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解码“基因组学之父”桑格:测序,测序,测序

“桑格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基因组学之父’,他的工作为人类读取和理解基因代码奠定了基础,彻底变革了生物学并极大促进了当今的医学发展。”、 有一天,65岁的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突然停下手中的试验,转身走出实验室,宣布自己正式退休。那一年是1983年。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年纪已经足够大了,需要开始另一种生活。 此后,在家专心打理花园的桑格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直到30年后的2013年11月19日,他在沉睡中于英国剑桥郡阿登布鲁克医院安然离世,享年95岁。弗雷德里克·桑格这个名字,以及与他有关的种种传奇往事,再度被世人的记忆所唤醒。 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领域的教科书中,以桑格的名字命名的试剂、测序法是无法绕过的经典教学内容,桑格也由此被今天的年轻学子们奉为“祖师爷”级的人物。 事实上,两次获诺贝尔奖,就足以说明桑格在世界科学界所拥有的分量和地位。因完整测定......阅读全文

瑞典斥巨资创建国家生命科学中心

随着生命科学实验室大楼在斯德哥尔摩的启用,欧洲云杉的测序工作即将开始,这个实验室的目标是成为瑞典的一个国家生命科学中心。  一年前,瑞典的克鲁克-爱丽线·瓦伦堡基金会宣布,提供1000万美元研究经费,测定欧洲云杉的基因组序列;如今,据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报道,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官员表

两次诺奖得主:弗雷德里克·桑格

弗雷德里克·桑格  11月19日,弗雷德里克·桑格这个名字,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无论是英国《泰晤士报》,还是法国《世界报》、美国《纽约时报》,以及科学杂志《自然》和《科学》,都刊发了这位95岁英国科学家当天去世的消息。诺贝尔委员会的网站也把他带着黑框眼镜的照片,放在了首页的显著位置。

科学家揭开“垃圾”DNA的神秘角色!

  生物学家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认为,既然几乎所有具体的生理机能都要由蛋白质来完成,那么不编码蛋白质的DNA应该是没有用的,可以称为“垃圾DNA”;而且人类基因组项目发现人的基因组中仅有1.5%的序列是给蛋白质编码的,其余的98.5%的序列是以前认为的“垃圾”DNA。  此前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名为E

一文看全!史上59家测序仪公司的“争霸战”

  要谈测序,首先要向华人生物学家、DNA测序技术的奠基人吴瑞先生致敬。大家大多都听过桑格,但很少有人知道吴瑞。其实吴瑞早在1968年就发表第一篇论文测定了DNA的碱基组成,1970年的新文章既测定DNA碱基组成又测定出顺序,是真正的DNA测序第一人。而在吴瑞先生工作的启发下,Sanger深入研究,

蛋白质(十五)主要研究

主要研究历史在18世纪,安东尼奥·弗朗索瓦(Antoine Fourcroy)和其他一些研究者发现蛋白质是一类独特的生物分子,他们发现用酸处理一些分子能够使其凝结或絮凝。当时他们注意到的例子有来自蛋清、血液、血清白蛋白、纤维素和小麦面筋里的蛋白质。荷兰化学家格利特·马尔德(Gerhardus Joh

系统生物学的前世今生--P4 China北京2016国际精准医疗大会

  系统生物学是以一种新角度从生物动力学系统出发进行研究的,其具有信息学科特点。在医药方面,它以生物网络角度来分析疾病的原因。系统生物学使我们获得了以前未知的信息。事实上,系统生物学和人类基因组计划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型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孕育了系统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的诞生又进一步

一步一步教你使用NCBI数据库资源

相关专题随着ncbi 数据库各种资源的涌现,NCBI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资料查找,数据分析的工具。那么NCBI数据如何使用,新手入门一步一步教你认识和使用NCBI数据库。一 综合数据库NCBI数据库集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这些生物学家,称得上“xx之父”

  作为一个平凡的小卒,对于行业中大神级别的人物总是充满了膜拜之情。这些大神中更有出类拔萃者,在领域内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人们通常会给他们冠以"……之父"的名号,以此来形容其独一无二的江湖地位。在生物领域里面,也有这样一些令人崇敬的"爸爸"们,他们的大名和科研

发明DNA测序法的两次诺奖得主桑格逝世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日前在医院去世,享年95岁。   桑格完整定序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同时证明蛋白质具有明确构造;他还提出了快速测定DNA序列的技术双去氧终止法(桑格法)。桑格因此于1958年和1980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是第四位两度诺奖得主,唯一两获化学奖

Science:外显子组测序让“生命密码”解读更容易

        简单来说,外显子组就是遗传代码中蛋白质编码的组分,占整个基因组的1%-2%。测序仪每跑一次仅能读取一定数量的碱基,但通过测序外显子组,研究人员能更快地生成更多的碱基。与全基因组相比,它也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做出更好的分

Nature期刊评选出2019年需要关注的7大技术

  7位专家预测了2019年将推动他们各自所在的领域向前发展的技术进展,包括高分辨率成像和从头构建基因组大小的DNA分子等。对生命科学技术来说,2019年看起来非常令人期待。  1.Sarah Teichmann:扩展单细胞生物学  Sarah Teichmann是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细胞遗

《Nature》:2019年需要关注的7大技术

  7位专家预测了2019年将推动他们各自所在的领域向前发展的技术进展,包括高分辨率成像和从头构建基因组大小的DNA分子等。对生命科学技术来说,2019年看起来非常令人期待。  1.Sarah Teichmann:扩展单细胞生物学  Sarah Teichmann是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细胞遗

The scientist:近期最受关注的基因组测序 TOP5

  The scientist杂志集中盘点了近期最受关注的一些基因组测序成果,包括山地大猩猩、绿脓杆菌、金丝雀等。  种属:山地大猩猩(Mountain gorilla)  获得东部大猩猩的一个亚种群——山地大猩猩的第一个全基因组序列,揭示出在10万年的时间里这一种群一直在衰退,因此导致了有限的遗传

“垃圾DNA”中发现潜在癌症病源

  人类基因组中仅有1%~2%是负责蛋白质编码的基因,其余非编码区域早先被认为是毫无用处的“垃圾DNA”。但是,美、英等国研究人员最近在这个“垃圾”区域中找到近百个乳腺癌与前列腺癌的潜在“导火索”,提示研究“垃圾DNA”对了解癌症的重要性。   美国耶鲁大学、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等机构的研

围绕生物技术做生意 确保未来20年竞争力

  在科学史和商业史上,当一个国家正处于鼎盛的上升期,便会在某一年份集中涌现一批伟大的人物或公司。2010年之于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就是这样的一年。  5月6日,一家从未进入公众视野的公司――深圳海普瑞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开盘价166元,盘中最高涨至188元,成为中国两市第一高价股。创始人、

这是一个属于生物科学的时代|投资人荐读

  原文标题:a16z合伙人:这是一个属于生物科学的时代|投资人荐读   编者按:a16z生物基金两年前由管理合伙人Vijay Pande参与建立,以引导企业在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以及医疗等领域的投资。最近,Jorge Conde也成了Andreessen Horowitz(下文统称a16z)的生

中科院院士贺福初:大发现时代的“生命组学”

  纵观自然科学史,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厚积薄发”的现象:当人类对某个领域的认知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出现一个甚至数个划破历史长空的科学巨星,他(们)促使重大发现蜂拥而至、喷薄而出,促使一个或多个相关学科呈现爆发式成长,乃至革命性突变,如此该学科可谓进入了“大发现时代”。   A 自然科学史上的若

Science封面头条:十年破译采采蝇基因组

  采采蝇可以在人类和牲畜中传播,分别引起人类非洲锥虫病(也叫做昏睡病)和那加那加病(Nagana)。在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当前有7000 万人面临着致命感染的危险。人类非洲锥虫病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列表中被忽视的一种热带病,自2013年以来其成为了根除的一个目标。了解采采蝇,破坏其传播

关于骨骼的最新研究进展

  【1】eLife:"信使"细胞能够促进骨骼愈合  DOI: 10.7554/eLife.40715  骨骼如何愈合,它们怎么能愈合得更好?根据最近发表在eLife杂志上的USC干细胞研究,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在于新发现的"信使"细胞群。在这项研究中,第一作者

Nature故事:他用DNA测序技术,让百年肿瘤“变废为宝”

  在伦敦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地下室的档案库里,存放着一些“宝贵”病历。癌症研究人员Sam Behjati希望能够利用这些资源开启未来的研究。5月2日,他和他的同事发表了一些成果,这些成果来自前个世纪3份儿童肿瘤样本的基因组序列。这则故事也于5月11日被Nature网站报道。  这些有历史意义的细胞有

世纪肿瘤提供罕见线索

  在英国伦敦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档案馆的地下室中存放着很多病例,癌症研究专家Sam Behjati希望能够让医院的历史为未来作贡献。5月2日,他和同事发表了研究结果:对近一个世纪之前该医院收集的3名儿童的肿瘤样本基因组进行了DNA测序。  这些历史上的细胞帮助解决了一个现代问题:罕见癌症肿瘤样本数量

《基因组生物学》:一种超级细菌的基因组测序完成

最近,英国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者们共同完成了一种名为Steno的超级细菌的基因测序工作,研究结果显示,这是一种具有显著抗药性的生物体。对这种细菌基因组的了解将有助于研究者们发现如何应对这种具有独特抗药性的生物体。这一研究论

2019年3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2019年3月份即将结束了,3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Cell:迄今为止最大规模人体微生物组研究揭示出数千种新型微生物物种  doi:10.1016/j.cell.2019.01.001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意大利特兰托大学计算宏基

英研发出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

  巧用纳米孔单分子读取法   基于纳米孔的单分子读取技术,英国牛津纳米孔公司成功研发出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该测序技术读取数据更快、有望大大降低测序成本,改变个人医疗的前景。   当前,基因测序工作费时且昂贵,测序时,分子必须进行多次复制(这一步被称为扩增),同时进行荧光示踪标记,这一过程会带来

英研发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 用纳米孔单分子读取

  基于纳米孔的单分子读取技术,英国牛津纳米孔公司成功研发出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该测序技术读取数据更快、有望大大降低测序成本,改变个人医疗的前景。   当前,基因测序工作费时且昂贵,测序时,分子必须进行多次复制(这一步被称为扩增),同时进行荧光示踪标记,这一过程会带来错误,因此,一个基因要被测序多

识别健康人体内敲除基因有助开发生物医学新疗法

  Daniel MacArthur对人体功能不需要的基因的寻找起源于两个生病的男孩。2000年,作为一名大学生,他开始在Kathryn North的实验室工作,North是一位研究罕见病例的遗传学家,她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团队最近发布了两兄弟肌营养不良症早发性形成的可能原因。他们怀疑其原因是ACT

识别健康人体内敲除基因有助开发生物医学新疗法

  Daniel MacArthur对人体功能不需要的基因的寻找起源于两个生病的男孩。2000年,作为一名大学生,他开始在Kathryn North的实验室工作,North是一位研究罕见病例的遗传学家,她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团队最近发布了两兄弟肌营养不良症早发性形成的可能原因。他们怀疑其原因是ACT

大数据分析如何助力人类癌症、HIV等多种疾病的研究?

  近年来,科学家们逐渐开始使用大数据分析来对多种疾病进行研究,当然,研究人员也取得了多项研究进展,本文中,小编就对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1】Cancer Immunol Res:科学家有望利用大数据分析来预测癌症患者对免疫疗法的反应  doi:10.1158/2326-60

Cell等期刊发表24项里程碑成果 解析人类复杂疾病机制

  11月17日在《Cell》及其相关期刊,来自里程碑式的BLUEPRINT计划和IHEC联盟的24项研究成果显示,血细胞的特性和数量的变异,可能影响一个人患上复杂疾病的风险,如心脏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乳糜泻和1型糖尿病。  这些论文,连同在其他高影响力期刊发表的另外17篇

Nature:人类细胞图谱研究先锋Aviv Regev

  Aviv Regev是一位生物分析专家。现在,她正致力于绘制人体的每一个细胞。  计算生物学家Aviv Regev喜欢做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11年,她与分子遗传学家Joshua Levin合作,测试了RNA测序的几种方法。科学家们在测试几种技术的极限,以查看哪种方法表现最佳。他们用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