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数字桥梁”助瘫痪者自然站立行走

《自然》杂志24日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指出,一种能恢复大脑和脊髓间通信的植入装置,被证明能帮助手臂和腿部瘫痪患者自然站立和行走。该装置还被发现能促进神经恢复,患者在植入装置关闭后仍能使用拐杖行走。研究结果为恢复瘫痪后的自然运动控制力搭建了一个框架。脊髓损伤会破坏大脑与控制行走的脊髓区域之间的通信,导致瘫痪。对脊髓区域进行电刺激可以实现站立和行走,但患者腿部适应不断变化的地形的能力很有限。实现大脑和脊髓的数字化连接或能增加对肌肉活动时间和幅度的控制,让这些患者能更好地恢复对站立和行走的自然、自适应控制。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团队此次测试了一种脑—脊髓接口(BSI),这种接口由一个植入的记录和刺激系统组成,能让大脑和参与行走的脊髓区域连接起来。这个BSI能在几分钟内完成校准,可维持一年以上的稳定运行,包括患者在家中无人监督时。据患者报告,BSI能自然控制腿部站立、行走、爬楼梯甚至是经过复杂地形时的运动。此外,该BSI能促进神经修复,......阅读全文

儿童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表现中枢性运动障碍,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如患儿抬头、翻身、坐和四肢运动发育落后或脱漏;自主运动困难;运动僵硬;不协调、不对称。有肌张力和姿态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低下或高低变化不定;肌张力增高者多呈足尖着地行走,或双下肢呈剪刀状交叉,膝键反射亢进,可有踝痉挛,巴彬斯基征阳性。患儿常有异

儿童脑性瘫痪的危害是什么

  1、运动功能障碍: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者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如 3个月仍不能头部竖直,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等。洗手时不易将拳头掰开等。  3、智力障碍:智力正常的孩子

脑性瘫痪综合征的病因

  脑瘫的临床表现多样,病情严重程度各异,这表明可能是多种因素在不同时期损伤胎儿大脑而造成脑瘫。从时间上,脑瘫可疑病因常划分为产前、产时和产后三个阶段。主要研究因素包括: 1.产前因素 包括父母近亲结婚、有智力低下家族史、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母亲孕期用药史、射线暴露史、孕期感染、多胎妊娠、先兆子痫等。

面肌瘫痪的实验室检查

  依据可能的病因选择必要的有选择性的检查。  (1)血常规、血电解质 一般无特异性改变,起病时血象可稍偏高。  (2)血糖、免疫项目、脑脊液检查 如异常则有鉴别诊断意义。①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 从病因学角度出发必须除外某些炎症,如结核、结节病等。为此应做有关化验,通常要做

脊髓刺激使瘫痪上肢重获抓握能力

  英美研究人员在瑞士新一期《神经科学前沿》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电脑作为媒介,重建了受损大脑神经与脊髓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路,使上肢瘫痪的猴子重新获得抓握能力。   中风或脊髓损伤会使大脑指令信息向躯体传递的通路受阻,导致运动能力受损甚至瘫痪,而恢复运动能力往往需要漫长且艰苦的康复理疗过程。对脊髓进行

弛缓性脑性瘫痪的症状表现

  一、呼吸困难,患儿的呼吸由于呼吸机能的障害,使人总是感到患儿本身的呼吸运动比较浅。  二、没有力量,咳嗽也无力,容易发生呼吸道的堵塞。  因此这一类病人呼吸系统的疾病发病率比较高。一般情况下,弛缓型儿童脑瘫患儿对外界的反应较平淡。由于肌张力低下,抗重力能力的低下和维持某种姿势能力的低下,患儿头部

脑性瘫痪综合征的介绍

  脑性瘫痪综合征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1988年我国的脑瘫定义:出生前到出生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

概述瘫痪性喉病的相关介绍

  1.喉上神经瘫痪 由于喉上神经司理喉部膜的感觉,并支配环甲肌运动。因此一侧喉上神经瘫痪时,声带缺乏张力,发声时声弱易疲劳,声质粗糙。检查时患侧声带呈波纹状,随呼吸气流上下扑动。  2.单侧喉返神经瘫痪发音嘶哑,易疲劳,常呈现破裂声,说话、咳嗽有漏气感,后期出现代偿,健侧出现内收超过中线靠拢患侧,

全球首例!下肢完全瘫痪患者成功踏步

  英国《自然·医学》杂志9月25日在线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称,一位下肢完全瘫痪的患者,在接受脊髓电刺激和复健治疗后,可以再次自主踏步,这在世界尚属首例。  严重的脊髓损伤可导致高级中枢的功能连接中断,引起慢性瘫痪。高级中枢负责引导位于损伤下方的脊髓回路的运动,脊髓回路与骨骼肌

周期性瘫痪的并发症

   周期性麻痹患者少数发作频繁者可出现持久性肌无力,甚至肌肉萎缩。个别病人间歇期仍有心律不齐,常可因室性心动过速猝死。   此外,低血钾性周期性麻少数严重病例除上述症状,还可因隔肌、呼吸肌、心肌等麻痹而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跳变慢、心律不齐、排尿障碍、咀嚼无力、进食呛咳,吞咽困难、讲话不清等

脑性瘫痪综合征的检查

  脑性瘫痪综合征需要做以下检查: 1.神经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可表现为脑发育不全、脑发育畸形、脑软化灶、基底节病变或正常。 2.脑电图 EEG对预测是否发生癫痫,有重要价值,是脑瘫的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3.肌电图 对于区分肌源性或神经源性瘫痪有鉴别意义,同时对痉挛性

可控电刺激让瘫痪者再行走

  得益于一种刺激脊髓神经元的植入物,3个曾因脊髓完全损伤而瘫痪的人可以走路、游泳、踩自行车踏板甚至划独木舟。   在2月7日发表于《自然—医学》的一篇论文中,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神经科学家Grégoire Courtine和同事描述了这一专门设计的植入物。该植入物通过模仿下半身通常从大脑和上脊髓

“生物融合”装置有助恢复瘫痪肢体功能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神经植入物。在对实验鼠进行的研究中,科学家使用该生物融合装置改善了其大脑和瘫痪肢体之间的连接。虽然在将其用于人类之前还需进行广泛的研究和测试,但对于截肢者、失去肢体或肢体功能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进展。研究论文22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该装置结合了

弛缓性脑性瘫痪的日常护理

  弛缓性脑瘫日常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儿童脑瘫患儿的各项生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或代偿,重建部分肢体功能,降低其残障程度,改善生存质量;以解除或减少家人及社会负担。儿童脑瘫要想做好日常护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护理原则:  室内环境: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

  一、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20~40岁)发病居多,男多于女,随年龄增长而发病次数减少。饱餐(尤其是碳水化合物进食过多)、酗酒、剧烈运动、过劳、寒冷或情绪紧张等均可诱发。  多在夜间或清晨醒来时发病,表现为四肢弛缓性瘫痪,程度可轻可重,肌无力常由双下肢开始,后延及双上肢

脑性瘫痪综合征的诊断

  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为4项必备条件及2项参考条件。 1.必备条件 (1)中枢性运动障碍持续存在; (2)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 (3)反射发育异常; (4)肌张力及肌力异常。 2.参考条件 (1)引起脑性瘫痪的病因学依据; (2)头颅影像学佐证(磁共振、CT、B超)。

脑机接口:瘫痪病人的未来

  在《钢铁侠》《攻壳机动队》等影片中,超级战甲总是那么让人向往——通过脑机接口的连接,战甲如同身体的一部分,能完成各种挑战极限的高难度动作。殊不知,在现实之中,类似的“超级战甲”正在向人们走来。这得益于神经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努力,巴西籍神经生物学家、美国杜克大学神经中心主任米格尔·尼科莱利斯就是其

“小包”“小洞”快就医!这可能引起瘫痪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912.shtm在给宝宝换纸尿裤时,有些细心的家长可能注意到孩子屁股上忽然长出“小洞”或者“小包”。大多家长都会忽视它,不去管他,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东西,却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隐患。7岁的女孩从小

“生物融合”装置有助恢复瘫痪肢体功能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神经植入物。在对实验鼠进行的研究中,科学家使用该生物融合装置改善了其大脑和瘫痪肢体之间的连接。虽然在将其用于人类之前还需进行广泛的研究和测试,但对于截肢者、失去肢体或肢体功能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进展。研究论文22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该装置结合

弛缓性脑性瘫痪的诊断要点

  对脑瘫的诊断要点专家介绍了几个方面,希望有新生儿的家庭能正确的掌握这些方法,以防止脑瘫的发生。  1.小儿出生不久经常少哭、少动、哭声低弱、过分安静。或对突然出现的声响及体位改变反应剧烈,全身抖动,多哭、易激惹、易“惊吓”或反复出现惊跳。  2.生后喂哺困难,如吸吮无力,吞咽困难,口腔闭合不佳。

大脑植入电极使瘫痪猴子重新走路

  过去十多年来,神经生物学家Gregoire Courtine是不折不扣的空中飞人,每隔几个月他都要往返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和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的实验室之间。  这样的旅行让人精疲力尽,有时为了节约时间,他甚至早上飞抵北京进行实验,完成之后连夜再飞回瑞士。  他的努力终于获得了

简述小儿脑性瘫痪的主要症状

  (1)运动障碍 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 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3个月仍不能头部坚直,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孩子不喜欢洗澡,洗手时不易将拳头掰开。  (3)智力障碍

面肌瘫痪的并发症及检查

  并发症  面神经麻痹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的、面神经麻痹与疱疹同时发病。尽管面神经也传导来自面肌的本体感觉和来自耳翼、外耳道小范围的皮肤感觉但是很少发觉这些感觉缺失。面神经部分损伤引起上半面部和下半面部无力偶尔下半面部比上半面部受累更为严重对侧很少受累。面肌麻痹的恢复取决于病变的严重性,如果神经已

临床思考:青年四肢瘫痪查因

病例介绍一、突发四肢软瘫,急来医院就诊患者,男,18岁,学生。放暑假在家,因家人发现四肢活动失灵急来就诊。入院前1天晚上饮食正常,上网学习到20点休息,次日早8点发现患者四肢无力,不能动,无发热,无呼吸困难,无头痛呕吐及抽风发作,无意识障碍,无大小便失禁。否认饮酒或外伤史。既往健康,上学查体发现乙肝

科学家让瘫痪失语患者重新“说话”

  近期,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开发出一套系统,将瘫痪失语患者的脑电波“翻译”成语句,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研究结果发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标题为“Neuroprosthesis for Decoding Speech in

PLOS Pathogens:病毒导致NK细胞瘫痪的机制

  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水痘和带状疱疹病毒采用强大的免疫逃避策略,抑制NK细胞破坏受感染细胞的能力,以及抑制有助于控制病毒感染的分子的产生。相关结果于6月13日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PLOS Pathogens上。正如作者所指出的那样,阐明潜在分子机制的未来研究可能允许在治疗环境中利用这些知识,其中异常

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的诊断

  根据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散发,突发四肢弛缓性瘫痪,近端为主,无脑神经支配肌肉损害,无意识障碍和感觉障碍,数小时至一日内达高峰,结合检查发现血钾降低,心电图低钾性改变,经补钾治疗肌无力迅速缓解等可诊断。

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的病理

  主要病理变化为肌肉肌浆网空泡化,空泡内含透明的液体及少数糖原颗粒,单个或多个,位于肌纤维中央甚至占据整个肌纤维,另外可见肌小管聚集。电镜下可见空泡由肌浆网终末池和横管系统扩张所致。发作间歇期可恢复,但不完全,故肌纤维间仍可见数目不等的小空泡。

面肌瘫痪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病因  1.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的主要类型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常称为Bell麻痹,占所有面神经麻痹病例的60%~75%。最常见的是单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的程度可以是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麻痹,在排除其他病因后考虑此诊断。在不用治疗下,Bell麻痹完全恢复率为71%,13%的患者仅遗留轻度

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的病因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致病基因主要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lq31-32),该基因编码肌细胞二氢吡啶敏感的L型钙离子通道蛋白,是二氢吡啶复合受体的一部分,位于横管系统,通过调节肌质网钙离子的释放而影响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肌无力在饱餐后或激烈活动后的休息中最易发作,能促使钾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