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量子信息,何以坚定自强不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487.shtm二十年前,潘建伟团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提出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想法之初,国际上许多学者都认为不太现实——要把一个个单光子那么微弱的信号,从1000公里的外太空空送到地面,还要能够接收并探测到它,难度太大。国际上一位量子通信领域的资深学者、日内瓦大学尼古拉斯·吉辛(Nicolas Gisin)教授甚至说:“我不认为在我退休之前,哦不,在我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它实现。”从“一个团队”到“一个兵团”仅靠中国科大一个团队确实不行。“但我们注意到,中国科大的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成熟的单光子电子学探测技术和调控技术,中国科学院上海技物所在空间光机终端系统方面有深厚积累。另外,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卫星平台可以满足发射卫星需要,中国科学院成都光电技术研究所的地面望远镜则在信号接收方面能够......阅读全文

潘建伟:量子卫星群将实现量子通信“全球通”

  爱因斯坦的好奇心是如何促进量子技术发展的?在昨天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潘建伟透露,我国未来将发射更多量子卫星,形成量子卫星群,实现大容量传输,并用于深空探测。  首次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  “量子力学是正确的,但有些认识还有待填

潘建伟:量子卫星群将实现量子通信“全球通”

  爱因斯坦的好奇心是如何促进量子技术发展的?在昨天的论坛上,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潘建伟透露,我国未来将发射更多量子卫星,形成量子卫星群,实现大容量传输,并用于深空探测。  首次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  “量子力学是正确的,但有些认识还有待填补。”潘建伟说

潘建伟院士团队开创量子计算新领域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领导的量子计算机研发团队,来了个“双黄蛋”——“祖冲之二号”和“九章二号”两项科研成果同时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祖冲之二号”构建了66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实现了对“量子随机线路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九章二号”则再次刷新了国际上光量子操

潘建伟:“量子梦”托起中国梦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中国梦,都在自己的位置上为之努力,我选择的方式是研究量子物理。”潘建伟说。  对这位44岁的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来说,“量子梦”始于二十多年前。1992年,中科大近代物理系本科生潘建伟在毕业论文中,不乏莽撞地向量子力学理论提出质疑。  从普通人的眼光来

潘建伟院士:“量子京沪干线”今年建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3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将于2016年下半年建成。  “这条量子干线连接北京与上海,贯穿山东济南、安徽合肥等地,是千公里级高可信、可扩展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属世界首例。建成后将用于金融、政务等领域信息的

潘建伟等团队完成量子密钥分发与后量子算法实现融合

  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张强团队与云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科大国盾量子公司等单位合作,完成了量子密钥分发(QKD)和后量子算法(PQC)的融合应用。该成果提供了一种新型的QKD的认证方案,为提高整个QKD网络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方案。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NPJ 量子信

潘建伟:求解量子奥秘的“中国创新者”

  量子论与相对论被称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27年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名普通本科生潘建伟,却在毕业论文中向量子力学发起挑战,试图证明这个理论“是错的”。  改革开放使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释放了无数年轻人“求真”的热望与勇气,潘建伟就是其中之一。经过20多年创新求索,他主持研发的世界首颗

潘建伟:“墨子”开启量子通信新篇章

   2017年,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实现了三大既定科学目标,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千公里级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和千公里级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国家发改委立项的世界首个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正式开通。“京沪干线”连接北京、上海,贯穿济南、合肥,

潘建伟院士:在量子世界中执著创新

       科技工作者要努力发挥科学技术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作用,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刚刚过去的2月,潘建伟、陆朝阳等人共同完成的量子点脉冲共振荧光确定性高品质单光子源的研究工作在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纳米技术》上发表。这是我国量子点光学量子调控领域发表在《自然

潘建伟:“墨子”开启量子通信新篇章

   2017年,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实现了三大既定科学目标,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千公里级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和千公里级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国家发改委立项的世界首个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正式开通。“京沪干线”连接北京、上海,贯穿济南、合肥,

潘建伟:在与量子“纠缠”中展示神奇

   潘建伟,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入选者。2003年被奥地利科学院授予青年物理学家最高奖Erich Schmid奖。  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与同事一起,利用先进的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

潘建伟团队:做世界“最牛”的量子研究

  近日,光量子计算和大尺度光量子信息处理两项成果双双入选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59项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 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迎来4岁生日。在距离地球500公里的轨道上,这颗超期服役2年的“老”卫星仍然捷报频传。 6月1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

量子通信是不是伪科学?潘建伟这样回应

   “墨子号”发射快三年了,到底有什么新发现?量子通信和公众有什么关联,到底是不是伪科学?10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潘建伟有很多话要说。  说“墨子号”:能满足一些初步的安全通信需求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以来

访潘建伟团队:量子理论如何为我所用

  1月8日,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揭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陈宇翱、陆朝阳、陈增兵为主要完成人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团队获此殊荣。   此前一个月,英国物理学会新闻网站《物理世界》评选出的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公布,潘建伟和陆朝阳因首次实现同时量子隐形传输一个基本粒子(光子

潘建伟:希望10至15年构建通用量子计算机

  11月18日,在第五届世界声博会暨2022科大讯飞1024全球开发者节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分享了关于量子计算未来15年的发展潜力与计划,“我们希望在未来5年实现量子纠缠,然后完成数百个乃至数千个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纵,以解决量子化学、新材料设计和优化算法里的一些问题。同时我们希望能够通过1

潘建伟院士:量子通信前景无限重在科研转化应用

    “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经过10年的努力和国际合作,我们已经走到了国际前列。”3月7日,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主办的“创新驱动发展”专题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表示,“我们有一个计划,准备以我国为主导,在2016年前后发

潘建伟:量子信息技术是和平年代的“核武器”

  “前段时间,我去美国NASA参加一个会议,了解到美国正在根据我们之前取得的一些经验研制新一代的量子卫星,估计会用5年左右时间发射。”9日,C3安全峰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表示,量子领域的国际竞争比较激烈。潘建伟表示,曼哈顿计划使得美国率先掌握核武器影响

潘建伟:量子信息技术是和平年代的“核武器”

科技日报成都5月9日电 (记者张佳星)“前段时间,我去美国NASA参加一个会议,了解到美国正在根据我们之前取得的一些经验研制新一代的量子卫星,估计会用5年左右时间发射。”9日,C3安全峰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表示,量子领域的国际竞争比较激烈。 潘

潘建伟小组实现量子通信安全传输到更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和清华大学合作,将可以抵御黑客攻击的远程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安全距离扩展至200公里,创下新的世界纪录。11月7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发表了这一重要成果。  量子密钥分发为安全信息加密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绝对安全的解决方案。然而,现实系统的器件不

潘建伟:中国量子通信技术领先国际水平5年

   9月29日,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及应用示范活动现场,“京沪干线”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表示,目前中国量子通信技术领先国际相关技术水平5年,并将在未来10到15年持续保持领先。  潘建伟表示,目前日本、欧洲都已启动相关量子通信研究计划,但从数量级、时间、空间等层面,中国量

潘建伟:十年回望,量子飞跃,未来可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881.shtm

量子加密惊现破绽?潘建伟告诉你破绽在哪里

  3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攻破量子加密技术可能并不需要什么神兵利器,因为量子加密技术本身就存在物理缺陷。报道援引了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研究组的一篇尚未正式发表的工作。  3月14日,清华大学王向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等量子研究者撰文解释了量子加密技术的破绽到底在哪里。他们指出,虽然现实中量子通

再发Science-潘建伟团队开展引力诱导量子纠缠退相干实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范靖云等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单位的人员合作,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对一类预言引力场导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验检验。2019年9月19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线发布了该重要研

潘建伟院士:一位“海归”科学家的“量子梦”

  今年以来,中国在量子信息应用领域的一系列创新探索引起海内外关注。2月21日,全球首个“金融信息量子信息验证网”在北京正式开通;3月30日,全球首个规模化量子通信网在合肥正式建成使用。  从中国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的量子物理研究,到积极实现产业化的量子信息应用,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名字:潘建伟。

潘建伟:建议在量子信息等领域部署构建国家实验室战略

  今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表示,量子信息科学发展到今天,特别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各项关键技术的攻关,这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也需要相关研究机构、国家相关部委和企业的支持与协作。  今天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召开第三场记者会。潘建伟在记

“脆弱”的量子比特,如何成为量子计算主心骨

近来,有关量子计算的新闻不断刷屏。量子计算机的突破,为我们描绘着更快、更强的未来计算场景。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量子计算机依然是“不明觉厉”的存在。我们可能会发现,表述量子计算机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它的量子比特数。无论是我国66比特的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还是近日IBM公司宣

里程碑式突破!潘建伟团队解说九章量子计算机

  在一个特定赛道上,200秒的“量子算力”,相当于目前“最强超算”6亿年的计算能力!12月4日,《科学》杂志公布了中国“九章”的重大突破。 这台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学者研制的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推动全球量子计算的前沿研究达到一个新高度。尽管距离实际应用仍有漫漫长路,但成功

什么是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是一种基于量子物理学的计算形式。经典计算机依靠位(零或一)进行计算,而量子计算机使用利用量子力学以“叠加”形式存在的量子位(量子位):零和一的组合,每个都有一定的概率。例如,一个量子位可能有 80% 的几率为零,20% 的几率为零。或者 60% 的机会为零,40% 的机会成为 1。等等。19

潘建伟等在小型化量子通信系统上获重要突破

  近期,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同事张军等人取得重要科研突破,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1.25GHz  InGaAs/InP单光子探测器单片集成读出电路,该突破可使高速量子通信终端设备中体积占比最大的探测器模块尺寸减小一个数量级以上,为未来研制小型化量子通信系统奠定了重要基础。国际光

潘建伟:凝聚创新力量,形成量子科技体系化能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下午就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举行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我国量子科技深化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该领域的高度重视。量子科技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量子科技国家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