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蝶鞍结节脑膜瘤的简介

发自鞍结节及其左右的脑膜瘤叫鞍结节脑膜瘤。我们已诊治了这种肿瘤150例。根据症状及体征,容易诊断,只要想到这种可能。发生在成人。主要的是视力障碍。所有患者皆有视力减退及视野缺损。视力减退多先由一眼开始,以后另一眼也出现障碍。两眼同时出现障碍者少。两眼视力减退的程度不同。视野改变是:双颞偏盲占35%;一眼失明,另一眼颞侧偏盲占35%;一眼正常,另一眼颞侧偏盲占16%;其它有同名性偏盲等。眼底视乳头为两侧原发性萎缩占70%;一侧原发性萎缩,另一侧正常占27%;其它3%。内分泌障碍出现较晚,仅有22%患者出现,表现为性欲减退、阳萎或 闭经 、 肥胖 等。78%有轻微头痛,以双颞部最多。其它少见症状有幻嗅、嗜睡、一侧动眼神经麻痹、一侧三叉神经第一支功能减退等。罕有颅内压增高者。......阅读全文

关于鞍结节和鞍隔脑膜瘤的简介

  其发生率约占颅内脑膜瘤的5%,鞍结节脑膜瘤的附着点在鞍结节,由蝶鞍的前上方长出,与从鞍内长出的垂体瘤以及从鞍上长出的颅咽管瘤不同,症状也有差别。鞍隔脑膜瘤起源于鞍隔,与垂体瘤和颅咽管瘤的症状相似,其发生率约占鞍结节脑膜瘤的1/10~1/8。  鞍结节脑膜瘤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  ①初期和症

关于鞍结节脑膜瘤的基本介绍

  鞍结节脑膜瘤(tuberculum sellae menigioma)占脑膜瘤的占7%~10%,常伴有鞍结节骨质增生,50%由眼动脉及筛动脉供血,脑膜中动脉供血者占20%,大脑前动脉供血占16%。  鞍结节脑膜瘤的发生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与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但并非单一因素所致。颅脑

关于鞍结节脑膜瘤的检查介绍

  1.头部CT检查  表现为鞍旁均一的稍高密度或等密度肿块,边界清楚、以广基与硬脑膜和/或颅骨内板相连,可有局部的颅骨增生。  2.头部CTA(CT血管造影)检查  可明确肿瘤血肿及其与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关系。  3.头部MRI(磁共振成像)检查  T1WI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

关于鞍结节脑膜瘤的诊断介绍

  一、诊断  对有上述典型表现者或有长期头痛、成人癫痫、精神改变、眼底视乳头水肿者均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性。  二、鉴别诊断  1.嗅沟脑膜瘤  主要为精神症状,常有欣快感、注意力不集中、单侧或双侧嗅觉丧失,约30%有癫痫大发作。MRI上病变体积多较大,且以嗅沟区域为主。  2.垂体瘤  常合并内分泌

关于鞍结节和鞍隔脑膜瘤的诊断检查介绍

  1.病史询问颅内高压和神经症状,注意有无癫癎发作,了解癫癎发作前、发作时和发作后的情况。  2.体检注意检查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检查头顶部有无骨性凸出或颅骨缺损。  3.颅骨X线平片阳性所见有:①肿瘤局部颅骨内板骨质增生,内外板均有增生时可有骨性突出,少数可有颅板破坏。②肿瘤血供丰富者可见增粗和迂

鞍结节脑膜瘤的概述

  包括起源于鞍结节、前床突、鞍隔和蝶骨平台的脑膜瘤。因上述解剖结构范围不超过3cm,临床对上述区域脑膜瘤习惯统冠以鞍结节脑膜瘤称之(图1)。而起自筛板、蝶骨嵴、斜坡等部位累及鞍上的脑膜瘤,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手术方法有别,不属此范畴。

鞍结节脑膜瘤的病因

  鞍结节脑膜瘤的发生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与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但并非单一因素所致。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等使细胞染色体突变或细胞分裂速度增快可能与脑膜瘤的发生有关。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证实,脑膜瘤最常见为22对染色体上缺乏一个基因片段。

鞍结节脑膜瘤的诊断

  鞍结节脑膜瘤由于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故不易早期发现,因此凡发现成年人有进行性视力减退单或双颞侧偏盲,伴有头痛,眼底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或Foster-Kennedy综合征者,即应考虑鞍结节脑膜瘤的可能性确诊主要靠影像检查。CT、MRI的普及为此病诊断提供了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在无上述检

鞍结节脑膜瘤的诊断

  鞍结节脑膜瘤由于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故不易早期发现,因此凡发现成年人有进行性视力减退单或双颞侧偏盲,伴有头痛,眼底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或Foster-Kennedy综合征者,即应考虑鞍结节脑膜瘤的可能性确诊主要靠影像检查。CT、MRI的普及为此病诊断提供了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在无上述检

鞍结节脑膜瘤的检查

  腰椎穿刺测压可有增高(晚期),脑脊液化验细胞数正常,蛋白略有增高。  1.颅骨X线平片  约半数患者头颅平片可有阳性发现。以鞍结节及其附近的蝶骨平台骨质增生,呈结节增生特征,有时还可见鞍背骨质吸收,少数出现局部骨质破坏。蝶鞍一般不扩大。  2.CT检查  鞍结节脑膜瘤在CT片上可见鞍上等密度或高

鞍结节脑膜瘤的发病机制

  鞍结节脑膜瘤多呈球形生长,与脑组织边界清楚。瘤体剖开呈致密的灰色或暗红色组织,有时可含砂粒体,瘤内出血坏死可见于恶性脑膜瘤健康搜索。鞍结节及其附近蝶骨平台骨质增生,有时鞍背骨质变薄或吸收。病理类型常见有内皮细胞型、血管型、成纤维型、砂粒型等火罐网,恶性脑膜瘤及脑膜肉瘤较少见。

鞍结节脑膜瘤的鉴别诊断

  鞍结节脑膜瘤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1、垂体腺瘤 通常以垂体内分泌障碍为主,70%以上病人出现内分泌障碍,50%以上病人以此为首发症状。视神经受压初期以视野缺损为主,视力改变不明显。颅骨X片约97%病人出现蝶鞍扩大、变形或骨质破坏。  2、颅咽管瘤 年龄多较轻,尿崩症和肥胖等丘脑下部受累症状明显,

鞍结节脑膜瘤的发展过程

  ①初期和症状前期,由于肿瘤体积较小,无明显症状表现。  ②当脑膜瘤体积增大压迫视神经和视交叉时可有视力减退,视物范围缺损等。视力减退多先由一眼开始,以后另一眼也出现障碍,两眼同时出现障碍者少,两眼视力减退的程度不同。  ③肿瘤继续增大压迫其他结构时,可出现尿崩症、嗜睡、眼肌麻痹、不全偏瘫、脑积水

鞍结节脑膜瘤的并发症

  1、视神经、视交叉损伤 是鞍结节脑膜瘤最常见并发症。除直接损伤外,供应视路的血管损伤也是术后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的原因火罐网预防关键是手术应在显微镜下操作,并注意仔细辨认视神经颈内动脉及动眼神经等并注意保护。  2、颈内动脉及其分支损伤 在直视下操作,疑为脑血管痉挛及脑梗死情况时,及早应用罂粟碱、尼

鞍结节脑膜瘤的检查及诊断

  检查  腰椎穿刺测压可有增高(晚期),脑脊液化验细胞数正常,蛋白略有增高。  1.颅骨X线平片  约半数患者头颅平片可有阳性发现。以鞍结节及其附近的蝶骨平台骨质增生,呈结节增生特征,有时还可见鞍背骨质吸收,少数出现局部骨质破坏。蝶鞍一般不扩大。  2.CT检查  鞍结节脑膜瘤在CT片上可见鞍上等

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表现

  1、视力、视野障碍 为鞍结节脑膜瘤最常见症状。几乎所有病人都有视力、视野的改变,80%以上的病人为首发症状。视力障碍多为缓慢、进行性减退可持续数月或数年。早期一侧视力减退伴颞侧视野缺损健康搜索,单侧视力障碍占55%随后对侧视神经和视交叉受压表现为双眼视力下降或双侧视野缺损,双侧视力障碍者占45%

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相关介绍

  1.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策略,体积较小者可行单侧额部或翼点入路,大者可行发际内冠状切口、双侧骨瓣切除肿瘤。  2.显微手术的三步走:  ①电凝硬膜向肿瘤的供血血管,将其自硬膜分离;  ②自肿瘤中心分块切除减压;  ③自周边沿蛛网膜间隙分离肿瘤。  3.术中需注意颅底重要血管的包绕、受压和移位。  

空蝶鞍综合征的简介

  空蝶鞍综合征 emptysellasyndrome 系因鞍隔缺损或垂体萎缩,蛛网膜下腔在脑脊液压力冲击下突入鞍内,致蝶鞍扩大,垂体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临床上可以分两类:发生在鞍内或鞍旁手术或放射治疗后者为"继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非手术或放射治疗引起而无明显病因可寻者为"原发性空泡蝶鞍综

鞍结节脑膜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鞍结节脑膜瘤的发生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与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但并非单一因素所致。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等使细胞染色体突变或细胞分裂速度增快可能与脑膜瘤的发生有关。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证实,脑膜瘤最常见为22对染色体上缺乏一个基因片段。  发病机制  鞍结节脑膜瘤多呈球形生长

简述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表现

  1.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及双颞侧偏盲,视神经萎缩。  2.常无视乳头水肿、嗅觉及精神障碍(与嗅沟脑膜瘤鉴别)。  3.可有内分泌紊乱,但蝶鞍不扩大(与垂体瘤鉴别)。  4.肿瘤较大者可有头痛、癫痫、精神改变、眼底视乳头水肿等表现。

垂体腺瘤合并鞍结节脑膜瘤病例分析

1.病历摘要 女,54岁;因“泌乳3年,视力下降伴视野缺损10月余”于2019年5月入院。既往有鼻部及面部整形手术病史,无其他特殊病史。神经外科查体:右眼视力0.5,颞下视野缺损,颞上及鼻下散在暗点;左眼眼前指数,无法检查视野。眼底视盘清色无明显异常,双侧视乳头水肿。内分泌检查无异常。 头颅MRI平

鞍结节脑膜瘤的并发症及检查

  并发症  1、视神经、视交叉损伤 是鞍结节脑膜瘤最常见并发症。除直接损伤外,供应视路的血管损伤也是术后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的原因火罐网预防关键是手术应在显微镜下操作,并注意仔细辨认视神经颈内动脉及动眼神经等并注意保护。  2、颈内动脉及其分支损伤 在直视下操作,疑为脑血管痉挛及脑梗死情况时,及早应用

男性视力下降原因分析

 1.病例资料 男,50岁,因双眼视力下降20余天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右眼视力0.25,左眼视力0.5;四肢肌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头颅CT示鞍区等密度占位性病变。鞍区MRI示蝶鞍内占位性病变,T1WI呈等信号,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增强后

鞍结节脑膜瘤的发病机制及发展过程

  发病机制  鞍结节脑膜瘤多呈球形生长,与脑组织边界清楚。瘤体剖开呈致密的灰色或暗红色组织,有时可含砂粒体,瘤内出血坏死可见于恶性脑膜瘤健康搜索。鞍结节及其附近蝶骨平台骨质增生,有时鞍背骨质变薄或吸收。病理类型常见有内皮细胞型、血管型、成纤维型、砂粒型等火罐网,恶性脑膜瘤及脑膜肉瘤较少见。  发展

鞍结节脑膜瘤的发展过程及临床表现

  发展过程  ①初期和症状前期,由于肿瘤体积较小,无明显症状表现。  ②当脑膜瘤体积增大压迫视神经和视交叉时可有视力减退,视物范围缺损等。视力减退多先由一眼开始,以后另一眼也出现障碍,两眼同时出现障碍者少,两眼视力减退的程度不同。  ③肿瘤继续增大压迫其他结构时,可出现尿崩症、嗜睡、眼肌麻痹、不全

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临床表现  1、视力、视野障碍 为鞍结节脑膜瘤最常见症状。几乎所有病人都有视力、视野的改变,80%以上的病人为首发症状。视力障碍多为缓慢、进行性减退可持续数月或数年。早期一侧视力减退伴颞侧视野缺损健康搜索,单侧视力障碍占55%随后对侧视神经和视交叉受压表现为双眼视力下降或双侧视野缺损,双侧视力障

关于空蝶鞍综合征的基本介绍

  空蝶鞍综合征(emptysellasyndrome )系因鞍隔缺损或垂体萎缩,蛛网膜下腔在脑脊液压力冲击下突入鞍内,致蝶鞍扩大,垂体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临床上可以分两类:发生在鞍内或鞍旁手术或放射治疗后者为"继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非手术或放射治疗引起而无明显病因可寻者为"原发性空泡蝶鞍

鞍区碰撞瘤病例分析-2

术后病理回报: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术后第1天复查生长激素1.1ng/ml和IGF-1为177ng/ml,水平均降至正常。术后第3天复查鞍区MRI显示鞍内肿瘤切除满意,左侧鞍旁海绵窦上方肿瘤残留,结合术后生长激素水平恢复正常,考虑鞍旁肿瘤不是垂体腺瘤,可能为碰撞存在的脑膜瘤。于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4个月

经眶-额窦入路切除前颅底中线区脑膜瘤病例报告-2

1.3.2肿瘤切除 硬脑膜外严格止血,可在额侧骨窗缘予悬吊硬脑膜3针。瓣状切开硬脑膜,悬吊并翻向眶侧。在显微镜下开放额底蛛网膜池,释放脑脊液。在吸引器的牵引下显露脑膜瘤,紧贴前颅底硬脑膜予以电凝处理肿瘤基底即筛板处的血供。前颅底中线区脑膜瘤的主要血供来源于筛前、筛后动脉,巨大的脑膜瘤还可来源于大脑前

前床突脑膜瘤的鉴别诊断

  1.嗅沟脑膜瘤  主要为精神症状,常有欣快感、注意力不集中、单侧或双侧嗅觉丧失,约30%有癫痫大发作。MRI上病变体积多较大,且以嗅沟区域为主。  2.鞍结节脑膜瘤  以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及双颞侧偏盲,视神经萎缩为主要表现,常无视乳头水肿、嗅觉及精神障碍,可有内分泌紊乱,但蝶鞍不扩大,影像学可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