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动物所发现蚜虫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适应新机制

由于人类活动等导致大气CO2浓度不断升高。蚜虫是目前唯一一类随大气CO2浓度升高而种群密度增加的昆虫类群,但其产生的机制一直不清楚。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戈峰研究员领导的种群生态与全球变化研究组模拟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到750ppm的环境,以豆科植物蒺藜苜蓿和模式昆虫豌豆蚜为研究对象,利用固氮缺失型与野生型苜蓿为研究材料,从植物的固氮作用、氨基酸代谢、以及豌豆蚜的种群适合度、行为特征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等方面,系统研究了豌豆蚜如何通过植物的固氮作用来调节利用植物的氮素营养从而适应CO2浓度升高。 氮素作为昆虫生长发育的限制因素,其含量受到CO2浓度和蚜虫取食而变化。研究发现,在正常CO2浓度条件下,豌豆蚜危害野生型苜蓿(Jemalong)后,叶片的总体游离氨基酸含量没有发生改变;而在高CO2浓度条件下,豌豆蚜危害增加了苜蓿叶片总体游离氨基酸含量,却降低了固氮突变体(dnf1)叶片总体游离氨基酸含量。不仅如此,豌豆蚜取食高CO2......阅读全文

新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减排有助防止干旱

  据《科学日报》报道,最近的一项气候模型研究发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在短期内为地球创造一个更加湿润的气候。  该研究是由卡内基全球生态科学家曹龙(Long Cao,音译)和肯?卡德拉(Ken Caldeira)完成的,对于理解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降

庆承瑞:全球变暖与反变暖之争和病态科学

  全球气候变暖究竟是无可置疑的权威结论,还是一个缺乏科学依据的谎言?为什么这一研究难度极大的复杂科学问题,在IPCC一方研究得出的结论全是不利的结果,而NIPCC一方则全是有利的。真正科学的结论会是这样吗?  近年来有关温室气体,特别是CO2使全球气候变暖并将导致灾难性后果的理论,

另一个难以忽视的真相 发展中国家面临环境灾难在所难免

无论富裕国家怎么做,处于碳密集道路上的发展中国家都会面临环境灾难。大卫•惠勒、凯文•乌摩尔和罗宾•克拉夫特的研究得出了这个令人不安的结论。在这里,他们阐述了研究中的发现。 现在,国际社会把全球变暖视为一个主要威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是当务之急。印度驻联合国大使的一个谈话,表达了南方国家(即发展中

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作物产量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位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带的华北平原,自1970年代以来,粮食生产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南粮北调”的调入地,变成了“北粮南调”的输出地。以居于华北平原北部的河北省泊头市为例,粮食单产从1949年到2005年增产843%,达每公顷4784 公斤; 在位于华北平原南方的怀远,

方修琦:全球变暖面面观

    方修琦 1962年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环境演变及其影响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之课题 “暖期气候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与人类适应研究”。出版有《全球变化》、《中国碳排放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古地理

碳排放增多或使甘薯体积增大一倍

研究发现,在二氧化碳富集的环境下,甘薯块茎几乎可以增大一倍。 研究显示,人类排放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高可能使甘薯体积变大,而甘薯是许多亚非国家的主食之一。 根据美国夏威夷大学一个团队的研究,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到本世纪末甘薯可能会增大一倍。该团队日前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地

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研究先行一步

于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制问题,《京都议定书》中未作出具体的时间规定,但要求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即所谓后京都时代),对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限制,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研究先行一步  图为江西的一处

2018年度化学领域重要成果回顾

  日前,化学化工界重要媒体,美国化学会主办的《化学化工新闻》依照惯例,总结了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化学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笔者特将其中主要内容编译整理如下,以飨读者。机器学习在化学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人工智能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人工智能在化学领域的应用也是化学家们关注的焦

2018年度化学领域重要成果回顾

  日前,化学化工界重要媒体,美国化学会主办的《化学化工新闻》依照惯例,总结了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化学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笔者特将其中主要内容编译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机器学习在化学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人工智能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人工智能在化学领域的应用也是化学家们关注

版纳植物园古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重建的代理指标研究

  二氧化碳(CO2)是公认的温室气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性。重建古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不仅能够反映地质时期的古环境和古气候情况,还能为未来的气候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利用植物叶片气孔频度(stomatal frequency)与大气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相关性重建古大气

生物燃料或不“绿”第三代生物燃料备受关注

  近年来,生物燃料发展迅猛。所谓生物燃料一般是泛指由生物质组成或萃取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燃料。由于利用的是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生物,生物燃料被认为可以替代化石燃料,成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   有研究机构预计,到2018年,全球生物燃料(生物乙醇与

建立健全订正预报机制 沪空气质量进入预报时代

  今年9月25日,记者在上海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上看到,当日下午4时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为54,空气质量为良。预计9月26日夜间,AQI为25~45,优;27日上午,AQI为30~50,优;27日下午,AQI为40~60,优到良,首要污染物为臭氧。市民张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新发布的空气质量

微生物所揭示三羧酸循环调控白色念珠菌致病性的机制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人体致病真菌。每年由念珠菌引起的女性阴道感染病例达7500万,鹅口疮病例达1300万,血液和深部器官感染人数40万以上。由于对念珠菌基本生物学和感染机理的研究相对落后,目前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念珠菌病的药物非常有限。菌丝发育是白色念珠菌最重要的致病性特征,抑制菌丝发育导致该病原

记中科院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

   生态系统退化,已经不再是一个远离我们的“学术名词”——日益严重的森林退化、荒漠化、海洋生态恶化等,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  “保护现有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整治和修复已退化生态系统,构建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已成为全球性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只

中国科学报:渤海变酸了?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不仅能使气温升高,还将使海水变酸。  当科学家意识到海洋酸化问题的严重性时,对近岸海域海水酸化却仍关注甚少,因为一般认为这应该是开阔海域、较温暖海域海水因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引起的问题。  不过,2011年夏季,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翟惟东研究组在渤海西北部和北部近

科学抗霾,任重道远:北京大学朱彤教授专访| NSR访谈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长江学者朱彤教授 1991 年毕业于德国伍珀塔尔大学(University of Wuppertal)并获得博士学位。作为研究大气污染问题的专家,他长期为政府提供重大国际活动(包括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中控制空气污染问题的建议。  朱彤教授曾是国际全球大气化学

影响细胞生长的几点因素

影响细胞生长的几点因素,摘要: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失去了机体的调节和控制,因此,除满足营养的要求外,还必须使细胞生存环境昼接近活体的环境.外环境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均能影响细胞的生长.一、温度:一般哺乳类及禽类细胞体外培养的适宜温度是37~38℃.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细胞的生长.细

影响细胞生长的几点因素

摘要: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失去了机体的调节和控制,因此,除满足营养的要求外,还必须使细胞生存环境昼接近活体的环境.外环境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均能影响细胞的生长.一、温度:一般哺乳类及禽类细胞体外培养的适宜温度是37~38℃.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细胞的生长.细胞耐受低温的能力比抗热的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高盐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

在化工、制药、燃料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除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外,还含有高浓度的盐类物质,采用生物法进行处理,高浓度的盐类物质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采用物化法处理,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且难以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采用生物法对此类废水进行处理,仍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文介绍了盐浓度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地球升温4摄氏度若不干预CO2含量将比工业化前翻倍

  《自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到2100年地球升温幅度将超出预计的“红线”。专家表示,升温4摄氏度,是在人类不减排温室气体前提下的一种可能性,但我们并不需要因此盲目恐慌。   英国《自然》杂志2013年12月31日在线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说,最新气候变化预测模型显示,如果人类不立即减少温室

2015糖尿病领域“十大突破进展”

  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估计,现在全球约8.3%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到2035年,该病患者人数预计会上升至5.92亿。在2013年,糖尿病导致约510万人死亡,平均大约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大家对糖尿病领域的研究进展一直有很高的关注度。转眼间2015年已经过去了一半,本文为大家盘点这半年来糖尿病

经典污水调试案例:UASB

  UASB反应器可分为两个区域,反应区和气、液、固三相分离区。在反应区下部,是由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形成厌氧污泥床。当废水由反应器底部进入反应器后,由于水的向上流动和产生的大量气体上升形成了良好的自然搅拌作用,并使一部分污泥在反应区的污泥床上方形成相对稀薄的污泥悬浮层。悬浮液

专家认为全球变暖限温承诺过于乐观

   时间来到2100年,整个世界看上去和全球领导人在巴黎相聚并参加历史性气候峰会的2015年年末完全不同。此时,近88亿人挤在这个星球上。能源消耗几乎翻番,经济规模则增加了7倍多。贫富差距依然很大,但各国政府实现了一个关键目标:将全球变暖控制在高出工业化前温度水平2℃以内。  事实证明,在巴黎举行

曲振平、傅强组基于HP ATR FT-MIR在CO2转化甲醇方面取进展

引言  二氧化碳催化氢化直接转化为甲醇,是控制大气中持续不断增长的二氧化碳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可实现碳的资源化利用,对未来碳基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中,甲醇选择性和二氧化碳转化率具有“跷跷板”效应。如何有效平衡两者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成果展示  近日,大连理

自然子刊综览

  《自然—地球科学》   科学家找到古代火星液态水存在原因   据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推测,古代火星可能受到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充分影响达到足够温度,从而使得液态水能够在火星表面流动。科学家们发现火星古代地形中溪谷网状分布似乎是由40亿年前水流蚀刻形成,而当时的太阳光线暗淡,还无法

最新研究揭示远古时期二氧化碳与气候变化关系

冰雪包裹的“雪球”地球 人类科学家一直期望了解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和地球气候系统之间的关系,一些通常的做法是运用科学模型和现实观察进行科学研究。不过最近一段时间,科学家又把眼光放到了远古时期。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一篇论文表明,过去24亿年里,活火山不断释放大量的二

941项/人,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科技奖候选项目/候选人

#aabbccdd2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2{border:1px solid #666666} 序号

气象组织:大气二氧化碳日均浓度破三百万年纪录

  世界气象组织14日发布消息说,该组织全球大气监测网的多个监测站数据显示,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日均浓度值已突破400ppm关口(1ppm为百万分之一),上一次超过这一数值至少在300万年前。   世界气象组织称,依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提供的信息,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自1958年开始持续监

城市黑肺

  据2005年中国致死和致残率、2007年中国全国性N C D风险因素等调查数据估算,2030年前慢阻肺的发病率在6种高发疾病中增长速度最快。   加热,烧杯中一小团绵软的小白鼠的肺逐渐升温,燃烧,直到有机物消耗不见。此时,烧杯底部剩下的一小堆无机物,用肉眼都能看见,它们是吸附在肺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