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地球升温4摄氏度若不干预CO2含量将比工业化前翻倍

《自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到2100年地球升温幅度将超出预计的“红线”。专家表示,升温4摄氏度,是在人类不减排温室气体前提下的一种可能性,但我们并不需要因此盲目恐慌。 英国《自然》杂志2013年12月31日在线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说,最新气候变化预测模型显示,如果人类不立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2100年,地球可能至少升温4摄氏度,超出之前预计的2摄氏度升温“红线”。 “最近三个十年中的每个十年均比1850年以来的之前任何一个十年都暖。”2013年9月2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3:自然物理基础》及决策者摘要,一经发布,立即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和报告中描述的逐渐攀升的气温一样,气候变暖的话题再次火热。 4摄氏度的温度攀升会到来吗?又会带来怎样的生态变化?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科院地理与资源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吴绍......阅读全文

温室效应简介

  名称:温室效应   英文:Greenhouse effect   来自IPCC术语表中对温室效应所做出的定义的中文版。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

最新研究揭示远古时期二氧化碳与气候变化关系

冰雪包裹的“雪球”地球 人类科学家一直期望了解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和地球气候系统之间的关系,一些通常的做法是运用科学模型和现实观察进行科学研究。不过最近一段时间,科学家又把眼光放到了远古时期。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一篇论文表明,过去24亿年里,活火山不断释放大量的二

新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减排有助防止干旱

  据《科学日报》报道,最近的一项气候模型研究发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在短期内为地球创造一个更加湿润的气候。  该研究是由卡内基全球生态科学家曹龙(Long Cao,音译)和肯?卡德拉(Ken Caldeira)完成的,对于理解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降

地球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强于预期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尽管工业化以来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成倍增长,但留在大气中和被地球吸收的二氧化碳比例却长期保持稳定,这说明地球一直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其“吸碳”能力超出人们原先估计。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日前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历史观测数据发现,自1850年以来,留在大气中

学者称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排放无关

  “我是研究地球演化的,太熟悉地球的温度变化了,气候变暖是地球自身演化的原因造成的,同人类社会二氧化碳排放的多少无关。”昨日,四川地球起源演化研究所所长、成都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我国著名民间学者杨槐,携新作《21世纪备忘录――“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真相与人文反思》,走上成都图书馆金沙讲坛,以地球动力

地球气候可为寻找外星生命提供线索

  温室气体之所以有个坏名声,是因为今天的全球变暖跟它们脱不了干系。不过科学家说,温室气体或许也是让生命首先在地球上扎根的“有功之臣”。  德国科学家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该研究围绕温室气体和其他气候条件如何影响地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展开,其结果可为了

“地球环境的过去与今天”高端科学论坛召开

  9月18日,高端科学论坛“地球环境的过去与今天”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举行。论坛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气候学家丁一汇院士和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地层古生物学家陈旭院士等分别从地震、气候和地质历史环境变化的

王会军院士最新解答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气温创历史新高。全球平均气温为14.6摄氏度,比20世纪的平均水平高出0.69摄氏度。  即便如此,近十几年平均气温走平、西欧北美寒冬等“事实”正成为质疑全球气候变暖的理由。  就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近期举行的“杨钟健—裴文中”学术讲坛上,中国科学院

研究称二氧化碳致暖效应将持续近千年

  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牵头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即使二氧化碳排放能够骤然停止,地球大气中已有的二氧化碳也足以在未来几百年里持续令地球变暖。该研究发表于近期的《自然气候变化》上。   研究人员模拟了这一状况:将1.8兆吨碳排入地球大气后,让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骤然停止。据悉,科学家们普遍采用排放骤停的场景

低碳经济:地球系统观的实践

  ——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齐晔   “近20年,我一直在环境气候科学这个领域工作,与其中的许多科学家都有接触。对气候变暖,上世纪90年代就有著名科学家一直有质疑;但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是正常现象——允许不同的声音,要求大同存小异,要看共识。”   虽然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早已

含氟气体对我们有什么危害:元素周期表中的暴龙

  据国外媒体报道,氟是对人有害的气体。这种元素目前仍被用于制造各种人造气体,这些气体中有的导致人暴露于灼人的紫外线下,有的甚至在导致地球变暖。  “氟就像是元素周期表中的暴龙”,化学教授Andrea Sella介绍说,“它瞬间就能与除了氦、氖、氩以外的其它元素发生反应。”  如果你看到过纯的氟元素

美科学家新书解释全球变暖科学概念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致暖效应,这是广泛的科学共识。但到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多高水平会导致我们进入一个无法停止的全球变暖周期?全球顶尖的气候科学专家、美国芝加哥大学地球物理学系教授大卫・阿彻(David Archer)在其新书《全球碳循环》(普林斯顿大学出版

本世纪末CO2排放量将“史无前例”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气候科学研究提出,有增无减的化石燃料使用,可能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本世纪末达到5000万年以来未见的水平。照此发展下去,数百年后,地球气候可能会出现至少4亿多年来未见的状态。  随着时间推移,太阳的光度和辐射量大幅增加,但地球气候却相对保持稳定,数百万年来一直

如不控制化石燃料使用 本世纪末CO2排放量将“史无前例”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气候科学研究提出,有增无减的化石燃料使用,可能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本世纪末达到5000万年以来未见的水平。照此发展下去,数百年后,地球气候可能会出现至少4亿多年来未见的状态。  随着时间推移,太阳的光度和辐射量大幅增加,但地球气候却相对保持稳定,数百万年来一直

国际空间机构谋求建立全球观测平台

  本报讯 全球各大主要空间机构如今正朝着实现一项气候观察家们梦寐以求的能力而努力,即一个统一测量温室气体排放及其碳汇捕捉的国际人造卫星系统。NASA-ISRO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将对全球自然灾害进行监控。  就在本周,来自11家空间机构的负责人有望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发布一项联合声明,呼吁

二氧化碳如何影响气候?

  本周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是各国代表们热烈讨论和商议的重要议题。     大气中二氧化碳从哪儿来?   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地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除此以外,人们的日常消耗也会制造出大量二氧

《自然》:太阳对地球温度影响与人们认知相反

  太阳是地球热能的最主要来源,人们通常认为太阳活动的变化会极大影响地球表面温度:太阳活动增强,会使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反之亦然。但最近英国科学家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研究论文称,太阳活动对地球温度的影响与人们的直观印象恰恰相反,至少在当前的太阳活动周期是如此。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大气物理

化学风化作用能为变暖地球降温

  最近英国科学家通过对9300万年前化学风化作用的研究发现,二氧化碳排放增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后,随着碳排放的减少,在化学风化作用下,气候会逐渐开始变冷并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这一时间远比科学家们原来预想的要短,但也需要30万年之久。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溶解在雨水中,与岩石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反应

温室气体真会导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当今地球是否处于一次前所未有的快速变暖过程当中?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什么?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真的会导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吗?  1月13日,在南京举行的“重大气候转折期生命演变与环境和深时全球古地理、古气候重建”研讨会上,来自古生物学、地球生物学、地层学领域的26位院士、500余名专家对地球和生命

各种无序因素影响逐步积累 未来气候变化难以确切预测

  近年来气温变化迅速,导致全球气候剧烈变化,给许多国家带来灾难性影响。但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气候变化?未来的气候变化可以预知吗?  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院的最新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各样无序因素的影响逐步积累,其结果是很难预测的。这项研究发表在《地球

国家系统布局未来20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科技部等8部门编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简称《规划》),目前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其中,包括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中国南极天文台等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建设重点。据悉,该《规划》是我

英媒体公布未来可能毁灭人类四大灾难

北京时间11月24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地球长达45亿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许多犹如世界末日的大灾难:火山爆发、流星撞击、大火和寒冰一度几乎彻底毁灭了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生灵,甚至威胁到地球本身的存在。日前,英国电视4 台推出一档《灾难》栏目,探讨大破坏所包含的科学,

美发射碳监测卫星OCO-2 提升二氧化碳观测水平

  美国宇航局(NASA)于7月2日宣布,该局当天成功发射了第一枚旨在绘制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分布图的探测器。在由于发射技术问题被拖延了1天后,斥资4.65亿美元的“轨道碳观测者2号”(OCO-2),于当地时间凌晨3点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顺利升空。  NASA在电视直播中称,火箭发射升空后,到

诺奖得主称地球比想象坚强 自愈力超人类破坏力

全球变暖已经日益威胁到生物的生存,北极熊就是最典型的受害者。  据美国《新闻周刊》杂志9月12日报道,《美国学者》季刊的封面出现了一个不合理的观点:地球对你是否驾驶混合动力车毫不在意,杂志中还有一篇以“地球知道什么”为标题的文章。根据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劳克林的观点

未来气候变化仍将剧烈且无法预测

  全球气温快速变化将引发剧烈的气候事件,给多国地区和人民带来不可预知的灾难性影响,全球对此恐慌不已。不过引发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能否对未来气候变化进行有效预测呢?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各种不同的因素累计在一起,导致未来气候变化很难预知。

实验室数据首次阐明奥陶纪冰河期发生机制

  第一批植物登上陆地并非仅仅为浅褐色的风景增添了一抹绿色。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它们戏剧性地加速了暴露岩层的自然分解,并从大气中吸收了大量可使行星变暖的二氧化碳气体,最终将地球气候送入了一个大的冰河期。   在大约4.6亿年前的奥陶纪时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当前水平的14倍到22倍,而全球的平均温

全球十六位科学家联合撰文质疑全球变暖说

  16位科学家共同发表文章对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一说提出质疑。   以下这篇文章由文末所列的16位科学家共同署名: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或许是当代任何一个民主国家的政治候选人都必须考虑的问题。有这样一种被人反复提及的说法:几乎所有科学家都要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阻止全球变暖。但政治候选人

美国罗格斯大学:海洋环流对气候变化影响巨大

   海洋环流沿大洋底部在南北半球间输送热量和水分的同时也运输二氧化碳。(自罗格斯大学)        目前,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多数担忧主要集中在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数量。然而,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

方精云:全球变暖须关注大趋势中的不确定性

  尽管温度趋势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但各种因素只能影响增温幅度的大小,而不改变全球在变暖这一总体趋势。地球处于高温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010年5月初,应联合国秘书长的要求,国际科学院理事会(Inter Academy Council,IAC)宣布组成一个有12名成员的独立调

热带山脉变身地球恒温器 或为造成冰川时代的原因

在一些潮湿的热带山区,二氧化碳会被捕获。图片来源:ROBERT HARDING  讨厌寒冷吗?谴责印度尼西亚吧。考虑到该国2.7亿人口、森林砍伐以及频繁的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变暖的贡献,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奇怪。但在更长的时间内,该国正在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  印度尼西亚和邻近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许多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