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北京基因组所合作揭示肾癌发病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刘江课题组与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在肾癌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揭示在低氧的生理条件下,核蛋白SPOP(speckle-type POZ protein) 的过表达和错误定位是引发肾癌产生的核心因素。相关学术论文SPOP Promotes Tumorigenesis by Acting as a Key Regulatory Hub in Kidney Cancer 在Cancer Cell杂志上在线发表。 肾癌是泌尿生殖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左右,死亡率占癌症死亡的2%。目前肾癌最主要治疗方法是肾根治性手术切除,然而肾癌起病隐匿,往往缺乏早期临床表现。大约30%的肾癌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发生转移,未转移的肾癌患者在进行切除术后,还有大约40%的患者会复发。并且肾癌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因此,急需深入探索肾癌发病的分子机制,找到肾癌......阅读全文

阻断细胞内“通讯线路” 抑制肾癌细胞增殖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肾腺癌,多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早期症状不明显,等到出现“无痛性的血尿、腰部肿块、腰痛”三联症时,肿瘤多已进展到中晚期。江苏省肿瘤医院冯继锋教授告诉记者,靶向药物是治疗肾癌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但实际上肿瘤细胞非常“聪明”,会自我“进化”,用药一段时间后就有耐药的可能,所以不断寻找

Nature专题:肾癌

  肾癌(carcinoma of kidney)又称肾细胞癌,这种疾病无论体积大小,约80%的患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只是在普查和因其他原因作体格检查或B超检查时才被发现其肾脏有占位病变或触摸到腹部包块,因此经常容易被人忽略。  但这种状况近期开始发生好转,研究人员从这种疾病的周遭挖掘到了一些答案,

震惊!肾癌竟然可以从其他细胞偷基因帮助转移

  癌症转移(也就是癌细胞从原发灶转移到远端器官)是导致癌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很少发现转移特异性的驱动突变,因此异常的基因调节可能是转移的原因之一。但是研究人员并不知道转移相关基因调节是如何产生的。图片来源: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来自剑桥大学等单

肾癌的辅助检查

  肾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则需病理学检查。  1.必须包括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尿素氮、肌酐、肝功能、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钙、血糖、血沉、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  2.必须包括的影像学检查项目 腹部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声,胸部CT、腹部CT平扫和 增强扫描(碘过敏试验阴性、无相关禁

肾癌检查的介绍

  肾癌检查是一项检查肾脏是否发生癌变的检查。肾癌又称肾细胞癌,肾腺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但以上、下极为多见,少数侵及全肾;左、右肾发病机会均等,双侧病变占1%-2%。其检查项目有:一般检查、超声扫描、CT扫描、X线造影术,其中X线造影术为诊断肾癌的主要手段。

肾癌的鉴别诊断

  1.肾囊肿:典型的肾囊肿从影像检查上很容易与肾癌相鉴别。但当囊肿内有出血或感染时,往往容易被误诊为肿瘤。对于囊壁不规则增厚、中心密度较高的良性肾囊肿,单独应用上述任何一种检查方法进行鉴别都比较困难,往往需要综合分析、判断,必要时可行穿刺活检,轻易地放弃随诊或贸然地进行手术都是不可取的。  2.肾

肾癌有哪些分类

  目前肾癌分为10种类型: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Ⅰ型和Ⅱ型)、肾嫌色细胞癌及未分类肾细胞癌、Bellini 集合管癌、髓样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Xp11 易位性肾癌、神经母细胞瘤伴发的癌、黏液性管状及梭形细胞癌分型。肾透明细胞癌最常见,约占90%。

肾癌的发病机制

  肾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根据目前的研究,肾癌是一种具有独特发病机制的恶性肿瘤,发生机制极为复杂。  播散途径:肿瘤逐渐生长,可直接侵入肾盂,肾盏,甚至输尿管。癌细胞穿破肾被膜,可侵犯肾上腺和肾周围脂肪组织。此外,肾癌常侵入肾静脉,有的在静脉腔内形成条索向下腔静脉延伸,甚至达右心房。癌组织血管

默沙东一款治疗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肾癌新药来了

  来自美国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近日在旧金山举行的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生殖系统癌症研讨会(ASCO-GU 2020)上公布了抗癌药物MK-6482治疗晚期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一项I/II期临床试验(NCT0297

研究阐明VC对肾癌细胞选择性杀伤机理

  近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西班牙籍学者米格尔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了维生素C对肾癌细胞产生细胞毒性及其选择性杀伤作用产生的机理。该研究对于肿瘤的选择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发表于《生物化学杂志》。  维生素C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已经被研究了几十年,但维生素C的细胞毒性以及这种选择性杀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