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PRL—徐至展小组—强场超快激光物理研究

近期,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徐至展研究组,在强场超快激光物理研究中取得多项新进展,相继发表在自2006年11月至2007年9月期间的三期《物理评论快报》(PRL)上。 当超快强场激光脉冲的脉宽接近或达到光场振荡周期量级时,光与物质间的极端非线性相互作用过程中将出现一系列新现象、新机制。与长脉冲激光场显著不同,周期量级激光场的波形并进而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不仅与光脉冲的包络形状有关,而且直接受到载波包络相位(Carrier-envelope phase, CEP)的影响。然而,如何测量载波包络相位并对其加以控制,以及如何将激光脉冲的脉宽进一步缩短到单周期乃至亚周期的量级一直是该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该研究组深入研究了周期量级超短激光脉冲在极化分子介质中的非线性传播过程,首次发现了传输过程中形成的光孤子脉冲其强度和脉宽等特性均与输入周期量级超短激光脉冲的载波包络相位有关。该新效应为测量未经放大的周期量......阅读全文

PRL—徐至展小组—强场超快激光物理研究

近期,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徐至展研究组,在强场超快激光物理研究中取得多项新进展,相继发表在自2006年11月至2007年9月期间的三期《物理评论快报》(PRL)上。 当超快强场激光脉冲的脉宽接近或达到光场振荡周期量级时,光与物质间的极端非线性相互作用过程中将出现一系列新现象、新

中科院高功率激光物理重点实验室成立大会

  7月12日,中国科学院高功率激光物理重点实验室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江苏太仓召开。上海光机所所长、党委书记李儒新,副所长陈卫标等出席会议。   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贺贤土院士、副主任林尊琪院士,顾问胡仁宇院士、王世绩院士,以及姜文汉院士、庄松林院士、潘君骅院士等专家

PRL:徐至展等在中红外强场物理领域获重要发现

  我国科研人员近日在中红外强场物理前沿研究领域获得重要成果:利用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近建成的可调谐中红外波段的超强超短激光平台,开展了强场原子阈上电离的实验与理论的深入研究,从实验中发现了中红外新波段(例如,2000nm波长)强光场中,原子的阈上电离电子能谱在低能端出现了令人惊异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视察长春光机所

  6月7日,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一行到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视察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进展。  曹健林一行首先听取了长春光机所所长宣明关于该所情况概述、发展思路、科研工作、实验室建设、产业发展和研究生教育等六个方面进行的汇报,随后详细了解了由该所承担的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

飞秒激光场原子分子动力学研究取得进展

不同原子分子体系在飞秒激光场中的光电子角分布  强飞秒激光诱导产生的电离电子束具有超高时间(亚飞秒尺度)和空间(亚埃尺度)分辨特征,是一种探测原子分子内部结构及超快动力学演化的有力工具。原子分子在强飞秒激光场中的高阶阈上电离现象由电离电子与母核发生弹性碰撞引起。由于电离电子携带了初始原子分子结构信息

物理所飞秒激光场原子分子动力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原子或分子在强激光场中会发生电离,电离电子在激光场的驱动下有机会返回母离子并与其发生碰撞,由此产生一系列的强场效应:当电子碰撞并与母离子再结合时,它辐射高次谐波光子;当电子与母离子发生弹性碰撞时,它将从激光场中吸收更多的光子发生高阶阈上电离;当电子与母离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时,母离子

密苏里大学俞平教授到上海光机所交流

  6月17日,由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联合所团委共同组织的“上海光机所第四期青年创新科技论坛”举办。本次论坛邀请了密苏里大学物理和天文学系俞平教授来所进行学术交流。青年创新促进会成员、青年职工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上午的学术交流会上,俞平

上海光机所激光质子刀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徐至展、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李儒新的率领下,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激光质子刀研究中取得进展。科研人员利用圆偏振拍瓦级超强超短激光脉冲轰击纳米厚度薄膜靶,获得了大流强、准单能的高品质质子束,质子能谱峰能量达到9MeV,峰值流强高达3×1012pr

2012年上海光机所激光损伤阈值水平

        9月23日至26日,在2012年高功率激光光学材料年会(SPIE 2012 Laser Damage---XLIV Anuual Symposium on Optical Materials for High-Power Lasers)组织的全球偏振膜激光损伤阈值水平竞赛中,由中科院

上海光机所超强超短激光成功产生反物质

  每一种粒子都有一个与之相对的反粒子,1932年由美国物理学家卡尔·安德森在实验中证实了电子的反粒子,即正电子的存在。1936年,安德森因发现正电子而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反物质研究在高能物理、宇宙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应用,比如正电子断层扫描成像(PET)在癌症诊断等方面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