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通过验收

7月23日,“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项目通过了中国工程院组织的终期检查和验收。该项目由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承担,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联合基金项目。专家组成员有苏义脑、陈毓川、赵文津等院士,以及来自中国工程院、国土资源部、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单位的17名专家。 项目组向专家组提交了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负责人、广州能源所吴能友研究员汇报了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和取得的成果。项目组在收集分析了国际上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基础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了我国经济社会、能源发展和环境对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的需求分析,进行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两大专项、七个方面重大理论问题、五个方面的重大关键技术和装备、三个勘探开发阶段的我国未来......阅读全文

我国陆域发现“可燃冰”有什么重要意义

  国土资源部25日宣布,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我国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和勘探,持续整整八年,历尽艰辛而终获成功,中国地质科学家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那么,我国内陆发现"可燃冰"有什么意义呢?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

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在北京召开

  7月28日至8月1日,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科院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中心参与承办。来自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巴西、加拿大、中国、哥伦比亚、丹麦、法国、德国、希腊、印度、伊朗、意大

南海海域首次发现Ⅱ型天然气水合物

  从国土资源部获悉,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承担的“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钻探”项目日前取得突破性成果。项目在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查成果的基础上,于神狐钻探区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工作,并首次发现了Ⅱ型天然气水合物。  自然界主要存在3种天然气水合物类型,分别为Ⅰ型(气体以甲烷、乙烷等小分子烃

北大卢海龙团队:走在可燃冰开发领域世界前列

  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能量储层密度高,热值高,污染小,资源量丰富,分布广泛,被认为是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对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但是,可燃冰开发难度非常大,以至于日本、美国等国家多年来一直难以实现产业

我国南海可燃冰研究近日通过验收

  我国官方2月1日透露,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近日通过验收,建立起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研究系统理论。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高效清洁能源,1立方米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后可生成约164至180立方米天然气。因其外观像冰且遇火可燃,又被称作“可燃冰”。  国家海洋局透露,南海天然气水合物

北极甲烷释放最新消息

  一提起北极,人们自然而然的想到浩瀚的冰雪世界、绚丽多彩的北极光、憨态可掬的北极熊。北纬66°以北的北极地区,包含被浮冰覆盖的北冰洋,以及属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挪威等八个环北极国家的永久冻土区。其中北冰洋占北极地区总面积的60%,其余约800万平方千米为陆地。北极地区的陆地和海洋地形图 (图件

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取得历史性突破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官方网站消息,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超过7天的稳定产气,取得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的历史性突破。  据悉,本次试采工作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5月18日,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会在南海神狐海域召开,宣告我国进行的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  

可燃冰的发现历程

  可燃冰的发现   19世纪30年代初,人们开始注意到天然气输气管线中形成的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因为水合物造成的天然气输气管道堵塞问题给天然气工业带来许多麻烦。1934年,前苏联在西伯利亚地区被堵塞的天然气输气管道里首先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同年,美国学者Hammerschmidt发表了水合物

我国陆域发现350亿吨油当量可燃冰

我国陆域发现可燃冰 远景资源量350亿吨油当量   新华网北京9月25日电(刘军) 国土资源部25日公布我国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室内鉴定,获得一系列原始数据,这是我国继2007年5月在南海北部钻获天然气水合物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

我首次在珠江口盆地钻获可燃冰 探得可观控制储量

  记者昨天从国土资源部获悉,我国海洋地质科技人员今年6—9月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样品,并通过钻探获得可观的控制储量。   据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车长波介绍,此次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埋藏浅、厚度大、类型多、纯度高,天然气水合物样品中甲烷含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关键技术”项目通过验收

   2018年6月26日,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办公室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关键技术”主题项目验收会。来自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项目验收专家组、项目承担单位及研究骨干30余人参加了会议。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组成功研发的天然气水合物自主钻探取样装备,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并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综合模拟实验系统”通过现场验收

  5月27日,中科院计划财务局在广州组织专家组,对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与综合应用实验室李小森研究员主持的中科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综合模拟实验系统”进行了现场验收。通过现场测试和答辩,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的各项技术指标及研制内容均已达到或

可燃冰试采未对大气海洋环境造成影响

  刚刚过去这一周,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或许是地质科学界最热的词汇。  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开采出天然气。从5月10日起,经试气点火,连续产气8天,累计产气超12万立方米,甲烷含量最高达99.5%。我国这次试采成功,震

学者研究称,东北漠河地区可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

  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东北漠河多年冻土带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良好,其下可能分布有天然气水合物这一潜在的新型能源。  记者从26日下午举行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上获悉,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赵省民研究员领衔完成的《漠河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

加拿大科学院卢海龙博士访问广州天然气水合物中心

  10月22日至11月5日,加拿大科学院Steacie分子科学研究所材料结构和功能材料研究组研究员卢海龙博士应邀访问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和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广州能源所副所长吴能友,水合物中心李小森、粱德青研究员等参加接待。   10月25日,卢海龙作了题为“天然气水合物测试

预计中国2030年有望实现可燃冰产业化

  “目前,我国正加速推进南海可燃冰资源勘查、开发和产业化。”12月19日上午,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杨胜雄在广州召开的“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与开发”高端论坛上透露说,预计我国2030年有望实现可燃冰产业化。  据悉,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中国设立可燃冰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海油研究总院承建

  12月19日,科技部印发了批准依托中海油研究总院建设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澎湃新闻12月20日消息,科技部在文件中指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开展基

“冰火”试采催生中国能源变革

  多年来,中国受困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根据相关分析报告,2016年,中国经过艰苦努力,虽然实现了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前一年下降了4.7%,但比重仍然高达62%。这种长期形成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煤炭在开采、运输和燃烧过程中的污染日益累积,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以“雾霾锁城”为代表的一

我国建立起海域可燃冰基础理论 商业化开发仍远

  据新华社报道 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我国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通过验收,建立起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研究系统理论。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要承担,重点围绕我国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有关的成藏条件、成藏过程动力学、

开采可燃冰 速率有望再提速

   日前,我国海域可燃冰第二轮试采圆满成功。经过前期的理论研究和实验,这次试采创新利用水平井钻采技术,使用了多种自主研发的技术设备,有效提高了产气规模、开采效率。从探索性试采到试验性试采,我国的可燃冰产业化进程向前迈进了关键一步,之后将继续加强资源勘查,推动科技进步,保护海洋生态,让这一高效清洁能

新能源的创新之举——人造甲烷水合物

  科学家已探索出人工甲烷水合物的制备工艺。他们在实验室中利用活性炭材料作为纳米反应发生器,成果模拟并加速甲烷水合物的自然产生过程。此项研究的突破之处在于将甲烷水合物自然产成过程的时间大大缩减,从而方便了其在技术应用领域的使用。  《Nature Communication》上发表了一篇有

我科学家发明可燃冰冷钻热采技术

  记者从吉林大学了解到,经10余年技术攻关,吉林大学科研团队研发出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冷钻热采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前不久获得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其燃烧后仅会生成少

我科学家发明可燃冰冷钻热采技术

  记者从吉林大学了解到,经10余年技术攻关,吉林大学科研团队研发出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冷钻热采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前不久获得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其燃烧后仅会生成少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计划”通过论证

论证会现场  9月27日,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邀请有关专家在兰州组织召开了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为依托单位的西部行动计划项目“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计划”可行性论证会。论证专家组由程国栋院士、汪集旸院士等8名国

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

  7月29日,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面完成了海上作业,这标志着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随后,执行本次试采技术服务的钻井平台“蓝鲸Ⅰ号”将起航返回位于烟台的母港。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密切

美报:"可燃冰"大量开采面临诸多难题

  参考消息网8月1日报道 美国媒体称,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家已明确表示,当前的研究成果使他们有望开发和利用一种新型能源:甲烷水合物,一种在北极永久冻土层和海洋底部发现的结晶形态的天然气。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7月28日报道,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研究人员介绍,这种晶体在室温条件下能够释放出强大

可燃冰商业开采,13年等待可实现?

  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中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可燃冰试采成功能否改变能源市场的现有格局?又能否在不久的将来影响我们的生活?中国真的突破了这一技术吗?2030年,我们是否能够

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测定甲烷水合物的水合指数

摘 要 甲烷水合物是由甲烷气体分子与水分子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一种笼型结构化合物, 广泛存在于海底陆架区和陆地冻土区, 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能源资源。在水合物的晶格中, 水分子在氢键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同的笼子, 甲烷分子可分别进入大笼(512 62 ) 和小笼(512 ) 中。在自行研制的实验装置上,

863计划天然气水合物成矿预测技术研究课题通过技术验收

  2013年7月18日,“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重大项目下设课题“天然气水合物成矿预测技术研究(2009AA09A202)”在青岛通过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验收。   验收专家组审阅了相关验收资料,听取了课题负责人关于课题实施情况的汇报,进行了质询。专家组认为,课题

稳定天然气水合物或引发海底滑坡

  20世纪90年代中期,德国科学家证实海洋边缘的陆坡含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这些固体冰状的水和气体化合物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水泥”,可以稳定斜坡。由于天然气水合物仅在高压和低温下处于稳定状态,因此水温升高会导致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或“融化”。之前,有人提出天然气水合物的大规模分解可能导致海底滑坡,进而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