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锰酸锂或将成为锂电池正极材料新宠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通过对锂电池及其需求市场,以及各种正极材料的应用前景的分析,认为锰酸锂、三元材料将成为正极材料的新宠,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锂电池行业产销规模不断扩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全球锂电池产量快速增长,2011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46.4亿个,同比增长22.8%,到2012年产量超过80亿个,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和韩国的锂电池产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从市场规模来看,2012年日本福岛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件,导致日本等国掀起“去核化”运动,在客观上加速了锂电储能市场的发展,全球锂电池销售收入达到142.60亿美元,同比增长14.6%。 锂电池行业增长主要动力 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显示,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电动工具、数码相机等众多下游领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手......阅读全文

关于锂电池负极材料纳米材料的简介

  纳米颗粒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nano particle)组成。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nm间的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从通常的关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看,这样的系统既非典型的微观系统亦非典型的宏观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介观系统,它具有表面效应、小

关于锂电池负极材料纳米材料的介绍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寸(1-100 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  "纳米复合聚氨酯合成革材料的功能化"和"纳米材料在真空绝热板材中的应用"2项合作项目取得较大进展。具有负离子释放功能且释放量可达2000以上

锂电池正极材料发展路径

  首先从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分类以及各自特点说起,目前正在使用和开发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包括钴酸锂、镍锰钴三元材料,尖晶石型的锰酸锂,橄榄石型的磷酸铁锂等。    钴酸锂正极材料是目前目前用量zui大zui普遍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结构稳定、比容量高、综合性能突出、但是其安全性差、成本非常高,主要用

关于锂电池负极材料纳米材料的结构介绍

  纳米结构是以纳米尺度的物质单元为基础按一定规律构筑或营造的一种新体系。它包括纳米阵列体系、介孔组装体系、薄膜嵌镶体系。对纳米阵列体系的研究集中在由金属纳米微粒或半导体纳米微粒在一个绝缘的衬底上整齐排列所形成的二位体系上。而纳米微粒与介孔固体组装体系由于微粒本身的特性,以及与界面的基体耦合所产生的

简述锂电池负极材料纳米材料的应用范围

  1、 天然纳米材料  海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海边产卵,但出生后的幼小海龟为了寻找食物,却要游到英国附近的海域,才能得以生存和长大。最后,长大的海龟还要再回到佛罗里达州的海边产卵。如此来回约需5~6年,为什么海龟能够进行几万千米的长途跋涉呢?它们依靠的是头部内的纳米磁性材料,为它们准确无误地导航。

锂电池负极材料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介绍

  (1)惰性气体下蒸发凝聚法。通常由具有清洁表面的、粒度为1-100nm的微粒经高压成形而成,纳米陶瓷还需要烧结。国外用上述惰性气体蒸发和真空原位加压方法已研制成功多种纳米固体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陶瓷、离子晶体、非晶态和半导体等纳米固体材料。我国也成功的利用此方法制成金属、半导体、陶瓷等纳米材料

锂电池材料三元材料的发展介绍

  三元材料的发展历程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LCO的大规模应用,受钴资源的限制,人们希望用资源更为丰富的镍来取代钴。与LCO相比,LiNiO2材料(LNO)因资源丰富价格便宜,且具有更高的容量,曾被认为最有希望的锂离子电池材料[42-46]。但LNO作为正极材料,也存在制备困难

简述锂电池负极材料纳米材料的技术指标

  纳米氧化铝外观 白色粉末。  纳米氧化铝晶相γ相。  纳米氧化铝平均粒度(nm) 20±5.  纳米氧化铝含量% 大于 99.9%。  熔点:2010℃-2050 ℃  沸点:2980 ℃  相对密度(水=1)】:3.97-4.0

关于锂电池负极材料纳米材料的历史特点介绍

  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主要是在实验室探索用各种方法制备各种材料的纳米颗粒粉体或合成块体,研究评估表征的方法,探索纳米材料不同于普通材料的特殊性能;研究对象一般局限在单一材料和单相材料,国际上通常把这种材料称为纳米晶或纳米相材料。  第二阶段(1990~1994年):人们关注的热点是如何利用

锂电池材料碳基材料的发展趋势介绍

  碳基新材料作为国民经济的关键基础材料,拥有极为广阔的下游应用领域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但目前在我国仍尚未形成大规模商业化发展,部分相对低端的产品可实现自给自足,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亟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攻关。在碳基新材料方面,中国科学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