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癌的症状介绍

进行性梗阻性黄疸为胆管癌的主要症状,常伴有皮肤瘙痒。约一半病人伴有中上腹胀痛和发热,但程度一般较轻。少数病人可出现 胆管炎的表现,约一半病人有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 胆囊肿大与否,随胆管癌的部位而异。肝脏常有肿大,可在肋下或剑突下扪及,其质地较坚硬,压痛不显,后期可出现 脾肿大和腹水等 门静脉高压表现。 胆囊癌的临床症状有中上腹及右上腹疼痛不适、 消化不良、暖气、胃纳减退、黄疸和体重减轻等。由于绝大多数病人均伴有胆囊结石,故临床发生的疼痛与 结石性胆囊炎较为相似,在后期,则变成持续性钝痛。黄疸往往是晚期症状,并伴有 恶病质表现。当 胆囊管阻塞或癌肿转移至肝脏或邻近器官时,有时可在上腹部扪及坚硬肿块。如癌肿侵犯十二指肠,可出现 幽门梗阻症状。 进行性梗阻性黄疸为 肝外胆管癌的的主要症状。 总之,胆癌患者必须正视以下症状: 1、持续进行性梗阻性 黄疽。尿浓茶色,粪便灰白。 2、上腹隐痛伴有 消化不良的表现和体重下降。 ......阅读全文

胆癌的概述

  原发性胆囊癌临床上较为少见,较长时间内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国内教科书报道仅占所有癌总数的1%左右。由于B超、CT等 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开展,胆囊癌已逐渐被认识,发现率有所提高。然而胆囊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别。在印度Gupta报告胆囊癌的发病率在所有癌中占2.9%,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1.8%

胆癌的病理

  (一) 胆管癌是指原发于左右肝管汇合部至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管恶性肿瘤。根据癌肿所在部位,可分为上段、中段及下段三种。上段包括左、右肝管及肝总管,发生在此处的癌肿较多,约占 胆管癌的40%-75%。中段指位于 胆囊管到十二指肠下缘以上的一段胆总管。下段指位于十二指肠下缘与乏特氏壶腹之间的 胆管发生

胆癌的症状介绍

  进行性梗阻性黄疸为胆管癌的主要症状,常伴有皮肤瘙痒。约一半病人伴有中上腹胀痛和发热,但程度一般较轻。少数病人可出现 胆管炎的表现,约一半病人有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 胆囊肿大与否,随胆管癌的部位而异。肝脏常有肿大,可在肋下或剑突下扪及,其质地较坚硬,压痛不显,后期可出现 脾肿大和腹水等 门静脉高压

胆癌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胆管细胞癌是起源于肝外胆管包括肝门区至胆总管下端的胆管的恶性肿瘤。胆管细胞癌恶性程度高,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胆管细胞癌最重要的方法。  根据肿瘤部位分为上、中、下三段胆管癌。根据大体形态,分为结节型、浸润型、乳头型等。根据组织学类型分为腺癌、鳞癌、腺鳞癌等。

胆酶分离

基本概述什么是“胆酶分离”?具体的说,“胆酶分离”通常是指在肝炎发展过程中,由于肝细胞的大量坏死,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进行性下降,因此出现上升;同时转胺酶由于已经维持相当长时间的高水平,从而进行性耗竭,因此出现ALT下降,转氨酶不高。这种转氨酶现象就是所谓的“胆酶分离”。转氨酶的高低变化对于肝炎病人来

血胆症的病因

  我国血胆症的发病率占上消化道出血的1%~5%,除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和应激性溃疡外,占上消化道出血的第4位。由于我国的血胆症多来自感染,因而在胆管结石和胆道蛔虫发病较多的地区,血胆症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华西医科大学统计10年来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302例中,血胆症占第4位,居溃疡病、门静脉高压并食管

什么是酶胆分离?

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肝细胞坏死时ALT和AST就会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相一致,因此是目前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AL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AS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和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因此,不同类型的肝炎患者的ALT和AST升高的程度及

什么是酶胆分离?

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肝细胞坏死时ALT和AST就会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相一致,因此是目前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AL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AS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和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因此,不同类型的肝炎患者的ALT和AST升高的程度及

关于胆绞痛的简介

  胆绞痛是指胆结石从胆囊移至胆囊管或胆囊壶腹并嵌顿在胆汁出口时,引起胆囊或胆总管平滑肌收缩,欲将胆结石排出而产生的右上腹部绞痛。本症是消化系统常见症状,常发生在胆囊炎、胆石症的急性发作期。女性多于男性。

胆宁片的介绍

  胆宁片,中成药名。为清热剂,具有疏肝利胆,清热通下之功效。主治肝郁气滞、湿热未清所致的右上腹隐隐作痛、食人作胀、胃纳不香、嗳气、便秘;慢性胆囊炎见上述证候者。

尿胆原的介绍

  尿中胆色素包括胆红素(bilirubin)、尿胆原(urobilinogen)及尿胆素(urobilin),俗称尿三胆。由于送检的多为新鲜尿,尿胆原尚未氧化成尿胆素,枚多查前两者,俗称尿二胆。尿胆原经空气氧化及光线照射后转变成黄色的尿胆素(粪胆素)。

青叶胆的概述

  青叶胆,中药名。为龙胆科植物青叶胆的干燥全草。秋季花果期采收,除去泥沙,晒干。其味苦、甘,性寒。有清肝利胆,清热利湿之功效,用于肝胆湿热,黄疸尿赤,胆胀胁痛,热淋涩痛。

青叶胆的介绍

  青叶胆,中药名。为龙胆科植物青叶胆的干燥全草。秋季花果期采收,除去泥沙,晒干。其味苦、甘,性寒。有清肝利胆,清热利湿之功效,用于肝胆湿热,黄疸尿赤,胆胀胁痛,热淋涩痛。

胆茶碱的检查方法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1.0g,加水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色,与同体积的对照液(取比色用重铬酸钾液1.0ml,加水使成160m1)比较,不得更深有关物质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供试品溶液取本品,加乙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对照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适量,

羊胆胶囊的介绍

  羊胆胶囊,中成药名。由金钱草、大黄、茵陈、牛膝、茯苓、泽泻、青皮、柴胡、川楝子、木香、香附等13味组成。具有清热利湿,清肝利胆的功效。用于肝胆湿热证所致肝胆结石证的辅助治疗,病见右上腹疼痛,或上腹胀满,恶心,厌食油腻,黄疸,舌苔黄腻等。

羊胆胶囊的成分

  金钱草、大黄、茵陈、牛膝、茯苓、泽泻、青皮、柴胡、川楝子、木香、香附等13味。

羊胆胶囊的概述

  羊胆胶囊,中成药名。由金钱草、大黄、茵陈、牛膝、茯苓、泽泻、青皮、柴胡、川楝子、木香、香附等13味组成。具有清热利湿,清肝利胆的功效。用于肝胆湿热证所致肝胆结石证的辅助治疗,病见右上腹疼痛,或上腹胀满,恶心,厌食油腻,黄疸,舌苔黄腻等。

预防胆绞痛的简介

  1、积极控制及治疗胆道疾病。  2、避免暴饮、暴食,不食油腻食物,特别是动物类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何谓“酶胆分离”现象

转氨酶的高低变化对于肝炎病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化验指标。它的变化在肝炎病程 中有无规律可循呢? 一般来说,急性肝炎在病程4-6周内转氨酶应降至正常。肝炎复发时转氨酶升高 可先于症状。如病程超过3个月而转氨酶仍轻度异常,则很容易转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病人的转氨酶出现较大幅度的升高,提示病情可能 发

胆清片的规格

  片芯重0.32g  包装:12片×3板/盒 铝塑装  用途:清化湿热,舒肝利胆。用于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症。  用法: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胆清片的特点

  胆清片治疗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症,具有疗效可靠、作用迅速的特点,在主症的起效和消失时间上,治疗组平均7.8天起效,13.9天消失,而对照组平均11.5天起效,23.6天消失,治疗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胆清片的介绍

  根据国家临床基地试验,以本品与消炎利胆片对照:胆清片总显效率52.35%,总有效率95.30%;消炎利胆片总显效率20.79%,总有效率76.24%。

粪胆原的介绍

  粪胆原又名尿胆原、胆素原。正常人胆汁中的胆红素在回肠末端和结肠被细菌分解为粪胆原,其部分被肠道重吸收进入肠肝循环外,大部分在结肠被氧化为粪胆原,并随粪便排出体外,接触空气后变为粪胆素,为棕红色,故大便常呈棕红色。

乳糖胆盐发酵管

成分  蛋白胨          20g  猪胆盐(或牛、羊胆盐)   5g  乳糖           10g  0.04%滇甲酚紫水溶液    25mL  蒸馏水          1000mL  pH7.4制法  将蛋白胨、胆盐及乳糖溶于水中,校正pH,加入指示剂,分装每管10mL,并放入一个

尿胆原定性试验

实验方法原理 尿胆原在酸性溶液中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实验材料 尿试剂、试剂盒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剂BaCl2实验步骤 一.实验试剂:1,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剂,对二甲氨基苯甲醛2g溶于80ml蒸馏水中缓慢地加入浓HCL 20ml ,贮存棕色瓶中.2,100g/L. BaCl2 试剂

血胆症的诊断

  病史与症状  根据典型的症状,结合有腹部外伤史、肝手术及肝胆疾病等病史,一般来说诊断不会有困难。①发热寒战、黄疸和上腹绞痛后出现呕血、黑便,伴肩背部放射痛。②出血可自行停止,出血后上述症状即可缓解。③出血一周左右发作一次,反复出现,具有周期性。④出血时可有失血性休克的一系列征象。  然而文献中报

本胆烷醇酮

中文名称本胆烷醇酮英文名称aetiocholanolone定  义睾酮的分解代谢产物。80%在肝脏内酶解,前列腺也参与部分转变。其代谢物由尿中排泄。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激素与维生素(二级学科)

血胆症的介绍

  血胆症或称胆道出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或肝外血管与胆道之间病理性沟通,血液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发生的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为外科性、感染性、医源性和其它原因和血胆症。这些原因均可导致胆管与伴行血管间的异常通道,随着两侧压力的变化,而导致出血、出血停止,和血块自溶、脱落而再出血(5~14天)。

什么是酶胆分离?

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肝细胞坏死时ALT和AST就会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相一致,因此是目前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AL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AS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和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因此,不同类型的肝炎患者的ALT和AST升高的程度

胆脂瘤的简介

  一般认为颅内胆脂瘤的发病率为全脑肿瘤的0.5-1.8%。可为多发,大小由几毫米至数厘米不等。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高峰年龄均在4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约为1.25:1。多在成年后才出现症状,以20-50岁发病最多见,占70%以上。可伴有皮瘘、脊柱裂、脊髓空洞症、颅底凹陷症等。  外耳道胆脂瘤病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