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罕见的Bembidionbrownorum甲虫在55年后被重新发现

在杰里-布朗牧场的昆虫取样考察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名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了一个自1966年以来一直未被科学观察到的甲虫物种。作为一名环境科学、政策和管理方面的教授,基普林-威尔曾冒险在加州各地考察甲虫。这些地面甲虫在农业和花园生态系统中作为其他昆虫的捕食者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他在布朗的农场进行的经常性探索,结果是特别有意义的。 在淡水河附近对昆虫进行取样时,威尔收集到一种从未被命名或描述的罕见甲虫物种--根据记录,科学家已经超过55年没有观察到它。这个新物种将被命名为Bembidion brownorum,以纪念布朗和他的妻子,安妮-布朗。 在牧场收集到一种与他所熟悉的任何物种都不相似的甲虫后,威尔找来了Bembidion专家David Maddison,他是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综合生物学教授,帮助鉴定该标本。科学家们一起利用形态学和DNA分析,确认该甲虫代表一个全新的物种。 然后,威尔梳理了整个加州博物馆的昆虫学收藏......阅读全文

澳科研人员命名多种动植物新物种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15日发布公报说,该机构科研人员过去一年为约150种动植物新物种进行了科学命名,其中大部分为昆虫。  公报称,科研人员将一种新发现的“士兵蝇”命名为“Opaluma rupaul”,它呈彩虹色,腹部下侧有刺。“Opaluma”在拉丁语中有蛋白石和刺的意思。另外三种罕

南京古生物所揭示白垩纪昆虫与真菌相互关系

  昆虫与真菌之间存在漫长的相互关系。在众多昆虫与真菌的互作关系中,菌食性在昆虫中广泛存在,而在某些具备真菌“种植”能力的白蚁或切叶蚁中尤为显著。菌食性在鞘翅目昆虫(甲虫)中较为常见,包括多种取食真菌的方式,如刮食孢子、咀嚼菌丝和经口前消化的流质吸食等。菌食习性在多数原始甲虫类群中广泛存在表明取食真

PNAS:大气中氧含量减少致现代昆虫长不大

曾经统治地球的巨型昆虫可能比科幻小说中的描述更为可怕。 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报道,5亿年前,昆虫能够长到老鹰般大小,这完全是由于大气中充足的氧气所致。而今天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比那时减少了66%。对4种现存“黑甲虫”进行的X射线分析(如图)表明,与小甲虫相比,大甲虫具有更多用于空气流动的管状器官。

一亿年前最早的“采花贼”到底是谁?

大多被子植物(有花植物)通过昆虫进行传粉,昆虫传粉也被认为是白垩纪中期(距今约1亿年)被子植物大爆发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昆虫的授粉行为是什么时候在地球上出现的呢?2021年4月12日,《自然—植物》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蔡晨阳带领的一支国际合作团队的研究

病原真菌和昆虫对温带森林木本植物物种共存的重要作用

  为什么形形色色的物种能够共同生活在一起?这背后隐藏着什么奥秘?该问题是群落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早期研究发现周围相同树种个体越多,其后代更新和存活表现越差,这种同种之间的相互抑制为其他种定植提供了生存空间,从而促进物种共存。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同种“自疏”现象?Janzen-Connell

最新研究揭开最小昆虫快速飞行之谜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动物学论文称,地球上最小的昆虫——一种微型甲虫缨甲,其独特飞行模式和轻盈、有毛的翅膀可以解释其卓越的飞行能力。这项研究对于增进人们对微观尺度上飞行演化的理解十分重要。    该论文介绍,昆虫的飞行速度一般取决于体型:昆虫越大,飞得越快。这种差异通常是由空气摩擦

科学家麻醉昆虫看其内脏

   过去,人们要想观察一只活着的小虫的身体内部十分困难。在借助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进行观察时,由于这些小虫可能会不停蠕动,导致画面有污点和畸变。不过,近日一项新研究提出了解决方法:为这些小虫进行麻醉。  跟许多动物一样,昆虫在暴露于高剂量的二氧化碳时,也会静止不动。研究人员让长有黑黄条纹的科

不请自来的天敌 生物控制研究遭遇新课题

  在一条乡间小路旁的桃园里,一位不速之客横冲直撞。茶翅蝽一直在吞食尚未成熟的果实。这是一种被人鄙视的入侵害虫,它们能危害果树和农作物,甚至入侵房屋。一旦被碾碎则会发出刺鼻的气味。  但在这片由美国罗格斯大学农业研究与推广中心管理的果园里,这些盾状臭虫是一个研究课题。  这种虫子原产于亚洲,1998

能自行发电的昆虫飞行器问世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31日报道,多年来,科学家在仿照昆虫制造微型飞行器(MAVs)的研究中,一直面临着携带能持久供电的电源这一挑战。最近,密歇根大学科学家就另辟蹊径,直接利用真正的昆虫,解决了飞行器电源方面的一个难题。   密歇根大学电力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艾瑟姆·阿坎·阿

世上第一朵花或由昆虫授粉

花朵已经进化出各种形状和颜色,以更容易被授粉。图片来源:鲁比·斯蒂芬斯/麦考瑞大学 科技日报北京6月7日电 (记者刘霞)大约1.45亿年前,开花植物出现在地球上。是什么帮这些最早的开花植物授粉?澳大利亚科学家在5日出版的《新植物学家》杂志上刊发研究论文称,世界上第一朵花或由昆虫授粉,而且,历史上约8

夜间人造光 白日亦影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63.shtm  王方摄影 近年来,世界各地在夜间使用人造光的数量大幅增加,这对夜间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不利影响。夜间同样有一些重要的生态过程,例如夜间昆虫为植物授粉,因此夜间使用人造

因为读博期间看了一本旧书,于是发表了一篇《Cell》文章

  《Cell》杂志最近发表了有关昆虫共生细菌的新功能,这些细菌实际上已经发育成为了昆虫的组成部分。   blob.png   文章一作、埃默里大学生物系博后学者Hassan Salem在生物学家Nicole Gerardo实验室工作。他们专门研究昆虫微生物相互作用进化生态学。该实验室结合基因组

研究揭示缨甲快速飞行之谜

 飞行中的Paratuposa placentis(上)、其翅膀运动的3D重建(中)和气流的可视化(下)一种缨甲虫是地球上最小的昆虫,却有着卓越的飞行能力。1月20日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表示,这种飞行能力或得益于其独特的飞行模式和轻盈、有毛的翅膀。相关发现有助于增进人们对微观尺度上飞行演化的理解

科学家利用基因技术抑制果蝇性欲防治害虫

  果蝇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近日报道,科学家已经发现使用基因技术抑制果蝇性欲的方法,他们希望这一研究成果可以帮助人们采用环保的方式进行害虫防治。  据悉,这个国际研究小组由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Kansas State University)的Yoonseong Park教授带领

昆虫正在减少 而人类并不清楚

   生境千万处,保护第一条,昆虫大灭绝,人类两行泪......  近日,“小不点”昆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保护生物学领域国际期刊《生物保护》刊发了一篇关于全球范围内昆虫减少现状及其驱动因素的综述报告。英国《卫报》报道称,全球昆虫或在100年内灭绝,将导致生态灾难。  昆虫减少正发生“复苏”变难 

昆虫正在减少 而人类并不清楚

   生境千万处,保护第一条,昆虫大灭绝,人类两行泪......  近日,“小不点”昆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保护生物学领域国际期刊《生物保护》刊发了一篇关于全球范围内昆虫减少现状及其驱动因素的综述报告。英国《卫报》报道称,全球昆虫或在100年内灭绝,将导致生态灾难。  昆虫减少正发生“复苏”变难 

研究发现1亿年前琥珀化石“撞脸”现代甲虫

   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由中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美国古生物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在1亿年前的缅甸琥珀化石中,发现5枚与现代甲虫“撞脸”的远古昆虫标本。  这5枚远古标本的形态与现代甲虫“子孙”几乎完全一致,也可以毫无障碍地归入现代昆虫分类。此类进化停滞现象在自然界中非常罕见

哨兵树”预警毁灭性害虫

  外来物种入侵,已经不再是新鲜事。我们经常会听到某种被引进的昆虫在“新家”扎根,然后传播开来,最终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事件。比如,2002年,原产亚洲的花曲柳窄吉丁首次现身北美,并迅速繁殖。据研究人员估算,它已经杀死了数亿棵梣树,造成的损失超100亿美元。  据《科学》报道,现在,为

研究发现凹凸不平的身体让甲虫从空气获取水

   为了在非洲西南部干旱的荒野中生存,纳米布沙漠甲虫能从稀薄的空气中获取水分。这种蓝莓大小的昆虫将其凹凸不平的身体迎风倾斜,让雾滴积聚并从翅膀上滴入嘴里。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试图了解这种昆虫的秘密,以便为缺水地区提供干净的水。现在,一组研究人员对这种昆虫的身体结构如何帮助它收集水分有了更深入的了

虻虫幼虫自带“军刀”

  澳大利亚著名的刺客虻,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动物。它们的大小和一个瓶盖相当,并且身上带有类似的金属光泽。刺客虻会在半空中伏击蝴蝶和蜻蜓,咬住它们然后将其毒死。如今,科学家发现,即便刺客虻的幼虫也极其凶险。  研究人员日前在《澳大利亚昆虫学》杂志上报告称,这些蛆虫的嘴巴“相当于昆虫里的瑞士军刀”。利用扫

南京古生物所等揭示中生代苏铁的甲虫传粉模式

  苏铁类植物(俗称铁树)是一类古老而独特的裸子植物。苏铁在中生代极其繁盛,在中生代中晚期的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尽管苏铁类植物化石在中生代地层中丰富多样,人们对苏铁类植物传粉模式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却知之甚少。有助于阐释铁树传粉演化历史的直接化石证据极其罕见。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

粤北丹霞山发现3个昆虫新种 累计发现新物种数达39个

  记者21日从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获悉,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丹霞山已发现新物种39个(其中植物21个,动物11个,菌物7个),这些新物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丹霞山的物种多样性,还反映出丹霞山这样的丹霞地貌区域具有相对独特的生境和生态区系。  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介绍,近日,被称为“神秘隐士”的丹

联合国称多吃昆虫有望应对饥荒

  联合国粮农组织13日发表报告称,人类可食用的昆虫在全球超过1900种,多吃昆虫对身体有大益处。这份报告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兴趣。   报告认为,黄蜂、甲虫和其他许多昆虫作为食物的一种,其潜力尚未被充分发挥;解决全球粮食和饲料短缺问题有许多方式,而养殖这些可食用昆虫正是其中的一种解决途径。

1亿年前最早“采花贼”到底是谁?

    白垩纪花蚤科甲虫传粉复原图。包童供图    短翅花甲和花的复原图。蔡晨阳供图  大多数被子植物(有花植物)通过昆虫进行传粉,昆虫传粉也被认为是白垩纪中期(距今约1亿年)被子植物大暴发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昆虫的授粉行为是什么时候在地球上出现的呢?  2021年4月12日,《自然—植物》在线发

研究发现1亿年前甲虫靠“吐舌头”捕食

  长舌一伸一卷,眼前的小飞虫就成了腹中餐,这样的捕食场景常在青蛙、变色龙之类的动物身上看到。但你能想象,早在恐龙时代,就有甲虫掌握了类似的捕食技能吗?近日,一个中、美古生物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就在1亿年前的缅甸琥珀里发现了正在“吐舌头”捕食的甲虫。  这一发现也为研究早期昆虫的形态和演化增添了新例

世界首枚虾类琥珀在“石探记博物科学馆”展出

  琥珀被称为“时光胶囊”,因为它可以360度近乎完美地保存下生物在地质历史上演化的瞬间。11月9日,中国科学家团队在中关村图书大厦正式开馆的“石探记博物科学馆”中,展出了一枚全世界首次发现的虾类琥珀,它也是世界上现存报道的唯一一枚纯水生生物琥珀化石。科学家因此揭示了一个前所未知的物种,它来自200

缅甸琥珀揭示甲虫高度特化的捕食行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蔡晨阳团队通过对缅甸琥珀中大量的隐翅虫化石进行系统研究,发现了两种突眼隐翅虫化石。该研究2月18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  近几年,蔡晨阳和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黄迪颖对大量缅甸琥珀昆虫化石进行系统的收集和研究,并与

动物所在昆虫形态学三维重建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昆虫形态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一直在昆虫分类学、昆虫系统学及昆虫胚胎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地被引入该领域。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因其可以真实而直观的反映动物体的空间形态结构,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动物形态学研究领域。   由杨星科研究员领导的中科院动物

5月1日《科学》杂志精选

   物种灭绝速度揭示热带地区存在物种灭绝风险  通过将过去2300万年中海洋物种灭绝速度的数据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迁的数据相结合,研究人员确定了地球上未来可能特别容易发生物种灭绝的特定的物种分类群和地区(它们绝大多数位于热带)。这些结果可帮助量化人类活动对海洋物种灭绝的影响,因为它们提供了一条人类出

5月1日《科学》杂志精选

  物种灭绝速度揭示热带地区存在物种灭绝风险  通过将过去2300万年中海洋物种灭绝速度的数据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迁的数据相结合,研究人员确定了地球上未来可能特别容易发生物种灭绝的特定的物种分类群和地区(它们绝大多数位于热带)。这些结果可帮助量化人类活动对海洋物种灭绝的影响,因为它们提供了一条人类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