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四川理塘防沙治沙成效显著

8月25日,四川省理塘县奔戈乡,牧民在沙土地里查看柳树生长情况。 理塘县是四川省土地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县之一。2009年全国第四次沙化土地监测数据显示,该县各类沙化土地面积达56万多亩。沙化主要原因是由于过牧、采矿、鼠害、水资源枯竭、流沙前移、气候变化等人为和自然因素。2007年,理塘被确定为 “川西北防沙治沙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试点县”,采取围栏封禁、填沟堵渠、生物沙障、土肥措施、植灌种草、后期管护等多种措施对沙化土地进行了治理,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9315亩,有效遏制了草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畜牧业产草量逐年提高,也改善了农牧民的生活质量。......阅读全文

改革开放40年|库布其:绿富同兴创奇迹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横穿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是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面对严峻的荒漠化和沙化现实,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各族干部群众一代接着一代治沙造林,探索出了一套“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

写在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正式启动之际

  行走在中国防治荒漠化成就展大厅,一幅长约50米的巨型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图映入眼眸。在绿色土地的“夹缝”中,黄褐色的“一带一路”从中国向西延伸,越过里海,直抵地中海。  西安、兰州、喀什、杜尚别、塔什干、阿什哈巴德、德黑兰……一个个城市之间不仅有了有形铁路,也有了无形纽带——《联合国防治

库布其沙漠治理22年获国家认可 北京沙尘暴减少

志愿者在科尔沁沙地 种植防沙作物  尽管很多人明显地感觉北京近几年的沙尘暴越来越少了,但却少有人知道其根源在于,产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总面积达1.86万平方公里、北京沙尘暴三大源头之一的库布其沙漠的沙尘暴,已经由十几年前的每年六七十场(次)减少到现在

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报道:像红柳般扎根沙漠

  红柳是一种广泛生长于沙漠地区的植物,其优秀的防沙固沙效果也让人们看到了它的独特经济价值。一名来自我国治沙一线的工作者也希望自己的团队能像红柳般扎根沙漠。  听闻沙漠,一般人都想避而远之,而对于中科院西北研究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站长屈建军来说,越接近沙漠,越了解沙漠,就越觉得沙漠可爱。  从屈建军

内蒙古荒漠化土地10年减少2400万亩

   据内蒙古电台报道,今天是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的主题是“防沙治沙惠及民生”。据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00~2009年,10年间内蒙古共完成生态建设面积1.18亿亩,2009年全国第三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

中国将用10年时间投入近878亿治理京津风沙源

  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于巩固我国北方防沙带,遏制沙尘危害,至关重要。要进一步推进二期工程实施,继续提高中央造林补助标准。   为改善北京、天津的大气质量,2000年国家紧急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数据,在工程实施的前10年,国家累

内蒙古杭锦旗生态建设与沙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许多令人惊叹的绿色奇迹正在这里发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其沙漠占全旗总面积的40%。然而,去年杭锦旗植被覆盖度已由1998年的30%提高到78%以上,森林覆盖率由7.23%增加到13.78%,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杭锦旗是我国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打造绿色“一带一路” 中国治沙PPP模式可引数万亿投资

  源于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的治沙PPP模式,有望在“十三五”期间落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  7月28日,在第五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表示,下一步将更加重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在政府持续增加投入的同时,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让防沙、治沙者经济上得到合理回报。  “在‘一

李克强力推四大重点生态工程 构筑绿色保护屏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全国五大湖区湖泊水环境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   会议指出,守护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是全体人民福祉所系,也是对子孙后代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

西藏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功能向好

  本报北京10月26日电 (记者赵永新)记者26日从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实施以来,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工程成效显著,主要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功能向好。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汪海洲就有关情况进行

近20年西藏生态格局变化率低于0.15%

  资料图为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森林。中新社记者 李林 摄  中新网10月26日电 中国科学院院士、副院长张亚平今日表示,近20年来,西藏严格执行国土空间管控,生态格局的变化率低于0.15%。地面植被覆盖度呈小幅度上升,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0.71万公顷,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41.37万平方公里,占全

西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新华网拉萨1月3日电 近年来,西藏在经济发展中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大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绿色产业和碳汇林业,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西藏自治区是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也是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索有瑞:一位青海人的“浆果情”

 索有瑞和白刺果。 “浆果情”是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索有瑞的网络ID名,小小的网络昵称便能窥见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浆果研究的情有独钟。 索有瑞是土生土长的青海人。近年来,索有瑞以青海东部沙棘、树莓、茶藨子和柴达木白刺、枸杞和黑果枸杞为研究重点,通过技术转化培

三北工程40年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918万公顷

  记者从1月24日在京召开的国家林业局第一季度新闻通气会上获悉,2018年是我国三北工程启动40年,40年来我国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918.5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目前的13.02%,森林蓄积量由1977年的7.2亿立方米提高到20.98亿立方米,使区域内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