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研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海经”系统,完成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业

10月3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搭载我国自研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经”系统,首次完成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业,发布了我国首张超深水三维地质勘探图,标志着我国深海油气勘探关键核心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对保障我国海洋油气开发自主可控、推进深远海油气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拖缆地震勘探技术是世界上探测海底地质结构最直接、最经济、最高效的方法,通过物探船搭载的成套拖缆装备“犁”过海面,以地震波信号实现对海底地层的“CT”扫描,从而看清海底的油气储层。 “海经”是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首套拖缆模式地震勘探成套采集装备,由震源控制、拖缆采集、综合导航以及定位与控制等多种装备系统组成,突破了进口设备22米作业水深的沉放深度限制,实现了从小道距到常规道距全系列覆盖,具备2赫兹超低频频率信号采集能力,大幅提高了地震资料分辨率。 近年来,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加速向深层深水区推进,自主高精度海洋地震勘探拖缆成套装备的体......阅读全文

美海洋地震学家担心失去科考船

   马库斯朗塞特号面临预算危机。图片来源:Bob Vergaras   马库斯朗塞特号是一艘著名的科考船。但由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预算紧缩,这艘船可能有了另一个家:一家纽约造船厂。去年,马库斯朗塞特号只在海上航行了128天。   这艘长约70米的船属于NSF,由哥伦比亚大

我国自研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海经”系统,完成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业

  10月3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搭载我国自研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经”系统,首次完成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业,发布了我国首张超深水三维地质勘探图,标志着我国深海油气勘探关键核心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对保障我国海洋油气开发自主可控、推进深远海油气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地震难以预测?厘米级传感新技术是福音

美国西海岸正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家住华盛顿州的杰瑞·帕罗斯担心大地震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威胁着他的乡里。与其他人干着急不同,帕罗斯尝试用实际行动规避风险。他发明了用于地震监测的石英传感器,以此建立公司开展业务赚了大钱。地震传感器最初用于化石能源开采等相关行业,现在,帕罗斯打算使用自己的发明,

海洋多道地震研究揭示洋中脊热液流体通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619.shtm

南海海洋所揭示流体侵入在地震孕育机制中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志等在地震孕育机制相关研究中取得进展,揭示了流体侵入在地震孕育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诱发地震的因素众多,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影响地震产生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壳应力强度、断层构造形态、流体应力积累和温压条

上海光机所提出高灵敏海洋地震波阵列探测新方案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间激光信息传输与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提出一种基于密集多信道融合的高性能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实现海洋水声与地震探测新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光波技术学报》(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上。  分布式声波光纤传感技术(DAS)

南海海洋所利用地震反射技术研究内孤立波与涡旋

  近日获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唐群署等利用反射地震观测到的数据,并集合遥感卫星-物理海洋现场观测资料,在南海北部观测和捕捉到内孤立波,并在阿拉斯加湾探测到海表涡旋细结构。这是首次利用反射地震观测海洋内孤立波,也是首次全新尝试利用该方法深入研究海表中尺度反气旋涡,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P

研究发现日本大地震-可能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海底贝类和微生物的生存区域出现变化,有可能通过食物链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青森县下北半岛2011年3月曾出现10米多高的海啸,地震海啸发生5个月后,研究小组采集了下北半岛近海的海底沉积物,调查了其中含有的生物。  结

四川地震专家:汉源4.8级地震为走滑型地震

记者20日从四川省地震局获悉,此次该省雅安市汉源县境内发生的4.8级地震为走滑型地震,震中位于汉源-甘洛断裂北段。四川省地震局研究员杜方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汉源4.8级地震为走滑型地震,震中位于汉源-甘洛断裂北段,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基本符合。汉源-甘洛断裂起自泸定瓦斯营盘西北,经金坪、火厂坝

地震专家:本次四川泸定县地震为主余型地震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截至5日20时30分,地震已经造成46人遇难,其中甘孜州29人,雅安市17人。这次地震属于哪种类型?还有哪些方面需要防范?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 蒋海昆:在中国大陆地区每年平均发生6级以上地震大概4次,其中,7级以上的

地震台网中心刘杰:否定地震比预报地震成功率高

  前震一个多小时内主震就来了,预报前要开会会商,处理来不及了。■关于汶川地震  震级超出历史极限了,你让我预报我真不敢。■如何反思  不是我们工作的失误,这是科学认识水平的问题。跟上一代预报工作相比,我们这代人更实事求是,不大吹大放。■为何频繁辟谣  

南海海洋所南澳岛海域地震区地质结构及构造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夏少红团队,通过在南澳岛海域开展主动源反射地震与海陆联合广角地震综合探测,刻画1918年南澳7.5级大地震震源区的三维地壳结构,明确海底发震断裂(滨海断裂带)的位置和特征,揭示南澳岛海域地震活动区的深部发震构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i

张晓东:识别地震谣言-科学应对地震问题

地震专家张晓东谈如何识别地震谣言和科学正确应对地震等问题 【摘要】中国地震专家张晓东指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的“地震预测”都是谣传,目前我国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很低。      1.近期网络上关于地震的谣传比较多,如何识别地震谣传呢

地震释疑:张衡“地动仪”能否记录地震

5月12日四川地震,牵动了全国民众的心。震感瞬间传至全国各地。一些网友认为,既然汉代就有“地震仪”,为什么依然无法预测地震呢?   也有网友指出,此前的“蟾蜍迁徙”已经预报了地震。动物真的能预报地震吗?   英国学者米尔恩根据文献记录复原了“候风地动仪” 日本学

南宁地震局“毒蛇地震预报员”提前感知四川地震

新华网广西频道5月13日电(记者王志伟)“我们人工地震观测点的蛇近期急躁不安,不进食,有部分发生碰撞受轻伤。5月12日,在地震发生后的短短10分钟内,南宁地震局就将观测数据和最新分析资料上报。”南宁市地震局局长蒋维松告诉记者,根据经验判断,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附近有重大震情发生,二是本地会发

预测地震新突破-传感器植入地震断层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预测地震的研究路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将在新西兰的阿尔派断层钻一个1300米深的洞,并由此收集重要的数据,这将有助于他们预测未来发生的地震。该断层大约每330年断裂一次,进而引发一场地震(震级曾达8级)。最近的一次地震发生在1717年,因此下一次地震预计在最近的

美地震学家力推发展地震预警系统

美国学校的孩子们在防震演习中躲在桌下   一场大地震可能会袭击美国,夺去数百人的生命,它将在20年后、两年后还是明天到来,无人知晓。这样的灾难将督促这个国家建立一个公共地震预警系统,给人们数秒钟或数分钟时间为地震作准备。“与其等待下一场大地震刺激政治行动,我认为我们必须现在就建立一个预报体系。”美

科学家研究发现地震或能“愈合”地震

  本报讯(记者唐凤)4月15日,《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裴顺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美国莱斯大学教授钮凤林及其他合作者有关龙门山断裂带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分析了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西部的龙门山断裂带在大地震中的结构演化过程,观测到清晰的地震波

孙士鋐:地震“预警”概念并非地震预报

  “首先我想说明一点,前几天多家媒体报道了青海玉树7.1级地震前的预警问题,这是出自于许多人对预警概念的不清楚。根据一些事件,在编辑过程中错误地使用了预警一词。”对于青海玉树4.7级可以作为其后7.1级预警这一说法,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表示否定,“现在全世界(的地震研究)都不可能将大震

地震局:玉树地震灾害呈四特点

  中国地震局:玉树地震灾害呈四特点   震源深度14公里 与汶川地震有关联   本报北京4月15日讯(记者张巧玲)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副司长苗崇刚今天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青海玉树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经初步调查,玉树县、称多县部分地区受到了比较严重的灾害,涉及人口约10万人,重灾区主

河北地震局:邢台3.3级地震系1966年大地震余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4月30日2时36分,邢台市宁晋县、新河县交界(北纬37.5,东经115.1)发生3.3级地震。     当天,宁晋县大曹庄乡一李姓村民说,地震时感到屋顶有晃动,并伴着“轰隆隆”的声音,但晃动很快过去。“

关爱海洋:响彻海洋日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我国首次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庆祝活动在天津举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本次活动发来贺信。   今年联合国将世界海洋日的主题确定为“我们的海洋:机遇与挑战”,我国的主题为“关爱海洋——我们一起行动”。主办单位号召大家加入到爱护海洋、保护海洋、发展海洋事业

中国地震台网:印尼班达海发生里氏6.0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消息,印尼班达海于北京时间15日19时29分,发生里氏6.0级地震,震中位于南纬7.4度、东经128.9度,震源深度150公里。

汶川地震属浅源地震破坏力度较大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记者杨维汉 谭浩 隋笑飞)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上海、宁夏、云南、重庆等10多个省区市均有震感。有关专家对此次地震形成的原因、进一步发展趋势和今后应注意的问题作出了初步分析。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介绍,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

泸定6.8级地震:地震震害调查工作有序推进

  记者7日从四川省地震局获悉,甘孜州泸定6.8级地震现场震害调查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调查人员已调查点位78个(76个房屋烈度点,2个地灾点)。  甘孜州泸定6.8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震局派出19个灾害、1个人员伤亡情况调查队,以及1个无人机灾情调查组共80余名工作人员赴震区开展调查工作。截至9月6

-国际地震专家: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站在新高度

  汶川地震以后,国内学术界和媒体都十分关注地震预报问题。近日,国际地震研究专家和学者会聚北京,召开了地震学与地震可预测性国际会议。会议期间,《科学时报》记者访问了一部分在国际上得到公认的地震研究专家。他们既有一致性观点,也存在科学问题解决途径的分歧。   Max Wyss:追求真理是科学的本质

地震专家解析汶川地震灾害救援最大难点

四川汶川五·一二大地震救援进入第四天,随着重灾区汶川县救援获得突破后,救援人员已经进入四川所有受灾区县。目前已迫近灾后关键的七十二小时,被埋被困者的生命力也正逼近极限,中国的抗震救灾进入全力攻坚阶段。 眼下,汶川震灾救援最大难点是什么?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谭先锋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

专家:日本7.2级地震能量仅为汶川地震1/16

日本东北部发生7.2级地震,但灾情却远比上月四川8级大地震轻微。有地震专家解释,四川地震所释放的能量要强大很多,是这次日本7.2级地震的16倍,两处地形和建筑物结构也有所不同。同时,日本全球首个地震预报系统也对减低灾情,发挥了重要效用。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尽管发生在日本东北部及中国四川的两场地

测辐射-知地震

   当问地震学家何时能预测地震时,他们的回答通常是这样的:在遥远的未来和永远不可能之间的某个时间点。尽管近年来已出现一些有希望的线索,但地震预报的历史散落着各种错误的开始和伪科学。不过,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地壳可能在破裂前以地下和大气中电磁辐射异常的形式给出线索,而这些异常会在地震发生前的几分钟到

中国将首次在南极投放海底地震仪

  由中国自主研发的两台海底地震仪将随第28次南极科考队前往南极,并将投放于南极普里兹湾以北海域,对南极大陆及其周边海域的地震情况进行观测。这是中国首次在南极地区投放海底地震仪。   据这一科研项目的现场执行人之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阚光明介绍,海底地震仪由地震计、记录仪和释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