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揭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环状RNA的功能和机制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热带医学研究所教授顾金保团队研究揭示了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circRNA(circular RNA,环状RNA)的功能和机制。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PLoS Pathogens。白纹伊蚊是一种传播疾病的蚊子,它是多种病毒的媒介。白纹伊蚊是登革病毒主要的传播媒介,其种群在全球范围内急剧扩张,被列为是“世界上100种最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强大的生殖能力是其入侵性强的主要原因。同时,白纹伊蚊也已被证实可传播至少26种病毒,对全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环状RNA(circular RNA)是一种单链、通过特殊的反向拼接模式形成的闭环的内源性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其已在多种物种中被研究证实可以参与生物体的各项生理调控。虽然多种非编码RNA,如miRNA、piRNA、lncRNA等已被证实在蚊虫体内能发挥各种生物学作用,如抑制病毒增殖、影响成蚊的生殖发育等,但circRNA在蚊虫中的作用尚未......阅读全文

广州开展登革热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

  全省大部分地区的伊蚊对目前使用的主要药物呈敏感或低度抗性广东省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副所长蔡松武主任医师表示,清除媒介伊蚊的孳生地是有效控制登革热发生的最主要措施,而在此基础上,采用生物、化学药剂杀灭伊蚊也仍然是当前控制登革热疫情的重要手段。今年年初,在中国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广东省疾控

揭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环状RNA的功能和机制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热带医学研究所教授顾金保团队研究揭示了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circRNA(circular RNA,环状RNA)的功能和机制。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PLoS Pathogens。白纹伊蚊是一种传播疾病的蚊子,它是多种病毒的媒介。白纹伊蚊是登革病毒主要的传播媒介,其种群在全球

中外科学家破译“花蚊子” 有助遏制其传播登革热传染病

  中外科学家19日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已经完成了对白纹伊蚊的基因组测序工作,这种中国民间俗称的“花蚊子”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副院长陈晓光教授对新华社记者说,小小的白纹伊蚊具有非常复杂的基因组,用通常的测序技术很

登革热病流行是否与气候有关?

   早在今年6月,广东的广州、珠海等地已发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进入9月登革热病例呈激增的势头,广东、广西、福建都出现登革热病例。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网站通报,截至9月26日零时,今年广东全省共有登革热累计确诊病例(含输入病例)9161例。广西、福建也出现数十例登革热病例。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

关于登革病毒的特性介绍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中的一个血清型亚群,形态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但体积较小,约17~25nm,依抗原性不同分为1、2、3、4四个血清型,同一型中不同毒株也有抗原差异。其中2型传播最广泛,各型病毒间抗原性有交叉,与乙脑病毒和西尼罗病毒也有部分抗原相同。病毒在蚊体

登革热IgG检测在登革热高发季节诊断的应用

最近,登革热进入高发季节。临近新加坡、泰国、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国家登革热疫情高发,其中新加坡登革热感染病例已出现23128例刷新记录,遭遇‘史上最严重的疫情’。需要警惕的是,我国上海已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9例,厦门8月把登革热输入风险等级列为红色高风险!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热病毒

研究称欧洲大陆发生寨卡疫情的风险有限

  尽管北半球夏季将至,欧洲将面临伊蚊繁殖的活跃期,但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针对不同类型伊蚊传播病毒的能力进行的研究显示,目前欧洲大陆出现寨卡疫情的风险仍然有限。   寨卡病毒通常经伊蚊叮咬传播,引发传染性疾病——寨卡热,其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皮疹等,目前尚无疫苗和有效治疗手

关于登革病毒的传染源与传播媒介介绍

  登革病毒感染的自然宿主包括人、低等灵长类和蚊子。登革病毒的媒介昆虫是伊蚊属成员,在登革热疫区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这些伊蚊在全世界大多数地区散布存在,当叮咬感染了登革病毒的人或动物时,可以通过改换叮咬对象而直接传播病毒。登革病毒可以在蚊子唾液腺细胞中繁殖8天~10天后随着再次吸血而

南方医科大、华大基因PNAS发表测序新成果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起源于亚洲,也被称为亚洲虎蚊。它们生长在热带和温带地区,是高度适应性的物种。目前,白纹伊蚊已经成功入侵了除南极洲以外的每一个大陆,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  南方医科大学、华大基因BGI和加州大学Irvine分校的研究人员对广东佛山的白纹伊蚊(Fosha

Nature:美国或率先批准利用细菌感染蚊子阻断蚊传播疾病

  美国或许将会很快成为全球第一个将常见细菌商品化来抵御传播病毒蚊子扩散的国家,蚊子可传播的病毒包括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以及基孔肯雅热。  日前,美国环境保护署(EPA)评估了生物技术公司MosquitoMate递交的申请,即利用无害细菌沃巴赫氏菌(Wolbachia pipientis)作为一种工

中外团队开发出高效灭蚊新方法

一个中外团队7月17日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通过雄蚊感染沃尔巴克氏菌与雌蚊绝育相结合,几乎完全清除了野外试验区内的野生白纹伊蚊,并且这种方法比其他防蚊方式更环保、更高效。白纹伊蚊是登革、寨卡等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中国中山大学奚志勇教授团队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中国广州威佰

“以蚊治蚊”阻断登革热研究获突破

  记者郑天虹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运用从蚊子身上提取的沃尔巴克氏体来控制和阻断登革病毒通过蚊媒传播的新技术,以蚊治蚊,取得突破性研究进展。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2014年,广东登革热流行情况严峻,病例数已超过历史病

暑假选择东南亚旅行须警惕蚊媒传染病

  暑假将至,东南亚往往是许多家长与孩子们出境旅游首选地之一。须引起关注的是,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在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国家已进入流行季节,出国放松心情的家长与孩子们须提高警惕。  截至5月,马来西亚今年已累计报告35004例登革热病例,菲律宾累计报告26433例登革热病例,越

湖南暂无登革热病例 东南亚旅游需防蚊虫叮咬

  海南省卫生厅10日公布该省发生两例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患者为泰国探亲返琼人员。湖南省疾控中心12日透露,目前该省暂无登革热输入病例。  湖南省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科刘富强博士介绍,湖南省近五年来均有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报告,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输入性病例主要是由菲律宾、印度尼西

全国蚊传疾病进入活跃期 疾控部门提示注意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曾晓芃今日表示,现在全国蚊传疾病都进入活跃期,很多朋友还要出去旅游或者工作,不管是境内还是境外。出境的时候特别关注一下当地的蚊虫疾病的情况,增强防病意识,做好个人防护,注射相应的疫苗,合理使用驱蚊剂,一旦出现发热畏寒的症状,应该及时就诊。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今日召

关于登革热的病因分析

  登革病毒为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是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耐低温,在人血清中保存-20℃可存活5年,-70℃可存活8年以上,但不耐热,50℃加热30分钟或100℃加热2分钟即可灭活;不耐酸,用洗涤剂、乙醚、紫外线和0.65%甲醛溶液可以灭活。目前已分离出4个血清型的登革热病毒,均有致病性。伊蚊(

清华大学研究发现抗登革热病毒的新型疫苗策略

  2014年2月13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研究组在国际著名病原学期刊PLoS Pathogens(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学杂志)上发表题为“Transmission-Blocking Antibodies Against Mosquito C-type Lectins for Dengue P

如何保护自己远离寨卡病毒

  我国9日确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这一消息无疑使正在欢度春节的国人产生担心:“大过年的,我和我的亲朋好友会感染上寨卡病毒吗?”那么让我们了解一下有关寨卡病毒的相关知识,作好预防工作。  问:什么是寨卡病毒病?  答:它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问:寨卡病毒

我国科学家开发可应用于大幅清除蚊媒种群突破性新技术

  2019年7月18日,来自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奚志勇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上以长文形式线上发表了题为Incompatible and sterile insect techniques combined eliminate mosquitoes的文章,通过现场试验证明了I

防控蚊媒病:IIT-SIT相结合对蚊媒种群进行区域性控制

  2019年7月18日,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奚志勇教授团队以长文形式在Nature线上发表了题为Incompatible and sterile insect techniques combined eliminate mosquitoes的文章,通过现场试验证明了IIT-SIT

广东登革热高发原因仍不明

   目前,登革热正处于全球活跃期,年度高峰尚未到来。拥有4种血清型的登革病毒,至少有两种亚型在广州流行,专家称这是一个“危险信号”。  9月26日,广东疾控中心发布最新登革热疫情通告:截至当天零时,全省共报告9161例登革热病例,其中广州市达7747例(含2例死亡病例)。这是该省较1995年集中发

关于寨卡病毒:你知道和不知道的

寨卡病毒,英文名Zika Virus。“寨卡”原本是非洲乌干达南部一片丛林的名字,科学家最早从生活在那片丛林里的一只恒河猴身上分离出了这种寨卡病毒。1952年又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出该病毒,1968年,在尼日利亚发现了人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    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疫情暴发于20

Nature:科学家成功消灭广州两个岛屿上最致命的蚊子

  在中国广州的两个岛屿上,研究人员几乎消灭了世界上最具侵略性的蚊子种群--亚洲虎蚊(白纹伊蚊)。  他们首次在实地试验中使用了两种有前途的控制技术,将白纹伊蚊的种群数量减少了94%。近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这一双管齐下的方法,将亚洲虎蚊雌蚊的绝育与雄性虎蚊的感染结合了起来。  华盛顿特区

科学家成功消灭广州两个岛屿上最致命的蚊子

  在中国广州的两个岛屿上,研究人员几乎消灭了世界上最具侵略性的蚊子种群--亚洲虎蚊(白纹伊蚊)。  他们首次在实地试验中使用了两种有前途的控制技术,将白纹伊蚊的种群数量减少了94%。近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这一双管齐下的方法,将亚洲虎蚊雌蚊的绝育与雄性虎蚊的感染结合了起来。  华盛顿特区

关于登革出血热病的检查事项

  1.常规检查  (1)周围血象 登革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起病时即有减少,至出疹期尤为明显;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见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可见中毒颗粒及明显核左移现象,有异常淋巴细胞,退热后1周血象恢复正常。1/4~3/4病例血小板减少,最低可达13×109/L。  (2)尿常规 可有少量蛋白、红细胞

关于登革热的检查介绍

  1.常规检查   (1)周围血象 登革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起病时即有减少,至出疹期尤为明显;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见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可见中毒颗粒及明显核左移现象,有异常淋巴细胞,退热后1周血象恢复正常。1/4~3/4病例血小板减少,最低可达13×109/L。   (2)尿常规 可有少量蛋白

登革出血热的病因介绍

  登革病毒为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是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耐低温,在人血清中保存-20℃可存活5年,-70℃可存活8年以上,但不耐热,50℃加热30分钟或100℃加热2分钟即可灭活;不耐酸,用洗涤剂、乙醚、紫外线和0.65%甲醛溶液可以灭活。目前已分离出4个血清型的登革热病毒,均有致病性。伊蚊(

你见过养蚊子的实验室吗?

  与数千只蚊子“朝夕相处”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单是想象一下都会让很多人头皮发麻。    在江门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科的病媒生物抗药性实验室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专门与蚊子打交道,不仅要去野外抓蚊虫,还要细心饲养这些蚊虫,让它们产下后代。从2013年10月份投入使用至今,该实验室已累计养蚊10

黄病毒相关知识点

黄病毒是指一大群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小球形,+ssRNA, 有季节性、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致病性强,病情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简称乙脑病毒,基因组为单正链RNA。培养特点:出生2~3d的乳鼠脑内接种后3~5d即可发病;可在地鼠肾,幼猪肾等原代培养细胞内增殖,并

我国加强寨卡病毒监测 诊断试剂已发至各省级疾控中心

  记者3日从国家疾控中心获悉,我国正加强寨卡病毒监测、控制病毒传播媒介等措施防控寨卡病毒疫情。检测寨卡病毒的诊断试剂目前已经发至各省级疾控中心。  国家疾控中心病毒所研究员李德新告诉记者,截至今年1月31日,已有24个国家报告了本地的寨卡病毒病例。寨卡病毒目前主要在美洲国家和地区流行,我国尚没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