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碳卫星可观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及净碳通量

过去十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平均每年6‰增速持续升高,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这是中国科学院昨天在京发布的《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简称《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得出的结论。该报告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评估了全球和主要国别的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情况,为中国应对气候谈判与碳盘点、服务碳中和评估提供了重要科学数据。 实现“双碳”目标,精准的全球碳盘点(即计算每一项碳排放和碳吸收的贡献)是先决条件。卫星遥感可定量监测人类活动或生态系统与大气间二氧化碳的交换情况,正成为国际认可的新一代全球碳盘点方法。 这份报告针对全球碳计划评估中碳收支不确定性最大的化石燃料与工业碳排放、土地利用碳排放、陆地生态系统碳汇3个分量,部署了11个相关专题。 报告显示,过去1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即便在新冠疫情期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趋势仍未显著降低。过去40年,全......阅读全文

碳卫星获得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

  日前,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刘良云研究员科研团队利用2017年7月—12月的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的数据,开展了全球植被叶绿素荧光卫星反演研究,成功获得2017年下半年的全球叶绿素荧光产品。此次成功获得的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能够清晰显示2017年7月份北美玉米带、欧洲平原、东亚农业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成功发射看点透视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 题: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成功发射看点透视新华社记者胡喆、宋晨 8月4日,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遥四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是我国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能够实现对森林植被生物量、气溶胶分布、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关键指标论证”项目通过验收

  12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森林遥感团队研究员倪文俭承担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关键指标(角度)论证”项目通过验收。  此次验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卫星林业应用中心组织。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听取了项目承

我国生态监测今非昔比,为“句芒号”点赞!

  前不久,我国成功发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浩瀚宇宙中,这颗卫星将为碳储量监测、生态资源详查、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等提供遥感监测服务,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句芒号”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能够实现对森林植被生物量、气溶胶分布、叶绿素荧光的高精度定量遥感测

解读零碳排放

  全球温室效应正不断威胁着我们的地球生态环境,许多科学家认为全球温室效应是人类将面临的最具挑战的课题。在城市的发展面临着气候变暖威胁的同时,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也由于空气和水的质量恶化而受到危害。因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对改善城市的生存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零碳”概念的

碳排放的标准

碳排放管理标准,是以实现控制碳排放(广义也包含其他温室气体)为目的,依据低碳发展制度体系中各项措施的需求与经验,对控制碳排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制定和发布的一系列相关标准与规范指南。实现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是推动落实碳排放目标、完善低碳发展制度体系、促进低碳经济转型和技术进步、开展国际谈判与贸易的有力支撑

“地球之肺”病情恶化

  “热带森林相当于‘地球之肺’,近年来人们有种错觉,认为全球毁林在逐步减少,但我们的研究表明,地球的‘肺炎’仍在加重。”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曾振中告诉《中国科学报》。  3月1日,《自然—可持续发展》发表曾振中团队、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郑春苗团队和香港大学教授陈骥

生活如何低碳:专家给出碳排放公式?

  碳排放和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那么,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行为能产生多少碳排放量?石家庄市环保局向市民提供了由有关专家给出的公式,你可以据此算出自己日常的碳排放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耗电度数×0.785。开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油耗公升数×0.785。坐飞机20

拍卖碳排放配额 加州碳市场即将开启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将于2012年11月14日起销售6000多万份二氧化碳排放许可,全球第二大碳市场将由此开启。 据路透社报道,加州的350多个大型碳排放源都将被纳入到碳排放交易计划中,其中包括公用事业公司太平洋天然气和电力公司南加州爱迪生公司。加州此举旨在到202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

美国宇航局:卫星图像显示中国的污染、碳排放急剧下降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说,卫星图像显示,近期,中国的污染急剧下降。  美国宇航局(NASA)的科学家检查了他们和欧洲航天局卫星收集的数据后说,二氧化氮(NO2)污染的减少最初是在中国中部附近发现的,但最终扩散到了中国各地。  比较NO2浓度的地图显示,在1月1日至20日至2月10日至25日之间,NO

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成果成功应用于中国碳卫星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刘良云研究员团队攻克了叶绿素荧光卫星反演算法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我国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获得了碳卫星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实现了国产卫星叶绿素荧光遥感产品从无到有的突破。碳卫星叶绿素荧光产

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长 中国提前兑现承诺

   11月16日,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发布2018年度“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并分别就 “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及态势”与“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3个专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7年全球大气CO2浓度呈上升趋势,且与前40年相比增速不降

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长 中国提前兑现承诺

   11月16日,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发布2018年度“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并分别就 “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及态势”与“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3个专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7年全球大气CO2浓度呈上升趋势,且与前40年相比增速不降

天外立体瞰森林,中国碳汇监测进入天基遥感时代

中新社北京8月4日电 (马帅莎 李莉)8月4日,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简称“碳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其主要任务是监测陆地生态系统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即考察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为中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重要的遥感支撑。 过去,中国传统的碳汇测量主要依靠人

中国碳卫星获得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

  近日,我国发射的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TanSat)又出新成果——获得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该成果反映了全球植被生长状况和植被生产力,可以用来监测地球的“绿色生产力”。  2016年12月22日,我国发射了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使得我国成为全球第3个可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这

中国碳卫星升空百天 核心载荷工作状态良好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了解到,我国首颗“碳卫星”升空已100天,从其携带的核心载荷二氧化碳探测仪传回数据来看,工作状态稳定良好。科研人员称,我国未来将可能发射更多卫星监测温室气体排放。  2016年12月22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碳

碳卫星在轨测试阶段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碳卫星在轨示意图和部分CO2定标曲线  2016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7年8月31日,中国气象局在京组织召开了碳卫星在轨测试总结评审会。评审结论表明,碳卫星已完成在轨测试全部

中国碳卫星获得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

  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刘良云科研团队利用中国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数据,开展了全球植被叶绿素荧光卫星反演研究,于近日成功获得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叶绿素荧光遥感是碳卫星的一个重要应用。该卫星的主要载荷——高光谱二氧化碳探测仪设有3个通道,其中

碳卫星在轨测试阶段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16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7年8月31日,中国气象局在京组织召开了碳卫星在轨测试总结评审会。评审结论表明,碳卫星已完成在轨测试全部工作,卫星各项功能、性能指标符合研制任务书

研究认为控制航空碳排放仍需碳税措施

图:一架飞机掠过东京南部一座工厂的烟囱。 据路透社报道,英国伦敦曼彻斯特大学日前发表的一项针对航空碳减排措的研究表明,如果达到2050年航空碳排放停止增长的目标,全球必须实施航空碳税;而航空企业则希望借助科技进步和生物燃料来达到该目标。 此前,欧盟曾计划对在欧盟境内

碳排放碳减排认证认可技术验收

  近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了国家科技部发展计划司、科研条件与财务司组织的验收。  该项目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北京鉴衡认证有限公司、中国

智能“大脑”调控碳排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152.shtm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角度偏振成像仪交付验收

  2020年12月28日,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多角度偏振成像仪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总体部完成交付验收,该成像仪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是我国第一颗主要服务于林业行业的卫星,于2017年获国家批复立项。该卫星能够快速获取森林高度信息,

北极冻土里的碳正加速向大气排放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通过参考北极圈脆弱性实验(ABoVE)数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阿拉斯加北坡冻原生态系统中,碳在冻土中的保留时间比40年前减少了约13%。这意味着那里的碳循环正在加速,且速度比北冰洋更快。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研究人员安东尼·布

重庆年底将可交易碳排放权 2015年全市碳排放降17%

  近日,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和登记簿系统建设项目已正式获批实施。项目建设地址为重庆市联合产权交易所,建设项目包括交易平台、登记簿系统的软件开发和交易设备等。据悉,该项目总投资286万元,其中包括政府补助资金100万元,建设工期为今年1~4月。   据去年重庆市出台的相关规划,到2015年,全市

“碳星”成功发射,中国首颗碳星如何研制而成?

8月4日,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简称“碳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标志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遥感卫星正式服役。  该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抓总研制,将广泛应用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陆地生态和资源调查监测、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大气环境监测和气候变化中气溶胶作用研

齐鲁二号和齐鲁三号卫星发射成功

  1月15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山东产研院)齐鲁星座第二批卫星——齐鲁二号、齐鲁三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中国科学报》从山东产研院获悉,齐鲁二号和齐鲁三号入轨以后,将与在轨运行的齐鲁一号实现星间组网,标志着齐鲁卫星星座基本建成。齐鲁卫星星座是国内采用“天基互联+遥感小卫星”创

我国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致力低碳发展

  联合国气候变化多哈会议前夕,中国国家发改委21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年度报告,介绍中国2011年以来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及取得的成效。报告指出,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自2011年起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目前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已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报

中国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致力低碳发展

  中新社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丁栋)联合国气候变化多哈会议前夕,中国国家发改委21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2年度报告,介绍中国2011年以来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及取得的成效。报告指出,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自2011年起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目前北京、上海、

我国首颗碳卫星发射成功 可监测全球二氧化碳浓度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12月22日3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发射升空。  据中科院空间中心副主任、碳卫星工程副总指挥龚建村介绍,该卫星的成功研制和后续在轨稳定运行,将使我国初步形成针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的大气二氧化碳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