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空燃料首飞成功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4日宣布,当日清晨,加注中国石化生物航空煤油的东方航空一架空客320型飞机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经过85分钟技术飞行测试后,平稳降落。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料在商业客机首次试飞成功。 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4个拥有生物航空燃料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中国石化成为国内首家拥有生物航空燃料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企业。 当日早5时,中国民用航空局确认了中国石化生物航煤产品质量,颁发特许飞行许可。5时43分,飞行机组驾驶着这架“绿色”航班,由上海虹桥机场起飞,在批准空域进行了85分钟技术飞行测试后,于7时8分平稳降落。测试结束后,机组成员汇报了飞行过程中各项测试科目完成情况,称“飞行过程中动力很足,与使用传统航空燃料没有区别”。 中国民航局生物航煤适航审定委员会对试飞结果进行了评议。适航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航局适航司副司长徐超群说,生物航煤是全球航空燃料发展的......阅读全文

排放监测“碳卫星” ——全球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如何观测?遥望蓝天,“碳卫星”正成为中坚力量。2021年,中国科研团队基于我国第一颗碳卫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的观测数据,发布全球碳通量数据集,标志着我国已具备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可以助力盘点各地碳收支。  碳中和进程不仅依赖能源技术的变革创新,也离不开

全国碳排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近日在京成立。首届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27名委员组成,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副主任邹骥担任主任委员。   该委员会主要负责碳排放管理术语、统计、监测,区域碳排放清单编制方法,企业、项目层面的碳排放核算与报告,低碳产品、碳捕获与碳储存等低碳技术与设备,碳中和与碳

全国碳排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近日在京成立。首届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27名委员组成,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副主任邹骥担任主任委员。   该委员会主要负责碳排放管理术语、统计、监测,区域碳排放清单编制方法,企业、项目层面的碳排放核算与报告,低碳产品、碳捕获与碳储存等低碳技术与设备,碳中和与碳

我国自主研发汽车尾气治理技术可减少排放

  10月24日,自主研发的“汽车尾气综合治理系统”通过环境保护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的技术评估,被鉴定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评估委员会鉴定指出,该项目设计研发了用于汽油车和汽油/天然气两用燃料的车辆尾气自动净化的电子控制装置,产品安装方便,不需更换排气管和三效催

中国首个自主研发“自愿碳减排标准”上海发布

  19日,在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中国自愿碳减排标准”理事会理事长程天权教授宣布,《中国自愿碳减排标准》正式发布。这是中国参照国际规则自主研发的首个完整的自愿碳减排标准体系。通过《中国自愿碳减排标准》审定与核查的碳减排量将具有国际权威性,为国内外市场所认可。

欧盟委员会将建议在欧盟征收碳排放税

  新华网布鲁塞尔3月4日电(记者尚军)欧盟委员会一名发言人4日说,欧盟委员会将很快提议在全欧盟范围内对汽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征收碳排放税。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埃米尔·特雷纳在当天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实说,欧盟委员会将在未来几个月出台相关立法草案,为欧盟碳排放税的征收确定一个最低标准

中国将建立自主碳排放计量体系 提高国际话语权

  中国将建立自己的碳排放计量体系,更准确评估国内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此为基础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减排国际话语权。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13日说,中国将建立自己的碳排放计量体系,更准确评估国内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此为基础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减排国际话语权。  丁仲礼说,核算清楚中国

碳排放的标准

碳排放管理标准,是以实现控制碳排放(广义也包含其他温室气体)为目的,依据低碳发展制度体系中各项措施的需求与经验,对控制碳排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制定和发布的一系列相关标准与规范指南。实现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是推动落实碳排放目标、完善低碳发展制度体系、促进低碳经济转型和技术进步、开展国际谈判与贸易的有力支撑

解读零碳排放

  全球温室效应正不断威胁着我们的地球生态环境,许多科学家认为全球温室效应是人类将面临的最具挑战的课题。在城市的发展面临着气候变暖威胁的同时,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也由于空气和水的质量恶化而受到危害。因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对改善城市的生存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零碳”概念的

焦念志:研发海洋“负排放”技术 支撑国家“碳中和”需求

  目前,国际上海洋碳汇研发最多的是海岸带蓝碳,即红树林、海草、盐沼等类似陆地植被的碳汇形式。然而,我国海岸带蓝碳总量有限,无法形成碳中和所需的巨大碳汇量,因此必须开发其他负排放途径。  实施陆海统筹负排放生态工程  陆源营养盐大量输入近海,不仅导致近海环境富营养化,引发赤潮等生态灾害,而且使得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