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光:全球气候变暖是一场骗局?

――关于当前气候变化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的认识 资料图片:这是位于北极附近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一条冰川。自1966年以来,这条冰川已缩减了3.5公里。研究表明,北极地区气候变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区气候变暖速度的两倍,这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新华社/法新 自2009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发生“气候门”事件以来,部分科学家和媒体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质疑,甚至彻底否认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的核心结论。极端的意见甚至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场闹剧和骗局。这些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困惑。 气候变化科学问题争论和质疑的焦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近百年来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否真实?二是这一变暖现象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 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呈波动式变化、总体升温的特征。全球地表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地球大气运动的客观......阅读全文

人类活动在大气湿度升高过程中留下“指纹”

PNAS:人类在使地球变暖时也增加了大气保持水分的能力  一项基于观测证据和气候模型的最新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在导致全球变暖的同时,也对大气的总湿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相关论文发表在9月17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 进行最新研究的是美国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

遏制全球变暖前景不容乐观-依然在相当危险范围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虽然全球变暖在过去10年中“步伐暂缓”,似乎表明下个50年到100年间并不会出现严酷的气候变化,但最近,一个国际气候小组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气候变化程度依然保持在相当危险的范围。   研究人员说,从2000年到2009年,全球变暖减缓的趋势又有所

IPCC报告草案更加确定全球变暖的人为因素

  据提前泄露的一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的研究报告草稿显示,气象科学家们比以前更加确信,人类活动是造成全球气温变暖的主要原凶,但同时,他们发现未来要想预测某些特定地区可能受到的影响比想象中更加困难。该报告定于下月正式对外发布。   据路透社报道,报告宣称,人类活动,主要是燃烧化石燃

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报告建议美采取行动应对全球变暖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拉尔夫·奇切罗纳介绍该院出版的气候变化报告  作为迄今为止最全面的气候变化研究的一部分,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日前发布了3份报告,强调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美国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同时提出了一个如何适应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新报告可能会对正在热烈讨论中的国会

全球氧气收支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氧气浓度将加速下滑

  “研究显示,化石燃料燃烧是引起全球氧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全球变暖背景下,光合作用产氧增加不显著全球变暖背景下,光合作用产氧增加不显著;全球氧气收支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氧气浓度降加速下滑。”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建平在第四届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  7月12日至22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

中科院院士黄建平:全球变暖,-氧气浓度将加速下滑

据研究显示,化石燃料燃烧是引起全球氧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全球变暖背景下,光合作用产氧增加不显著全球变暖背景下,光合作用产氧增加不显著;全球氧气收支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氧气浓度降加速下滑。”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建平在第四届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7月12日至22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

气候变化扩大蚊子活动范围,致疟疾传播范围扩张

2月14日,一项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快报》(Biology Letters)上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扩大了蚊子活动范围,从而扩大了疟疾的传播范围。 根据这项研究,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能够传播疟疾的蚊子的活动范围平均每年向高海拔地区移动约6.5米,并以平均每年4.7公里的速

引发人类“进化”?全球气候变暖多地高温为几何?

  今年夏天,全球各大洲新闻都离不开“热浪”两个字。据最近一份研究报告表明,人类有极大的可能性会因气候变暖,引发下一步进化。  日本气象厅23日在紧急记者会上表示,近期罕见的高温天气预计将持续到8月上旬,呼吁人们预防中暑,避免出现生命危险。  据报道,科学家们给出很多论据来论述这一结论。科学家们首先

正在上升的大气水汽水平与全球变暖

  一项研究发现,上对流层的不断上升的水汽水平很可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结果,而且可能放大这种排放的致暖效应。温室气体通过在大气层内俘获地球的热辐射从而升高温度,而变暖反过来又增加了大气水汽的积累,水汽是最丰富的温室气体。大气水汽通过放大人造温室气体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升高温度。 Eui-

2021年度气候变化十大科学事件发布

为及时反映国内外气候变化科学研究领域热点事件和国内外气候变化领域前沿科学进展,2022年初,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于启动 “2021年度气候变化十大科学事件”评选活动。专家组在初步遴选的基础上,通过函评方式邀请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内气候变化领域知名专家(包括

学者称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排放无关

  “我是研究地球演化的,太熟悉地球的温度变化了,气候变暖是地球自身演化的原因造成的,同人类社会二氧化碳排放的多少无关。”昨日,四川地球起源演化研究所所长、成都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我国著名民间学者杨槐,携新作《21世纪备忘录――“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真相与人文反思》,走上成都图书馆金沙讲坛,以地球动力

研究发现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或高于预期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怀俄明大学研究团队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研究称,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比此前认为的更多,全球变暖的步伐也许并没有人们预期的那样快。这是由于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时,植物生长旺盛,增大的植株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而此前的气候模型并未考虑这一点。   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

IPCC报告显示:气候变化严峻性数千年未见

  在未来几十年里,所有地区的气候变化都将加剧;极端高温和降水事件将越来越频繁……日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以下简称报告)发布,引发广泛关注。自第五次评估报告以来,全球气候发生了哪些变化?究竟该如何应对?就上述

《科学》:美科学家呼吁用行动而非等待来改善气候变化

美国华盛顿大学两位科学家10月25日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一项研究报告指出,气候变化本身存在不确定性,因此研究人员和政府决策者不应该再等待“更加精确的”预测分析,当务之急是采取行动。 华盛顿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专家杰勒德·罗和马西娅·贝克在报告中说,过去几十年,科学领域对于地球气候变暖的预测已经越

董文杰:应对气候变化科学“唤醒”良知

   中美是地球上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两个国家,两国排放量占每年全球排放量的45%。北京APEC会议期间,中美两国共同发布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将达到峰值;美国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将减少到2005年的26%~28%。此次联合声明的出台,昭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气候变化报道联盟成立-共享气候变化新闻资源

   2014年彼得堡气候对话在德国柏林首都举行,环保人士手持标语在勃兰登堡门前集会。  5月21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即将于年底在巴黎召开之际,英国《卫报》、西班牙《国家报》、法国《世界报》和《中国日报》等25家国际新闻机构宣布结成“气候变化报道联盟”(Climate Publishers Ne

巢清尘:极端天气频发,地球“高烧”还可控吗?

今年,全球极端天气频发。3月,异常热浪袭击印度和巴基斯坦;6月以来,美国持续高温使约9000万人处于高温警报下;7月,欧洲多国气温突破历史极值,葡萄牙一度出现47℃高温。在中国,入汛以来,南方多地降雨量打破历史纪录,北方热浪将气温推至40摄氏度以上,全国有245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7月历史极值

联合国报告称未来几百年全球变暖或已无法逆转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9月27日在斯德哥尔摩发布最新报告。   气候变化的威胁从未丧失其紧迫性。联合国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9月27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中警告说,如果没有大幅减排或用有争议的技术修复气候,全球变暖很可能在整个21世纪继续下去,进而极大改变地球的自然环境以及数

气候变化或增加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

美国科学家在一篇综述文章中认为,人类和野生动物间的冲突可能会被气候变化放大。这些发现表明对未来气候变化导致的人与野生动物福利所受影响需要被识别和缓解。相关综述近日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人类和野生动物冲突涉及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直接互动,会导致一方或双方的不良后果。这些冲突会导致受伤或死亡、财产及生计

北大教授质疑IPCC报告:气候变化需科学理性分析

  一份题为《关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争论——对IPCC报告的科学性质疑》的研究报告,近日正式完成。且看如下观点:“近百年来,气温的上升和全球气候的变化属于正常波动范围。与其说气候变暖,不如用‘气候变化’来得客观”,“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和气温的关系复杂,它们与气候变化存在多大相关性

2021气候变化十大科学事件发布-你知道的有哪些?

  为及时反映国内外气候变化科学研究领域热点事件和国内外气候变化领域前沿科学进展,2022年初,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于启动 “2021年度气候变化十大科学事件”评选活动。  专家组在初步遴选的基础上,通过函评方式邀请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内气候变化领域知名专

全球碳排放破纪录上升-气候变暖七成因人而起

人类活动将大量二氧化碳排入大气中。  全球碳计划是科学家们跟踪记录碳排放的一个国际合作组织的项目,在世界各地设有研究单位。该组织于12月5日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指出,2010年,来自化石燃料燃烧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5.9%,达破纪录的最高水平,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碳排放量下降的趋

APEC会议将造千亩碳中和林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碳中和林植树启动仪式,3日上午在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举行。为了中和APEC会议排放的二氧化碳,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和北京市林业部门组织了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捐资,在北京市和周边地区营造1274亩碳中和林。这在APEC会议史上尚属

科学家称海洋酸化将加速全球变暖趋势

  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近日在《自然气候变化》期刊中发表文章指出,由于人类向海洋排放了大量的化工燃料排放物,使海洋酸性提高,同时减少了能够帮助屏蔽辐射的天然气排放,这就加速了全球变暖的进程。研究人员还表示,他们所发现的这一巨大的潜在因素,目前尚未被人们作为气候变化预测的因素加以考虑。   科学家称

杜祥琬: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会议执行主席丁一汇、杜祥琬、何建坤   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科学性   厘清对气候变化科学性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取得科学共识,坚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取向。   首先是对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差异和共识。从对气候变化趋势的认知来看,尽管有些学者对变暖是不是主要趋势提出质疑,但从科学界已掌

方精云:全球变暖是客观事实升温机制有争议

  在6月10日举行的中科院学部学术年会上,中科院院士方精云指出,全球变暖是客观事实,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总体格局不会改变,中国应积极应对。  方精云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近一次关于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中就过去100年来的气候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气候变化对自然和社会系统的影响,以及未来

南极冰盖对气温升高有“韧性”

  13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的两项研究显示,西南极洲冰盖在过去约1.5万年间大幅融化后又有所恢复,而东南极洲冰盖过去800万年中基本没有融化,但这两种机制不足以阻止全球变暖导致的冰盖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项对西南极洲的研究发现,约1.45万年前到9000年前,海平面以下的冰盖部分

朴世龙教授:土地利用变化致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增加

  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教授朴世龙团队发现,过去15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排放量减少与热带雨林破坏速度减缓以及北半球温带人工林面积增加有关。该研究成果最近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  陆地生态系统可通过其碳汇功能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减缓气候变暖;而陆地碳汇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十分敏感。陆地

张人禾院士:碳中和对气候和经济的影响亟待研究

张人禾        复旦大学供图 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各种极端天气频发,碳中和问题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碳中和问题因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而起。这些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包括少量甲烷和氧化亚氮等。研究大气与陆地、海洋间的碳循环及其介面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及地

《自然》:全球变暖正在改变地球运作方式

一个由多国专家组成的联合调查小组分析近40年来研究报告后认为,全球变暖正在改变地球运作方式,至少90%的生态环境遭破坏现象归咎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 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南极企鹅数量正在锐减 南极企鹅数量锐减、欧洲植物开花时间提前、美国河流流量变化……在研究人员眼中,这些看似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