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东亚早期人类活动对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过去几十年,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因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而发生重大改变,但人类活动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并产生环境效应的时间和程度尚不清楚,尤其是史前人类活动活跃的东亚地区。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隆浩课题组对东亚61个湖泊流域的树木花粉进行集成(图1),并结合环境考古资料探讨了东亚早期人类活动对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以Human activities facilitated the decline of forest ecosystem in East Asia after 5000 a BP为题,发表在《地球科学评论》(Earth-Science Reviews)上。 东亚地区的森林植被在早、中全新世整体扩张,之后在距今5 ka呈持续下降趋势,并在距今2 ka下降到一万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图1)。距今5 ka以来东亚地区的森林植被衰退是在气候趋于冷干的背景下发生的,但同时对应着人口和考古遗址点的增加、稻作......阅读全文

东亚古人类牙齿生长发育研究取得进展

  01月17日,《科学》子刊《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邢松等与国际同行合作完成的关于许家窑古老型人类幼年个体的牙齿生长发育研究结果。该研究发现:在形态特征上还比较原始的许家窑人在牙齿生长发育规律(被认为反应生活史)上已经步入现代人变异范围内。提示人类在演化成如今模样之

东亚古人类牙齿生长发育研究取得进展

  01月17日,《科学》子刊《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邢松等与国际同行合作完成的关于许家窑古老型人类幼年个体的牙齿生长发育研究结果。该研究发现:在形态特征上还比较原始的许家窑人在牙齿生长发育规律(被认为反应生活史)上已经步入现代人变异范围内。提示人类在演化成如今模样之

东亚古人类牙齿生长发育研究获进展

  牙齿的生长发育对了解人类生活史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邢松等与国外研究人员合作,完成了中国河北许家窑古老型人类幼年个体的牙齿生长发育研究,相关结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  区别于现存的其他灵长类,现代人具有独特、较长的生理系统生长发育期。具体表

科学家透视人类发育早期阶段

《自然》日前发表的一篇论文对一个处于原肠胚形成阶段的人类胚胎进行了详细的细胞和分子研究。原肠胚形成是人类发育早期的一个重要事件,这一阶段对人类发育至关重要,但有时却很难研究。这项新的研究结果带来了对此的独特认知。原肠胚形成是人类发育早期阶段的一个决定性时刻。这个过程从受精后14天左右开始,持续约一周

科学家透视人类发育早期阶段

  《自然》日前发表的一篇论文对一个处于原肠胚形成阶段的人类胚胎进行了详细的细胞和分子研究。  原肠胚形成是人类发育早期的一个重要事件,这一阶段对人类发育至关重要,但有时却很难研究。这项新的研究结果带来了对此的独特认知。  原肠胚形成是人类发育早期阶段的一个决定性时刻。这个过程从受精后14天左右开始

干细胞模型再现人类胚胎早期发育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英国《自然》杂志2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科学家用人多能干细胞建立了一个模型,可用来研究人类胚胎植入子宫的过程。人胚状体(blastoid)是模拟早期人类胚胎的结构,在研究中能准确再现人类胚胎早期发育的关键阶段,包括黏附在体外子宫细胞上。该模型或有助于推进我们对人

近亲繁殖或致早期人类畸形

  早期人类在离开非洲时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寒冷的环境、剑齿虎,以及异常频繁的出生缺陷,后者是对古代骨骼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得出的结论,这种缺陷会导致人体衰弱。目前尚不清楚这种畸形为何如此普遍,但科学家认为有一种可能性很大,那就是在小型狩猎采集者群体中泛滥的近亲繁殖现象。  “这篇论文代表了一个有价值的

干细胞模型再现人类胚胎早期发育

  据英国《自然》杂志2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科学家用人多能干细胞建立了一个模型,可用来研究人类胚胎植入子宫的过程。人胚状体(blastoid)是模拟早期人类胚胎的结构,在研究中能准确再现人类胚胎早期发育的关键阶段,包括黏附在体外子宫细胞上。该模型或有助于推进我们对人类发育早期阶段的认识,以及开发不孕不

设计着床芯片系统-重建早期人类妊娠

一项研究展示了一个微工程系统,可建模早期妊娠中发生的多细胞事件。该系统重建了母胎界面,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胚胎成功着床的基础机制的理解。相关研究3月16日发表于《自然—通讯》。要成功建立妊娠,胚胎需要能够连接并植入支持妊娠的母体子宫内膜层。过去的研究表明该过程中发生的异常可能导致并发症,例如先兆子痫。但

脉冲式气候变异推动人类进化-迫使早期人类走出非洲

  世界上大部分科学家都认定人类的起源在东部非洲,因而许多科学家都将研究目标瞄向东非大裂谷。英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称,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湖泊变化情况与早期人类大脑容量的进化和迁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该地区气候百万年前一系列脉冲式的快速变化,推动了人脑的进化,并迫使早期人类从东部非洲向欧亚及南部非洲

东亚最早的古人类之间暴力行为的化石证据

  11月21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Early Edition) 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副研究员与南非以及美国学者合作研究的一项成果。通过对距今大约13万年的广东马坝人头骨化石表面痕迹的研究,吴秀杰等人确认马坝人头骨表面的痕迹是局部受到钝性

CRISPR技术可研究人类早期胚胎发育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一篇论文报告称,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已被用于研究OCT4基因在人类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该成果为未来相关研究建立起框架,并为认识控制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见解。这一原理研究表明,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可用于评估基因在人类早期发育阶段所起

CRISPR技术可研究人类早期胚胎发育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一篇论文报告称,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已被用于研究OCT4基因在人类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该成果为未来相关研究建立起框架,并为认识控制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见解。这一原理研究表明,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可用于评估基因在人类早期发育阶段所起的

最新研究称鳄鱼曾为早期人类健脑食品

肯尼亚博物馆展出的一具史前鳄鱼头骨  北京时间6月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新一项研究显示,鳄鱼和哺乳动物曾经是早期人类的美餐,而以富含脂肪的鳄鱼肉为食可能帮助早期人类进化出体积更大的大脑。  这一研究结论基于在一个史前“厨房”发现的骸骨和人工制品,它们构成了人类以水生

DNA测序揭示早期人类如何在非洲扩散

  关于古代人类DNA的研究并不是一项享有平等机会的努力。过去10年间,早期欧洲人和亚洲人的部分基因组被测序了上百次,欧亚历史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改写。然而,由于基因材料在温暖、潮湿的气候中衰变得非常迅速,因此时至今日,科学家仅测序了一种古代非洲人类的DNA。  近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丁举行的分子

我国首次实现人类干细胞太空早期造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137.shtm中国空间站多项太空实验正有序展开   目前,中国空间站三舱已经部署了多个科研领域的科学实验柜,支持空间站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记者从负责空间站在轨实验的中国科学院

中国启动东方人类探源工程-探索早期人类发展演化

  在距离北京北部约260公里,有一座名副其实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宝库——泥河湾遗址群。中国考古工作者们正在这里勘探、发掘,他们的目标是:尽快发现百万年前早期人类化石。  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是考古工作者中的一员,自1982年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投身泥河湾勘探,把泥河湾人类活动历史推

科学家发现了论证东亚古人类演化的新证据

  距今30-13万年的中更新世晚期是东亚古人类演化的重要时间段。直立人消失与古老型智人繁盛、演化多样性与不同古人类成员出现以及古老型人类向早期现代人演化等一系列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由于以往发现的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大多破碎或年代存在不确定因素,古人类学界对这一时期东亚古人类演化的许多问题一直

实验室中构建人类早期胚胎样结构

人造囊胚。图片来源:UT Southwestern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研究人员领衔的团队成功用人多能干细胞分化诱导出人类早期胚胎样结构。该结构与人囊胚期胚胎具有类似的结构,能正确表达相应的基因与

研究发现4个基因主导人类胚胎早期变化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30日报道,14年前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测定和命名了4个基因,但这些基因的功能却始终没有破解。最近他们发现,这些基因主导着人类胚胎早期的变化,离解开谜团更近了一步。 2002年,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进化生物学家彼得·霍兰教授和研究生安妮·布斯测定了4个基因,分别命名

Nature:CRISPR技术可研究人类早期胚胎发育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一篇论文报告称,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已被用于研究OCT4基因在人类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该成果为未来相关研究建立起框架,并为认识控制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见解。这一原理研究表明,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可用于评估基因在人类早期发育阶段所起的

首次用干细胞制备人类心脏早期发育模型

  近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与Gladstone研究所的科学家合作,开发出一种模板,利用干细胞制备跳动的心脏组织,从而创建了一种系统,可以作为早期心脏发育模型,以及让怀孕更安全的一种药物筛选工具。延伸阅读:PNAS:多能干细胞来源的体外心脏组织模型。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七月十四日的《N

猪体内首次生长出人类早期肾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213.shtm

人类胚胎模型可模拟受精早期发育特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019.shtm

中国发现东亚古人类化石中发现尼人内耳迷路模式

  西方远古的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具有独特的“尼人内耳迷路模式”。但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东亚古人类中的许家窑人的内耳迷路形态与尼人相似。这挑战了以往尼人内耳迷路模式专属尼人的看法,促使学者重新思考应用孤立特征(包括形态上和分子遗传上)追溯人类迁徙及判断人群亲缘关系的可靠性。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

全新世东亚季风与人类活动存在500年周期的同步变化

  今天,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历史和史前时期,气候变化能否或如何影响人类社会文化、文明发展,近百年来,一直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领域争论的话题。  气候变化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它的周期性和事件的不确定性。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全新世(约1万年以来

科学家因盗窃事件质疑北欧早期人类研究

   对3篇研究论文的担忧已经浮出水面,这些研究均宣称发现人类占领欧洲的最早证据。   在10月31日发表于预印文本服务器bioRxiv.org的一封非同寻常的信件中,考古学家指称,2013年、2016年和2017年发表的3篇论文中包含了出处存在问题的材料,而2016年论文中报告的成果至少是以一

早期人类700万年前或直立行走

Djurab沙漠,发现乍得沙赫人化石的地方。图片来自作者Djurab沙漠,发现乍得沙赫人化石的地方。图片来自作者法国普瓦提埃大学的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通过对腿部和前臂化石的分析,已知最早的人属——乍得沙赫人在大约7百万年前用双足行走。相关结果8月24日发表于《自然》。2001年,在乍得Toros-M

昆明动物所人类早期逆境猕猴模型研究取得进展

  无论是在啮齿类还是在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母婴分离常常被用来模拟人类在童年时期经受的不幸打击(早期逆境)。母婴分离能够导致个体应激系统功能紊乱和异常的行为。对于人类,这种负面影响在个体成年之后仍然明显存在,但是对于啮齿类,同样的负性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部分甚至全部被逆转。   为了

研究称早期霸王龙个头矮小不及人类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展示的霸王龙骨骼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9月19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表示,虽然霸王龙在白垩纪的食物链中处于“塔尖”,但在大多数霸王龙种类最早现身地球的8000万年里,它们堪称“侏儒”,还没有人类块头大。  考古学家近年来发现了大量霸王龙化石,仅在去年,就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