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化物所等提出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转化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低浓度CO2直接电解高效制CO,为工业废气中CO2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CO2电解能够将烟道气等工业废气中的CO2转化为高值燃料和化学品,是颇具应用前景的负碳技术。当前,CO2电解研究通常使用纯CO2原料气,而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道气等工业废气中CO2浓度较低。从烟道气中捕获和纯化CO2的能耗和投资成本较高,降低了CO2电解技术的经济可行性。低浓度CO2直接电解可显著降低获取高浓度CO2的分离纯化成本,但CO2浓度的降低使得高效CO2电解更具挑战性。因此,实现低CO2浓度条件下的高效CO2电解制燃料和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该团队利用分子修饰策略构建了有效耦合CO2捕获和转化过程的反应微环境,实现了低浓度CO2的直接电解转化。该......阅读全文

高温二氧化碳电解研究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973.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汪国雄研究员与吕厚甫博士团队在高温二氧化碳(CO2)电解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电化学原位表征研究,揭示了固体氧化物电解器阴极动态重构和

二氧化碳电解技术助力碳中和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汪国雄研究员、高敦峰研究员团队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揭示了碱性膜电解器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反应覆盖度驱动的选择性变化机制,并组装出千瓦级电堆,其电解性能达目前文献报道最高值。该成果可以实现钢厂尾气或者化工尾气的

电解二氧化碳制甲醇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发布消息称,近两年,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与上海华谊集团合作开展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业化技术的研发,在完成了近1200小时连续运转的单管试验的基础上,近期研发团队与设计部门完成了10~30万吨/年二氧化碳甲醇技术工艺包的编制。目前围绕该技术已经申请国家发明ZL10项,催化剂性能及单

变废为宝-二氧化碳竟能转化为甲醇?

  燃烧化石燃料后排放二氧化碳(CO2)是目前形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电还原CO2得到甲醇等燃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潜在途径。在这一过程中,电催化剂是制约能量转化效率以及经济性的关键。遗憾的是,目前在CO2到甲醇转化中仍缺少性能优异的电催化剂。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

英国着手研究二氧化碳转化塑料项目

  塑料的最大来源便是石油,但由于石油基塑料消耗能源大,并且生产出的塑料对环境污染大,于是生物塑料便诞生了,它可来源于植物甚至二氧化碳,据英国媒体报道,约克大学研究人员正着手在通过前沿科技将废弃生物质及二氧化碳转换成塑料原料的项目。    为提高国内科研机构对新材料的研发热情,英国工程和

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上海高研院——上海科技大学低碳能源联合实验室在电催化二氧化碳(CO2)还原转化生成甲酸和乙醇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日前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现代社会消耗了大量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使温室气体如CO2排放量急剧增加,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等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如何高效率地获

大连化物所:二氧化碳电解技术取得新进展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获悉,该所包信和院士、汪国雄研究员、高敦峰研究员团队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可实现钢厂尾气或者化工尾气的高值化利用,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技术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

大连化物所所提出酸性二氧化碳电解新策略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502组)包信和院士、汪国雄研究员、高敦峰研究员团队在酸性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通过催化剂微环境调控,实现了工业级电流密度下高能量效率和高碳利用效率的酸性CO2电解制一氧化碳(CO),并组装出酸性/碱性串联C

大连化物所:二氧化碳电解技术助力实现碳中和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碳中和”上升为国家战略。负碳技术通过捕集、贮存和利用二氧化碳以此抵消难减排的碳排放而成为了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其中近年来快速发展、极具应用前景的二氧化碳电解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性能测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

二氧化碳催化转化可在室温光照下进行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潘云翔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科研人员合作通过在氧化铟表面包覆厚度为5纳米的碳层,成功研制出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二氧化碳转化光催化剂,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方法。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会志》上。  

我国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获突破

  近日,中科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暨上海高研院—上海科技大学低碳能源联合实验室,在电催化二氧化碳(CO2)还原转化生成甲酸和乙醇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结果分别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  现代社会消耗了大量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导致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急剧增加,引发全球

新技术助力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曾杰研究团队近期构筑出铂—硫化钼原子级分散催化剂,并有效拉近催化剂表面铂单原子之间距离,从而实现“单中心近邻原子协同催化”这一新型作用机制,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把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甲酸等清洁液体

新技术助力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曾杰研究团队近期构筑出铂—硫化钼原子级分散催化剂,并有效拉近催化剂表面铂单原子之间距离,从而实现“单中心近邻原子协同催化”这一新型作用机制,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把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甲酸等清洁液体燃

大连化物所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孙剑、葛庆杰团队通过设计一种新型Na-Fe3O4/HZSM-5多功能复合催化剂,成功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高辛烷值汽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DOI:10.103

新材料常温常压下捕获并转化二氧化碳

  核心提示:近日,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共轭微孔高分子材料,该材料能够在常温常压下捕获可观的CO2,同时可在常温常压下催化CO2与环氧烷烃反应,生成高附加值的环碳酸酯。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伟侨带领团队,开发出一种共轭微孔高分子材料,该材料能够在常温常压下捕获可观的CO

研究发现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新途径

  美国德州大学研究人员25日表示,借助氧化铜纳米棒和阳光,他们正在进行用二氧化碳来生产液态甲醇的开创性研究。负责德州大学研究事务的临时副校长克里思南·拉杰西沃说,与过去将温室气体转化成有用产品的方法相比,他们尝试的新途径更加安全、简单且廉价。   拉杰西沃是著名的化学和生物化学教授,同时也是德州

室温下气态二氧化碳可转化为碳电池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6日发表的一项化学最新突破: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液态金属电催化剂,可在室温下将气态二氧化碳(CO2)转化为固体碳材料,并用于能量储存。该方法将为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作贡献,成为可行的“负碳排放”技术。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有可能造成碳排放,而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电解池的电解规律及电解意义

电解池的主要应用用于工业制纯度高的金属,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个装置(构成:外加电源,电解质溶液,阴阳电极)。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引起还原氧化反应的过程。电解意义使在通常情况下不发生变化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所需的化工产品、进行电镀以及冶炼活泼的金属,在金属的保护方

二氧化碳潴留导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正常人每日由肾排出固定酸的量有一定限度,而经肺排出的H2CO3(挥发酸)则相当大,所以,呼吸衰竭时会严重影响酸碱平衡的调节和体液电解质含量。  1、酸碱平衡失调由于通气障碍所致呼吸衰竭,因大量CO2潴留,PaCO2升高,而引起呼吸性酸中毒;同时因严重缺氧,氧化过程障碍,酸性代谢产物又增多,常可并

英国科学家发明转化二氧化碳废气新技术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项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突破性技术。这项高能效技术能够将二氧化碳废气转化为一种名叫环状碳酸酯的化合物。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日前报道,由有机化学教授迈克尔·诺思领导的研究小组估计,借助这项技术,每年可望处理多达4800万吨二氧化碳废气,从而把英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大约4

大连化物所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延强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刘彬合作在二氧化碳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是实现碳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由于二氧化碳分子相对稳定、电化

日研发出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烷新技术

日本静冈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最新研发出一种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烷的技术,新技术将有望大大减少火力发电站和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而获得的甲烷还可以作为燃料等使用。 研究小组首先在直径数毫米、长约5厘米的细铝管内侧涂上含有大量镍纳米粒子的多孔质材料,然后将多根细管聚拢在一起,制成直径

研究提出二氧化碳与氯甲烷耦合转化新策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900.shtm二氧化碳和甲烷不仅是温室气体,更是重要的C1资源。然而,由于二者极高的热力学稳定性,以二氧化碳和甲烷为原料的高值化利用极具挑战性。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文良、刘中民

人工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食物

  确保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食物供应和同时保护环境往往是相互冲突的目标。现在,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开发出一种方法,利用一种人工光合作用来合成制造营养蛋白。动物饲料行业是对大量营养蛋白高需求的主要驱动力,这些营养蛋白也适合用于肉类替代产品。  由施特劳宾大学生物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校

兰州化物所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二氧化碳(CO2)具有安全无毒、廉价易得、可再生等优点。但其直接排放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形成温室效应。目前,全球被回收和利用的CO2资源占比极低,其最大的制约因素是CO2利用成本高。因此,开发经济价值高的CO2利用新技术,对于推动全社会关注CO2,建设具有绿色碳循环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科学家发现,人工触发合成材料中的光合作用,可以将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CO2转化为清洁空气,同时产生能量,具有改善空气质量和创造清洁能源的巨大潜力。这一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材料化学学报》上。  物理学家组织网26日报道,这项突破意义重大。费尔南多·尤里布-罗莫教授说:“从科学角

化学所在二氧化碳化学转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也是一种廉价、丰富的 C1 资源,因此将 CO2 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由于CO2高度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化学惰性,如何实现温和条件(尤其是常温常压)下的化学转化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胶体

兰州化物所多相热催化二氧化碳加氢转化获进展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廉价易得的C1资源。利用清洁能源产生的绿氢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二氧化碳可持续化学转化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清洁催化与合成团队基于调变Ni催

利用甲酸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的材料

  鉴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碳捕获,即从大型排放源中封存二氧化碳,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同化作用已经发生了数百万年,但其能力远远不足以补偿人为的排放。  甲酸盐可以被设想为碳中性生物经济的核心,它通过(电)化学手段从二氧化碳中生产出来,并通过酶的级联反应或工程微生物转化为增值产品。

电解池的电解规律

  (1)惰性电极电解酸、碱、盐溶液,就可以分为电解水型(例NaOH)、分解电解质型(例CuCl2)、放H2生碱型(例NaCl)、放O2生酸型(例CuSO4)等。如果上述方法不容易记忆容易混淆,不妨干脆就重点记住常见阴阳离子的放电按顺序(借助氧化还原知识更容易记),用到时现推导即可。   (2)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