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球所发现全球增温导致欧洲南部干旱加剧

在全球增温背景下,干旱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紧迫问题之一。人类活动导致的持续气候变化没有减弱,在一些地区反而逐渐加剧。近年来,连续的极端干旱事件席卷欧洲大部分区域,给当地农业、环境,甚至人类生命造成影响。欧洲南部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极易发生干旱事件。与欧洲其他区域相比,欧洲南部的干湿演化特征是怎样的?如何评估最近的气候异常以及人类活动在其中的贡献?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获取超过器测记录时段的干湿变化特征序列,将最近的极端干旱异常放在长时间尺度的背景下进行探讨,进而评估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树木年轮是研究过去气候变化的首选代用资料之一,具有空间分布范围广泛、定年准确、分辨率高及复本量好等特点。树轮氧同位素受蒸发和降水氧同位素的影响,两者均与区域温度和水分条件密切相关。当水分胁迫或温度较高时,树木中的氧同位素(18O)富集,树轮氧同位素值较高,反之,树轮氧同位素值则较低。因此,树轮氧同位素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区域干湿......阅读全文

地质地球所发现全球增温导致欧洲南部干旱加剧

在全球增温背景下,干旱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紧迫问题之一。人类活动导致的持续气候变化没有减弱,在一些地区反而逐渐加剧。近年来,连续的极端干旱事件席卷欧洲大部分区域,给当地农业、环境,甚至人类生命造成影响。欧洲南部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极易发生干旱事件。与欧洲其他区域相比,欧洲南部的

全球增温2℃可能造成小麦价格峰值提升6.2%

全球增温2℃,对小麦会产生什么影响?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天一联合国内外13家科研机构开发了一个基于全球环流模型、小麦生长模型和一般均衡经济模型的集合模拟方法。该模型可以从全球小麦供给链的角度,解析未来2℃增温导致的气候变化和气候极端事件对全球小麦产量、价格和供给链的影响。相关研究成

于学峰:初级能源消费对全球增温有贡献

  人类一次能源消费对全球变暖有没有贡献?在大规模人类排放之前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太阳辐射等外部驱动来触发的。已有研究表明,10年尺度太阳活动往往对局地或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强烈影响;人类能源消费对局地气候也具有重要影响,在能源消费集中的地区往往形成“热岛效应”。  对于化石燃料依赖较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地球环境所研究指出初级能源消费对全球增温有贡献

  当前主流学术观点认为全球增温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结果。但大规模人类排放之前的全球气候变化,仍需太阳辐射等外部驱动来触发。十年尺度太阳活动往往对局地或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强烈影响,可见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变化具有重要调制作用。人类能源消费对局地气候具有重要影响,在能源消费集中的地区往往形成“热岛效应”。

全球增温如何影响湿地碳“汇”?中科院发现功能大幅减弱

不同优势植物功能群湿地,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三种温室气体净交换对增温的响应。 中科院大气所 供图  全球增温对湿地的温室气体“汇”(简称碳汇)功能有没有影响?有何影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科研团队利用最近30多年间超过160个湿地站点实验数据完成的研究发现,目前,湿地是温室气

近40年来北极增温加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986.shtm

全球变暖将使俄南部干旱北部冻土消融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球冰冻圈研究所副所长德米特里·德罗兹多夫对卫星通讯社称,全球变暖现象至少会持续到21世纪末,会给俄罗斯人带来许多新的困扰。南部地区会遭受干旱,北部地区的土地倒是会变得更加肥沃,在北极圈内的房屋需要盖得更结实一些。  根据气候学家最新预测估计,全球变暖还将继续,这会导致

全球变暖的后续效应:干旱减缓植物生长

  2003年全球植物生产力分布情况。绿色表示生产力增加,红色表示生产力降低。  尽管早前就有研究表明,气候变暖促进了植物生产力的提高,生长期延长。但别高兴得太早,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卫星数据显示,由于局部地区旱情不断,全球植物的长势已呈衰退趋势。  植物生产力是植物光合

最新研究揭示全球尺度树木干旱死亡阈值

  全球变暖背景下,很多区域变得越来越干旱。同时,在过去几十年里,各个大陆的森林均有干旱死亡事件发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威胁。然而,由于对树木干旱死亡阈值在不同树种间的变异性缺乏了解,人们对森林干旱敏感性的理解和预测能力十分有限。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助理研究员梁星云在研究员叶

“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年代尺度气候变化”-中期会议

  按照科技部的要求,由马柱国研究员主持的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年代尺度气候变化的机理及影响研究”中期总结会议于7月26日至28日在南京召开。项目追踪专家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中科院南京湖泊所王苏民研究员,项目专家组成员符淙斌院士、何金海教授、王会军研究员、王

科学家称海冰消融加速北极增温

  据英国《卫报》报道,相关研究已经确认,海冰消融会引发气温上升并形成恶性循环,而这一循环已经使得北极冰面消融速度超过预期。  该研究分析显示,海冰面积的缩小对北极地区不正常的暖化负有责任,并再次强调,在北极地区,海冰消融和气温升高已经形成一个正相关的关系,这将进一步加

我国研究表明-北极增温迅速,今年并非最高温

  北极地区是地球大气的冷源,在全球气候、天气和环境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表明,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其增温幅度远大于中低纬度,约为全球平均的两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近日,有媒体报道“北极地区近期出现史上最高温,比往年高30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邹捍团队对本次北极热浪进行了初

研究称气候变暖对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更大

  近日,记者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大气科学学院教授黄建平课题组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吴召华团队合作研究发现:全球陆地整体自1900年至今在不断变暖,累积变暖最剧烈的区域是北半球中纬度生态系统极为脆弱的干旱和半干旱区域,该区域近几十年增温速率达到了每10年0.4摄氏度。该项成果已在《自然

黑龙江省寒区沼气增温技术国内领先

  近日,省科技攻关项目“寒区厌氧发酵地源增温技术的研究”顺利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在高寒地区沼气工程增温技术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主持该课题的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刘建禹介绍,在我省高寒地区,由于冬季室外气温较低,会大大降低沼气的产气率。为

新常态?研究发现气候变暖使全球干旱转向骤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510.shtm4月14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教授袁星团队在Science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气候变化影响下全球干旱由缓旱向骤旱转变的特征,并发现,迅速爆发的骤旱或将成为未来干旱的

专家认为全球变暖限温承诺过于乐观

   时间来到2100年,整个世界看上去和全球领导人在巴黎相聚并参加历史性气候峰会的2015年年末完全不同。此时,近88亿人挤在这个星球上。能源消耗几乎翻番,经济规模则增加了7倍多。贫富差距依然很大,但各国政府实现了一个关键目标:将全球变暖控制在高出工业化前温度水平2℃以内。  事实证明,在巴黎举行

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20年增110倍

  4日,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 (ISAAA)发布的《2016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报告称,截至201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达1.851亿公顷,相比1996年的170万公顷,实现了110倍的增长。其中,美国是全球转基因第一种植大国,约占全球种植面积四成。   

全球升温小麦产量增与减有说法了

  全球普遍增温的气候背景下,农作物生产将受到多大影响?记者27日从南京农业大学获悉,该校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朱艳教授课题组,联合全球18个国家的47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学家,采用多模型集合方式,定量评估了温度升高1.5℃和2.0℃对全球小麦产量的潜在效应,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明确了增温对作物生

未来五年全球电子垃圾或增1/3

  据科学与发展网络(SciDev.Net)报道,根据“解决电子垃圾问题计划”组织发布的交互式全球电子垃圾在线地图预测,2012到2017年,全球产生的电子垃圾总量可能会增长三分之一。   2012年,全球平均每人产生7公斤的电子垃圾,总计为4890万吨。“解决电子垃圾问题计划”预计,到2017年

全球升温小麦产量增与减有说法了

   全球普遍增温的气候背景下,农作物生产将受到多大影响?记者27日从南京农业大学获悉,该校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朱艳教授课题组,联合全球18个国家的47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学家,采用多模型集合方式,定量评估了温度升高1.5℃和2.0℃对全球小麦产量的潜在效应,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明确了增温对作物生

我国学者证实火山爆发使全球干旱区显著变湿

  全球干旱区占陆地面积的41%,全球38%以上的人口居住于此。作为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最敏感的地区之一,理解干旱区对辐射强迫的响应具有重要科学和社会意义。前人研究集中于人为外强迫(如温室气体,人为气溶胶等)对干旱区气候变化的影响,对自然外强迫的影响关注较少。火山爆发作为自然外强迫中引起大幅度辐射强

农田排放对气候变暖响应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胡春胜研究组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和大豆轮作中,经过5年昼夜连续模拟增温的田间观测实验,在“农田一氧化二氮排放对气候变暖的响应”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农业、生态系统和环境》。  一氧化二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排放约为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的5%~8%。增温

科学家揭开全球变暖南极海冰反增之谜

一头豹海豹捕猎间隙在南极海冰上休息  北京时间8月1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新一项研究称,气象学家成功破解了南极海冰面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仍呈增加之势的谜团,不过这一趋势可能很快会被逆转,南极海冰的融化速度不久将加快。海冰增多缘于自然进程  据领导实施

主动式增温用于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控制实验

哀牢山生态站在国内首次将主动式增温用于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控制实验  中国的CO2收支问题已受到国内外的密切关注,目前已成为国家制定战略决策的重大需求。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全球的土壤微生物呼吸不但占全球土壤总呼吸的71%,同时还是每年化石燃料排放碳的9倍,为每年陆地碳汇

增温对内生和外生菌根真菌植物生长的影响获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343.shtm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刘菊秀团队基于广东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鼎湖山站)长期垂直移位增温平台,研究揭示了长期海拔移位增温对南亚热带森林内生和外生菌根真

全球降温与亚洲内陆干旱化如何影响梳趾鼠演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519.shtm

研究揭示早中二叠世大火成岩省引发华北板块干旱化

  早二叠世至中二叠世,地球经历了距今最近的一次由冰室期到温室期的转变。期间,大气CO2浓度由~200 ppmv增加至~800 ppmv,海水增温近10℃,南半球的大规模冰川逐渐消融,低纬热带雨林大幅萎缩,海洋生物多次小规模灭绝。多数研究认为,该时期全球增温与大规模火山活动导致的大气CO2浓度增加有

我国部分地区气温破历史纪录-未来气候变暖趋势不变

  记者今天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2014年,全球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介绍,2014年, 我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5℃,为1961年以来第六暖年,全国六大区域(东北、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华南和西南)气温均偏高。  其中,华北偏高1.0℃,西北偏高0

国际钢铁协会:全球钢铁需求2014年将增3.3%

  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8日报道称,国际钢铁协会7日称,2014年全球钢铁需求量可能较今年小幅增加,这是因为发达经济体需求的增长应该能抵消中国需求增长大幅放缓的影响。   国际钢铁协会在该协会定期发布的短期需求预测中表示,明年全球表观钢铁需求量将增长3.3%,至15.23亿吨,2013年

美报告称未来30年全球能源消费将增56%

  美国能源部下属能源信息局日前发布的一份能源报告称,由于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迅猛增长,今后30年全球能源消费将大幅增长56%。   这份题为《2013年国际能源展望》的报告说,到2040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 820千万亿英热单位(1英热单位约等于1055焦耳),与2010年的524千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