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化物所提出离子载体构建自优化锌负极的新策略

近日,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副研究员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负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采用可循环的动态MOF纳米片作为锌离子的运输载体,在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持续诱导Zn(002)生成,使得锌负极表面呈现出有利的(002)晶面取向,同时有效地抑制了枝晶和副产物的生成,实现对称电池稳定循环超过6900小时。 水系锌离子电池以其高安全性、低成本以及环境友好等优势,在大规模电化学储能领域具有重要潜力。然而,由于锌离子的无序沉积行为,负极的可逆性受到限制,从而阻碍了锌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应用。这种无序沉积行为源于电池体系中电场、基底和锌离子通量之间的强相互依赖性和对体系内微小扰动的敏感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引入具有较大质荷比的锌离子运输载体,实现离子通量与电场基底的不均匀性解耦。这一策略为克服锌枝晶和副反应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研究发现,MOF纳米片......阅读全文

大连化物所锌碘单液流电池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张华民领导的研究团队在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锌碘单液流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能源环境科学》(Energy Environ. Sci.)上。  大规模储能技术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的关键技术,液流电池具有安全性高、

大连化物所发表锌基液流电池研究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张华民带领的团队发表了题为Advanced Materials for Zinc-Based Flow Battery: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 的综述文章。  储能技术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以金

大连化物所发表锌基液流电池研究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发表了题为“Advanced Materials for Zinc-Based Flow Battery: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的综述文章。  储能技术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

大连化物所锌溴液流电池关键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张华民、李先锋领导的研究团队在锌溴液流电池电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锌溴液流电池具有高理论能量密度、电解液成本低的优势,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其Br2/Br-反应活性较低,导致其工作电流密度较低(~20mA/cm2),造

大连化物所获长寿命锌基液流电池复合离子传导膜新成果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李先锋、张华民团队在长寿命锌基液流电池复合离子传导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将具有高导热性、高机械强度的氮化硼纳米片引入多孔基膜中,制备出复合离子传导膜,可显著提高锌基液流电池的循环寿命。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锌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环境

大连化物所碱性锌铁液流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和张华民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碱性锌铁液流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储能技术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近年来,该研究团队开发的碱性锌铁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具

充电仅18秒!新型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问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240.shtm

充电仅18秒!新型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问世

科技日报合肥4月10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宋礼教授团队,基于插层型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同步辐射谱学表征,提出了插层剂诱导轨道占据的概念,开发出具有快速充电性能的铵根插层五氧化二钒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

高性能钒基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新材料问世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和副研究员朱凯月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一种离子交换诱导相变方法,制备了具有超大层间距及高稳定性的针钒钙石ZnV6O16·8H2O(ZVO)新材料,并将其用作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长期循环稳定性。相关成果发表

层状VS2材料在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应用

  水系可充电电池因其安全、成本低、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在大规模储能中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传统的镍氢、镍铬、碱性锌锰水系电池能量密度低,循环性能差,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设计构筑高性能水系电池具有重要意义。锌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在水溶液中较为稳定,近年来锌离子电池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然而,已

大连化物所锂离子微型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具有多方向传质、优异柔性和高温稳定性的平面集成化全固态锂离子微型电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能源》(Nano Energy)上。  随着柔性可穿戴化、微型化、集成化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

大连化物所平面化锌锰微型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发展了低成本、规模化的丝网印刷技术,制备出优良的二次水系平面化锌锰微型电池。相关进展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在同期期刊上,韩国蔚山国家科学技术究院(UNIST)微型储能专

大连化物所钠离子电池超高面载量电极获进展

  钠离子电池具有原材料丰富、易得,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在中低速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储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钠离子具有较大的相对原子质量及粒子半径,钠离子电池较锂离子电池比能量和比功率偏低。开发高面容量电极是提高电池比能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

我国学者在水系锌离子电池界面材料研究中获进展

日前,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田华军团队发布科研成果,创新性地解决了水系锌电池枝晶生长、析氢和固/液界面腐蚀等科学问题。该研究通过一种低成本、快速、通用的合成技术,制备了系列具有功能表面结构的三维锌基合金界面材料,并详细探索了基于双阳离子电解质中锌的沉积/溶解等反应机制。近日,《自然-

水系离子电池研究获进展

  记者今日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在水系离子电池研究中获重要进展,首次提出用锂钠混合离子电解质这一全新理念构建新型水系离子电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报告》。   传统的以有机溶剂为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但存在安全性低和成本高的问题。与之相比,水系离子电池具有价格廉价、无环

大连化物所10千瓦级碱性锌铁液流电池示范系统投入运行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锋、张华民带领科研团队自主开发的10千瓦级碱性锌铁液流电池储能示范系统在金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投入运行。10千瓦级碱性锌铁液流电池示范系统投入运行 课题组供图  该系统由电解液循环系统、电池系统模块以及与其配套的电力控制模块组成,设计输出功

大连化物所两项锌基单液流电池行业标准获批发布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牵头制定的两项锌基单液流电池行业标准《锌镍液流电池 通用技用技术条件》(NB/T 10459-2020)、《锌镍液流电池 电堆测试方法》(NB/T 10460-2020)经国家能源局批准正式发布,将于2021年2月1日起实施。 近年来,锌基单

大连化物所液流电池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研究员张华民、李先锋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液流电池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成膜机理和膜微观结构调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大幅度提高了膜的选择性和离子传导性,提高了液流电池性能。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

大连化物所液流电池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研究员张华民、李先锋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液流电池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该团队通过研究证实:构建交联网络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膜的选择性和稳定性(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5, 25(1

研究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电镀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所(筹)光子信息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陆子恒与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张标协作,对有机配位小分子对水系锌离子电池电化学电镀过程的调控机制进行研究,实现了高效稳定的锌负极电镀过程。该成果以Tailoring Desolvation Kinetics Enab

关于水系锂离子电池简介

  一种先进电池技术,具备超长充放电寿命和低廉制造成本。 可以经济安全地存储清洁能源,是新能源发电,微电网,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 目前已经完成小试和样机试制,通过国内锂电龙头企业检测,展示了优秀性能。 计划2016年筹集1000万人民币资金完成试验线制造,出让15-20%股份。

水系钾离子电池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E01组博士生蒋礼威在研究员胡勇胜和副研究员陆雅翔的指导下,成功构建了一款水系钾离子全电池,提出利用Fe部分取代Mn的富锰钾基普鲁士蓝KxFeyMn1-y[Fe(CN)6]w·zH2O为正极、有机染料苝艳紫红29 (PTCD

大连化物所液流电池非氟离子传导膜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研究员张华民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液流电池非氟离子传导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通过在非氟离子传导膜内部构建交联网络,大幅度提高了非氟离子传导膜在液流电池运行环境下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为高性能非氟离子传导膜的研发提供了一条新思路。相关结果在

大连化物所液流电池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研究获新突破

  2月24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华民、李先锋研究员带领团队在液流电池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将交联网络结构引入到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孔结构中,大幅度提高了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在液流电池运行环境下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开发的膜材料在液流电池环境下连续运行超过6000循环,性能保

大连化物所制备新型“可呼吸式”电池正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258.shtm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物品之一,从计算机、移动电话、电子手表等都离不开它的“身影”。而便携电源和动力电池领域中,碱性镍锌电池因其具有能量密度大、功率密度高、安全性好、成本低等

水系锌金属电池的人工涂层领域研究获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兰亚乾团队在水系锌金属电池的人工涂层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华南师范大学是该论文唯一完成单位,论文第一作者为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21级博士生

大连化物所开发出面向用户侧的100kWh锌溴液流电池系统

  近日,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和袁治章研究员团队开发的面向用户侧的100kWh锌溴液流电池系统在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并网运行。该系统由电解液循环系统、4个单堆容量为30kWh级的电堆以及与其配套的电力控制模块组成,设计放电总能量为100kWh。该系统在额定30kW

我国学者利用磁控溅射技术提升锌基电池库伦效率与寿命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3D多孔碳毡电极上溅射金属锡层的策略,在水系锌基电池中实现了对锌沉积形貌的诱导,有效降低了锌的电化学沉积过电位,缓解了锌枝晶的生长,使锌基电池的库伦效率与循环寿命显著提升。  锌负极具有

大层间距及高稳定性的钒基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新材料

近日,我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副研究员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一种离子交换诱导相变方法,制备了具有超大层间距及高稳定性的针钒钙石ZnV6O16·8H2O(ZVO)新材料,并将其用作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长期循环稳定

大连化物所“甲醇燃料电池系列”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公权担任首席专家的某部项目“甲醇燃料电池系列”通过验收。  该项目于2012年12月立项,2014年12月研制的DMFC-25-R-12型、DMFC-50-U型和DMFC-200-U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产品通过正样确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