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时报:钱伟长的三大愿望

“做科研、创期刊、办教育,这是贯穿于钱先生一生的3个愿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春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7月30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早在20世纪50年代,钱伟长就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室,并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自动化研究所,还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他的人生轨迹正是围绕3个理想展开的,虽然我跟钱先生直接接触的时间不多,但这是我从钱老的一生悟出的一点体会。”李家春说。钱伟长与郭永怀的深厚友谊 李家春1962年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为我国著名力学家郭永怀的研究生。 “我进力学所时,钱先生已经不主管所里的工作了,所以跟他接触不多。”李家春回忆说,直到1979年,因为要给郭永怀撰写传记,李家春才与钱伟长有了第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我们跟钱先生提出,想给郭先生写传记,钱先生很支持,让我们直接去......阅读全文

钱伟长:科学巨子 传奇人生

  一个黑色的星期五。   钱伟长,为中国人熟知的科学家,“三钱”中的最后一位,7月30日在上海走完了98岁的一生。   这位爱国学者近一个世纪的历程,犹如一条大江,时而浩荡,时而曲折。像很多同辈的中国科学家一样,钱伟长在民族危亡之际,选择了科学救国的道路;国家的需要,永远是

钱伟长: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我国又一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巨擘辞世——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7月30日6时许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钱伟长一生充满传奇,年轻求学时弃文从理,只因为“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作为“两弹一星”元勋,他与钱学森、钱三强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院士逝世

  记者从上海大学获悉,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7月30日早晨在上海逝世。   钱伟长生平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出生,江苏无锡人,中国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校长,耀华中学名誉校长。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

清华师生缅怀钱伟长 白发学者潸然泪下

8月2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和物理系的部分师生召开追思座谈会,以缅怀于7月30日去世的中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曾经工作过的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和曾经学习过的物理系8月2日下午共同举办座谈会,共同追忆他们曾经的学长、导师、领导。谈及先生爱国家、爱学生、爱同事

解伯民:导师钱伟长教育思想十分具有前瞻性

  今年79岁的解伯民,从1948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开始,便师从钱伟长学习力学。1956年,钱学森回国后成立中科院力学所并任所长,钱伟长任副所长。这时,已经在清华大学拿起了教鞭的解伯民又考取了钱伟长的硕士研究生。“书本从薄念到厚,再从厚念到薄”  “因为钱学森和钱伟长都姓钱,都叫

部分校长缅怀钱伟长: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校长

  “我的毕业证上不会再有‘钱伟长’三个字,但您,永远是我们的校长……”在上海大学哀悼老校长钱伟长的网站上,一名学生这么留言。  1983年,钱伟长来到上海大学的前身上海工业大学——一所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工科学校担任校长,1994年,他续任新的上海大学校长,直至逝世。逝世前,他是我国年龄

钱易:我也在反思为什么现在培养不出大师

  在江苏省无锡市七房桥村,只要一提起“一门六院士”,当地无人不知。这六院士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钱易占据一席之地,另五位,有她的父亲钱穆,堂兄钱伟长,以及同支的钱俊瑞、钱临照和钱令希。  作为这个文教传奇的唯一健在者,8月7日,钱易先生在位于清华大学蓝旗营的家中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专访

钱伟长之子百日追思父亲:多次为他人做嫁衣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逝世百日之际,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今天(11月9日)举办追思会怀念这位“立德立言立功”的前辈。钱伟长的儿子钱元凯表示,钱家人会像父亲一样,“只要对国家有好处,我们就去做”。  钱元凯回忆起在父亲最艰难的那些年也从没放弃科学研究。1955年钱伟长就敏锐地发现计算机将来的

郑哲敏:有探索才会有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哲敏,是我国爆炸力学的专家,也是我国爆炸力学的开拓者之一。作为“两钱”学生,他在钱伟长的课堂上第一次接触了现代力学;在钱学森的叮嘱下,走上了爆炸力学的道路。而让人意外的是,记者在采访中才知道,这位国际著名的爆炸力学专家,在取得博士学位回来参加祖国建设之前,连炸药都没有接触过。  

为什么中国青少年缺乏想象力、创造力

  最近《长江日报》披露,“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中国人历来并不缺乏

郑哲敏:有探索才会有创新

   人物介绍:   郑哲敏生于1924年,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长期从事固体力学研究,开拓和发展了我国的爆炸力学事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非线性连续介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遗体告别仪式7日在沪举行

  钱伟长遗像。 新华社发   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六届、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九届名誉主席钱

钱伟长生平

  1913年 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里七房桥一个贫寒的书香门第。  1931年 以中文、历史双科两个100分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  1941年 发表了深受国际学术界重视的第一篇有关板壳的内禀理论论文,当年他获得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1942年 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

科学时报:有感于“千名‘状元’无顶尖人才”

  就高校自身而言,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他们的天职。  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这无疑给热衷状元的国人们浇了一盆凉水。这些状元们怎么了?这些金榜提名的状元之才

杨乐:学习成才要像跑一场马拉松

  杨乐、张广厚、华罗庚、陈景润在一起研讨。  在外界眼中,而今已经72岁的杨乐“年轻得不可想象”。  他成名太早了,他在“科学的春天”跻身时代的学术明星谱,同时期出现的那串闪光的名字——华罗庚、陈景润、钱学森、邓稼先在当年人们的印象中已是一部翻阅已久的厚重大书。  他的一

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颁发

  12月20日,“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在2014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学术年会上颁发。中科院两项研究成果获得该奖项一等奖。  “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是经科技部批准设立的中文信息处理领域的最高科学技术奖,主要授予该领域在基本方法或关键技术上有原始创新或重大突破,对推动我国中文信息处理

历史:一场被动的人才交换促成一双中科院院士

   【直到30年后的一天,他偶然瞥见了一本大连理工大学校史才恍然大悟。原来竟是钱学森所长亲自促成此事!】  现在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之间根据科研需要和人才自身特点直接进行人才交换的事情已非常罕见。但上个世纪60年代,在中科院和高校之间却发生过一场有趣的人才交流,被悄然交换了工作单位的俞鸿儒和钟万勰二人

职业科学家:角色演变与困惑

  不久前,一位青年学子,经历了“理想与现实”的抉择后,选择放弃科学这一在人们看来“很崇高”的职业。由此出发,很多人对职业科学家的角色进行反思与探讨,甚至发出“他错了,还是我错了”的痛苦质问。   在科学史学家、中科院科学史所副所长王扬宗看来:“科学演变成一种职业不过是100多年来的事,当代的职业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23位元勋中的烈士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将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郭永怀星”。 郭永怀,中国力学科学的奠基人和空气动力研究的开拓者,也是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的名字以这样的形式继续熠熠发光。 钱学森数次写信给他:“我们拼命地欢迎你!” 中国科学院力学

“两弹一星”元勋中的烈士 郭永怀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将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郭永怀星”。  郭永怀,中国力学科学的奠基人和空气动力研究的开拓者,也是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的名字以这样的形式继续熠熠发光。  钱学森数次写信给他:“我们拼命地欢迎你!”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大楼三

钟万勰院士荣获2011年度ICCES终身成就奖

  第18届国际计算与实验科学工程大会(ICCES’2011)于2011年4月18日至20日在南京召开。在大会闭幕式上,钟万勰院士因其在计算力学的辛方法研究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荣获2011年度ICCES终身成就奖,大会创立者Satya N. Atluri院士为其颁发了奖章。   ICCES大会是

科学网2010年度人物评选揭晓 朱清时等当选

  1月10日,由科学网发起,科教界专家、科技新闻工作者、广大网友参与推荐评选的“2010年度人物”揭晓,朱清时、饶毅、施一公、丘成桐等人当选。   “科学网2010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于2010年12月15日启动,由全球第一中文科学门户网站科学网主办,评选主旨在于评选2010年启迪中国科学发展的华

吴澧:大师来自大世界

  纽约曾经的骄傲——世界贸易中心被恐怖分子摧毁后,就遗址的处理,有美国穆斯林团体提出,他们愿意投资1亿美金,在遗址旁边建一所清真寺及其配套设施。很多人反对,包括一部分“9·11”受害者的遗属。8月3日,纽约市遗址保护委员会9位委员全票通过,同意修建清真寺。《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

历届两院院士大会回顾:从火车头到思想库

  2010年6月7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从“领导全国提高科学水平、培养新生力量的火车头”,到建设“国家的科学技术思想库”,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两院院士群体所肩负的使命与职责均寄予厚望。切切嘱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锻钢铁人生 铸大国精器

  锻钢铁人生 铸大国精器   ――记中国工程院原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常 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 本报记者 常 理摄  人物小传:徐匡迪,1937年出生于浙江桐乡,1959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95年至2001年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同年当选中国工程

记清华大学教授钱易:一门六院士 半门皆教师

  “我更愿意说的是‘后生可慰’,‘欣慰’的‘慰’,因为看到学生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个一个超越了我,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钱易  “不要叫我院士,请叫我老师。因为做老师是我真正喜欢的事情。”听到别人介绍自己是中国工程院第一批院士、清华大学第一位女院士时,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钱易总是摆摆手,

徐匡迪:毕生坚守强国梦

徐匡迪  他是享誉国内外的工程师、科学家、教育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可他却说“家”不敢当,自己只是“工作者”。  他是继张光斗、师昌绪、朱光亚、潘家铮、钱正英、钟南山之后的第七位“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获得者,对于获奖他真诚谦卑地说了句“受之有愧”,要感谢国家的培养、同事的帮助和家人的支持。  他是一

杨乐:数学是科学发展的基石

  虽然从事了多年纯数学的研究工作,但谈起即将成立的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中科院院士杨乐仍然显出十足的兴趣。   因为很多人并不了解,在纯数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的杨乐,实际上也十分关心数学交叉科学研究。并且在他看来,数学交叉科学的发展需要强大的基础研究做后盾。   “现在

刘延东:努力开创基础研究繁荣发展新局面

  基础研究作为科学之本、技术之源,是科技进步的先导,是自主创新的源泉。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以深入的基础研究作后盾,才能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国家发展的后劲。”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以科

吹口气就能检测出是否吸毒 上海高校展示戒毒研究成果

  “噗……”大学生李志鑫手持毒品检测仪对着吸嘴缓慢吹气10秒,显示器上的数值由160变为220。   “吹气指数60,正常状态;如果超过100,疑似吸毒;200以上,有很大概率吸毒,可以进行血检最后确定。”一旁的讲解员向上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禁毒委主任陈寅介绍上海大学学生自主研发设计的手持式