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院士议刘延东讲话:不能像管生产那样管科研

今天上午,两院院士齐聚北京会议中心,听取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重要讲话。近两个小时的报告曾两次引发全场院士热烈鼓掌。其中一次,刘延东在谈到科研经费的问题时说,项目在研期间,年度剩余资金可以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掌声随即响起。 “为什么大家都鼓掌?就是因为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的问题上吃尽了苦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会后向记者表示,“现在释放了改革的信号,大家非常高兴。” 钟南山说,过去科研经费下达得很晚,不到半年就要上报“是怎么用的”,多余的就要上缴,而且第二年再拨经费需要参照前一年的使用情况。“这给科研带来了很多困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个问题已经给广大科研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直言:“科研不能按照生产来管理。” 他表示,科研过程往往是未知的,科研过程中遇到困难、问题在所难免,不能够一步一步完全按照计划来实现。“走一走,要调整。”而且,不能说科研一定就能成功,因此......阅读全文

赵文津:“钱学森之问”实为中华民族之忧

    许多例子说明,我们过去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曾经起步较早,但最后又落在国外的后面。所以要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安排好有关的研究工作,还应总结反思一下几起几落的教训。没有政策的连续性,急功近利,工作反反复复是难以征战“科技高地”的。  在杰出人才能不能够受重视、能不能够发挥重要作

中国海外人才归国潮:不能融入西方主流社会

  人才“争夺战”   150多年来,一波波海外留学大潮兴起,一代代海归学成回国,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国年轻一代“出国潮”热度不减;另一方面,在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回国潮”也必然成为大趋势。中国出台的各种人才政策,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活性“蛋白质” 捕光“梦工厂”

  蛋白质,英文名称“protein”,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时值春暖花开,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寻访,本报记者在这里看到的“蛋白质”,不仅充满科学的奥妙和神奇,而且彰显出其应有的活泼、活性与活力,恍若走进一所“梦工厂”。那么

白春礼: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靠什么支撑

  “基础研究有什么用?”这是大家常常讨论的话题。我想,明代徐光启所说的“无用之用,众用之基”,法拉第所说的“问基础研究有什么用就好像问一个初生的婴儿有什么用”,都是很好的回答。基础研究的“用”,首先体现在它对经济社会发展无所不在的作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半导体、计算机、激光技术等,都是基础

温家宝: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11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战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温家宝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许多老一辈科学家,也有许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解答铁强化酱油之惑

  时 间:2010年11月19日下午   地 点:北京国二招宾馆   主持人:王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政策办主任)   王林: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媒体的朋友,大家下午好!   近期,媒体包括社会各界非常关注铁强化酱油的有关信息,应大家的要求,我们今天下午举办这次铁强化酱油信息共享会。首先

李德平院士;辐射防护领域的科学大家

■沈冰李德平(1926.11.4—)李德平,祖籍江苏兴化,1948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我国著名辐射物理、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辐射防护科研领域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辐射探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委员,曾连续三

创新汇聚中国力量

  2014年12月13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召开不久。   这天傍晚,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他从镇江驱车近100公里,踏着夜色来到这里。   习总书记与科技人员亲切交谈说,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要深入推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

大道至简 平淡为归——记北大药学院王夔院士

在一切美好没有来临之前,心灵首先美好起来了;在一切平静没有来临之前,心灵首先平静下来了。经历了三次政治和社会的大震荡,三次改变研究方向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夔先生,对世事变迁和人生境遇始终淡然置之、不喜不悲,以哲人的睿智和科学家创新求变的精神探求世界的客观规律和科学真理,走过了七十五年的生命历程。王先生

“遴选百人冲击诺奖”引争议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又称“万人计划”)第一批入选名单近日正式发布。据新华社、《人民日报》报道,该计划将用10年左右时间遴选支持1万名高层次人才,包括100名“具有冲击诺贝尔奖、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杰出人才。   昨天(10月30日),这一说法引发网友质疑:诺贝尔奖是可以冲击出来的

普析通用发布M6质谱 5年产研合作结晶

    ——M6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发布会实录   【导语】历经五年的艰辛,普析通用发布M6四极杆气质联用仪,这是和中国计量院产研合作的结晶,它的正式发布是否会改写中国主流质谱市场进口产品一统天下的格局,期待各方关注......     2009年10月26日,北京普析通用仪器

张蔚榛:国内外渗流理论大家

   张蔚榛德才兼备,具备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至于他所领导的地下水科研组成为一个紧密的组织,所有成员都兢兢业业,各司其职,共同努力,铸造了我国农田水利学界、渗流理论学界的辉煌。  张蔚榛(1923年11月22日~2012年7月14日)  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县(今唐山市丰南区)宣庄镇张思庄

李德平院士;辐射防护领域的科学大家

李德平(1926.11.4—)  李德平,祖籍江苏兴化,1948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我国著名辐射物理、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辐射防护科研领域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辐射探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委员,曾连续三届担任国际放射防护委员

生态环境部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8月31日,生态环境部举行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司长崔书红、规划财务司副司长汪键介绍了“放管服”改革有关情况。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记者关注的问题。  刘友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参加生态环境部8月份例行

交大博士血泪自述:不是读博的料,别上博士这条船

  一、前言  原先我是准备等到毕业的那一天,痛痛快快地哭过了之后,一口气写掉这篇文章的。其实一直在零散时间打腹稿,差不多已经煲熟了。刚才有同样读博士读得凄凄惨惨切切的师兄表示期待,于是一横心决定现在就写了。何况,早点让更多还没上博士这条船的弟妹们看到,提醒他们读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能多挽救一个像我

胡耀邦和中国科技事业:“臭老九”变“香老三”

耀邦同志和中国科技事业      “他在中科院只待了120天,只占他参加革命60年的1/180。但他在这4个月里掀起了一场狂风暴雨。”84岁的前国家科委副主任吴明瑜口中的“他”,就是胡耀邦。   1975年7月22日,吴明瑜第一次见到才来中科院上班的胡耀邦,并开

2014诺贝尔奖陆续揭晓:中国差距“相当大” 老是差一步

梅 -布里特·莫泽约翰·奥基夫赤崎勇爱德华·莫泽中村修二天野浩生理学或医学奖垂青“大脑GPS”  “这简直不太可能,我从未预料到,这是一项崇高的荣誉。”10月6日,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约翰·奥基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然非常激动。当得知获奖时,他正在家里的办公桌前像以往一样

人民日报:“北京科研经费新政”引发热议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之后,北京在全国第一个出台了贯彻《意见》的地方新政——《关于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这份被誉为“北京科研经费新政”的文件一经公布,就在科技界引发热议,普遍认

教育部:进一步扩大高校科研资金等使用自主权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顾总结2016年教育工作

院士解析科技体制困局:科研生产“两张皮”现象严重

  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面对中央提出的“构建完整的创新体系”的战略目标,多位院士向《瞭望》新闻周刊表示:破解科技体制困局已刻不容缓。  “1985年开始的科技体制改革,最初的指导思想是要落实‘两个面向’的方针,即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现在回头看,改革取

科研经费管理陷“恶性博弈”:花不动、胡乱花

  “松绑”滋生腐败,“收紧”引发争议——当前,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科研经费管理缘何陷入收紧还是松绑的“恶性博弈”?  花不动:“彩票”变负担,预算、报销繁琐而劳心  田武(化名)在某985大学担任副教授,最近在申报一个社科类课题时碰到了麻烦,预算将课题经费列入“设备资料

科研经费管理陷“恶性博弈”:花不动、胡乱花

  花不动:“彩票”变负担,预算、报销繁琐而劳心  田武(化名)在某985大学担任副教授,最近在申报一个社科类课题时碰到了麻烦,预算将课题经费列入“设备资料购置费用”,遭遇到固定资产审批和政府采购的强制性规定而被搁置。  “填不完的表格,写不完的论证,搞不完的评审。好不容易拿到经费,开支和使用更为繁

记徐旭常院士:曲终人不散

  江苏省常州市人,生前长期从事热能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中国专利局颁发的发明创造金奖,于1995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教学方面,开创国内《燃烧学》教学,对我国几十年来的燃烧理论与技术教学有重要影响;主持或参与编写的著作和教

科研特区何去何从——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曾分文不取,帮助北京生命研究所站稳脚跟。如今,作为北生所所长的王晓东是否实现了他当初的理想?他和北京生命研究所有着怎样的渊源?如何带领班子走到今天?北生所面临着哪些问题,未来的路在哪里?请看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2013年9月28日,由香港求是基金会举办的

“松绑”科研经费 为创新“减负”

  给科研项目经费“松绑”的呼声由来已久。前不久,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呼声得到回应——“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何既让科研人员从繁琐的报销手续中解放出来,又防止科研经费滥用,再一

“松绑”科研经费 为创新“减负”

  给科研项目经费“松绑”的呼声由来已久。前不久,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呼声得到回应——“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  如何既让科研人员从繁琐的报销手续中解放出来,又防止科研经费滥用,再一次成为参加全国

315特辑:盘点那些著名的学术造假事件

   不知何时开始,学术界许多知名学者、专家深陷“造假门”,学术界论文造假事件层出不穷,而种种造假案例都像一面警钟一样告诫后来者——科研没有捷径。  接下来,我们看看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学术造假事件。  学术女神STAP细胞造假事件  2014年1月29日,两篇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引发了全球

高校教师吐槽科研经费制度:师道沦丧还是被沦丧

  名为做课题实为圈钱:高校科研经费“黑洞”有多深? (CFP/图)   高校科研项目(纵向)经费使用环节流程图。(曾子颖/图)  他找到自己的学生,将课题经费以劳务收入的形式打到学生的账户,给学生一点提成后,再收归己有。  制度的缺陷,将老师普遍置于违法违规的危险中。“就是先逼良为娼,再抓嫖,导致

能源植物“小桐子”在版纳植物园获得新发展

  小桐子计划繁华难现?   “小桐子是一种可以在干旱条件下茂盛生长的灌木,其种子可以生产类似于柴油的燃油,但目前人们将其当做绿色金子的期望正在减退——许多人曾把小桐子当做边际土地上最有潜力的拯救者,一种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并将其带入一个可持续的、油料供应充足的未来能源植物。”   这段话,

张玉奎:分析化学已“无孔不入”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上个世纪是化学的世纪,而这个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大家的重点是研究人、研究生命科学,化学也随着这个潮流,自然转向了以生命科学为重点。”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玉奎说。  张玉奎院士在色谱领域做了多年研究,近年来,随着分析化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