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下肢完全瘫痪患者成功踏步

英国《自然·医学》杂志9月25日在线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称,一位下肢完全瘫痪的患者,在接受脊髓电刺激和复健治疗后,可以再次自主踏步,这在世界尚属首例。 严重的脊髓损伤可导致高级中枢的功能连接中断,引起慢性瘫痪。高级中枢负责引导位于损伤下方的脊髓回路的运动,脊髓回路与骨骼肌直接相互作用。针对脊髓损伤的治疗和康复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一大课题,现已表明,脊髓电刺激具有治疗潜力,它可以促进肌肉自主收缩,甚至使患者站立起来。 此次,美国梅奥诊所科学家克里斯丁·赵和肯达尔·李,报告了全世界第一例发生脊髓损伤后下肢完全瘫痪的人类患者再次自主踏步的案例。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为期43周的实验:受试者被植入脊髓电刺激装置,并在研究环境中接受任务特异性的多模式复健训练。 在实验结束后,患者的腿部肌肉能够产生自主收缩,不仅可以支撑其站立,还可以踏步。患者借助前轮助行器,可以在跑步机上迈开双腿,但需要激活刺激器才能成功踏步。 ......阅读全文

全球首例!下肢完全瘫痪患者成功踏步

  英国《自然·医学》杂志9月25日在线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称,一位下肢完全瘫痪的患者,在接受脊髓电刺激和复健治疗后,可以再次自主踏步,这在世界尚属首例。  严重的脊髓损伤可导致高级中枢的功能连接中断,引起慢性瘫痪。高级中枢负责引导位于损伤下方的脊髓回路的运动,脊髓回路与骨骼肌

一例双下肢乏力2d,加重伴双下肢瘫痪病例分析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7岁,因主诉“双下肢乏力2d,加重伴双下肢瘫痪、黑朦5h”入院。2d前患者出现双下肢乏力,测收缩压为240mmHg(1mmHg=0.133kPa),口服药物(氢氯噻嗪和氯沙坦)后收缩压降至160mmHg,双下肢乏力稍缓解,未至医院诊治。5h前出现双下肢瘫痪,伴黑朦。 1周前有阵

不全瘫痪患者下肢巨大溃疡扩创手术超声引导神经阻滞...

不全瘫痪患者下肢巨大溃疡扩创手术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病例分析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83岁,因“中风后左侧肢体功能障碍3个月余”入院,术前诊断:(1)左侧肢体不全偏瘫;(2)左下肢巨大溃疡继发感染。拟实施下肢溃疡扩创+封闭负压吸引(VSD)手术。查体:血压131/85mmHg,心率78次/min,

脑性瘫痪(一)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是指发育中的大脑因各种遗传因素或后天性损伤所致的一组儿童神经系统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姿势或运动异常。本病的运动障碍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震颤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根据对功能的影响程度不同,脑性瘫痪可在生后的1~2岁

脑性瘫痪(二)

  步骤六  脑瘫的临床类型    痉挛型:在脑瘫各种类型中发病率最高,占全部病人的60%~70%。病变波及锥体束系统。患儿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上肢常表现为屈肌张力增高,肩关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呈紧握拳状,拇指内收,紧握于掌心中。下肢大腿内收肌张力增高,大腿外展困难,髋

脊髓瘫痪的介绍

  人们都知道脑血管疾病会引起瘫痪,但脊髓疾病也会引起瘫痪,不过早期诊断、定期治疗也可以避免瘫痪。  脊髓是固体状的,在脊髓和脑的周围有一层液体,就是脑积液,脑积液对脑部有保护及缓冲的作用,检查时抽取的液体就是脑积液。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脑(位于颅腔内)和脊髓(位于脊髓管内),脑和脊髓的功能都很重要,而

迟缓性瘫痪的病因

  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多由一个或数个相邻脊神经根、周围神经或神经丛病变所致,常仅侵犯某一肌群,引起部分肌肉瘫痪或单肢瘫;多发性神经根或神经病变也可引起四肢瘫痪如Guillain-Barr综合征。

面肌瘫痪的概述

  颜面肌分表情肌和咀嚼肌两部分,前者由面神经支配,后者由三叉神经运动支支配。面神经麻痹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依据病因将其分成特发性(Bell)、外伤、感染、肿瘤、神经源性等5种主要类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即Bell麻痹。

面肌瘫痪的病因

  1.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的主要类型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常称为Bell麻痹,占所有面神经麻痹病例的60%~75%。最常见的是单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的程度可以是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麻痹,在排除其他病因后考虑此诊断。在不用治疗下,Bell麻痹完全恢复率为71%,13%的患者仅遗留轻度的后遗症

上身瘫痪-竟能开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89.shtm科学家通过电刺激脊髓神经元,帮助两名因中风导致上半身瘫痪的患者恢复部分手臂功能。这是首次使用脊髓刺激治疗人类上半身瘫痪。相关研究2月20日发表于《自然-医学》。   一名患者在

迟缓性瘫痪的特点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特点:瘫痪肌肉的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使单突触牵张反射终断),肌萎缩早期(约数周)出现(前角细胞的肌营养作用障碍),可见肌束震颤,无病理反射。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低和失神经电位。

什么是下肢丹毒?

  丹毒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的脓性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中白细胞增高,可诊断为丹毒。但应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外界刺激物的病史,无全身症状,有瘙痒;蜂窝织炎为境界不清的弥漫性浸润潮红,显著凹陷性水肿,不软化

儿童脑性瘫痪的病因

  脑性瘫痪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一般可将致病因素分为三类:①出生前因素:多种因素造成胚胎早期发育异常,胎儿期的感染、缺血、缺氧和发育畸形,母亲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腹部外伤和接触放射线。②出生时因素:羊水或胎粪吸入、脐带绕颈所致窒息,难产、产钳所致的产伤、颅内出血及缺氧。早产婴儿患本症的多,与其

面肌瘫痪的辅助检查

  以下检查项目如异常,则有鉴别诊断意义。  (1)CT、MRI检查。  (2)颅底摄片。  (3)脑电图、眼底检查。  (4)耳鼻喉科检查。

周期性瘫痪的概述

  周期性瘫痪是以周期性发作的迟缓性瘫痪为特点的肌肉疾病多伴有钾离子代谢异常,以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最常见。  一组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疾病。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或力弱,持续数小时至数周不等,发作间期一切正常。部分病例有家族史。如伴发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则为继发性周期性瘫痪

脊髓瘫痪的种类有哪些

  脊髓疾病的种类有许多,如由于细菌、病毒、微生物等引起的炎性病变,脊髓压迫症状,如肿瘤,脊髓的损伤,脊髓血管性疾病。脊髓血管性疾病的种类也有许多,如出血、堵塞、缺血、脑血管畸形、脑血管肿瘤等,脊髓血管性疾病有些是先天发育异常引起的,有些是损伤引起的,有个别的是由于血管畸形引起的,还有一些是不明原因

低钾性瘫痪病例分析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TIN)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主要肾脏受累。TIN可表现为远端肾小管酸中毒(RTA)、肾源性尿崩症、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等。我们报告一位31岁女性因远端RTA (dRTA)引起的低钾性瘫痪。案例简介 患者,31岁,女性,因四肢持续无力和疼痛3天,加重不能行走而就诊。入院前2天

面肌瘫痪的鉴别诊断

  1.病变部位鉴别  (1)中枢性面瘫 系对侧皮质-脑桥束受损所致,因上组面肌未受累,仅表现为病变对侧下组面肌的瘫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嘴被牵向病灶对侧、鼓腮时病侧嘴角漏气。常伴有该侧的舌瘫和肢体瘫。  (2)周围性面瘫 病侧上、下组面肌同时瘫痪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病侧外耳道和(或)耳后乳

临床物理检查方法介绍轻瘫试验介绍

轻瘫试验介绍: 医生在做神经系统检查时,有时对于轻度瘫痪用一般方法不能肯定时,可做轻瘫试验以帮助诊断。上肢轻瘫试验包括上肢平伸试验,轻偏瘫侧小指征,数指试验,手指肌力试验等,下肢轻瘫试验包括外旋征,膝下垂试验,足跟抵臀试验,下肢下落试验等。轻瘫试验正常值: 双侧上肢下落速度相同,但均较慢。轻瘫试验临

随意运动检查的相关症状

  四肢呈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单瘫,外伤性低位截瘫,双下肢突然性瘫痪,痉挛性截瘫步态,痉挛性偏瘫步态,高位截瘫,下肢中枢性瘫痪,下肢肌肉瘫痪,下肢或周身软瘫

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二)

  (四)球(延髓)**定位诊断:司掌咽、喉、腭肌和舌肌运动的颅神经核,为位于延髓内的疑核和舌下神经核,发出纤维经由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出脑,支配软腭、咽肌、声带和舌肌。疑核和舌下神经核的中枢支配为源自中央前回下方的皮质脑干束。当上述神经通路受损而出现构音、发声及吞咽障碍时,称之为“球麻痹”。   

关于上运动神经元的定位诊断介绍

  (1)皮质:局限性病变仅损伤其一部分,故多表现为一个上肢、下肢或面部瘫痪,称单瘫。当病变为刺激性时,对侧肢体相应部位出现局限性抽搐(常为阵挛性),皮质病变多见于肿瘤的压迫、皮层梗死、动静脉畸形等。  (2)内囊:锥体束纤维在内囊部最为集中,此处病变易使一侧锥体束全部受损而引起对侧比较完全的偏瘫,

怎样预防急性下肢缺血

  首先,任何形式的吸烟必须戒掉。其次,预防性足部护理非常重要。病人应每天观察自己的足部有无皲裂、胼胝、鸡眼和溃疡。胼胝和鸡眼应请足科医生治疗;每日应以微温水、温和的肥皂洗足并轻轻擦干。对干燥和有鳞屑的皮肤需用羊毛脂等润肤剂;潮湿的足需用温和的不含药物的扑粉;趾甲需剪齐,但不宜太接近皮肤。病人每天应

下肢淋巴水肿的概述

  由于淋巴液回流障碍引起局部水肿,称为淋巴水肿。由于某些原因可导致淋巴液在皮下组织积聚,继而引起纤维增生,脂肪硬化,后期出现肢体肿胀,皮肤增厚、粗糙,坚如象皮,故又称“象皮肿”。可发生于外生殖器和四肢,而以下肢最多见。动脉与静脉之间出现不经过毛细血管网的异常短路通道,即形成动静脉瘘,可分为先天性和

下肢淋巴水肿的诊断

  1.有丝虫感染或丹毒反复发作史,或有腋窝、腹股沟部接受淋巴结清扫术和放射治疗史。  2.早期患肢肿胀,抬高后可减轻。晚期患肢肿大明显,表面角化粗糙,呈橡皮样肿。少数可有皮肤裂开、溃疡或出现疣状赘生物。  3.丝虫感染者周围血液检查可发现微丝蚴。淋巴管造影可确定淋巴管发育或受阻情况。

关于下肢丹毒的简介

  下肢丹毒(Erysipelas) 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丝虫病引起的丹毒样皮炎等的特征为逆行性,发作时可见皮下一条红线离心性地发

【下肢静脉曲张】预防

预防1.此病有遗传倾向,一般在30岁左右发病,因此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应勤于运动,增强体质,有助于防止。2.肥胖的人应该减肥,肥胖虽不是直接原因,但过重的分量压在腿上可能会造成腿部静脉回流不畅,使静脉扩张加重。3.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长期站立工作的人,最好穿弹力袜套。4.妇女经期和孕期等特殊时期要给腿

下肢钙化防御病例分析

1 临床资料患者男, 50 岁,下肢远端皮肤破溃伴疼痛20 余 天。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否认糖尿病病史。20 余天前患者搔抓左足内踝附近皮肤后局部破溃伴疼 痛,外用莫匹罗星软膏、表皮生长因子等无好转,遂 来院就诊。6 年前患者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 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

下肢淋巴水肿的鉴别

  早期由于皮肤及皮下组织改变较轻,应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1.静脉性水肿 多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单侧肢体突发性肿胀急性起病,伴皮色青紫、腓肠肌及股三角区明显压痛、浅静脉显露为其临床特点,足背水肿不明显。淋巴水肿则起病较为缓慢,以足背踝部肿胀较为多见。  2.血管神经性水肿 水肿发生于外界过敏

下肢淋巴水肿的病因

  原发性淋巴水肿(45%):  由淋巴管发育异常所致,大多数为淋巴管发育不良,少数为淋巴管异常增生扩大。  继发性淋巴水肿(35%):  因某些疾病原因造成淋巴管阻塞。  原发性淋巴水肿  根据淋巴管造影,原发性淋巴水肿可分型如下:①淋巴发育不全,伴皮下淋巴缺如;②淋巴发育低下、淋巴结和淋巴管小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