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试验的简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仍然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它严重地威胁着儿童的健康。为了有效地控制流脑的流行,必须加强对流脑的监测与预防。为此,提出了在流脑流行病学监测中,不仅监测流脑一般的发病率与病死率,还应监测它的年龄组发病率。还必须检查脑膜炎球菌血清群的变迁与该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该菌在健康人群中的带菌率与人群的抗体水平。给儿童注射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为了增强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对幼儿的预防效果,有的国家正在使用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与载体蛋白结合所制成的结合疫苗。......阅读全文

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的简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是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系用A群脑膜炎球菌液体培养,甲醛杀菌后,从上清液中提取荚膜多糖抗原,经冻干而成供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脑之用。  2023年3月29日,海口现代妇女儿童医院举行海南省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曼海欣首针仪式。该疫苗是国内首创、全球第三个可用于6月龄

免疫学实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试验介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试验介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仍然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它严重地威胁着儿童的健康。为了有效地控制流脑的流行,必须加强对流脑的监测与预防。为此,提出了在流脑流行病学监测中,不仅监测流脑一般的发病率与病死率,还应监测它的年龄组发病率。还必须检查脑膜炎球菌血清群的变迁与该菌

免疫学实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试验介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试验介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仍然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它严重地威胁着儿童的健康。为了有效地控制流脑的流行,必须加强对流脑的监测与预防。为此,提出了在流脑流行病学监测中,不仅监测流脑一般的发病率与病死率,还应监测它的年龄组发病率。还必须检查脑膜炎球菌血清群的变迁与该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试验的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阳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①对流免疫电泳:阳性率80%以上。  ②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85%-90%。  ③重氮胶乳凝集试验:流脑患者呈阳性(效价1∶32-1∶256)剸。  ;用本法检测血清、脑脊液及尿液中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可用于流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  需要检查人群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试验的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一般无特殊人群  检查前禁忌:病人要早诊断、 早报告、早隔离治疗。有条件的地区应开展病原学、血清学监测。提倡流行季节要少带或不带小儿去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晒衣服,增加户外活动等等。  检查时要求:配合医生做好检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试验的检查过程

  免疫学试验  是近年来开展的流脑快速诊断方法。脑脊液中抗原的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原检测方法有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菌体协同凝集试验、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对流免疫电泳的阳性率在80%以上,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为85%-93%,协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试验的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阳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①对流免疫电泳:阳性率80%以上。  ②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85%-90%。  ③重氮胶乳凝集试验:流脑患者呈阳性(效价1∶32-1∶256)剸。  ;用本法检测血清、脑脊液及尿液中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可用于流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  需要检查人群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试验的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一般无特殊人群  检查前禁忌:病人要早诊断、 早报告、早隔离治疗。有条件的地区应开展病原学、血清学监测。提倡流行季节要少带或不带小儿去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晒衣服,增加户外活动等等。  检查时要求:配合医生做好检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试验的检查过程

  免疫学试验  是近年来开展的流脑快速诊断方法。脑脊液中抗原的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原检测方法有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菌体协同凝集试验、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对流免疫电泳的阳性率在80%以上,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为85%-93%,协同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试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试验介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仍然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它严重地威胁着儿童的健康。为了有效地控制流脑的流行,必须加强对流脑的监测与预防。为此,提出了在流脑流行病学监测中,不仅监测流脑一般的发病率与病死率,还应监测它的年龄组发病率。还必须检查脑膜炎球菌血清群的变迁与该菌

关于脑脊髓膜炎的简介

  我国以往的流行菌株以A群为主,B群其次,C群少见,但近些年B群和C群有增多的趋势,尤其是在部分省份先后发生了C群Nm引起的局部流行。 2010年2月加纳暴发脑脊髓膜炎,已向疫区发放八万剂疫苗。  脑膜炎是指软脑膜的弥温性炎性改变,由于脑膜在组织解剖上与脊髓膜相延续,脑膜的炎症往往波及脊髓膜,故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试验的检查过程及相关疾病

  检查过程  免疫学试验  是近年来开展的流脑快速诊断方法。脑脊液中抗原的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原检测方法有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菌体协同凝集试验、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对流免疫电泳的阳性率在80%以上,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为85%-

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检查介绍

  1.血象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一般在20000/mm3左右,高者达40000/mm3或以上,中性粒细胞占80%~90%。  2.脑脊液检查 病程初期仅有压力增高,外观正常。典型脑膜炎期,压力高达1.96kPa以上,外观呈混浊或脓样,白细胞数达每立方毫米数千至数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显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试验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阳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①对流免疫电泳:阳性率80%以上。  ②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85%-90%。  ③重氮胶乳凝集试验:流脑患者呈阳性(效价1∶32-1∶256)剸。  ;用本法检测血清、脑脊液及尿液中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可用于流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试验的注意事项及检查过程

  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一般无特殊人群  检查前禁忌:病人要早诊断、 早报告、早隔离治疗。有条件的地区应开展病原学、血清学监测。提倡流行季节要少带或不带小儿去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晒衣服,增加户外活动等等。  检查时要求:配合医生做好检查。  检查过程  免疫学试验  是近年来开展的流脑快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试验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阳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①对流免疫电泳:阳性率80%以上。  ②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85%-90%。  ③重氮胶乳凝集试验:流脑患者呈阳性(效价1∶32-1∶256)剸。  ;用本法检测血清、脑脊液及尿液中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可用于流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试验的注意事项及检查过程

  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一般无特殊人群  检查前禁忌:病人要早诊断、 早报告、早隔离治疗。有条件的地区应开展病原学、血清学监测。提倡流行季节要少带或不带小儿去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晒衣服,增加户外活动等等。  检查时要求:配合医生做好检查。  检查过程  免疫学试验  是近年来开展的流脑快

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鉴别诊断介绍

  1.其他化脓性脑膜炎依侵入途径可初步区别,肺炎球菌脑膜炎大多继发于肺炎、中耳炎;葡萄球菌性脑膜炎大多发生在葡萄球菌败血症病程中;革兰氏阴性杆菌脑膜炎易发生于颅脑手术后;流感杆菌脑膜炎多发生于婴幼儿;绿脓杆菌脑膜炎常继发于腰穿,麻醉、造影或手术后。  2.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季节多在7~9月,脑实质

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的效果介绍

  1.血清学效果接种疫苗后主要呈现体液免疫。3岁以上被接种者于接种后7-10天血清中即可测出杀菌抗体和凝集抗体,2-4周达高峰,血清抗体阳转率达90%以上,保护水平可维持3年左右。对2岁以下婴幼儿能维持1年,2岁以下婴幼儿年龄越小抗体形成越差。实验证明,6个月-2周岁儿童约30%-50%缺乏对多糖

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的禁忌介绍

  1.神经系统疾患和精神病:对患有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病症或有上述疾病既往史及有过敏史者。  2.有严重疾病,如肾脏病、心脏病、活动性结核等。  3.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疗技术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以突然发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本病可在冬春季节流行,目前以散发为多。本病多见于儿童,大多数患儿小于5岁,发病高峰年龄为6~12月。暴发型病死率高。本病相当于中医“春温”、“风温”范畴。病

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介绍

  一、疫苗介绍  本品为白色疏松体,加所附缓冲生理盐水后迅速溶解,溶液澄明无异物。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6个月-15周岁儿童。  二、接种对象  6个月-15周岁儿童。初免年龄从6月龄开始,3岁以下接种2针,间隔3个月。3岁以上接种l针,接种应于流脑流行季节前完成。根据预测有疫情流行的情况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免疫学试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正常值  阴性。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阳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①对流免疫电泳:阳性率80%以上。  ②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85%-90%。  ③重氮胶乳凝集试验:流脑患者呈阳性(效价1∶32-1∶256)剸。  ;用本法检测血清、脑脊液及尿液中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可用于流行性脑

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的注意事项介绍

  1.仔细检查疫苗,发现过期或变质应弃之不用。  2.多糖抗原遇高温易降解,免疫效果明显下降,故注射现场必须严格避开热源。  3.用所附缓冲生理盐水溶化干燥疫苗后应摇匀,立即使用。

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的使用方法介绍

  1.使用前检查安瓿,不应有裂纹,安瓿内不应有异物。  2.用所附缓冲生理盐水溶解干燥疫苗后,摇匀,立即使用。  3.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经消毒后皮下注射30μg/0.5ml。

关于播散性脑脊髓膜炎的简介

  播散性脑脊髓膜炎(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因病变多发,分布在脑脊髓各部分,故名。因病变主要在白质,固又名白质脑脊髓炎(Leucoencephalomyelitis)。因白质中广泛脱髓鞘,故将其归入脱髓鞘性疾病。虽然发病诱因不同,但都是变态反应引起,又名为变态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

  1.轻型  多见于流脑流行时,病变轻微,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及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皮肤可有少数细小出血点和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多无明显变化,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  2.普通型  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分为4期,其特点分别为:  (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 约为1~2天,可有低热

概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鉴别诊断

  1.其他化脓性脑膜炎依侵入途径可初步区别,肺炎球菌脑膜炎大多继发于肺炎、中耳炎;葡萄球菌性脑膜炎大多发生在葡萄球菌败血症病程中;革兰氏阴性杆菌脑膜炎易发生于颅脑手术后;流感杆菌脑膜炎多发生于婴幼儿;绿脓杆菌脑膜炎常继发于腰穿,麻醉、造影或手术后。  2.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季节多在7~9月,脑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