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发现年轻人群脑血流量在特定脑区有中等遗传度

血液灌注是指流经一个器官或组织体的毛细循环血流速率,是所有器官的重要生理特性,对大脑具有重要意义。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重量仅占体重的2~3%,但正常成人全脑血流量约为800~1000毫升/分钟,占每分钟心脏搏出量的20%。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是指每100g脑组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血流量,被认为是大脑新陈代谢和神经活动的重要指标。近年来,CBF失调已成为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潜在神经影像生物标志物。既往研究发现CBF受遗传因素影响,但这些研究多关注中老年人,目前尚无对年轻人群CBF的遗传性报道。 为了研究年轻人群CBF的遗传度并探索其脑区特异性,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周媛带领的团队,并与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工程师党祎合作,开展了一项双生子研究。该研究招募了130名同性别青少年或成年早期的双胞胎志愿者,通过动脉自旋标记成像进行CBF测量,并从Harvard-Oxford模板脑区、脑......阅读全文

脑血流量的简介

  脑血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血液通过脑血管某横截面积的流量,即血流线性速度与血管横截面积的乘积则为血流量。  在安静情况下,一个一般身材的年轻人每分钟的全脑血流量为700-770ml,约合每分钟50-55ml/100g。

脑血流量是多少

  脑的重量占体重的2%-3%,但其所需要的 血流量则占心输出量的15%-20%。脑血流量是指每100g脑组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血流量。本节着重阐述各种生理状态下的全脑血流量。  全脑血流量正常人安静状态下脑血流量脑血流量因测定方法不同,正常值有所差异。在安静情况下,一个一般身材的年轻人每分钟的全脑

脑梗死的脑灌注检查和脑功能评定

  1.脑灌注检查的目的在于评估脑动脉血流在不同脑区域的分布情况,发病早期的快速完成的灌注影像检查可区分核心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区域,从而有助于选择再灌注治疗的合适病例,此外其还有评估神经保护剂疗效、手术干预前评估等作用。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脑灌注检查方法有多模式MRI/PWI、多模式CT/CTP、SP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检查作用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局部脑功能状态,对神经系统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有价值。

负荷试验脑血流灌注显像的概述

  负荷试验脑血流灌注显像:常规脑血流灌注显像往往不能发现脑血流储备下降,通过负荷试验观察脑血流和代谢的反应性变化可以提高缺血性病变特别是潜在的缺血性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常用的负荷试验方法有:乙酰唑胺试验、CO2吸入试验、运动刺激、Wadas试验、Matas试验和中医针刺等。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注意事项

  1、查前禁忌:检查前24小时要停止服用镇静剂、兴奋剂及其他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以避免检查时形成假象,影响检查结果的判断。检查前30min口服高氯酸钾400mg,以封闭脉络丛;注射显像剂前10min,要戴上黑色眼罩和耳塞,直至注射后10min方可摘除,显像前一直闭目安静休息。  2、检查时要求:

负荷试验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作用

  负荷试验脑血流灌注显像:常规脑血流灌注显像往往不能发现脑血流储备下降,通过负荷试验观察脑血流和代谢的反应性变化可以提高缺血性病变特别是潜在的缺血性病变的阳性检出率。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对过氯酸钾过敏的患者。查前禁忌:检查前24小时要停止服用镇静剂、兴奋剂及其他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以避免检查时形成假象,影响检查结果的判断。检查前30min口服高氯酸钾400mg,以封闭脉络丛;注射显像剂前10min,要戴上黑色眼罩和耳塞,直至注射后10min方可摘除,显像前一直闭目安静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检查过程

  1.空腹口服过氯酸钾400mg,封闭甲状腺、脉络丛和鼻粘膜。  2.30min后令受检者闭目带黑色眼罩,用耳塞塞住外耳道口,5min后由静脉注射显像剂(常用的是99mTc-ECD,740~1110MBq(20~30mCi),20min后进行断层显像。  3.必要时进行介入试验,提高诊断灵敏度。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指标解读结果

  正常:  断层显像正常,脑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三个断层面的图像无病灶出现。  异常:  1、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可逆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有价值。利用乙酰唑胺、双嘧达莫等介入试验可显著提高敏感性,有助于慢性低灌注状态病灶的检出率。  2、用于脑梗死的诊断。可以发现交叉性小脑

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注意事项

  (1)数据采集时患者头部位置变动,会严重影响影像质量,重建的断层影像见脑内各结构紊乱。为防止头部移位,要用胶带强制固定。对神经或精神症状明显、小儿和不能合作的患者,预先应给予镇静剂。  (2)封闭不够,使用99mTc标记化合物时即便放化纯度>90%,但若未使用过氯酸钾封闭脉络丛、鼻黏膜或封闭不够

最新研究显示-强化降压不影响脑灌注

  对于严重脑血管疾病患者,强化降压会引起大脑低灌注吗?近日发表的PRESERVE研究结果显示,强化降压未减少严重小血管疾病患者的脑灌注。[JAMA Neurology, Published online March 5, 2018]  在2012年2月29日至2015年10月21日期间,英国剑桥大

负荷试验脑血流灌注显像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不合宜人群:暂时未明。查前禁忌:检查前30min口服高氯酸钾400mg,以封闭脉络丛;注射显像剂前10min,要戴上黑色眼罩和耳塞,直至注射后10min方可摘除,显像前一直闭目安静休息。检查时要求:检查过程中头部不能移动,以保证图像的真实性。

大鼠灌注取脑标准操作规程(SOP)

名称:大鼠灌注取脑 标准操作规程(SOP)关键词:大鼠 灌注取脑目的: 完整取出大鼠脑部(取材)操作步骤流程:1)麻醉 2)开胸 3)心脏左心室穿针,剪开右心耳 4)生理盐水冲水 5)4%多基甲醛固定 6)取脑 7)保存或切片.1 多聚甲醛的配置:一般方法为:4%多聚甲醛PBS缓冲液配法:称取40g

负荷试验脑血流灌注显像指标解读结果

  正常:  影像上没有出现相对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区。  异常:  影像上出现相对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区。

概述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⑴脑血流量的降低 正常成人每分钟约有1200ml血液进人颅内,通过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进行调节。正常的脑灌注压为9.3-12kPa (70-90mmHg)。如果颅内压不断增高使脑灌注压低于5.3kPa(40mmHg)时,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失效,脑血流量随之急剧下降,就会造成脑缺血,甚至出现脑死亡

内脏雷诺现象的机理和检查

  (一)肺脏雷诺现象的机理  原发性雷诺现象患者不仅限于周围血管痉挛,同时也伴有肺血管的痉挛,肺毛细血管痉挛又导致了毛细血管床数量减少,使肺的弥漫功能降低。继发性雷诺现象患者虽无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的改变,但在冷刺激后同样有甲皱微循环的异常改变。提示继发性雷诺现象患者已有肺间质或血管床的损

负荷试验脑血流灌注显像的检查过程

  脑SPECT检查48h后口服乙酰唑胺2g,2h后再行SPECT检查。患者仰卧于断层床上,头部制动。显像仪器为美国GE公司Elscint APEX SPX HELIX双探头多功能SPECT仪,配置高分辨率扇型准直器。采集矩阵128×128,放大倍数1.0,步进采集,每旋转6°采集1帧,共采集60帧

负荷试验脑血流灌注显像的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暂时未明。  查前禁忌:检查前30min口服高氯酸钾400mg,以封闭脉络丛;注射显像剂前10min,要戴上黑色眼罩和耳塞,直至注射后10min方可摘除,显像前一直闭目安静休息。  检查时要求:检查过程中头部不能移动,以保证图像的真实性。

负荷试验脑血流灌注显像的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乙酰唑胺能抑制脑内碳酸酐酶的活性,使脑内pH值下降,正常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脑血管扩张,导致rCBF增加20%-30%,由于病变血管的这种扩张反应很弱,使潜在缺血区和缺血区的rCBF增高不明显,在影像上出现相对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区。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脑缺血性疾病的患者。

概述心脑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1.随着神经解剖和生理病理学的进展,对心脏中枢神经调节有了新的认识,综合有以下3种途径:心脏传入纤维上行达脊髓及延髓孤束核和迷走神经背核。  2.迷走神经背核及疑核是副交感神经传出系统,除直接和心脏联系外,尚有纤维传出到脊髓中间外灰质区。  3.皮质、间脑、下丘脑到脊髓各级水平尚有多方相互联系。

高血压脑病的发病机制

  高血压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两种学说:  1.过度调节或小动脉痉挛学说 正常情况下,脑血管随血压变化而舒缩,血压升高时,脑部血管收缩;血压下降时脑血管扩张,当血压急剧升高时可造成脑膜及脑细小动脉持久性痉挛,使流入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减少,导致缺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内水分外渗增加,可导

高血压脑病的发病机制

  高血压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两种学说:  1.过度调节或小动脉痉挛学说 正常情况下,脑血管随血压变化而舒缩,血压升高时,脑部血管收缩;血压下降时脑血管扩张,当血压急剧升高时可造成脑膜及脑细小动脉持久性痉挛,使流入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减少,导致缺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内水分外渗增加,可导

关于脑动脉硬化症的病因分析

  脑动脉硬化症是在弥漫性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其本质为脑血流量的减少。这种脑血流量的减少是普遍性的,难以形成有效的侧支循环进行代偿。所以,当动脉狭窄进展较快时,或因血流动力不足及血液黏滞度增高等因素造成脑血流灌注急剧减少时,会出现一系列神经或精神症状。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管径500微米以上的

高血压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任何类型的高血压均可发生高血压脑病。主要病因:  1.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占1%左右,高血压病史较长,有明显脑血管硬化者更易发生。既往血  压正常而突然出现高血压的疾病,如:急进性高血压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也可发生。  2.继发性高血压 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小球肾炎性高血

血塞通的药理作用及功能主治

  药理作用  本品能扩张冠脉和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慢心率、减少和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灌注量、增加脑血流量、对心肌和脑缺血有一定改善作用;具显著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此外,本品还具降血脂,抗疲劳,耐缺氧,提高和增强巨噬细胞功能等作用。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检查作用及检查过程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检查作用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局部脑功能状态,对神经系统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有价值。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检查过程  1.空腹口服过氯酸钾400mg,封闭甲状腺、脉络丛和鼻粘膜。  2.30min后令受检者闭目带黑色眼罩,用耳塞塞住外耳道口,5m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异常结果:  1、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可逆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有价值。利用乙酰唑胺、双嘧达莫等介入试验可显著提高敏感性,有助于慢性低灌注状态病灶的检出率。  2、用于脑梗死的诊断。可以发现交叉性小脑失联络征象、过度灌注等现象,对临床不能用CT和MRI解释的症状,可利用此方法

脑动脉硬化的简介和病因分析

  脑动脉硬化指脑动脉硬化后,因脑部多发性梗塞、软化、坏死和萎缩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动脉硬化性痴呆、假性延髓麻痹等慢性脑病。脑动脉硬化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等急性脑循环障碍以及慢性脑缺血症状。  脑动脉硬化是在弥漫性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其本质为脑血流量的减少。这种脑血流量的减

高血压脑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发病机制  高血压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两种学说:  1.过度调节或小动脉痉挛学说 正常情况下,脑血管随血压变化而舒缩,血压升高时,脑部血管收缩;血压下降时脑血管扩张,当血压急剧升高时可造成脑膜及脑细小动脉持久性痉挛,使流入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减少,导致缺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内水分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