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2010年新加坡国际水周论坛召开

2010年新加坡国际水周(Singapore International Water Week 2010)于6月28日至7月2日在新加坡召开。来自全球近100多个国家的流域、城市和地方部门的水资源管理决策者、国际知名水理事会、水资源资源协会组织的负责人、相关研究机构的学者代表、和全球各地水集团公司首脑和达标约1万多人参加了该会议。 6月28日,新加坡国际水周举行了“河流流域及海岸带水管理: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亚太地区水管理“以及”青年科学家水管理”多个专题研讨会。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主席、中国科学院水资源中心主任、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夏军研究员应邀参加了“河流流域及海岸带水管理: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他结合主持的国家“973项目“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及适应性对策”阶段成果,在大会上主题报告了“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管理的研究与展望: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性管理......阅读全文

东北地理所变化环境下嫩江流域水文水资源响应研究获进展

  变化环境下水文响应及对水资源安全的影响是国际上普遍关心的全球性问题,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嫩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粮食主产区和湿地集中分布区,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50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深刻改变了嫩江流域水文循环过

气候变化要求更好地协调水资源利用

  世界水理事会成员、巴西国家水务局局长保罗洛佩斯瓦雷拉说,目前气候变化使全球水量分布也出现变化,这一新挑战要求全球更好地协调水资源利用。  瓦雷拉当天出席了于巴西东北部城市福塔莱萨举行的“半干旱地区的气候、可持续性与发展”第二届国际会议,并介绍了“全球水管理框架”等问

全国高校节水创意征集行动在京启动

  恰逢坎昆联合国气候峰会举办期间,为了展现中国青年在保护环境、减缓气候变化所采取的行动,由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和百威英博啤酒集团共同发起的“寻找蓝色水地图,酿造更美好世界”全国高校节水创意征集行动在清华大学启动。同时,百威英博向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递交了《2008-2009全球企业公民报告》,

温家宝: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11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战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温家宝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许多老一辈科学家,也有许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全球32位科学家跨国合作评估高山冰川水系统

  日前,全球32位科学家评估了地球78个基于高山冰川的水系统,并首次依据这些水系统对相邻低地社区的重要性,对这些水系统进行了排名,并评估了这些系统面对未来环境和社会经济变化的脆弱性。这些水系统被称为“高山水塔”,通过冰川、积雪、湖泊和河流来储藏与运送水,为全球19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4)提供

美国新财年地球科学预算分析

  在美国政府建议的2011财年经费预算计划中,与地球科学相关的政府机构主要有美国能源部、美国地质调查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本文对美国2011财年经费预算报告中上述4个部门涉及地球科学项目的经费预算增减情况进行了分析。  在美国2011财年经费预算中,

973计划2014年结题项目验收:44优秀97良好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4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共计141个项目。  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立项137个项目、2012年立项2个项目和2013年立项2个项目。验收结果显示:  1.“主要农作物核心种质重要农艺性状单元型区段及互作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

新疆生地所在干旱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西北干旱区是我国水资源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未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更加剧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脆弱性。研究和评价气候变化下水资源的脆弱性,对适应未来气候变化,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西北干旱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现有的水资源脆弱性研究主要是选择一系列指标建立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体系来评估水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编者按: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发展和保护并举,重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相信三个不同地区和行业践行绿色发展的经验,对我们建设美丽中国会有所启迪。   黑色油田的“绿色希望”   近年来,大庆油田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探索出一条生产和

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成效

  周生贤   人类起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发展于自然。自人类出现以后,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就紧密联系在一起。生物是在与环境的对立统一中存在的,而存在决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环境问题是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的产物,根本上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

杜祥琬: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会议执行主席丁一汇、杜祥琬、何建坤   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科学性   厘清对气候变化科学性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取得科学共识,坚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取向。   首先是对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差异和共识。从对气候变化趋势的认知来看,尽管有些学者对变暖是不是主要趋势提出质疑,但从科学界已掌

达沃斯聚焦:是水危机还是水管理危机?

  水资源、水的管理、土地资源和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今天上午在天津的夏季达沃斯全体会上,这个问题引发热烈讨论。  从目前来看,现在80%的水都是用于农业, 20%用于生产。随着人口的增长、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发展,更多的水会从农业用水转向工业用水,这样也会引

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作物产量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位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带的华北平原,自1970年代以来,粮食生产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南粮北调”的调入地,变成了“北粮南调”的输出地。以居于华北平原北部的河北省泊头市为例,粮食单产从1949年到2005年增产843%,达每公顷4784 公斤; 在位于华北平原南方的怀远,

应对当前气候变化科技政策法律需要“三管齐下”

  这两天,北京笼罩在重度雾霾之下,而在遥远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虽然不能明确说雾霾和气候变化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定量关系,但确实观测到季风指数在持续下降,即主要影响我国的冬夏季风都在减弱。这就使空气更容易处于静稳状态,不利于雾霾扩散。”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吴绍洪说

《自然》报道:中国直面地下水危机

  7月15日出版的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第466期以整页的篇幅报道了7月8-9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的2010国际地下水论坛。该论坛的主题是“全球变化下的地下水安全”,由北京大学水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苗教授主持。论坛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力支持

用战略眼光认知气候安全问题

   高温、暴雨、干旱、雾-霾……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全球各地发生多起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警示人们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应对气候变化是攸关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大事,全球各国的目光都聚焦于此,而我国则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2015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对气象部门作出重要

中国发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29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并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天发布的白皮书由八章组成,即气候变化与中国国情、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目标、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

水资源缺乏将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

缺水将是中国农业本世纪面临的最大威胁   中国权威气候变化专家警告,水资源缺乏将成为本世纪中国农业的最大威胁,最近的全国性干旱只是个开始。   随着中国各行各业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可用于农业灌溉的用水不断减少。“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20年之后中国将面临5%到10%的食物短缺。对于一

“亚洲水塔”岌岌可危

   日前,全球科学家评估了地球78个基于高山冰川的水系统,并首次依据这些水系统对于相邻低地社区的重要性,对这些水系统进行了排名,并评估了这些系统面对未来环境和社会经济变化的脆弱性。这些水系统被称为“高山水塔”,通过冰川、积雪、湖泊和河流来储藏与运送水,为全球19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提供

《科学》杂志聚焦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我们想弄清全球变暖对农作物的影响……  我们正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气候变化。  侯瑞兴(音译)在一块块的冬麦田间曲折地前进着,最终驻足于悬挂着红外线加热器的横梁下。为了模拟气候变化,中国山东省禹城综合农业试验站每隔15米就会安置一盏灯,这些临时使用的设备可以将室温升高1

英政府首席科技顾问谈资源短缺

  危机并不遥远 现在就须行动   “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剧,导致食品、水资源和能源需求急剧增加。到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50%,食物需求将增长50%,水资源需求增长30%。一场世界性的食品、水资源和能源危机可能到来。”英国政府首席科技顾问约翰·贝丁顿教授发出警告。   3月31日,约

“全球科技大学联盟”2010年校长年会上海交大举行

  5月3日—4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全球科技大学联盟”(GlobalTech)七校校长或其代表出席的2010年GlobalTech校长年会在上海交大举行。主题为“可持续的城市解决方案”的首届学术研讨会同时举行。  作为主办方,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在致词中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人类

温家宝:中国减排目标很科学占全球减排总量1/4

  国际社会肯定中方努力 印度坦言压力很大 美国被指减排目标“太小”   “我们的方案经过充分论证,是科学的,也是符合实际的。我们自主作出的承诺是严肃认真的,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温家宝   吴佳俊   美中两国在不到一天之内先后公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给已经对哥本哈根会议失去期望

研究揭示陆地季风区水循环对全球增暖响应的整体图像

  在全球增暖背景下,大气持水能力增加,水分和能量平衡过程发生改变,全球以及区域尺度的水循环将随之改变,并进一步影响到全球水资源分布和旱涝灾害的发生,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基于形态,完整的水循环包括通量和储量;基于区域,水循环包括大气分支和陆面分支。降水、蒸发和淡水通量(即降水

姚檀栋:为“一带一路”提供科研支持

  2013年,习近平主席以贯通古今的战略眼光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拓宽国际合作领域的重要举措。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合作是重要环节,科学研究要提供重要支持。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

陈亚宁:“蒸发悖论”受挑战 西北水管理需新思路

  “西北干旱区显著下降的蒸发潜力,自1993年起已逆转为显著上升趋势。”近日,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陈亚宁介绍说,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明显升高已得到科学界的广泛认可。同时,气温升高与蒸发的关系成为国际上争论的热点。一些知名科学家先后在

气候变化加剧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

   “气候变化一方面导致我国北方河川径流和地表水资源减少,另一方面温度上升使得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刚性需水增加。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表示。他是在6日召开的第8届“基于全球水文实验与观测数据的水流情势研究”(以下简称FRIE

专家呼吁中东关注气候变化

  在忙于解决地区争端的中东地区领导人日程中,气候变化不会处于中心地位。但专家称,气温升高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会影响到中东地区陆地的形状。   据气候变化在线报道,从黎巴嫩的融雪到突尼斯和埃及的洪水,气候变化已经开始影响到中东和北非地区,而这些地区的领导人却忙于政治纠纷之中。   独立活动联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