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首次在太空中发现巴基球踪迹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7月23日报道,加拿大科学家在茫茫太空中首次探查到了巴基球(buckyball)C60及C70的踪迹。新发现发表在7月23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自从25年前C60偶然在实验室被发现后,科学家就认为,巴基球可能漂浮在宇宙中,但是,直到今天才真正捕捉到它。 天然的碳能够以多种形式存在,众所周知的是石墨和钻石,但还存在一种被称作“富勒烯”的第三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两种富勒烯是C60和C70。作为富勒烯家族成员之一的巴基球C60包含有60个碳原子,这些碳原子采用六边形和五边形的形式交替地链接在一起,整个分子看起来非常像一个球体。富勒烯分子因其独特的硬度和化学以及物理特性而成为科学研究的“香饽饽”。 巴基球具有用不同方式振颤的特性,这些振颤可同特定波长的红外线相互作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简·卡米(Jan Cami)领导的研究小组运用美国宇航局“斯皮策”(Spitzer)红......阅读全文

科学家首次在太空中发现巴基球踪迹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7月23日报道,加拿大科学家在茫茫太空中首次探查到了巴基球(buckyball)C60及C70的踪迹。新发现发表在7月23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自从25年前C60偶然在实验室被发现后,科学家就认为,巴基球可能漂浮在宇宙中,但是,直到今天才真

拉曼光谱-扫描电镜联用实现对碳材料的快检分析 (六)

富勒烯:富勒烯,又称为巴基球,是一种仅含碳原子的球形结构。其中参与球形的碳原子数量决定了其尺寸和特性。富勒烯目前主要应用在药物学中的基因和药物输送介质方面以及在医用科学领域内作为X光和核磁共振成像中的造影剂使用等。由于尺寸原因,富勒烯能够利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例如直径为1纳米的富勒烯通过光学显微镜难

C60的毒性分析

科学家在生物体腹腔内注射大剂量C60后的毒理研究后发现,没有证据表明白鼠在注射5000mg/kg(体重)的C60剂量后有中毒现象。 也没有发现给啮齿动物口服 C60和C70混合物2000mg/kg的剂量后有中毒现象、遗传毒性或诱变性, 其他人的研究同样证明C60和C70是无毒的。另一些科学家发现注射

科学家在过渡金属与碳混合团簇的研究中获进展

排球烯  河北师范大学刘英教授课题组在“过渡金属与碳混合团簇”的研究中取得进展,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20个钪原子和60个碳原子组成的稳定的、中空的“排球烯(Volleyballene)”,研究结果以“Sc20C60: a volleyballene”为题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Nanoscale》

7月23日《科学》杂志精选

        一个无冰的北极也许不是大型的碳汇  北冰洋最近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这可能已经非常接近其作为一个碳汇的限度。这些发现是由Wei-Jun Cai及其同僚报告的,他们检测了从横跨北冰洋的Canada Basin中收集的水样板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随着该洋的暖化以及其海冰持续性

国家纳米中心提出高吸光性富勒烯材料设计新思路

  随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加剧,高效、低成本地利用太阳能发电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其造价低廉、质量轻便、可制备柔性大面积器件等优点而倍受关注,是未来最具潜力的实用科技之一。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活性材料由共轭高分子给体和富勒烯受体组成,一直以来太阳光的吸收主要依靠给体来完成,

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为何总是如此“耀眼”

在成功实现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技术的15年后,HORIBA Scientific 和 AIST-NT 合作完成了 TERS 的整套解决方案,将其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层面。TERS 技术不只是进行所谓的单点测量,更能够完成一个 TERS 扫描成像,收集到成千上万个像素点的拉曼光谱,而且一个

理化所合成具有自适应性空腔的共轭纳米双环分子

相比传统共轭分子,对苯撑衍生的大环分子具有刚性强、环张力大的非平面共轭体系;与此相对照,鞍形共轭的环八四噻吩(COTh)因其噻吩单元之间的单键旋转而具有灵活的转动构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学研究中心团队丛欢课题组与厦门大学、清华大学、河南大学等研究人员合作,将上述两个特色分子骨架

老年恒星周围首次发现石墨烯与巴基球

示意图:在行星状星云中发现的石墨烯和富勒烯。在这样一颗类似太阳恒星的周围空间探测到这些分子暗示像石墨烯这类碳的同素异形体可能广泛分布于宇宙空间。这是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大麦哲伦星系中的行星状星云SMP48,它是这项研究中被观察的目标之一。从这张照片上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它们会被称

理化所合成具有自适应性空腔的共轭纳米双环分子

  相比传统共轭分子,对苯撑衍生的大环分子具有刚性强、环张力大的非平面共轭体系;与此相对照,鞍形共轭的环八四噻吩(COTh)因其噻吩单元之间的单键旋转而具有灵活的转动构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学研究中心团队丛欢课题组与厦门大学、清华大学、河南大学等研究人员合作,将上述两个特色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