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PNAS:应用图位克隆法分离得到首例水稻抗虫基因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何光存教授实验室与国内同行合作,经过14年的研究,近日在水稻抗褐飞虱基因克隆和抗虫分子机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分离了抗褐飞虱基因Bph14,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上。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生杜波和张维林。这是国际上应用图位克隆法(map-based cloning)分离得到的第一例水稻抗虫基因。 一直以来,人们对水稻如何能抗虫感到困惑不解,何光存教授实验室的该项研究结果揭示了这一机制。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14就像一个“哨兵”,当褐飞虱危害水稻时,该基因就可感知到这一信号,并将信号传达到细胞核,调动其他基因的抗虫机制,抑制害虫的取食和消化,使害虫的生长发育受阻,害虫死亡率上升,从而使水稻免受危害。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14的成功克隆,将促进水稻抗稻飞虱育种研究快速......阅读全文

成果盘点丨袁隆平团队在Science,PNAS等发表23项研究成果

  从2002年开始,袁隆平团队在Science,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 ,Genome Research ,PLOS Biology 等杂志发表了23项研究成果,iNature系统介绍一下以袁隆平为通讯作者的典型研究成果,由于版面限制,我们只介绍其中典型的文章:  【

武大红莲稻:40年产学研启示录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抱此信念,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和他的科研团队一起求索了近40年。  因为执著,他们培育的“红莲型”杂交水稻一路飘香,与日本培育的“包台型”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培育的“野败型”一起成为同行公认的三大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种子远销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