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所等在仿生限域膜催化流动化学合成研究中获进展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一种有百年历史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目前,阿司匹林主要通过O-乙酰化反应制备。常用催化剂包括浓硫酸等酸性化合物和吡啶等碱性化合物,它们催化O-乙酰化反应所需的反应温度较高,难以完全转化并易造成环境污染。生物酶催化剂得益于酶分子通道的限域作用,使其可以实现低能耗、高转化率、高选择性、快速反应的化学合成。通过学习酶分子通道的结构,研究人员发展出一系列纳米多孔材料作为纳米限域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温度并提高反应效率。但是目前仍然难以实现接近酶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这是由于反应物分子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纳米通道中进行反应的,缺乏足够的在限域通道中反应的时间。因此,目前该领域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如何调控限域通道与反应物分子尺寸相当,同时提高反应物分子在限域通道中的停留时间?通过解决这两个科学问题,就有希望实现接近酶催化剂的反应性能。201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雷提出了“量子限域超流”的概念,并指出将把“量子限域超流”概念引......阅读全文

理化所等在仿生限域膜催化流动化学合成研究中获进展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一种有百年历史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目前,阿司匹林主要通过O-乙酰化反应制备。常用催化剂包括浓硫酸等酸性化合物和吡啶等碱性化合物,它们催化O-乙酰化反应所需的反应温度较高,难以完全转化并易造成环境污染。生物酶催化剂得益于酶分子通道的限域作用,使其可以实现低能耗、高转化率、高

理化所等在仿生限域膜催化流动化学合成研究中获进展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一种有百年历史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目前,阿司匹林主要通过O-乙酰化反应制备。常用催化剂包括浓硫酸等酸性化合物和吡啶等碱性化合物,它们催化O-乙酰化反应所需的反应温度较高,难以完全转化并易造成环境污染。生物酶催化剂得益于酶分子通道的限域作用,使其可以实现低能耗、高转化率、高选择

理化所在仿生限域膜催化流动手性合成方面取得新进展

生物酶催化剂得益于酶分子通道的限域作用,使其可以实现低能耗、高转化率、高选择性、快速反应的化学合成。通过学习酶分子通道的结构,研究人员发展出了一系列纳米多孔材料作为纳米限域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温度并提高反应效率,但要实现接近酶催化的反应性能仍然是一个挑战。2018年,理化所江雷院士提出了“量子限域超

纳米限域研究取得新进展

  分子在纳米孔道限域环境中扩散和反应显示了非常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理论工作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和模拟。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研究员带领的“界面和纳米催化”研究组(502组)在自行研制的一套与固体核磁共振仪耦合的动态催化反应系统中,采用激光诱导超极化129Xe技术,首次在模拟催化

分子筛限域传质机制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郑安民研究团队在沸石分子筛限域扩散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利用分子筛限域环境实现长链烷烃分子自由度的精准调控,通过分子“悬浮”效应实现其超快扩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亚纳米级别的多孔材料是

纳米限域作用助力电催化碳碳偶联

  由于世界范围内人们对化石燃料的消耗以及过量开采,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水平持续升高,且已经对环境造成一定破坏。CO2过度排放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全球气温升高,这将对人类未来以及地球环境造成深远的影响。CO2电化学还原技术将清洁能源所产生的可持续电力以化学能的形式进行存储,得到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

低维材料的限域催化研究获重要进展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研究员徐小志与上海科技大学教授Zhu-Jun Wang、北京大学教授刘开辉、韩国蔚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丁峰合作,在低维材料的限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原位发现了石墨烯在限域空间里的反常刻蚀、再生长行为。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Nano Letters。

分子筛限域传质机制最新研究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郑安民研究团队在沸石分子筛限域扩散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利用分子筛限域环境实现长链烷烃分子自由度的精准调控,通过分子“悬浮”效应实现其超快扩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亚纳米级别的多孔材料是

大连化物所石墨烯限域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石墨烯限域催化及表面催化原位表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利用实验室自行研制的光发射电子显微镜/低能电子显微镜(PEEM/LEEM),并借助于美国Berkeley国家实验室和Texas A&M University的相关科学装置,姚运喜、傅强和包

制备限域MOF材料用于高性能电解水反应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肖建平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涛团队、浙江大学研究员侯阳团队在电解水材料设计中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制备了限域环境下的NiFe MOF材料,实现了超低过电位(106 mV)和超高电解稳定性(大于150小时)的电解水过程。相关成果发表在《自

制备限域MOF材料用于高性能电解水反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056.shtm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肖建平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涛团队、浙江大学研究员侯阳团队在电解水材料设计中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制备了限域环境下的

基于量子限域离子超流体的神经信号传输过程

  传统的Hodgkin-Huxley模型认为,神经信号传输是通过动作电位沿着神经元轴突进行传播,动作电位是由K+/Na+在Na/K泵的离子扩散产生的,而其余大部分Na/K泵是静止的。这种离子流体是熵驱动的无序流体,离子扩散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类似于多米诺骨牌效应,传播速度相对较慢(~1 m/s)

化物所多相催化界面限域效应研究受邀撰写综述文章

  近年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在多相催化界面限域研究方向上开展的系列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近日受邀撰写的综述文章Interface-confined oxide nanostructures for catalytic oxidation

大连化物所发表二维材料限域催化进展报告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邓德会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二维材料限域催化用于能源转化”(Confinement Catalysis with 2D Materials for Energy Con

基于二维层流膜体系实现高效限域流动反应

2023年2月14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院士团队张锡奇副研究员在Matter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Regulating Interlayer Spacing of Aminated Graphene Oxide Membranes for Efficient Flow Reactions”的

大连化物所多相催化的界面限域效应研究再获进展

PtNi双组分催化体系中的表面NiO和次表层Ni催化CO氧化反应的协同作用机制  日前,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在多相催化的界面限域效应研究中再次取得新进展。  在众多的催化过程中,催化活性中心往往是配位不饱和的金属原子,这些物种具有亚稳态、

大连化物所纳米限域催化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肖建平、潘秀莲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等基于碳纳米管的纳米限域催化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在日前出版的《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15, 137, 477−482)发表,并被选为亮点(spotlight)文

生态中心电化学膜孔道限域反应机制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曲久辉院士团队基于实验研究与多物理场有限元模拟,在电化学膜孔道中的限域氧化反应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Unveiling the spatially confined oxidation processes in reactive electrochemical

大连化物所发表碳纳米管限域催化研究综述文章

  继2008年在英国Chem Comm发表特写论文(Feature Article)后,受美国化学会《化学研究报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邀请,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潘秀莲研究员和包信和院士等近日撰写综述文章,详细报道在限域催化领域研究最新进

我所制备限域MOF材料用于高性能电解水反应

近日,我所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8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张涛研究员团队、浙江大学侯阳研究员团队在电解水材料设计中取得新进展,制备了限域环境下的NiFe MOF材料,实现了超低过电位(106 mV)和超高电解稳定性(大于150小时)的电解水过程。  电解水(o

溶剂热法合成UiO66金属有机框架限域的钴

  Solvothermal synthesis of Co-substituted phosphomolybdate acid encapsulated in the UiO-66 framework for catalytic application in olefin epoxidation 

大连化物所二维原子晶体限域生长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二维原子晶体限域生长及原位表征研究工作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的《美国化学会·纳米》上(ACS Nano; 2015, 9, 11589-11598)。  二维原子晶体及其异质结结构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该结构的可控制备是

包信和院士纳米限域催化等项目获陈嘉庚科学奖

  近日,2018年度陈嘉庚科学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揭晓。其中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信和院士的项目《纳米限域催化及其在甲烷直接转化中的应用》获陈嘉庚化学科学奖,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黄正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化学科学奖、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生命

大连化物所实现二维晶格限域Cu原子催化甲烷室温转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研究员邓德会、副研究员于良团队在甲烷低温转化制含氧化合物研究中取得进展,发现二维Ru纳米片边缘晶格限域的Cu位点,可在室温下直接催化甲烷与双氧水高效转化为甲醇和甲基过氧化氢等高附加值化合物。该工作为设计和开发温和条件下

MFI型分子筛限域环境下芳烃受阻运动机理揭示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固体核磁共振及前沿应用研究组(510组)侯广进研究员、陈魁智研究员团队,利用固体核磁共振(ssNMR)技术,研究了客体芳烃分子运动行为,并对分子筛孔道的限域效应提出了新的理解。分子筛独特的微孔孔道结构赋予其限域效应,对吸附分离和择型催化发挥重要作用。通常,分子筛限域效应随吸附分

科学家提出一维纳米限域有序组装反应的概念

  纳米限域化学反应,是指限域在纳米通道内部的化学反应,通常比通道外部和体相中反应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反应效率。纳米限域化学反应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其中一维纳米限域化学反应研究最为广泛,包括碳纳米管、金属氧化物纳米通道、介孔纳米通道等材料。然而,纳米限域作用增强反应性能的本质机理仍不明确,这成

纳米石墨烯限域单原子铁催化剂研究取得新进展

  12月14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德会副研究员和包信和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长期研究二维催化材料和纳米限域催化的基础上,成功将FeN4结构限域在纳米石墨烯骨架中,并结合多种高分辨探针手段,首次直接观察到石墨烯内嵌FeN4中心的原子结构。该限域结构有效地维持Fe原子配位不饱和状态

研究人员发现合成气转化中分子筛动态限域作用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化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员潘秀莲、副研究员焦峰团队在合成气催化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了合成气转化中分子筛动态限域作用,并揭示了其对产物选择性的调控原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 该团队于2016年提出金属氧化物和分子筛耦合的双功能OXZE

中科院实现二维晶格限域Cu原子催化甲烷室温转化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邓德会、副研究员于良团队在甲烷低温转化制含氧化合物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发现二维Ru纳米片边缘晶格限域的Cu位点,可以在室温下直接催化甲烷与双氧水高效转化为甲醇和甲基过氧化氢等高附加值化合物。该工作为设计和开发温和条件下的甲烷高效转化催化剂提

大连化物所碳纳米管限域催化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帆、潘秀莲和包信和等在碳纳米管的限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碳纳米管可认为是由石墨烯片卷曲形成的一维管状材料,因曲率导致原本对称分配的π电子云发生畸变,由管内向管外偏移,在管内外形成电势差。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