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5月3日《科学》杂志精选

机器苍蝇起飞 一种会飞的只有家蝇大小的机器装置为研究人员研究自然界中最小飞蝇的飞行动力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蝇类能够做出极为独特且灵巧的飞行动作,这些飞行动作能够让它们快速地躲避苍蝇拍并巧妙地停留在被风摇曳的花朵上。因为这一原因,它们在空中飞行的高超技艺一直难以在实验室中得到复制。但是,Kevin Ma及其同事设计出了一种能做适当盘旋并进行可控飞行动作的极小的带有可扑动翅膀的自动装置。他们说,这是该类自动装置中的第一个,它需要有某些非传统的推进、驱动及制造方法。研究人员利用智能复合微结构并用压电材料——即那些能够将电荷转变成为某种机械应力的材料——来研发该自动装置的微型翅膀。他们接着将自动飞蝇与一个小型的离板电源栓在一起,并发现它在飞行时消耗了大约19毫瓦的电力,这与同样大小的昆虫所耗电力大体一致。据研究人员披露,该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来研究昆虫尺度的扑翼飞行力学及控制,且它可能会为未来的微型电源、传感及计算......阅读全文

2011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瀚霖杯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2年1月17日揭晓。 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科学》承认曾发布“问题”定制出版物

   2014年底至2015年初,《科学》(Science)杂志连续在正刊中刊发三期与传统医学相关的增刊(Supplement)。这三期增刊分别获中医药规范研究会、北京中医药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赞助,均由定制出版办公室(Custom Publishing Office)操作。  增刊发布后,便引发“中

英国自然杂志《Nature》介绍

英国自然杂志《Nature》 www.nature.comNPG Nature Asia-Pacific www.natureasia.com  出版:英国MacMillan.Ltd  创刊:1869年  刊期:周刊  定位:兼顾学术期刊和科学杂志,即科学论文具较高的新闻性和广泛

韩春雨:正实验研究论文结果无法重复原因

  一年前,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刊载了一篇有关“基因编辑工具”的论文。论文的负责人“一鸣惊人”,得到了学界和媒体给予的无限荣光。  在《自然》杂志社的所属期刊上发表论文,通常表明,该科研成果走在了世界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并有可能对未来科学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发表论文通讯作者韩春雨,来自河北科

科学时报年终专稿之生命科学篇 裴钢:风景这边更好

编者的话 对于科学和技术的重大进展来说,一年并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然而科学与技术的任何进步,都是科学家在日常工作中留下的一个个脚印。刚刚过去的2007年,科学与技术的各个领域可谓异彩纷呈。为了让读者对此有全景式的了解,本报特别约请各领域专家梳理并点评了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亮点,并展望令人期待的

开放获取与付费墙的拉锯之战:谁来为传播知识买单?

  一场因“开放获取”引发的“学术战争”已经爆发。  过去两年,由700家德国学术机构组成的 Project DEAL、瑞典、挪威以及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先后向国际学术出版商存续了上百年的付费订阅模式发起冲击。  “开放获取”(Open Access,以下简称OA,又译作开放存取),意味着研究文献免

国际期刊谈处理争议性论文:请作者提交原始数据

  北京时间8月3日凌晨,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关于新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的论文《自然-生物技术》撤回。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科学》、《细胞》等顶尖科学杂志,揭秘国际学术期刊处理争议性论文的过程。 《细胞》出版社的媒体关系经理约瑟夫·卡普托接受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

多家国际期刊谈如何处理争议性论文:要求提交原始数据

  北京时间8月3日凌晨,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关于新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的论文《自然-生物技术》撤回。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科学》、《细胞》等顶尖科学杂志,揭秘国际学术期刊处理争议性论文的过程。《细胞》出版社的媒体关系经理约瑟夫·卡普托接受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大

多家国际期刊谈处理争议性论文:要求作者提交原始数据

  北京时间8月3日凌晨,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关于新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的论文《自然-生物技术》撤回。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科学》、《细胞》等顶尖科学杂志,揭秘国际学术期刊处理争议性论文的过程。《细胞》出版社的媒体关系经理约瑟夫·卡普托接受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大

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其人其书及其精神

今年是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著作的英文版《群体遗传学导论》一书出版70周年。该书是中国现代史上迄今为止极少数在中国出版但在西方某个科技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专业书。绝大多数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李景均是谁。在美留学的大陆学生,除非所学专业和人类遗传学有关,恐怕大多数也不知道李景均是谁

新冠病毒“备受争议”的神秘来源

  随着新冠肺炎对全球的威胁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各国专家也对新冠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的来源投下更多关注的目光。本文从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基因比对、跨物种感染研究以及关键的“中间宿主”等领域,对新冠病毒来源进行了全景式梳理与深度挖掘,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刻而全新的视角。  一、华

《科学》:基因编辑婴儿入选年度“科学崩坏”事件

  《科学》杂志每年会评出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最为重要的十大科学突破(Science Breakthrough)。今年,夺得年度突破桂冠的是“单细胞水平细胞谱系追踪技术”,帮助破获多起悬案的法医系谱技术、#MeToo 运动等也榜上有名。值得一提的是,贺建奎前两天被《自然》杂志评为年度人物后,其主导的基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中科院发布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举办,截至2018年已举办13届。研究进展由《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五家编辑部推荐,由两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学者经过初选和

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京发布

  该项活动旨在加强对我国重大基础研究进展的宣传,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促进公众更加理解、关心和支持科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该项活动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传播工作的一个品牌,在科技界产生了良好反响。  1、实现星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墨子号”卫星实现千公里级

能源植物“小桐子”在版纳植物园获得新发展

  小桐子计划繁华难现?   “小桐子是一种可以在干旱条件下茂盛生长的灌木,其种子可以生产类似于柴油的燃油,但目前人们将其当做绿色金子的期望正在减退——许多人曾把小桐子当做边际土地上最有潜力的拯救者,一种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并将其带入一个可持续的、油料供应充足的未来能源植物。”   这段话,

人类大脑中的“自制力”区被发现

在8月22日的《神经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马克思·普朗克人类认知和大脑科学研究所和伦敦大学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说,大脑负责“自制力”的区域与采取行动相关大脑区域是分开的。 这项研究的结果阐明了大脑行为控制的一个重

2016年关于肿瘤这些研究进展,你都知道吗?

  肿瘤一直是科学家们想要攻克的难题,也一直在探寻肿瘤治疗的方法。2016年,国内外的科学家们在肿瘤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下面让我们来看看2016的肿瘤研究都有哪些进展吧。  2016年1月8日,索尔克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细胞能够快速增殖的机理,并且将此作为癌症治疗的靶点。

华南海鲜市场未必是新型冠状病毒发源地 是谁带来的?

  近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了一篇由数名中国医学专家撰写的关于武汉疫情的论文,其中披露了一个此前“不为人知”的重要疫情细节。  这一此前未曾被公开披露的细节,也很快引起了国外一些科学杂志的关注。  "现在看起来,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并不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唯一源头了”。  说出上面

《自然》杂志盘点2009年气候科学

气候无疑是2009年的重要“标签”之一。虽然去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 候变化大会没能达成一个新的国际减排协议以接替将于2012年“寿终正寝”的《京都议定书》,但它确实成功地将全球的关注目光聚焦到全球变暖这一议题上。 再加上去年年底常年干旱少雨的沙特遭受特大暴雨袭击;英国北

从皮肤里提取万能细胞:无伦理学争论的重大发现

干细胞的另一个名字叫“万能细胞”,它们通常能够成为受损组织与器官的“个性化”替代品。身体里有个类似于女娲的“干细胞”。女娲是抟土造人,干细胞的任务就是分化出各种功能细胞。然后这些细胞再进行特定的组合,行成我们身体内的各个组织和器官。故称为让生命延续的干细胞。我们的皮肤划破了,过两天自己就会愈合,又或

重磅回顾!2015年“魔剪”CRISPR技术重大突破 TOP30

  CRISPR作为基因编辑领域的明星技术俨然已经成了众多突破研究的“得力助手”。从技术改良、疾病治疗到作物改良,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离不开这项才进入科研领域短短几年的技术。张锋、胚胎编辑、George Church等热词让CRISPR在2015年“屡次刷屏”。  笔者从去年开始关注CRISPR技术,

华裔女科学家黄诗厚将正式出任AAAS新会长

  热忱和自由是促进全球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   2010年2月22日,当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年会在旧金山闭幕时,华裔病毒学家、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联合资深教授黄诗厚女士将出任AAAS新任会长。最近,她在接受《科学》杂志采访时表示,“热忱和自由是促进全球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并将支持女性和少数民

北京中医药大学回应“向《科学》花钱买版”

《科学》杂志本期专刊封面印有北中医赞助字样《“症”——疾病诊疗的系统生物学方法》一文刊发在当期专刊第13页  近日,一则北京中医药大学在美国《科学》杂志“花钱买版”做宣传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昨天,北中医校长徐安龙和《科学》杂志国际协作、运营与出版副总监吴若蕾回应北京青年报记者称,

那个要50年拿30个诺奖的日本,如今怎么样了?

  2019年10月9日,日本化学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因在锂离子电池的发明和应用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与美国科学家 John B. Goodenough、英国科学奖 M. Stanley Whittingham 一起荣获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吉野彰成为日本第27位诺贝尔奖得主。  

狂言50年要拿30个诺奖的日本,如今怎么样了?

  2019年10月9日,日本化学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因在锂离子电池的发明和应用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与美国科学家 John B. Goodenough、英国科学奖 M. Stanley Whittingham 一起荣获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吉野彰成为日本第27位诺贝尔奖得主。  

大咖云集 2019中国实验室发展大会演讲嘉宾详细介绍出炉

  将于2019年3月27日-28日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与第十七届CISILE科仪展同期举办!  将有哪些业内大咖出席会议?  议题有哪些?日程怎么安排?  企业的参与情况如何?  本文带给你最全最新的大会资讯演讲嘉宾介绍魏复盛中国工程院院士  魏复盛,1938年1月19日出生于成都简阳,环

大咖云集 2019中国实验室发展大会演讲嘉宾详细介绍出炉

  将于2019年3月27日-28日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与第十七届CISILE科仪展同期举办!  将有哪些业内大咖出席会议?  议题有哪些?日程怎么安排?  企业的参与情况如何?  本文带给你最全最新的大会资讯演讲嘉宾介绍魏复盛中国工程院院士  魏复盛,1938年1月19日出生于成都简阳,环

2018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2018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近日揭晓。高星、罗俊、孙强、林鸣、马宗义、赵卫、曹则贤、刘自鸿、徐立、张昌武等10人当选。  这项由《中国科学报》、科学网和《科学新闻》杂志共同主办的公益活动,旨在通过公众广泛参与,评出2018年度人们心目中的“知识英雄”。  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至今

2007:寻找人类基因组差异

中国青年报2007年12月26日报道  每逢年底,《科学》和《自然》等杂志都会评选出本年度一些重要的科学成果。在2007年出现的许多科学进展中,关于人类基因组差异的研究以及一种新的培育干细胞的方法,连同其他一些成果受到广泛关注。 照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帮助科学家定位与Ⅱ型糖尿病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