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化物所戴文团队研究实现半导体光催化硼化反应

氮杂环卡宾硼烷(NHC-BH3)由于化学性质稳定且制备方法简单,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硼源,被应用于自由基硼化反应中。然而,大量有害的自由基引发剂和昂贵且无法回收的均相光催化剂的使用,阻碍了其广泛被应用。因此,发展一种通用、廉价且可循环的催化体系,对NHC-BH3参与的自由基硼化反应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戴文团队在多相光催化硼化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选用易于制备的硫化镉纳米片作为多相光催化剂,利用光生电子-空穴的协同氧化还原作用,通过选择性硼化反应,实现了烯烃、炔烃、亚胺以及芳(杂)环的高值转化,合成了硼氢化和硼取代产物。相关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并被选为热点文章。 戴文团队发展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多相光催化体系。该体系利用易于制备的硫化镉纳米片作为多相光催化剂,以NHC-BH3为硼源,在室温光照的条件下,实现了多种烯烃、炔烃、亚胺、芳(杂)环以及生物活性分子的......阅读全文

大连化物所表面异相结促进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李灿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以Ga2O3为基础的半导体催化剂研究中,发现当其表面形成α晶相与β晶相的相结时,可以大幅提高光催化分解水的活性。进一步的时间分辨光谱研

河南煤化集团研究院院长访问大连化物所

  8月15日,河南煤化集团研究院院长蒋元力一行人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访问并进行技术交流。该所包信和院士、申文杰研究员及相关科研人员出席了交流会,双方就未来开展甲烷芳构化项目合作等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张战国研究员也出席了交流会。   会上,包信和院士对蒋元

兰州化物所多相羰基化学研究取得进展

羰基构建与转化是羰基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生物质和烃类化合物通过催化转化的方法均可实现羰基的构建。过渡金属催化的CO羰基化反应是构建醛、醇、酸、酯、酰胺等含羰分子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中卤代芳烃和胺/醇的羰基化反应是合成酰胺/酯类化合物的重要方法。目前,该类反应的催化

大连化物所发展抑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逆反应新技术

近日,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DNL16)李灿院士、博士后李政和李仁贵研究员等在纳米颗粒光催化完全分解水制氢的逆反应(氢气和氧气复合生成水的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确认光催化完全分解水逆反应发生于低配位活性位点,并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精准定点修饰抑制逆反应,从而显著提升了光催

太阳能研究二十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举行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举行太阳能研究二十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20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团队启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研究,是国内最早启动相关研究的团队。目前,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研究已成为大连化物所重要的学科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总结凝练科学问题、聚焦学科发展前沿,大连化物所

神华集团访问大连化物所

  11月9日至10日,神华集团副总工程师、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秀章一行人访问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吴秀章以报告的形式向大连化物所领导和科技人员介绍了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的工业化历程及总体运行情况。吴秀章表示,大连化物所开发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DMTO工业技术作为包头

大连化物所发展出抑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逆反应新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中科院院士李灿、博士后李政和研究员李仁贵等,在纳米颗粒光催化完全分解水制氢的逆反应(氢气和氧气复合生成水的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确认光催化完全分解水逆反应发生于低配位活性位点,并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精准定点修饰抑制逆反应,从

大连化物所发展出抑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逆反应新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中科院院士李灿、博士后李政和研究员李仁贵等,在纳米颗粒光催化完全分解水制氢的逆反应(氢气和氧气复合生成水的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确认光催化完全分解水逆反应发生于低配位活性位点,并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精准定点修饰抑制逆反应,从

大连化物所发展出抑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逆反应新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中科院院士李灿、博士后李政和研究员李仁贵等,在纳米颗粒光催化完全分解水制氢的逆反应(氢气和氧气复合生成水的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确认光催化完全分解水逆反应发生于低配位活性位点,并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精准定点修饰抑制逆反应,从

大连化物所高对称性光催化剂晶面间电荷分离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李灿团队(慕林超、李仁贵、李灿等)在太阳能光催化的光生电荷分离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国际能源和环境科学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  光生电荷分离是太阳能光催化研究的

大连化物所发现绝缘体表面光催化重整甲醇制氢反应

  近年来,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研究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导体光催化剂上分解水的基本原理是光催化剂受到光激发后产生光生电子与空穴,光生电子与空穴分离并迁移至光催化剂表面进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传统的光催化或光化学反应发生的前提条件要求光催化剂或参与光化学反应的分子被激发光所激发,而传统的绝缘体材料(以

大连化物所催化去外消旋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手性合成研究组研究员周永贵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催化去外消旋化研究工作中取得新进展,成功实现了以四氢异喹啉为核心骨架的二级胺、三级胺的催化去外消旋化。相关研究成果以Concise Redox Deracemization of Secondary and Tertia

大连化物所吲哚仿生催化戊烯基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仿生催化合成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陈庆安团队在吲哚仿生催化戊烯基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  戊烯基化反应(prenylation/reverse-prenylation)是生物体内的

江苏索普集团访问大连化物所产业化投资公司

  10月14日,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宋勤华一行人访问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产业化投资公司之一——普瑞特公司。公司总经理娄肖杰和总工程师吴迪镛分别介绍了普瑞特公司发展情况并陪同客人参观公司的生产、研发场所,双方还就进一步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技术交谈中,索普公

科技创新与大连化物所精神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是伴随着共和国的发展而成长壮大的。70年的发展史,是大连化物所的科技创新史,也是大连化物所精神的建设史。可以说,科技创新孕育和发展了大连化物所精神,同时大连化物所精神又促进了科技创新。  “锐意创新、协力攻坚、严谨治学、追求一流”——这16个字,

大连化物所专家到兰州化物所进行学术交流

  12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兴伟研究员和邓伟侨研究员应邀访问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并分别作了题为Rhodium- and iridium-mediated C-H activation and O-atom transfer in oxidative and Red

兰州化物所在环丙烷的不对称碳氢键硼化方面获进展

  光学活性的环丙烷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在有机合成、药物化学和催化材料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环丙烷基硼酸由于能够利用碳硼键的立体专一性反应实现产物的多样性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合成此类化合物的方法大多需要对底物进行预先活化,从而引起额外的操作步骤和更多试剂与溶剂的消耗。因此

研究实现非均相催化CC键连续断裂及功能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有机硼化学与绿色氧化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戴文团队与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张泽会合作,在非均相催化C-C键连续断裂及功能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将一种制备简单的锰氧化物作为多相催化剂,应用在C-C键断裂及功能化反应中,实现了一系列多相催化转化,包括伯/仲醇、邻二醇

大连化物所发表氧化钛表面单分子光化学研究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庆、马志博和中科院院士杨学明发表了题为Single Molecule Photocatalysis on TiO2 Surface 的综述文章。  众所周知,多相光催化在光伏电池、太阳能水分解、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等领域有着重要且广泛的应用。因此,近十年来

大连化物所平面化锌锰微型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发展了低成本、规模化的丝网印刷技术,制备出优良的二次水系平面化锌锰微型电池。相关进展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在同期期刊上,韩国蔚山国家科学技术究院(UNIST)微型储能专

大连化物所甲醇制烯烃技术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

  10月18日,采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DMTO技术的浙江兴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80万吨甲醇制烯烃项目开工典礼在嘉兴港区隆重举行,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院地合作局局长孙殿义、大连化物所副所长冯埃生、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志辉在嘉兴市委书记李卫宁等领导陪同下出席了典礼,冯埃生代表大连化物所

大连化物所二氧化钛表面光催化产氢工作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学明院士领导的科研团队在表面光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工作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Molecular Hydrogen Formation from Photocatalysis of Methanol on Anatase-TiO2(101)(《甲醇在

大连化物所开发功能酚醛树脂光催化剂用于光合成H2O2

  近日,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米反应器与反应工程学创新特区研究组(05T7组)刘健研究员团队与复旦大学/内蒙古大学武利民教授团队合作,在环境条件下开发了一种苯并噁嗪基酚醛树脂光催化剂(APFac)。该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及不添加牺牲剂的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H2O2产率和长期稳定性(>7

大连化物所基于聚合物光催化剂提升了光合成H2O2效率

  近日,大连化物所微纳米反应器与反应工程学创新特区研究组(05T7组)刘健研究员团队在利用聚合物光催化剂生产H2O2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基于对间苯二酚—甲醛(RF)树脂的电荷分离能力的提升,以及光催化反应路径的调控,提升了RF树脂的光催化产H2O2性能,使其太阳能到化学能(SCC)的转化率达到1.

大连化物所手性催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催化与原位表征研究组李灿、刘龑团队在手性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完成了高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底物控制的基于邻位亚甲基醌(o-QMs)中间体的动态动力学拆分和4+2环加成反应。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大连化物所手性催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催化与原位表征研究组李灿、刘龑团队在手性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完成了高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底物控制的基于邻位亚甲基醌(o-QMs)中间体的动态动力学拆分和4+2环加成反应。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清华大学师生访问大连化物所

  8月24日至26日,清华大学化学系师生一行14人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参观访问。研究生部对清华大学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该所及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   8月25日上午,大连化物所潘秀莲研究员为清华大学的师生作了题为“纳米催化中的限域效应”的学术报告,深入浅出

多相光催化系统精准调控有机转化反应的产品选择性

  2022年5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Nano Research Energy期刊编委熊宇杰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戴懿涛研究员在清华大学创办的学术期刊Nano Research Energy (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2790-8119)上

全国催化大会举行-李灿获中国催化成就奖

  10月25日,由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承办的第十七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于上周在浙江杭州闭幕。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荣获“中国催化成就奖”。  本次大会主题为“聚焦产业变革的催化科学与技术”,内容涵盖了太阳能光催化研究、电催化、手性催化进展、纳米催化材料和催化剂表征技术及理论、催化与低

金属Zr催化的烯烃脱氢硼化和转移硼化反应研究获进展

  烯基硼酸酯(VBE)是合成化学中的一类重要中间体,在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方面应用广泛。目前已知的该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存在底物来源受限和官能团兼容性差等不足之处。相对而言,从廉价易得的烯烃和硼烷的直接脱氢硼化是制备VBE的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方法。在Rh、Ir、Pd、Ni、Co、和Fe等后过渡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