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东亚季风研究取得新突破

中国科学家最近在东亚季风气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发现了影响过去20万年季风变化的各种因素。 研究由南京师范大学汪永进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共同完成,研究成果于上周在《自然》杂志上(2月28日)发表。 钟乳石这种洞穴堆积物能够被用来作为气候研究的指标。 汪教授们对采集自中国中东部三宝洞的石笋(即钟乳石)样本,进行氧同位素比率分析,通过不同氧同位素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得到不同时期气候变化的相关数据。 通过结合先前的研究数据,研究小组获得22.4万年来亚洲季风变化的一系列记录。 研究发现,北半球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影响季风的最主要因素。“季风与太阳辐射能量的同步关系,意味着将来我们可以通过天文轨道来预测天气。”汪教授说。 现今有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最完整且分辨率最高的记录,只能追溯到上个间冰期,历史不及12.5万年。 “而我们现在能精确地测出几十万年前的样本,这远远超出放射性碳测年法所能达到的5万年范围。”汪教授告......阅读全文

《自然》:新研究发现东亚季风区“雨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048.shtm 热带海洋增暖与东亚季风区降雨增强紧密联系        受访者供图 10月20日,《自然》在线发表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翦知湣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该团队发现热带

西非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对沙尘气溶胶不同响应机制

  大气气溶胶重要组成部分的沙尘气溶胶在传输过程中通过多种物理过程对下游的季风气候产生显著影响。沙尘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通过吸收和散射太阳短波辐射改变局地能量平衡,从而通过“快过程”影响局地热状况及大气环流。远距离传输到海洋上空的沙尘气溶胶通过引起海表能量和海温变化的“慢过程”进一步影响气候。北非沙漠

东亚季风研究取得新突破

中国科学家最近在东亚季风气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发现了影响过去20万年季风变化的各种因素。 研究由南京师范大学汪永进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共同完成,研究成果于上周在《自然》杂志上(2月28日)发表。 钟乳石这种洞穴堆积物能够被用来作为气候研究的指标。 汪教授们对采集自中国中东部三宝洞的石笋

发现东亚季风曾致柴达木盆地湿润

  850万-700万年间,柴达木盆地存在一个古湖,东亚季风的演化导致气候显著变湿,与现代干旱的气候截然不同。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聂军胜教授团队该成果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  该论文第一作者聂军胜教授表示,研究把气候变湿归因于青藏高原隆升引发的东亚夏季风降水带的向西北移动,认为柴达

大气所揭示气溶胶污染和东亚季风的关联

  季风与气溶胶相互作用是当前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挑战性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国雄、黄荣辉等科研人员与国内相关院所的科学家合作,回顾了国内外气溶胶与东亚季风区天气和气候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该综述作为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6年第

研究揭示气候变暖导致东亚夏季风环流增强的原因

  以低层南风为主要特征的东亚夏季风环流是东亚季风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现代气候资料和古气候证据均显示,东亚夏季风环流偏强会导致东亚雨带偏北和北方降雨偏多;反之亦然。最近十余年来,各种不同复杂程度的气候模式较为一致地显示,气候变暖会导致东亚夏季风环流增强。纬向海陆热力对比和青藏高原的热力强迫都是驱动东

研究揭示东亚季风区全新世降水时空变化新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周鑫课题组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发现东亚季风区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降水最大期在南方出现较早,北方出现较晚,降水最大期出现时间与纬度之间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结合对现代降水变化时空特征和月太阳辐射变化的分析,他们提出月太阳辐射变化可能是降水最大期穿时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相关

科学家提出解译东亚季风演化历史及机制新思路

近日,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聂军胜课题组及中国科学院院士肖文交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方小敏,以及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副教授Thomas Stevens和丹麦技术大学研究员Jan-Pieter Buylaert,在《地质学》发表题为“岁差控制26万年以来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的

东亚季风气候驱动山地植物多样性形成机制

  山地系统蕴藏了全球大部分陆地生物多样性。普遍认为,丰富的山地生物多样性是在地质事件和历史气候及两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等影响下产生的。然而,目前几乎没有解析地质事件和历史气候变化在驱动山地生物多样性中相对贡献的研究,尤其缺乏东亚季风气候驱动物种形成的深入研究。  马铃苣苔属(苦苣苔科)具有丰富的物

我国学者发现东亚季风加强导致云南远古的水杉林消失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为柏科水杉属的落叶性乔木,以其现生种的发现晚于其化石的报道而成为著名的活化石。目前原生水杉仅有5300余株,孑遗于湖北、湖南和重庆交界处的湿润山谷地区,属濒危物种。化石记录表明,水杉属最早出现于晚白垩世,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