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两院院士建言创新人才培养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表达了老一辈科学家对我国教育和人才问题的深深忧虑。 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培养创新人才也是很多白发皓首的院士们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他们除了在科研工作中身体力行、提携后进,更对我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很多思考和建议。“国家发展呼唤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刚刚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呼唤,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求贤若渴”的地步。院士们认为,当前我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应是国家人才发展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创新人才发展问题跟中国传统文化联系很密切。”金庆焕院士认为,“在西方国家,学生从小就被提倡独立思考,向老师提出不同意见,与老师在课堂上激烈辩论是很常见的事。而我们现在的教学体制还停留在一种填鸭式教学,不能给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条件。事实上,老师只是课......阅读全文

推进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 为世界培养一流的科学家

黄昆班同学参观半导体所集成技术中心 大学生到半导体所参加科研实践 武汉病毒所与苏州大学举行“高尚荫菁英班”揭牌仪式 成思危在菁英班上为同学们讲课 教育部和中科院共同召开“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工作交流会,总结计划实施1年来的成果   12月10日,苏州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一同为“

刘道玉:瞎指挥等五大歪风造成中国高校不正常现象

  自去年始,他将每天做的梦记录下来,结果发现,90%以上的梦都和教育相关—— 梦境中,他会在某个教育改革座谈会上慷慨陈词,直斥某些与会者的发言不着边际,只字不谈改革,然后拂袖而去;现实中,他对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样直言不讳。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近日专赴武汉,围绕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产生的原

初心薪火相传|守护绿色明珠 瞄准世界一流

   与国家风雨同路,与时代命运与共。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以下简称华南植物园)迎来90岁华诞。  “90年来,我们历经战火纷飞、新中国成立、十年‘文革’、改革开放,华南植物园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进入了新时代。”

大城与大学:深圳高教转型能否实现产学双赢

   2014年应该是深圳高等教育里重要一年。这一年,深圳大学在广东省内一本招生文理科投档线均排名第四,扬眉吐气一把;南科大的教育改革在朱清时卸任后也将得到一个阶段性的评价;引进合作办学的港中大(深圳)正式招收本科生;更多面向小众领域、引进名校合作的特色学院遍地开花。  实际上,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奇迹

洪银兴:心浮气躁建不了世界一流大学

  近期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国内一流大学怎样才能成功打入世界一流大学的“方阵”?记者采访了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

“两院”院士大会召开 胡锦涛大会上讲话

“两院”院士大会于6月23日召开 分别修改《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 中国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定于本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两院”6月22日联合举行媒体吹风会称,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将分别有536位院士和6位

李林院士:搞科研是种享受,只苦干不会有创造力

李林带领上海生科院不断向跻身世界一流研究机构目标努力着。  人物小传  李林,生物化学家,无党派人士。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2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生理与生物物理系做博士后,1992年

两院院士建言人才培养:“放手让年轻人担当大任”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表达了老一辈科学家对我国教育和人才问题的深深忧虑。   在此间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培养创新人才也是很多白发皓首的院士们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他们除了在科研工作中身体力行、提携后进,更对我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提

胡海岩:注重品位的力学家

  对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院士的采访就在他的办公室进行。办公室窗外是校园里的一条林荫道,高大的梧桐树遮住了盛夏的阳光,将怡人的绿意和凉爽送进室内。  胡海岩今年56岁,他给人的印象是开朗、平和,谈话思路敏捷,条理清晰,是一位充满活力的大学校长。  15年前,胡海岩从一位大学教授直接

中国海外人才归国潮:不能融入西方主流社会

  人才“争夺战”   150多年来,一波波海外留学大潮兴起,一代代海归学成回国,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国年轻一代“出国潮”热度不减;另一方面,在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回国潮”也必然成为大趋势。中国出台的各种人才政策,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

而今迈步从头越:科技体制改革40年回顾与展望

  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相结合  《中国科学报》:十八大之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迈入新阶段,您认为应当如何评价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的成就?  刘立:十八大之后,我们继续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改革“四梁八柱”主体架构已经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破“SCI至上”,科研资源配置怎么调整?

  最近,有关部门下决心破除“唯论文”顽瘴难疾,打出一套组合拳,发布一系列文件,改革科技评价体系中备受诟病的论文“SCI至上”,为此,传统的科研资源分配方式也面临重大转变...  破“SCI至上”,科研资源配置方式面临重大转变  2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联合下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十年磨砺 用“芯”创造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陪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参观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新华社供图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看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就园区的创新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这

国之重器奠定创新未来:大科学装置成就综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7850.shtm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  【沿

洪涛院士:中国生物制药创新需解决四个问题

7月3日,正在青岛出席“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第17届年会暨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国际合作交流大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  “中国如果要在生物制药行业中鼓励创新,需要首先解决降低价格、制定长期战略、确保战略落实和人才培养等四个主要问题。”  正在青岛

王志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王志珍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曾在德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做过访问学者或访问教授。一直以来,她对中国的学术和教育环境比较关注,进行过较多的思考探讨。因此,在《中国科学院院刊》组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专刊之初,即向王志珍院士

创新驱动中国 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迈进

7月17日,习近平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在实验室了解科研人员利用同步辐射装置开展科研的情况。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遍布广东、河北、湖北、辽宁、湖南等9省(市),考察中多次论及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考;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首次将“课堂”搬到红墙外,在中关村“顶层设计”推动创新驱

专家学者建言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

在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重点学术活动之一“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的生态环境”论坛上,十多位专家学者发表见解,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出意见建议   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重点学术活动之一“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的生态环境”论坛,于中国科协年会开幕的第二天——11月2日,在福建省福州

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日程公布

尊敬的参会代表:  “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China Instrumentation Congress, CIC)”是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的学术与产业相融合的重要大会,将于2010年11月9-11日在北京京仪大酒店召开。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测控技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聚焦国家

盘点:2009这一年!

  会议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为期两周。13天的谈判进程相当复杂,进展非常艰难。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当地时间12月19日下午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

十八大以来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建设综述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科技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指明了方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纵观世界历史,有了思想,人类才能

北航机载系统创新中心成立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新主楼会议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机载系统创新中心成立大会。航空工业集团总经济师王坚,航空工业机载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纪瑞东,中国工程院李椿萱院士、王浚院士、张彦仲院士、闫楚良院士、苏东林院士、向锦武院士,校党委书记曹淑敏,校长徐惠彬,副校长王云鹏、张广、黄海军,党委副书记赵罡,

中国科学报:“钱学森之问”的“三重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对于高等教育界的人来说,这可能算得上是最熟悉的一个问题了。  2005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看望著名力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提出的这一“钱学森之问”让整个高等教育界都无言以对。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在努力求索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不久前,在《经济观察报》与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气象学科发展之路

  刘秦玉教授在指导学生  中国海洋大学八关山气象观测站  4月3日晚,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星光璀璨,吸引着全球华人的目光,由凤凰卫视主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2014~2015年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此举行。当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气象系教授王斌第一个上台领奖的时候,远在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师生们为这位19

《科学新闻》:“985”“211”停招之后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直是中国高教界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中国政府先后启动了“211工程”和“985工程”,斥巨资支持一批高校向一流大学的目标冲击,其中大部分高校都属于研究型大学。   如今,在“211工程”实施16年,“985工程”实施13年之后,两个工程都停止接纳新进。这是今年3月

自然科学基金委“十三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2016年6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韩宇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研究起草和征求意见建议等方面作了介绍,从发展理念和战

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全文

各位院士,同志们:   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是全国科技界的一次盛会。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两院院士和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党的十七大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

白春礼:沿着创新创新再创新的方向率先前进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总结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成就和经验教训,分析了科技创新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于科技创新的时代要求,指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拔尖计划”升级2.0版 高校如何培养“大师”

我们不仅要培养科学家,还要培养思想家,要通过‘拔尖计划’培养中国的大师。”在近日举办的2018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工作研讨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这样说。 据了解,“拔尖计划”也就是“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国家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而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旨

范良藻:中国科技走向何方

党管人才是历史实践的必然回归  走高技术跟踪路线30年了,实践证明,不重视基础研究、单纯跟踪将永远落后。发现和发明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还是条条道路通罗马?世上事殊途同归是经常有的。当然创新比跟踪难得多,难在何处?是体制问题,还是队伍能力所限?  早在200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