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诊断治疗介绍

一、诊断: 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诊断依据为:①极度乏力,有明显消化道症状;②血清总胆红素超出正常值上限10倍或每天上升≥17.1μmol/L;③PTA≤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④可有失代偿性腹水;⑤伴或不伴肝性脑病。 二、治疗: 1.识别并去除肝衰竭的原因。 2.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内环境和提供器官功能支持,为肝脏再生提供条件。 3.积极防治并发症。 4.早期识别肝脏不能充分再生者,及时进行移植登记以提高肝移植手术成功率。......阅读全文

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诊断治疗介绍

  一、诊断:  慢性肝病基础上短期内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诊断依据为:①极度乏力,有明显消化道症状;②血清总胆红素超出正常值上限10倍或每天上升≥17.1μmol/L;③PTA≤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④可有失代偿性腹水;⑤伴或不伴肝性脑病。  二、治疗:  1.识别并去除肝衰竭的原因。

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检查介绍

  1.超声或CT  评价肝脏大小、损伤程度及血管、胆管内径,同时除外肝脏恶性梗阻性病变。  2.胃镜检查或钡餐造影  了解食管静脉曲张、胃黏膜情况,尤其是既往有慢性肝病史及长期酗酒史者。  3.实验室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  4.肝组织活检  在慢性肝病病理损

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简介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指各种急性损伤因素作用下,肝功能相对稳定的慢性肝病患者迅速恶化的肝衰竭综合征。按从发病到出现肝衰竭综合征的时间(以2周为界),ACLF可分为慢加急性和慢加亚急性肝衰竭,也可统称为ACLF。  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腹痛、腹胀、恶心、食欲缺乏、呕吐)、皮肤黏膜黄染进

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因分析

  急性病因和慢性原发性肝病是ACLF发病的必备条件,急性病因包括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  1.感染因素  嗜肝性和非嗜肝性病毒、乙型病毒性肝炎或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其他部位的感染和炎症。  2.非感染因素  酒精、肝毒性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外科手术、静脉曲张出血等,多发生于静止期或

关于亚急性肝衰竭的鉴别诊断介绍

  (1)急性肝衰竭:  ①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期及以上肝性脑病;  ②极度乏力,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  ③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  ④出血倾向明显,PTA≤40%或INR≥1.5,且排除其他原因的出血;  ⑤肝进行性缩小。与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鉴别是发病特点不同,后者多于起病2~26周内

关于慢性肝衰竭的诊断治疗介绍

  1、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2、治疗:  内科及人工肝治疗可延缓部分患者病情进展,但总体疗效欠佳,肝移植可能是唯一有确切疗效的最终治疗手段。复发性肝性脑病、顽固性腹水、肝肾综合征及复发性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应考虑肝移植,正位肝移植的绝对禁忌证主要有肝外性肝胆

如何诊断急性肝衰竭?

  诊断依据:  ①以往无肝脏病史,无肝脾大及腹水等。  ②黄疸迅速加深,肝脏进行性缩小,有肝臭。  ③严重消化道症状,如纳差、恶心呕吐及腹胀腹泻等。  ④肝性脑病表现,如性格改变、行为异常、烦躁和言语无逻辑性,出现扑翼样震颤,直至昏迷。  ⑤常规生化与血液检查异常如,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凝血

关于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治疗介绍

  诊断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急性的如溺水、电击、外伤、药物中毒、严重感染、休克;慢性的多继发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结合临床表现、血气分析有助于诊断。  治疗  1.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合并细菌等感染时应使用敏感抗生素,去除诱发因素。  2.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量,可给于解除

关于亚急性肝衰竭的检查介绍

  1.体格检查  伴有肝性脑病的患者,可有神经活动迟钝、嗜睡、躁动、扑翼样震颤等表现,严重者可表现为神志模糊甚至昏迷。  2.实验室检查  (1)血清总胆红素超出正常值上限10倍或每天上升≥17.1μmol/L。  (2)PTA≤40%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  3.组织病理学检查  

怎样治疗急性肝衰竭?

  1.病因治疗  针对病毒性肝炎所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可以采用抗病毒疗法。对于药物性肝功能衰竭,应首先停用可能导致肝损害的药物;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所致者可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静脉滴注及活性炭口服治疗。  2.免疫调节治疗  使用免疫调节剂能够减少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常用药物有

诊断亚急性肝衰竭的简介

  (1)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出现肝衰竭,肝组织病理学、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或Knode ll肝炎活动指数

治疗亚急性肝衰竭的基本信息介绍

  1.治疗原则  (1)识别并去除肝衰竭的病因。  (2)改善内环境和提供器官功能支持,为肝脏再生提供条件。  (3)积极防治并发症。  (4)及时进行肝移植,提高手术成功率。  2.内科治疗  (1)一般支持治疗:卧床休息,加强病情监护,予以高糖、低脂、适量蛋白饮食,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注意纠正

关于肝衰竭的药物治疗的介绍

  内科基础治疗原则: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为肝细胞的再生赢得时间。  ① 一般支持治疗:卧床休息、严格消毒隔离、保证每日能量和液体供给、维持内环境稳定、动态监测肝功能、血生化、凝血项等变化。  ② 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  a 病因治疗:对于

关于亚急性肝衰竭的基本信息介绍

  亚急性肝衰竭是指急性肝损害或慢性肝损害急性发作,并在发病2~26周内出现的肝衰竭综合征。  起病较急,急慢性肝损害在发病2~26周内出现肝衰竭综合征,临床表现如下。  1.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等)。  2.黄疸迅速加深。  3.出血倾向明显,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检查异

急性肝衰竭的相关检查介绍

  1.肝功能  血胆红素常呈进行性增高,其值越高预后越差。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常明显升高,尤以后者升高明显;当血清胆红素明显上升而转氨酶下降.就是所谓胆酶分离现象,提示预后较差。血清白蛋白可下降。  2.凝血功能  可出现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PA)降低,PA低于40%是急性

关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介绍

  一旦确诊,应按规范治疗。  (1)初始治疗为经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吗啡、袢利尿剂、强心剂等经静脉给予。使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减少下肢静脉回流。  (2)病情仍不缓解者应根据收缩压和肺淤血状况选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和血管收缩药等。  (3)病情严重、血压持续降低(3

关于暴发性肝衰竭的鉴别诊断介绍

  1.精神病  以精神症状为惟一突出表现的肝性脑病易被误诊为精神病。因此,凡遇精神错乱而原因不明的患者,应警惕肝性脑病的可能。  2.代谢性脑病  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尿毒症、高钠血症、低钠血症等。根据相应的基础疾病病史,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有助于鉴别。  3.颅脑病变  各种脑血

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指南要点解析

急性肝衰竭是指既往无肝硬化和其他肝病的患者发生伴有肝性脑病和肝脏合成功能受损的严重急性肝损伤。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的病程不一样,常以疾病持续时间小于26周为界限,国内分为急性肝衰竭和亚急性肝衰竭,治疗原则类似。以下,本文针对近年的国内外治疗指南要点做相应的解析。 一、一般治疗措施发生急性肝衰

关于亚急性肝衰竭的病因分析

  1.肝炎病毒,如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在中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  2.其他病毒,如巨细胞病毒、肠道病毒、EB病毒。  3.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异烟肼、利福平、抗代谢药、化疗药物、乙醇等。在欧美国家,药物是引起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  4.严重或持续感染,如败

肝衰竭的鉴别诊断介绍

  2006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颁布的《肝衰竭诊疗指南》适用于各种病因(病毒、药物、酒精等)引起的肝衰竭,诊断标准:  (1)急性肝衰竭: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肝性脑病,黄疸可小于正常值上限10倍,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查体或超

关于暴发性肝衰竭的基础治疗介绍

  暴发性肝衰竭患者应保证有足够的能量摄入,保证每天热量摄入达到2000kcal以上,以减少体内的蛋白分解,每天应静滴10%葡萄糖1500~2000ml,适量应用脂肪乳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氮平衡,但输入时应慢,可用10%脂肪乳500ml在不短于4h的时间内滴入,酌情每天或2~3天输注新鲜血浆、人血白蛋白

急性肝衰竭的简介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AHF)是指在原来无肝脏基础性疾病而短时间内发生大量肝细胞坏死及严重肝功能损害,并引起肝性脑病的一组严重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特点是以往无慢性肝病史,骤然起病,迅速出现黄疸、肝功能衰竭、出血和神经精神症状等。短期内可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肝衰竭的手术治疗介绍

  (1) 人工肝支持治疗:包括种类很多,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是血浆置换,其原理是通过将肝衰竭患者血浆与新鲜血浆进行置换,达到清除有害物质,补充机体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的作用,暂时替代衰竭肝脏部分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人工肝治疗也是内科综合治疗的一部分,选择适宜的

关于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诊断介绍

  1、心搏出量不足:由急性心功能不全所致;  2、气体交换受损:与急性肺水肿有关;  3、恐惧:与窒息感、呼吸困难有关 ;  4、活动无耐力:与心搏出量减少、呼吸困难有关;  5、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大量泡沫样痰有关;  6、体液过多:下肢水肿:与体循环淤血有关;  7、潜在并发症:心源性休克、猝死

关于急性右心衰竭的鉴别-诊断介绍

  1. 支气管哮喘:多见于青少年,多有过敏史,肺部听诊以哮鸣音为主,支气管扩张剂有效。  2.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都可有颈静脉怒张,静脉压增高,肝脾肿大,但心包积液及缩窄性心包炎尚表现为心尖搏动弱,心音低,并有奇脉,可予超声心动图助诊。  3.急性左心衰竭: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  4.肝硬化

关于急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介绍

  1.与肾前性氮质血症鉴别  (1)补液试验发病前有容量不足、体液丢失等病史,体检发现皮肤和黏膜干燥、低血压、颈静脉充盈不明显者,应首先考虑肾前性少尿,可试用输液(5%葡萄糖溶液200~250ml)和注射袢性利尿药(呋塞米40~100mg),以观察输液后循环系统负荷情况。如果补足血容量后血压恢复正

关于急性左心衰竭的鉴别诊断介绍

  本病需与支气管哮喘、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相鉴别。  1、支气管哮喘 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均有突然发病、咳嗽、呼吸困难、哮喘等症状,两者处理原则有很大的区别。支气管哮喘为气道阻力反应性增高的可逆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常有长期反复哮喘史或过敏史。青年人多见。支气管哮喘咳嗽常无痰或为黏稠白痰,合并感染

急性肝衰竭的病因分析

  最常见的病因是各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发生的AHF病例大多数以上是由各型肝炎病毒所致。药物中毒引起的AHF预后较好,肝炎病毒导致的AHF预后较差。  1.感染  最常见为肝炎病毒感染,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是最主要的因素,其他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引起的AHF不常见。细菌及立克次体感染可以

关于肝衰竭的分类介绍

  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病情发展速度,肝衰竭被分为四类: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 liver failure,SALF)、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和慢性肝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介绍

  一旦确诊,应按规范治疗。  (1)初始治疗为经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吗啡、袢利尿剂、强心剂等经静脉给予。使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减少下肢静脉回流。  (2)病情仍不缓解者应根据收缩压和肺淤血状况选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和血管收缩药等。  (3)病情严重、血压持续降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