山谷、沟边及林下潮湿岩石上,海拔400-1600米。  模式标本采自江西庐山。

关于长瓣马铃苣苔的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较厚。根茎背部的皮层稍宽,维管束较大,外韧型,其外侧有中柱鞘纤维束并有束间形成层,木质部导管微木化;根茎腹部的皮层稍窄,维管束较小,其外侧无中柱鞘纤维束,亦无束间形成层。髓部宽大。该品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呈广卵形、类球形及不规则形,长3~25μm,少数达52μm并含草酸钙簇晶,

东亚季风气候驱动山地植物多样性形成机制

  山地系统蕴藏了全球大部分陆地生物多样性。普遍认为,丰富的山地生物多样性是在地质事件和历史气候及两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等影响下产生的。然而,目前几乎没有解析地质事件和历史气候变化在驱动山地生物多样性中相对贡献的研究,尤其缺乏东亚季风气候驱动物种形成的深入研究。  马铃苣苔属(苦苣苔科)具有丰富的物

铃茵陈的形态特征

  阴行草(《植物名实图考》) 一年生草本,高25~70厘米。  茎直立,上部分枝,通常被白色柔毛。  叶对生,长2~6厘米,宽1.5~3厘米,羽状分裂,裂片3~4对,边缘常有不整齐的齿状缺刻,基部狭窄下延成叶状柄;苞片披针形至线形,近全缘或3浅裂。  花单朵腋生及顶生,排列成总状花序;花萼筒状,长

苣麻草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35CM。茎直立,圆柱形,茎杆灰绿色,具白色、细软毛刺。叶密生,卵圆状,端尖,边缘锯齿,背密生短绒毛,白色,叶片小且多,受到季节雨水和自然条件等影响呈淡或深绿色。头状花序着生在粗短较壮的花梗上,腋生,花茎2~3cm,花冠较小, 花冠直径3-4cm,花瓣6-7枚,白色,花

昆明植物所等发表16个新分类群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经典分类与植物多样性团队研究员税玉民课题组在我国西南边境以及越南北部开展了长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工作,与当地的保护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该课题组在云南南部边境地区与大围山、文山、绿春黄连山、金平分水岭、永德大雪山、南滚河、老山、古林箐等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

铃茵陈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环境

  形态特征  阴行草(《植物名实图考》) 一年生草本,高25~70厘米。  茎直立,上部分枝,通常被白色柔毛。  叶对生,长2~6厘米,宽1.5~3厘米,羽状分裂,裂片3~4对,边缘常有不整齐的齿状缺刻,基部狭窄下延成叶状柄;苞片披针形至线形,近全缘或3浅裂。  花单朵腋生及顶生,排列成总状花序;

武汉植物园研究揭示长蒴苣苔属植物的医学潜力

  长蒴苣苔属(Didymorcapus Wall.)隶属于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包含100多个物种,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少数分布于非洲和澳大利亚。长期以来,该属植物被传统医学青睐,用以治疗肾结石、炎症、哮喘、流感、湿疹、痢疾等各种疾病。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东非植物区系与分类

武汉植物园研究揭示长蒴苣苔属植物的医学潜力

长蒴苣苔属(Didymorcapus Wall.)隶属于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包含100多个物种,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少数分布于非洲和澳大利亚。长期以来,该属植物被传统医学青睐,用以治疗肾结石、炎症、哮喘、流感、湿疹、痢疾等各种疾病。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东非植物区系与分类研

齿瓣延胡索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块茎圆球形,直径1-3厘米,质色黄,有时瓣裂。茎多少直立或斜伸,通常不分枝,基部以上具1枚大而反卷的鳞片;鳞片腋内有时具1腋生的块茎或枝条;茎生 叶腋通常无枝条,但有时常见于栽培条件下的个体。茎生叶通常2枚,二回或近三回三出,末回小叶变异极大,有 全缘的,有具粗齿和

宽瓣重楼的形态特征

  植株高35-100厘米,无毛;根状茎粗厚,直径达1-2.5厘米,外面棕褐色,密生多数环节和许多须根。茎通常带紫红色,直径(0.8-)1-1.5厘米,基部有灰白色干膜质的鞘1-3枚。叶(6-)8-10(-12)枚,厚纸质、披针形、卵状矩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叶柄长0.5-2厘米。  外轮花被片披针形

苣麻草的形态特征及及生长环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35CM。茎直立,圆柱形,茎杆灰绿色,具白色、细软毛刺。叶密生,卵圆状,端尖,边缘锯齿,背密生短绒毛,白色,叶片小且多,受到季节雨水和自然条件等影响呈淡或深绿色。头状花序着生在粗短较壮的花梗上,腋生,花茎2~3cm,花冠较小, 花冠直径3-4cm,花瓣6-7

延胡索—齿瓣延胡索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块茎圆球形,直径1-3厘米,质色黄,有时瓣裂。茎多少直立或斜伸,通常不分枝,基部以上具1枚大而反卷的鳞片;鳞片腋内有时具1腋生的块茎或枝条;茎生 叶腋通常无枝条,但有时常见于栽培条件下的个体。茎生叶通常2枚,二回或近三回三出,末回小叶变异极大,有 全缘的,有具粗齿和

长穗柽柳的形态特征

  灌木,有时呈小乔木状,高1—5米。枝条木质化粗壮,挺直。老枝灰色,运河年生枝黄淡灰色或灰嫩枝呈淡黄绿色或灰蓝绿色。多年生枝上的叶披针形,长4–9毫米,先端急尖,基部宽心形,半抱茎,无柄,向外伸,绿色嫩枝上的叶心状披针形,大。无柄,半抱茎,上部的叶较小,卵状披针形。总状花序春季侧生运河年老枝上,于

长萼堇菜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  根状茎垂直或斜生,较粗壮,长1-2厘米,粗2-8毫米,节密生,通常被残留的褐色托叶所包被。  叶均基生,呈莲座状;叶片三角形、三角状卵形或戟形,长1.5-7厘米,宽1-3.5厘米,最宽处在叶的基部,中部向上渐变狭,先端渐尖或尖,基部宽心形,弯缺呈宽半圆形,两侧垂片发达,

长叶茜草的形态特征

  高达1米,全株无毛,茎、枝、叶缘、叶背中脉和花序轴上均有小皮刺。茎具4棱,不分枝或少分枝,干时黄灰色,微有光泽。  叶4片轮生,无柄或近无柄,叶片纸质,线形或披针状线形,长5-12厘米,宽0.5-1.4厘米或稍过之,顶端渐尖,基部楔尖,边缘反卷;中脉在上面平坦,在下面高凸,侧脉纤细,在下面明显,

长苞荆芥的形态特征

  茎高8--12厘米,径1--1.5毫米,柔弱,披散在地上,下部节间长,具分枝,上部被长而细的具节毛聋而呈白色,下部被短而疏的毛茸,满布极小的白色腺体,常带红色,腋生分枝发育,通常先端有花序。在茎枝下部2-3节上的叶褐色,鳞片状,线状披针形,无柄,其余的茎生叶长0.8-1.5厘米,宽0.5-1.2

长叶实蕨的形态特征

  植株高35-85cm。根茎长而横生,密被褐色、卵状披针形鳞片,盾状着生。叶近生,二型;营养叶的叶柄长10-35cm,禾秆色,基部被疏鳞片,向上无毛;叶片薄革质,形式多样,或为披针形单叶、三出或一回羽状;羽片1-3对,顶生羽片特大,披针形,长30-40cm,宽5-8cm,先端长尾尖,能着地生根,产

宽瓣重楼的形态特征及分布范围

  形态特征  植株高35-100厘米,无毛;根状茎粗厚,直径达1-2.5厘米,外面棕褐色,密生多数环节和许多须根。茎通常带紫红色,直径(0.8-)1-1.5厘米,基部有灰白色干膜质的鞘1-3枚。叶(6-)8-10(-12)枚,厚纸质、披针形、卵状矩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叶柄长0.5-2厘米。  外轮

长节珠属的形态特征介绍

  常绿、攀援状灌木;叶对生,稀3枚轮生;花小,排成疏散、顶生或腋生的阔圆锥花序式聚伞花序;萼小,5裂,里面有腺体;花冠高脚碟状或近钟状,喉宽而秃裸,裂片蕾时向左覆盖;雄蕊着生于花冠的基部,花药箭头形,粘合而围绕着柱头,药室基部有距;花盘的鳞片5;心皮2,分离;蓇葖长,近念珠状;种子顶有束毛。

研究揭示植物异源多倍化促进物种快速分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康明团队在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的支持下,研究揭示了核心长蒴苣苔亚族异源多倍体起源及快速分化机制。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系统生物学》。杨丽华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康明为通讯作者。全基因组复制(或古多倍化)在被子植物进化历史中普遍存在,但是古多倍化事

科学家揭示核心长蒴苣苔亚族异源多倍体起源及快速分化

全基因组复制(或古多倍化)在被子植物进化历史中普遍存在,但古多倍化事件在“生命之树”上的具体分布及其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尚不清楚。多倍体一般存在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两种形式。同源多倍体是指同一个体内的基因组自我复制或同一个物种内不同个体间的杂交并导致基因组加倍,而异源多倍体是指不同物种间杂交并导致基

齿瓣延胡索的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块茎圆球形,直径1-3厘米,质色黄,有时瓣裂。茎多少直立或斜伸,通常不分枝,基部以上具1枚大而反卷的鳞片;鳞片腋内有时具1腋生的块茎或枝条;茎生 叶腋通常无枝条,但有时常见于栽培条件下的个体。茎生叶通常2枚,二回或近三回三出,末回小叶变异极大,有 全缘的

白花长距虾脊兰的形态特征

  15--20厘米,宽6--8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渐狭为长3—9厘米的柄,边缘波状,无毛或有时在背面脉上被毛。花葶出自叶丛中央,长35 45厘米,粗3---4毫米,被毛;总状花序短,密生10--20朵花;花苞片披针形,长1.2—1.8厘米,先端渐尖,无毛;花梗和子房长2---2.5厘米;花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