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播下科学、梦想和友谊的种子

尼日利亚青年普罗斯珀·丹尼亚的获奖作品《共同愿景》。丹尼亚供图 2022年9月6日,在尼日利亚阿布贾,当地青少年通过网络视频与正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进行“天宫对话”活动。新华社记者 郭 骏摄 津巴布韦青年霍普·马菲科在绘画创作中。马菲科供图 埃及青年罗达·艾哈迈德·谢瓦德菲的获奖作品《中国是非洲实现航天梦的希望》。谢瓦德菲供图 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李 刚摄 5月30日,中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与3名中国航天员一起进入太空的,还有10名非洲国家青少年绘制的10幅画作。 今年3月,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部分中国驻非洲国家使领馆共同举办了非洲青少年“我的梦想”主题绘画作品大赛,2000多名非洲国家青少年踊跃投稿。最终,10名青少年的作品脱颖而出,获得以中国空间站核心舱......阅读全文

在太空播下科学、梦想和友谊的种子

  尼日利亚青年普罗斯珀·丹尼亚的获奖作品《共同愿景》。丹尼亚供图  2022年9月6日,在尼日利亚阿布贾,当地青少年通过网络视频与正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进行“天宫对话”活动。新华社记者 郭 骏摄  津巴布韦青年霍普·马菲科在绘画创作中。马菲科供图  埃及青年罗达·艾哈迈德·谢瓦德

“梦圆天团”铸就太空梦想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091.shtm 有人说,从事航天发射需要定力和情怀。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有这样一群航天人,他们见证了发射场的成长,坚守在测试发射第一线,在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誉为“梦圆天团

追寻太空探索梦想-成就航天强国伟业

  2月20日,我有幸作为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代表中的一员,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梦想、创新、实干”这6个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公元前13世纪甚至更

航天新征程丨“梦圆天团”铸就太空梦想

  有人说,从事航天发射需要定力和情怀。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有这样一群航天人,他们见证了发射场的成长,坚守在测试发射第一线,在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誉为“梦圆天团”。  今天,让我们走进“梦圆天团”的3位科技代表,听他们讲述梦圆航天背后的故事……  01指挥员廖国瑞:12年奋斗,点燃

德国欲圆太空强国梦想-独自实施探月计划

在走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后,德国一直希望实现“太空强国”的梦想,德国于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独自实施探月的计划就是明证。 德国宇航中心探月项目负责人瓦尔特·德林格博士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该探月计划由德国11家航天研究所在今年2月份共同制订,如果顺利的话,德国将于2013年前后向月球发射轨道

太空发电站未来30年或能梦想成真

太空发电站设想图  国际宇航科学院日前发布报告指出,根据现有科技水平,人类将在未来10年或20年内,取得“太空发电”领域的技术突破,并在30内将这些技术转化应用,届时从太空中捕获太阳能并将其传输到地面可能会变为现实。  报告主要负责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专家约翰●曼金

科学卫星闪耀太空

  自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至今,我国已初步形成遥感、通信广播、气象、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地球资源和导航定位等六大卫星系列。其中,科学实验卫星从探索无尽的宇宙,到追寻微观粒子和生命起源,为我国空间科学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我国诞生最早、家族成员最为庞大,并广泛用于科学探测

Science:猩猩们的友谊

  哲学家们认为,信任是人类友谊得以存在的基石,而如今科学家们发现在黑猩猩中也有友谊的存在。  为了研究清楚黑猩猩们是否也愿意与朋友们在一起,研究者们花费5个月的时间分析了位于肯尼亚救助站中的15只黑猩猩群体。他们定义黑猩猩友谊的标准是看他们在一块的时间,包括打扮,抚摸以及进食等。  之后,他们通过

王亚平:探索浩瀚宇宙-播种科学梦想

“大家好,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主讲……”声音从远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传回地面课堂,屏幕前的学生凝神屏息,看着由神舟十号乘组航天员进行的现场直播! 2013年6月20日,中国人第一次把课堂搬到了太空。之后,2021年12月9日、2022年3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

羊城“她”公益“追星唤起科学梦想”成果斐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170.shtm近日,2022年度羊城“她”公益创投项目年度评估举行,一批“科技+公益+妇女+儿童”的航天高新科技特色的科学教育成果引起评审专家的关注。记者获悉,入选2022年度羊城“她”公益创投赛道

日本科学家利用太空精子成功培育太空鼠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山梨大学特任副教授若山清香利用长期保存于国际空间站(ISS)的精子,成功培育出“太空鼠”。据悉,为调查宇宙放射线给哺乳类的生殖细胞带来的影响,日本山梨大学于2014年5月在地面上回收了在国际空间站“希望”号太空舱保存了9个月的老鼠精子,并进行实验。   若山清香对外宣布,

青年科学基金,“小火花”点燃“大梦想”

黄震        受访者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有个宏大的梦想。他希望,通过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发电来转化二氧化碳、制备合成燃料,实现“燃料合成—燃烧—碳排放—燃料合成”的碳元素循环利用,从而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通俗地讲,我们当今使用的化石燃料本

青年科学基金,“小火花”点燃“大梦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有个宏大的梦想。他希望,通过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发电来转化二氧化碳、制备合成燃料,实现“燃料合成—燃烧—碳排放—燃料合成”的碳元素循环利用,从而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通俗地讲,我们当今使用的化石燃料本质是“上亿年前阳光照耀的产物”。而

王建宇:做个实现“科学梦想”的工程总师

在实验室工作中的王建宇。   比起搞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以下简称上海技物所)研究员王建宇觉得自己更像一个科学工程师。科学家的任务是发现一个个科学原理,而他的目标是通过攻克一个个前沿技术难题,把科学家的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让中国的光电设备遨游太空,

以科学之名,去太空做实验

  作为我国第一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注定是与众不同的。距离4月6日凌晨发射只有不到8小时的时间,实践十号最后一个有效载荷才安装到位,无论在在国内还是国际卫星发射史上,这都是十分罕见的。  这与实践十号的使命不无关系。用实践十号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力学所胡文瑞院士的话说,实践十号是一颗“专

“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落幕

11月20日,第五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在重庆落幕。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张玉卓以视频方式出席并致辞。张玉卓在讲话中表示,好奇心是探索未知的导师,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开放合作。期待青少年朋友通过创客营的经历,点亮科学梦想,涵养科学兴趣,领

中国科学报:讲述太空授课背后的“科学张力”

  6月20日,在南开中学航天体验馆,学生们通过弧形屏幕观看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当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同步收看。   “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神舟十号飞船出征之前女航天员王亚平意味深长的话语,一直萦绕

香山科学会议关注“太空活动治理”

  10月19日-20日,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召开“太空治理能力现代化前沿问题与政策建议”学术讨论会。与会专家建议,应加强我国太空活动治理能力建设,确保太空活动有序协调发展。 太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对进出、探索和利用太空各种活动的管理与规范,涵盖组织管理、法律法规、国际治理、支撑

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人类“返老还童”不再是梦想

  近日,台湾大学、南开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科学家通过体细胞核移植的方法,成功地从端粒酶杂合缺失的小鼠体细胞中得到端粒延长且具有真正发育多潜能性的多能干细胞。这一成果从实验和理论层面都表明:人类“返老还童”不再是梦想。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DNA每复制一轮,末端都将损失一段DNA片段。如果没

王国法院士话高考:童年梦想“想当科学家”

    1977年12月参加高考,1978年3月进入山东工学院学习。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煤炭高效综采理论、技术与装备体系的研究。参与了我国煤炭综采技术和装备引进、消化、国产化研制和试验的全过程,创立液压支架与围岩强度耦合、刚度耦合、稳定性耦合的“

美研究发现神经反应或可预示友谊

  根据《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研究,朋友们在观看视频时,彼此大脑的反应是相似的。人们社交关系越远,神经反应的相似性越低。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关系或可用于预测在一个社交网络中,存在某段友谊的可能性。  过去的研究已经表明,年龄、性别、种族和其它人口学特征相似的人,较容易成为朋友。但是,有待阐明清楚的是朋

科学家提出探索太空的未来方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引力波探测“空间太极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吴岳良应邀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徐淑岩团队以及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同事联合在《自然》(Nature 562,185-187,2018)杂志上发表评论文章“Explore space using swarms of

华人科学家张翔:人类“隐形”的梦想即将照进现实

隐形材料应用远不止隐身衣 披上件隐形斗篷,瞬间遁形,一直是科幻作品中最让人心生羡慕的情节之一。华人科学家张翔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在隐形材料的研究领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隐形梦”离现实似乎不再那么遥远。 但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的张翔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隐形材料还有比“隐身

2016生命科学薪酬调查:工资与梦想的差距

――大多数研究人员觉得他们的工作很酷,但是现实工资却令人失望每年《The Scientist》杂志都要进行生物行业薪酬调查等相关内容的调查评选,今年11月,The Scientists杂志公布了“2016生命科学薪酬调查报告”。这一生命科学领域薪酬调查已进行了十多年,自2010年首次出现薪酬下滑,研

神十三乘组跟青年学子的“天宫对话”实录来了

  新年第一天,“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成功举行。正在天宫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三号乘组与来自北京、香港和澳门的逾500名青年学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又富有意义的互动交流活动,共话“太空梦”,一起向未来。   为什么航天员总说“感觉良好”?神舟十三号乘组在新的一年有什么新期待?全国青少年收到了什

新华时评:神舟七号,带着梦想起飞

     新华网北京9月25日电(新华社记者贾永、徐壮志)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入太空,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

科学家首次确认太空中存在氧分子

  美欧航天机构8月1日宣布,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利用欧洲航天局“赫歇尔”望远镜,发现并首次确认了太空中存在氧分子,长期困扰天文学家的一个天文学之谜终于得以破解。   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8月1日发表新闻公报说,这是天文学家首次“可以确定地”宣布太空氧分子的存在。欧洲航天局则在新

人造生命:梦想还是梦魇?

  科学界的“坏小子”克雷格·文特尔又有惊人之举。他创立的J·克雷格·文特尔研究近日中心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单细胞细菌诞生。  这么说,人类已经具备造物能力了?这个念头让不少人心慌慌。英国小说家阿道司·赫胥黎曾在1932年的长篇科幻小说《美丽新世界》中描

梦想需要加速器

  两天前,谢家麟院士告别了一生钟爱的粒子加速器和物理科学世界。但对他来说,科学探索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他在粒子加速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成就,也将和“谢家麟星”一样永久闪耀。  4年前的2月,在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这位国际著名的加速器物理学家当着众人的面评价自己“很一般,很平常

美科学家成功克隆人体胚胎-造人梦想成真

十年前发起的基因克隆热近日升温。继16日报道美国安全克隆肉可以端上餐桌后,美联社今日报道,美国加州的科学家表示已采用2名志愿者的皮肤细胞,成功克隆出了5个人体胚胎,进而可以开发出有科学价值的干细胞。不过,有批评家认为这是造人梦想变成了现实。 据美联社今日报道,美国加州的科学家表示,他们已经采用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