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制药业务聚焦:强生创新中心落子上海

全球最大的制药集团美国强生,终于确定了公司第四家创新中心的布局——中国上海。而在其核心产品线不断做减法的背景下,被予以重任的中国区将带来怎样的变量被外界高度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得悉,强生集团此前已在英国伦敦、美国波士顿和门罗帕克分别建立了创新中心,而第四家上海创新中心则计划在10月底正式启用。 目前,频频在肿瘤与肝肺疾病出新药的强生,与罗氏、诺华、GSK(葛兰素史克)等企业竞争异常激烈。 而作为强生制药板块的主力公司,杨森公司(在华拥有子公司西安杨森)的发展路径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整个集团的核心战略。近日,杨森制药全球研发负责人Bill Hait博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公司对新药研发方向从原本33个基本领域分析筛选成10个,这一举动使得公司在人力资本和资金方面都有针对性,不再是大规模撒网式的投入。寻找好疾病领域,能够使新药的获批和上市快于我们的竞争对手,商业团队也会更加了解如何去推出这款产品。” ......阅读全文

制药业务聚焦:强生创新中心落子上海

  全球最大的制药集团美国强生,终于确定了公司第四家创新中心的布局——中国上海。而在其核心产品线不断做减法的背景下,被予以重任的中国区将带来怎样的变量被外界高度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得悉,强生集团此前已在英国伦敦、美国波士顿和门罗帕克分别建立了创新中心,而第四家上海创新中心则计划在10月底正

强生医疗成立中国研发中心

  医药外资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日前,强生公司宣传强生医疗亚太研发中心在苏州正式成立,该中心由强生(苏州)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创建,专门针对亚洲新兴市场(主要包括中国和印度)设计和开发医疗器材及诊断产品。  该研发中心是强生公司“适宜市场创新战略”的一部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天

强生将在上海建立肺癌治疗中心

  强生公司将在上海建立肺癌康复中心,并且将把亚太地区的研发中心转移至上海。强生公司旗下杨森制药全球研发负责人Bill Hait博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确认了上述消息,并称肺癌和慢性阻碍性肺病近年来在中国都处于明显上升的趋势。  记者得到的消息显示,为了保持在中国制药行业的领先地位,强生已经制定了针对中

创新中心“创”什么?

  5月中旬,连续两天两条科技新闻引人关注:  百度公司称已在人工智能基准测试中取得全球最好的结果,他们的秘密武器超级计算机Minwa,将构建一个能够每秒进行7千万亿次计算的系统,成为全球性能最强大的10台超级计算机之一。  中国北斗产业化领军企业北斗星通发布全球首款全系统多核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率

强生加快全球研发合作以激发企业创新研究

  在过去六个月,制药巨头强生公司制定了一个庞大的激励研发创新的计划,该计划整合了强生公司位于世界各地的研发中心以提高企业的研发效率。最近强生公司位于全球8个地区的研发中心分别与当地医药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推动研发进程。例如在波士顿地区,强生公司与M.D. Anderson公司就个性化癌症治疗研究

激励引领创新 共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之一,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把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首都工作指明了方向。两年来,北京在发展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扬帆启航,硕果累累,这些成果充分反映了北京当前科技工作的重点和特点,展示了首都科技创新的

激励引领创新 共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近年来,北京市切实着眼于科技创新服务民生需求,让科技攻关成果惠及首都市民,取得了显著成效。北京市科委等相关委办局形成联动,以项目引导的方式集聚首都医疗卫生领域的优势资源,搭建科技支撑体系,形成了集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过程的科技攻关与管理新格局,探索出一条脚踏实地的医疗卫生科技创新之路,有

《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力指数2022》发布

12月1日,正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五届科学计量与科技评价天府论坛”(下称:“天府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首次发布了《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力指数2022》报告。 报告以全球19个国家的32个科技创新中心为评价对象,构建了包括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创新环境和科技创新影响4个一

北航机载系统创新中心成立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新主楼会议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机载系统创新中心成立大会。航空工业集团总经济师王坚,航空工业机载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纪瑞东,中国工程院李椿萱院士、王浚院士、张彦仲院士、闫楚良院士、苏东林院士、向锦武院士,校党委书记曹淑敏,校长徐惠彬,副校长王云鹏、张广、黄海军,党委副书记赵罡,

京沪将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 2020年,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意见》要求,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