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西南山区发现两个蜘蛛新物种

中国研究人员28日在新一期开放期刊《Zookeys》上报告说,他们在中国四川省洪雅县和重庆市缙云山分别发现两个蜘蛛新物种。它们的体长在1毫米左右,小小的头部与超大的身体不成比例,而且结的是三维立体的球形网。 四川大学副教授林玉成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枢强报告说,两个蜘蛛新物种均隶属于蛛形纲蜘蛛目密蛛科。它们的生活环境极为隐蔽,生活习性不为人知。由于个体微小,在野外采集时用肉眼往往很难区分是否成熟或是否为其他蜘蛛的幼体。 其中一种蜘蛛叫瓦屋密蛛,是2012年6月在四川省洪雅县发现的。它们生活在瓦屋山山顶原始森林地表阴暗潮湿的苔藓丛中,雄蛛体长仅0.6毫米,雌蛛体长仅0.75毫米,这也是世界上个头最小的蜘蛛之一。 另一种叫渝洞密蛛,是2010年4月在瓦屋山以东350公里的重庆市缙云山采集到的,它们生活在地表灌丛下的苔藓地衣层中,雄蛛体长1.01毫米。“遗憾的是,由于生长环境特殊、个体微小不易发现等因素,......阅读全文

中国实验动物学科发展40年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集成了生物学、兽医学、生物工程、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技术为研究对象,产生实验动物资源、动物模型资源、动物实验技术、生物信息和动物实验设备等,为生命科学、医学、药学、食品、农业、环境、航空航天等相关学科发展提供系统性生物学

国内外实验动物模型概览

  生命是“能够自我营养并独立生长和衰败的力量”,这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通过动物、植物的研究对生命的哲学概括。动物也成为古代先哲们探索生命奥秘的主要对象之一,盖伦(Galen,公元130—200)开创了动物解剖学和实验生理学,他将来源于动物的知识推广到对人体的认识

云南6年发现种子植物168种,却难进保护名录

   怒江金丝猴、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漾濞槭……近年来,云南省接连发现新物种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开展保护的新问题。发现新物种,到底难不难?未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能不能得到保护?保护新物种,还有哪些举措要完善?  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都算不上新闻”  “其实在圈子内,发现植物新种都算不上新

马达加斯加发现罕见食肉动物新物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0/238757.shtm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杜瑞尔野生动物保护信托基金会生物学家近日发表研究论文称,他们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发现了一个食肉动物新物种,这是24年来发现的第一个食肉动物新物种。

2017年5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5月份即将结束了,5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Cell:皮肤中的调节性T细胞促进毛发再生  doi:10.1016/j.cell.2017.05.002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开展小鼠实验发现作为一类

韩国发现694个物种 274个为全新物种

  北京时间7月2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从2006年起,韩国开始实施一个全国性生物多样性研究计划,该计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历时三年,一直持续到2014年。迄今,韩国科学家已在该计划的第二个阶段(从2009年持续至2011年)发现了694个物种,其中,420个虽

【盘点】5月CNS三大期刊亮点研究汇总

  5月份就要过去了,生物谷小编根据本站报道的Cell、Nature和Science文章的点击量,对读者们关注度比较高的文章进行了盘点,这三大期刊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生物学领域的进展,但仍然十分具有指导性,囊括了生物学各个领域的部分最前沿进展。癌症,HIV以及肠道微生物仍然是读者们最为关注的几个领域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科学家揭示杂交物种形成新机制:相爱没有那么容易

   “我是居中虎榛子,生长在四川和云南。16年前,我被一群科学家发现,他们给了我名字,承认我是个新物种。”  “十几年来,他们一直在不停地研究我和我的父母。现在,他们说,我的存在充满了偶然,因为我父母那段跨越种族的‘爱’。”2021年2月《分子植物》封面。(图片来源:《分子植物》)  “以往人们认

中科院Science公布最新基因组

  继2012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完成了首个山羊全基因组图谱之后,6月昆明动物研究所,华大基因等处的研究人员又公布了绵羊基因组序列,并且将这一基因组与其它哺乳动物基因组进行了比对,构建了相关的系统发育树。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6月6日Science杂志上。  参与这项

科技部发布《“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总体部署,为加快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科技部特制定《“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中医药蕴含着

纳米孔测序!耗资1.8亿美元的DNA“条形码”旨在发现新物种

  几百年以来,生物学家都在以一种极其缓慢的速度探索新物种,描述其定义特征。如今,伴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突破,生物学家已经可以在几个小时内确定一份样本是否为新物种,并且这一成本将有望降至几美分。这是一场由短链DNA驱动的科技革命,这段DNA我们称之为DNA“条形码(barcode)”。它们的多样性足

《科学》杂志:新基因研究显示水母或是人类祖先

  科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人类是从海绵动物进化来的,但是新的基因研究显示,水母状动物可能才是为人类进化过程开启第一扇门的生物体。   在试图填补栉水母基因组序列中空白的时候,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动物与地球上的其他动物物种存在联系。栉水母是一种类似于水母的凝胶状海洋动物。   事实上,它有很多与其他动

培育人猿混合体,让猪长人类肝脏:你能接受哪一种?

  生物医学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不仅证实了人类和其他动物之间存在“延续性”,而且进行相关研究的目的很明确——为了人类更美好的未来。目前研究者正致力于在动物体内培养肾脏、肝脏等器官。研究者试图找出哪一物种的遗传指纹足够接近智人的遗传指纹,进而被人类受体的免疫系统接纳,同时也能代替受体的受损器官发挥功能

Nature新文章解析三大基因组

  发表在最新一期(12月19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篇新文章,揭示了三个重要生物――水蛭(leech)、海蠕虫(Capitella teleta)和青贝(limpet)基因组。通过这一研究,来自莱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JGI)的科学家们将冠轮动物

克隆技术研究现状

一、克隆的早期研究    克隆一词是英文单词clone的音译,作为名词,c1one通常被意译为无性繁殖系。同一克隆内所有成员的遗传构成是完全相同的,例外仅见于有突变发生时。自然界早已存在天然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克隆,例如:同卵双胞胎实际上就是一种克隆。然而,天然的哺乳动物克隆

DNA揭示猫的世系图千万年前洲际大迁移

留在野生猫科动物DNA中的“基因组爪印”清楚地展示了猫科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也揭示了它们过去的几次重大迁移。         猫科动物,神秘而优雅。它们不仅惹主人怜爱,也同样引起了那些试图破解它的起源和进化过程的科学家们的强烈兴趣

Nature Neuroscience:张锋参与发表新综述,聚焦脑疾病

  8月26日,《Nature Neuroscience》刊登了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MIT-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剑桥大学、浙江大学和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处的一篇综述文章,题为“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modelin

新冠何时溢出到人类?疫苗如何应对变异?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都暴发于近二十年,并由不同的冠状病毒株(CoV)引起。这些病毒被认为来源于蝙蝠,然后通过中间宿主传播给人类。SARS-CoV来源于野生动物市场的果子狸,MERS-CoV源自单峰骆驼

冯国平、张锋Nature子刊发表综述文章

  8月26日,《Nature Neuroscience》刊登了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MIT-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剑桥大学、浙江大学和中科 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处的一篇综述文章,题为“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modeli

12月Cell期刊亮点研究全在这里

  2019年12月份即将结束了,12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Cell:经过基因改造的大肠杆菌也可通过摄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生长  doi:10.1016/j.cell.2019.11.009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皮层扩布性抑制与偏头痛的相关研究进展

  偏头痛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原发性头痛。根据最新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在50岁以下的人群中偏头痛已跃居致失能性疾病排行榜第一位,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皮层扩布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CSD)与偏头痛先兆症状相关

【盘点】衰老与疾病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人为什么会变老?对于人类来说,如何才能长生不老真的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但是至今为止都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影响整个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均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数据显示到2050年约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年龄将超过60岁。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美首次获得濒危物种的干细胞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4日报道,美国科学家使用动物的皮肤细胞,通过诱导多能性技术,首次获得了濒危物种的干细胞。他们表示,最新研究有望让物种免于灭绝;也可用于人类的疾病治疗。相关研究发表在9月4日出版的《自然·方法学》杂志上。   5年前,圣地亚哥动物园保护研究所的奥利弗·瑞德和斯克利普斯研究

高原上的动物进化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的机制研究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机制。事实上,就人类来说,不同的高原民族的适应都不一样,更何况不同的物种呢。参见:高原生活的人类通过什么机制适应低压缺氧的环境? - 雪山象的回答低压造成的缺氧是高原环境对生物适应的最大阻碍。在高等动物中,调控对缺氧环境应对的核心通路就是HIF (Hypoxia-inducib

博物馆中的“二次灭绝” 大量生物标本面临“生存”危机

   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学会一个房间中,Ricardo Moratelli正在研究数百只死蝙蝠——它们的翅膀整齐地折叠着。Moratelli在排成一列列的像执行任务的轰炸机队列般的标本中间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每只蝙蝠的右膝关节处都系着一个标签,告诉Moratelli它们是在何地于何时被何人收集到的

专家解读“人兽”之惑

布莱尔最后的“大礼” 6月27日,托尼·布莱尔卸任英国首相。尽管人们对于布莱尔执政10年来的表现毁誉参半,但布莱尔在卸任前实实在在地为英国科学家献上了一份“大礼”。5月17日,英国政府批准了一项法律草案,允许科学家进行人兽混合胚胎研究。布莱尔在离职演讲中说:“为了这个国家,我竭尽全力做了自

科学家发现寒武纪“隐居者”化石

  《科学报告》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描述了寒武纪(5.41亿~4.85亿年前)叶足动物的一个新物种—— 一种具有柔软附肢的蠕虫状动物。研究人员将这个命名为Lenisambulatrix humboldti的新物种与之前描述过的叶足动物仙掌滇虫(Diania cactiformis)进行比较,发现了一些

动物实验:科学道义难两全

  为了进行医学研究,实验室里的长尾猴经常被迫接受精确的大脑手术  看到关在笼子里、等着被开膛破肚的猴子或猫狗,动物保护主义者总是义愤填膺;而另一方是科学家与政府用论文与法律,阐述动物实验对于治疗人类疑难病症的必要性与贡献——这是人们在思考动物实验这个问题时所面临的良心考验。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