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港中大证明血液中性粒细胞具抗癌力可成抗癌新疗法

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医学院12日举行记者会公布,港中大团队成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大幅提升血液中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肿瘤中的抗癌能力,并证实中性粒细胞作为新一代抗癌免疫疗法的临床潜力。 肺癌是香港最常见的癌症,但针对它的治疗方案仍有待突破。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的资料,肺癌在香港每年有超过5000宗新症及约4000宗相关死亡个案。治疗肺癌除了传统的化疗及标靶治疗,医生亦开始应用较新颖的免疫疗法。 港中大研究团队表示,中性粒细胞是人类血液中含量最高的白细胞,主要为身体抵抗微生物及病毒的侵袭。港中大医学院病理解剖及细胞学系助理教授邓铭权指出,中性粒细胞从血液进入肿瘤后,基于一种未知的机制,其角色与功能会因微环境而改变,导致中性粒细胞出现抗癌N1或促癌N2的状态。 港中大医学院病理解剖及细胞学系博士后研究员钟一珲解释,团队发现中性粒细胞在肺癌微环境中会首先呈现出促癌状态N2,之后需要进一步转化才可以呈现抗癌状态N1,这一发现突破......阅读全文

港中大证明血液中性粒细胞具抗癌力 可成抗癌新疗法

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医学院12日举行记者会公布,港中大团队成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大幅提升血液中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肿瘤中的抗癌能力,并证实中性粒细胞作为新一代抗癌免疫疗法的临床潜力。  肺癌是香港最常见的癌症,但针对它的治疗方案仍有待突破。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的资料,肺癌在香港每年有超过5000

港中大与港中大(深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15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现有的合作基础之上,深化双方伙伴关系,推动两校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   该签署仪式以实体及网上直播混合模式,在港中大和港中大(深圳)校园同步举行,双方校长代表签署协议。   在协议下,两校开展深度合作多项工作,包括

港中大与港中大(深圳)将合办双主修本科课程

深圳10月14日电 (朱族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13日晚发布消息称,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合办双主修课程,设立粤港澳大湾区“2+2”本科学位课程。该课程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让学生于深港两地校园修读双主修本科课程的项目。 据介绍,该校新课程预期于2023至2024年度推出。香港中文

港中大与港中大(深圳)两校园将合办双主修课程

10月13日,香港中文大学(以下简称港中大)和港中大(深圳)联合发布重大消息,设立崭新的大湾区2+2本科学位课程。两校园将合办双主修课程,为大湾区培育优秀人才。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让学生于深港两地校园修读双主修本科课程的项目。 据介绍,港中大学生的第一主修专业将为跨学科数据分析,第二主修可选读

血液的化学检验项目--异形嗜中性粒细胞介绍

异形嗜中性粒细胞介绍:  (1) 细胞大小不均:有些细胞胞体增大,有些胞体变小,细胞大小悬殊。见于病情较长的化脓性炎症或慢性感染。可能是骨髓中幼稚中性粒细胞在内毒素等因子的作用下发生不规则的分裂增殖所致。  (2) 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均的深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

血液的化学检验项目--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介绍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介绍: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机体的非特异性抗感染过程有关,该类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杀菌功能,其作用过程历经趋化运动,识别并结合吞噬物质,进而摄入胞内,最终杀伤并降解病原体。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正常值:  中性粒细胞0.5-0.7(50%-70%)

血液的化学检验项目介绍--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介绍: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是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分叶情况为杆状的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又称为核左移。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也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正常值:  外周血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数比例应为5%-6%。

血液的化学检验项目--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介绍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介绍: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是指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所占的百分比。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由于它们是藉糖酵解获得能量,因此在

中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减低

 中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减低是检验主管技师考试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称为粒细胞减低症,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1)某些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流感等。如无并发症,WBC减低(

血液的化学检验项目介绍--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介绍: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是中性粒细胞的分叶过多,可分4 叶甚至于5-6叶以上,若5 叶者超过0.05时,又称为中性粒细胞的核右移。是由于造血物质缺乏,使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或造血功能减退所致。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的恢复期,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

血液的化学检验项目--嗜中性杆状粒细胞数介绍

嗜中性杆状粒细胞数介绍:  正常人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杆状核细胞较少(0.01-0.05),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大(即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者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如比值减小(表示分叶核粒细胞增多)或分叶在5叶以上的粒细胞超过0.03

血液的化学检验项目--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介绍

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介绍:  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是细胞上的一种球形或椭圆形突起。其检查方法是采周围血做涂片,甲醇液固定,吉姆萨染色,油镜下观察。一般女性多核白细胞的核鼓槌出现率为2%-3%,而男性几乎没有。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正常值:  男性:1.5%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临床意义:  鉴别两性畸形

中性粒细胞的概述

  中性粒细胞(外文名:neutrophil)是在瑞氏染色血涂片中,胞质呈无色或极浅的淡红色,有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  中性粒细胞具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1],具有分叶形或杆状的核,胞浆内含有大量既不嗜碱也不嗜酸的中性细颗粒。

中性粒细胞的毒性

  杀菌活力降低,说明机体对感染抵抗力降低,易遭受细菌的感染。多见于先天性慢性肉芽肿病及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症、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髓性及淋巴性增殖病、骨髓炎、某些病毒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疮、长期应用类固醇、秋水仙碱及长春新碱、酒精中毒及吸烟者。

中性粒细胞的检验

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前三种因其胞质内含有嗜色颗粒,所以称为粒细胞。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

什么是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最丰富的粒细胞类型,占人类所有白细胞的40%至70%。它们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不同动物中有所不同。它们由骨髓中的干细胞形成,并分化为中性粒细胞杀手和中性粒细胞笼子的亚群。它们寿命短且移动性强,因为它们可以进入其他细胞/分子无法进入的组织部分。中性粒细胞可细分为分段中性粒

中性粒细胞的结构

当粘附在表面上时,中性粒细胞在外周血涂片中的平均直径为12-15微米(µm)。在悬浮液中,人类中性粒细胞的平均直径为8.85µm。与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一起,它们形成多形核细胞类别,以细胞核的多叶形状命名(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相比,其他类型的白细胞)。细胞核具有特征性的裂片外观,分离的裂片由染

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趋化性中性粒细胞通过变形虫运动经历称为趋化性的过程,这使它们能够迁移到感染或炎症部位。细胞表面受体允许中性粒细胞检测分子的化学梯度,例如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C3a、C5a和白三烯B4,这些细胞使用这些分子来指导它们的迁移路径。中性粒细胞具有多种特异性受体,包括补体受体、

港中大研发新型高能量电池

  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最近研发了一种高能量新型锌-碘溴液流电池,能量密度达每升101瓦时,刷新了目前水系液流电池能量密度的纪录。研究团队预计这种电池可在5至8年内应用于电动汽车市场。  在香港中大12日召开的记者会上,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助理教授卢怡君介绍了该研究的原理和优点,并进行了

血液的化学检验项目介绍--嗜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数

嗜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数介绍:  如比值减小(表示分叶核粒细胞增多)或分叶在5叶以上的粒细胞超过0.03时,称为核右移。嗜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数正常值:  白细胞自动计数仪:(2-7)×109/L (2000-7000/mm3)。嗜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数临床意义:  一、中性粒细胞增多:  (1) 急性感染: 

血液的化学检验项目--嗜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介绍

嗜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介绍:  鼓槌小体,在成熟中性粒细胞(杆状或分叶)核之一端(或其他部位),可见有一直径2-4μm向外伸出之突起,其头部(顶端)椭圆或更似鼓锤状,故而得名。一个细胞中通常含有一个,有时含有两个,染色与胞核一致。有人以此来鉴别男性与女性。正常成人,中性粒细胞含性染色体者,女性占5%

中性粒细胞的物质含量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60~70%,是外周血循环和免疫系统中含量最丰富的白细胞。各类白细胞百分比为:中性粒细胞6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健康成人白细胞总数为4000~10,000/立方毫米。外周血涂片检查中,中性粒细胞平均量为

中性粒细胞功能的介绍

  中性粒细胞参与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具有抗感染、参与血液凝固和变态反应等功能,在感染性疾病、超敏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性粒细胞在非特异性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通过趋化、运动、吞噬、杀菌等活动抵御微生物病原体尤其是化脓性细菌入侵。中性粒细胞能释放花生四烯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被转化为血栓素和前列腺

肠道决定抗癌力

  我们的肠道是我们体内辛勤的清道夫,它每天孜孜不倦辛勤工作,吸收营养排出毒素。然而,你知道吗?肠道还是身体忠实的粉丝,健康良好的肠道运作才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能量、摄取更多的营养来对抗可恶的癌细胞。   癌症治疗就像是用消防龙头给室内植物浇水——有时太多的水反而会导致植物死亡,就像太多的化疗和放疗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检查

  1.外周血 :中性粒细胞增高,绝对值>7.5×109/L。  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感染时明显升高,慢性不升高。  3.骨髓象 : 晚幼粒,杆状核增多,可见中毒颗粒,Döhle小体,胞质空泡。  根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可选择心电图,B超,X线,CT,MRI等检查。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症状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中性粒细胞增多可以暂时性阻塞毛细血管,可暂时性减少局部血流量而引起局部缺血,如引起心肌的再灌流损伤和梗死等。

中性粒细胞杀菌试验检查作用

  中性粒细胞杀菌试验反映人体免疫力有重要意义。杀菌活力降低,说明机体对感染抵抗力降低,易遭受细菌的感染。多见于先天性慢性肉芽肿病及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症、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髓性及淋巴性增殖病、骨髓炎、某些病毒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疮、长期应用类固醇、秋水

如何诊断中性粒细胞增多症?

  中性粒细胞形态有助于早期诊断,中毒颗粒、Dö;hle小体胞质空泡的存在常提示存在明显或亚临床炎症、中毒、创伤或肿瘤。当同时伴有发热或其他炎症而原因不明时应考虑到少见的感染,如结核或骨髓炎。当外周血中同时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时,基本可排除急性创伤和感染所致的可能,此时应考虑内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代表一族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成分的抗体谱,其抗原成分包括:人类中性蛋白酶-3(PR-3)、髓过氧化物酶(MPO)、杀菌/通透性增高蛋白、丝氨酸蛋白酶、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乳铁蛋白、组织蛋白酶G等。在荧光显微镜下,根据荧光分布把ANCA分成胞质型ANCA(C-ANCA)和核

中性粒细胞的基本信息

中性粒细胞是最丰富的粒细胞类型,占人类所有白细胞的40%至70%。作为宿主抵抗入侵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中性粒细胞具备固有的吞噬能力,可以吸收纳米颗粒和吞噬死亡的红细胞,并在激活后清除外来病原体和加载靶点;而且,还能跨血管迁移到临近组织。是执行体内医学任务的天然候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